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388)
- 2023(12830)
- 2022(10670)
- 2021(9554)
- 2020(8068)
- 2019(18008)
- 2018(17637)
- 2017(34064)
- 2016(18510)
- 2015(19925)
- 2014(19289)
- 2013(19551)
- 2012(17860)
- 2011(15853)
- 2010(15871)
- 2009(15033)
- 2008(15035)
- 2007(13584)
- 2006(12204)
- 2005(10714)
- 学科
- 业(88595)
- 济(84578)
- 经济(84470)
- 企(70809)
- 企业(70809)
- 管理(63522)
- 农(46953)
- 方法(35971)
- 农业(31314)
- 业经(30036)
- 数学(28403)
- 数学方法(28269)
- 财(26667)
- 中国(19828)
- 务(18818)
- 财务(18813)
- 财务管理(18802)
- 地方(18091)
- 企业财务(17852)
- 技术(17400)
- 制(17178)
- 贸(15542)
- 贸易(15537)
- 易(15133)
- 策(15099)
- 划(14576)
- 体(13413)
- 和(13161)
- 环境(13042)
- 学(12801)
- 机构
- 学院(271786)
- 大学(262179)
- 济(119195)
- 经济(117310)
- 管理(111393)
- 理学(97303)
- 理学院(96348)
- 管理学(95157)
- 管理学院(94693)
- 研究(87208)
- 中国(68858)
- 农(68477)
- 科学(54681)
- 农业(53131)
- 京(52857)
- 财(51588)
- 业大(49693)
- 江(45509)
- 所(44930)
- 财经(41778)
- 中心(41321)
- 研究所(41007)
- 经(38079)
- 经济学(35767)
- 农业大学(33739)
- 经济管理(33308)
- 省(33009)
- 经济学院(32792)
- 州(32520)
- 北京(31018)
- 基金
- 项目(187969)
- 科学(149876)
- 基金(139551)
- 研究(132394)
- 家(122850)
- 国家(121657)
- 科学基金(105768)
- 社会(89667)
- 社会科(84842)
- 社会科学(84815)
- 省(77890)
- 基金项目(75775)
- 自然(69299)
- 自然科(67731)
- 自然科学(67709)
- 自然科学基金(66569)
- 划(61656)
- 教育(56749)
- 资助(54318)
- 编号(51385)
- 业(43606)
- 创(42115)
- 发(41897)
- 重点(41499)
- 部(41221)
- 创新(38670)
- 国家社会(37500)
- 农(37312)
- 成果(37111)
- 科研(36012)
- 期刊
- 济(136522)
- 经济(136522)
- 研究(70862)
- 农(69282)
- 中国(50274)
- 农业(46846)
- 学报(45338)
- 科学(43704)
- 管理(40557)
- 财(40528)
- 大学(34107)
- 学学(33510)
- 业经(30850)
- 融(25541)
- 金融(25541)
- 业(24548)
- 技术(21344)
- 财经(20428)
- 经济研究(19519)
- 问题(19125)
- 经(17577)
- 技术经济(15694)
- 资源(15319)
- 版(14653)
- 农村(14423)
- 村(14423)
- 世界(14370)
- 商业(14115)
- 农业经济(14091)
- 现代(13331)
共检索到3931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邹秀清 王英 武婷燕 尹玉林 涂小松 徐国良
大规模农业人口向城镇及第二、三产业转移,引起其他农业生产要素改变,最终影响耕地利用效率。本文以江西省11个地级市为研究区域,运用超效率EBM(Epsilon Based Measure)模型测度2007—2016年江西省各地市耕地利用效率,通过面板门槛模型以农业转移人口占农业人口比重为门槛变量,分析农业人口转移对耕地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考察期内江西省各地市农业转移人口与耕地利用效率均呈上升趋势,且区域差异显著;2016年江西省大多数地市农业人口转移对耕地利用效率的影响表现出门槛效应,在门槛值(0.428)前后,农业人口转移始终促进耕地利用效率提升,但跨越门槛值后其影响系数减小,由0.5089降至0.2495,促进作用减弱51%。可按农业人口转移程度是否跨越门槛值进行分区,针对不同区域提出差异化的耕地利用效率提升对策。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邹秀清 谢美辉 肖泽干 涂小松 王彦 徐国良
