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640)
2023(10931)
2022(9164)
2021(8657)
2020(6999)
2019(16244)
2018(15998)
2017(30685)
2016(17034)
2015(18999)
2014(18736)
2013(18488)
2012(17435)
2011(15690)
2010(15859)
2009(14548)
2008(14019)
2007(12770)
2006(11822)
2005(10367)
作者
(47421)
(40303)
(39643)
(37881)
(25512)
(19432)
(17995)
(15528)
(15425)
(14548)
(13729)
(13716)
(12800)
(12392)
(12365)
(12176)
(12082)
(11798)
(11604)
(11543)
(10104)
(9979)
(9684)
(9480)
(9171)
(9047)
(9032)
(8644)
(8204)
(8167)
学科
(70446)
经济(70388)
(50921)
(48992)
管理(38393)
农业(33903)
(25787)
企业(25787)
方法(22932)
地方(22838)
中国(21190)
数学(20953)
数学方法(20693)
业经(19947)
(14539)
(14081)
(12949)
(12727)
农业经济(12675)
(12440)
贸易(12436)
(12011)
(12008)
环境(11011)
及其(10990)
发展(10028)
(9947)
劳动(9929)
(9928)
(9790)
机构
学院(233936)
大学(226001)
(97626)
经济(95471)
管理(88829)
研究(82457)
理学(76303)
理学院(75374)
管理学(74115)
管理学院(73651)
中国(63688)
(59907)
科学(50590)
(47672)
农业(45535)
(42128)
(42025)
(41497)
业大(41472)
中心(40456)
研究所(37543)
(33617)
师范(33342)
财经(32197)
(31978)
(31657)
(29196)
(28963)
北京(28772)
农业大学(28436)
基金
项目(158372)
科学(124876)
研究(120327)
基金(112362)
(96671)
国家(95662)
科学基金(82189)
社会(76428)
社会科(71932)
社会科学(71912)
(66044)
基金项目(60086)
教育(53515)
(52889)
编号(51362)
自然(51239)
自然科(49927)
自然科学(49915)
自然科学基金(49012)
资助(44605)
成果(41440)
(36937)
课题(35463)
重点(35084)
(34582)
(33844)
(32273)
国家社会(30618)
发展(30258)
(30229)
期刊
(120054)
经济(120054)
研究(68129)
(64294)
中国(55656)
农业(43869)
学报(35639)
科学(34293)
(29193)
大学(28121)
管理(27368)
(26717)
金融(26717)
学学(26587)
业经(26442)
教育(26270)
(20279)
技术(19945)
问题(17030)
经济研究(15441)
农业经济(15300)
农村(15257)
(15257)
资源(15114)
财经(14621)
(13618)
世界(12764)
(12626)
经济问题(12038)
现代(11174)
共检索到3654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陈文红  曾平  
本文通过992份问卷调查,对江西省赣州市农村劳动力跨省转移的结构和特点进行了调查分析。调查结果显示,农村劳动力转移中主要约束性因素是外出的组织性差、个体迁移的成本和风险大,竞争能力弱、缺乏多领域就业和转换工作的素质,就业层次低、就业领域受限。并就此提出了若干对策和建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陈文红  曾平  
本文通过问卷和访谈方式,对江西省赣州市农村劳动力跨省就业迁移的结构和特点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大量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性迁移,不仅有效地缓解了紧张的人地矛盾,更有效地促进了当地的农民增收、推动了农村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和人力资本的增殖;同时也对流出地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留守"的劳动力呈现出明显的"高龄化"和低素质化倾向,对当地现代农业技术的推广和产业结构调整非常不利;"留守儿童"问题,将加重流出地未来发展的经济和社会成本。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王满四  黄言生  
承接产业转移受多种因素影响,不仅包括经济因素,还包括社会、政治等非经济因素。本文从经济因素和社会因素出发,选取产业承接地市场规模及潜力、基础设施条件、产业配套能力、人力资本情况、经济发展水平等多种因素,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这些因素对欠发达地区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及对实际利用省外资金的影响。研究发现,对赣州市这样的欠发达地区而言,承接产业转移影响最大的因素是经济发展水平,其次是人力资源状况中普通高等教育状况,再次是市场规模及潜力,影响最小的因素是产业配套能力。说明经济发展水平对欠发达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发挥了首要的作用,普通高等教育、本地的市场规模及潜力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产业配套能力仍是一块短板,作用...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邱华林  
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既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也是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有效抓手。本人通过对江西赣州各县(市、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状况进行调研,分析了赣州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存在的难题和成因,同时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