伴随中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大量农业人口向城市转移,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不断增加。探讨农业人口转移对城市建设用地增加的影响,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实现农民市民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2006—2015年江西省11个地级市相关统计数据,采用固定效应与随机效应模型,研究了农业人口转移对城市总建设用地增加及不同类型城市建设用地增加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农业人口转移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正向影响城市总建设用地增加;农业人口转移对城市工商用地、居住用地和交通绿地广场用地增加的影响分别通过了10%、1%和5%水平下的显著性检验,且其受影响的弹性系数依次为0.167、0.155和0.135;但伴随农业人口的转移,城市公共设施用地并没有显著增加;农业人口转移对不同类型城市建设用地增量的影响存在区域差异。因此,政府应根据农业人口转移的进程适度增加城市公共设施用地,合理布局不同的城市建设用地类型,有效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实现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邹秀清 谢美辉 肖泽干 陈红艳
研究目的:本文基于2006—2016年江西省11个地级市的统计数据及相关影像数据,揭示江西省农业人口转移与城市建设用地增加的总体耦合态势及空间协调特征。研究方法:重心模型法与离差系数法。研究结果:(1)2006—2016年,江西省农业人口转移与城市建设用地增加的总体耦合态势呈减弱—增强—减弱的阶段性变化,两者重心移动方向一致性增强,且围绕交通干线由东北往西南,从南昌逐步移向赣中、赣南,到达吉安、赣州市内。期间,农业人口转移重心的聚集程度小于城市建设用地增加的聚集程度,部分年份的城市建设用地增加重心滞后于农业人口转移重心并紧跟其后。(2)江西省农业人口转移与各类建设用地增加在数量与空间配置结构上并不一一匹配,农业人口转移与城市总建设用地增加发展比较协调,与工商用地增加失调最重,与交通绿地广场用地及公共设施用地增加次之,与居住用地增加最轻,且赣北、赣中、赣南失调等级依次递减。研究结论:政府应加快优化各地市产业结构,有序引导农业人口转移,合理增加不同类型城市建设用地。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黄祥芳
[目的]在面源污染视角下考察耕地利用效率,可以为推动耕地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和参考依据。[方法]文章基于2000—2014年我国13个粮食主产省(区)耕地投入产出的面板数据,运用SBM方向性距离函数将耕地面源污染因素纳入到传统的效率分析框架,从省际比较的维度对江西省耕地利用效率进行了测度与分析。[结果]考虑面源污染因素对耕地利用效率测算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江西省耕地利用效率值呈现阶段性特征,耕地利用效率排名比较稳定,近年来排名有上升趋势;江西省耕地利用绩效一般,且与最佳实践者存在较大的差距。[结论]忽视面源污染因素的耕地利用效率评估是失真和不符合实际的,宜将面源污染因素纳入到耕地利用效率的测度框架,以此来更科学地量化评估耕地利用绩效;设计和完善相关政策,以有效控制耕地面源污染;加强与先进省(区)的交流与合作,学习其农业可持续耕作技术与管理经验,进一步推动江西省耕地产出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邵华 石庆华 赵小敏 郭熙 卢志红
研究目的:研究江西省不同农业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有机碳含量。研究方法:实地土壤样品采集分析与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相结合、GIS空间插值与比较分析相结合的综合研究方法。研究结果:江西省农业土地利用方式和土壤类型不同,土壤有机碳含量存在较大差异;在农业土地利用方式下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一般为:菜地>稻田>有林地>旱地土壤>荒草地;从第一次土壤普查到2008年稻田土壤有机碳含量逐步提高,而且所有农业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碳含量均随土壤深度增加而减少。研究结论:通过农业土地利用管理和土壤管理措施的调整,可以增加土壤有机碳的贮量,提高农田有机碳稳定性,减缓大气中CO2浓度增加。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土壤有机碳 农业土壤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李俊滔
在城镇化和农产品价格保护不力的双重作用下,中国耕地保护的形势更加严峻。然而,现有研究极少关注耕地保护与农业人口的溢出的内在联系,从而忽视了农业人口溢出对耕地保护和农业发展的正外部性,对农业人口转移的历史趋势理解不足。本文研究了中国耕地保护与农业人口转移的内在联系,发现在要素二元市场下,劳动力转移为要素价格机制的统一提供了有利条件,耕地保护进程中的农业人口转移具有历史必然性。新的历史时期,农业人口向外转移依然是必然的战略选择,政府应当更加关注农业人口转移、发展和回流等问题。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李俊滔