[期刊] 征信  [作者] 钟承斌  
金融精准扶贫完善了由地方政府、相关部门、村级组织和金融机构等参与的工作机制,融合了金融、财政、产业等政策合力,构建了全方位的金融扶持体系,对农村信用信息采集、评价和结果运用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随着金融精准扶贫机制和体系的逐步健全,江西省赣州市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更多挑战。我国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要以金融精准扶贫为切入点,提升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战略地位,共享农村经济主体信用信息,深化农村信用评价体系创建工作,推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市场化发展。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邓水兰  刘志康  
近年来赣州承接产业转移项目和利用外资规模高速增长、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和日趋合理,但承接转移的产业集中于制造业,第三产业比重偏低;区域过于集中,国际化程度不高;项目规模偏小,产业层次不高;转移时过度看重经济数量增长,忽视可持续发展;交通基础设施不够完善,转移载体功能有限。赣州承接产业转移应坚持可持续性原则、因地制宜原则、市场主导与政府推动相结合原则,加快城市化发展步伐,扩大市场规模;加快人力资源的开发,建立健全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产业园区建设,提高产业配套能力;扩大开放力度,积极主动承接产业转移。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朱红根  康兰媛  
基于江西省284份农村外出就业劳动力的调查数据,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省外就业决策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计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年龄越大,农村剩余劳动力省外就业的意愿越低;上年打工月收入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省外就业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打工途径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省外就业有显著影响;性别、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及家庭特征变量等因素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省外就业的影响不明显。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张月水  
文章对江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郑子敬  尹国胜  
江西省赣州市位于江西省南部,是我国钨、稀土等有色金属矿业经济区和果业优势产区。上世纪80年代末原地质矿产部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号召,在赣州市开展定点扶贫。20多年来,国土资源部发挥行业优势给予赣州市大力支持,先后实施了1000余个项目,有力地推动了赣州市矿业和农业经济发展。其中,开展的航空遥感地质综合调查和农业地质调查,为加快赣州市现代农业发展,科学规划产业布局,提供了技术支撑,促进了当地农民脱贫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吴隽  
江西作为传统的农业大省,改革开放以来有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这也带来了江西省城镇化率的不断攀升。本文首先对江西劳动力人口的情况进行数据分析,然后对江西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进行估算,再剖析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遭遇的种种难题,最后就如何合理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董黎明,王缉慈  
城市主要职能,是城市地理与城市规划研究的基本内容,也是城市发展的重要依据。一个城市的建设,首先要明确建设什么样的城市?如何发挥自身的优势?怎样体现地方特色?这就需要根据城市的主要职能,合理拟定城市性质及发展方针。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王满四  
当前,我国各地特别是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在利用外资工作中普遍存在很多问题。如江西省赣州市尽管"十一五"时期引进外资保持了快速增长,但结构欠优,外资项目规模小、产业层次低、技术含量低;外商投资领域集中于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比重过低;在外商投资较为集中的制造业内部,外商投资集中度低;外资产业与全市总体产业和六大主导产业匹配度尚不十分协调,无法满足转变发展方式的要求,不能充分促进本地企业技术升级和产业集聚发展,难以形成产业集聚效应与核心产业群。文章认为,可通过改变重量轻质的引资战略、引进竞争诱导技术、优化外资来源结构、发展本地配套产业、创造吸收外商投资的新优势、完善引进外资机制等加以改善。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谢英亮  张新兵  卜显忠  
赣州作为闽粤经济梯度转移的承接带,经济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而把握这一机遇的必要条件就是高素质的人力资源。所以制定出高效能、大手笔、强力推进的人力资源开发战略体系,是赣州的第一要务。本文分析了当前赣州市一些人力资源开发思路的弊端,并给出了赣州市人力资源开发的战略措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