在城镇化和农产品价格保护不力的双重作用下,中国耕地保护的形势更加严峻。然而,现有研究极少关注耕地保护与农业人口的溢出的内在联系,从而忽视了农业人口溢出对耕地保护和农业发展的正外部性,对农业人口转移的历史趋势理解不足。本文研究了中国耕地保护与农业人口转移的内在联系,发现在要素二元市场下,劳动力转移为要素价格机制的统一提供了有利条件,耕地保护进程中的农业人口转移具有历史必然性。新的历史时期,农业人口向外转移依然是必然的战略选择,政府应当更加关注农业人口转移、发展和回流等问题。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戴志敏 罗琴
本文基于江西省2006-2015年面板数据,运用DEA模型,以工业增加值为产出要素,将实际使用外商投资、实际利用省外境内、外商和港澳台投资额、第二产业从业人员作为投入要素,测算出江西省11个地市产业转移承接效率,并通过门槛面板回归模型探讨其对经济增长效应的门槛特征。研究发现,江西省各地市产业转移承接效率整体偏低,各地区的产业转移承接效率与自身经济发展水平并不一致,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产业转移承接效率低,反之,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地区产业转移承接效率却很高。同时,产业转移承接效率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呈现出较为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谌贻庆 王华瑞 陶春峰
文章采用超效率DEA视窗分析、Malmquist指数分析和规模收益分析评价和探讨江西省2009-2014年11个地市的农业生产效率情况,并运用Tobit模型估计农业生产主要因素对江西各类地区农业发展的影响程度。分析显示:近年来,江西省景德镇、抚州及环鄱阳湖地区的农业生产效率相对较高;技术进步变化指数和技术效率变化指数发展不平衡;农业生产主要地市吉安、九江等地规模收益呈下滑状态;农业生产技术进步变化指数和农民纯收入对地区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具有促进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对农业生产效率高低不同的地区应当因地制宜,对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利国 陈苏
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保证国民经济长期稳定发展和社会政治稳定的特殊商品,而土地则是粮食生产的基本条件和物质载体,粮食生产的发展与耕地密切相关。以粮食产量计算模型为基础,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探讨耕地利用效用对粮食生产时空变化的影响。以江西省为例,从时间维度来看,1992-2011年间,江西省粮食总产量经历了先上升后下降再持续上升的变化。在粮食生产的耕地利用因子中,对粮食生产促进作用最大的是强度效应,其次是规模效应和结构效应,广度效应对粮食生产起到抑制作用。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陈美球 刘中婷 周丙娟 邓爱珍 吴萍 何维佳 邹秀清
本文通过对江西省16县(区)21村的农民耕地利用行为的调查,对在不同生存发展环境下的农民的耕地保护意识、耕作目的、轳地投入、耕地流转进行了比较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生存发展环境的改善,农民保护耕地的责任意识在不断降低,他们耕种耕地的主要目的更多地停留在满足自家口粮上,耕地土壤改良、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意愿在降低,劳动力的投入更是很少,但他们对耕地的短期流转意愿却在增强。
关键词:
生存发展环境 耕地利用行为 实证分析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邹秀清 谢美辉 于少康 李致远
研究目的:探讨农村劳动力转移对不同区域耕地利用生态效率的影响机理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研究方法:非期望超效率EBM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研究结果:(1)全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率和耕地利用生态效率整体呈上升趋势,但区域差异显著。(2)全国层面,农村劳动力转移对耕地利用生态效率的影响呈“U型”变化,并在劳动力转移至一定程度后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3)区域层面,中部农村劳动力转移与本地耕地利用生态效率正相关,对其他地区耕地利用生态效率的影响呈“U”型关系;西部农村劳动力转移与本地耕地利用生态效率之间存在“U”型关系,但空间溢出效应不显著;东北部农村劳动力转移率大于23.32%时,其对本地耕地利用生态效率影响显著,并产生负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论:激励农地流转,促进耕地集约利用,提升农民技能,推进耕地利用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同步增长。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彭柳林 付江凡 王长松 余艳锋 周海波
从收入和要素替代视角构建了耕地劳动力承载量适度性模型,基于江西省及其11地级市2016年统计年鉴数据,在测算耕地劳动力承载量的上限和下限的理论阈值的基础上,按照满足家庭基本生活需要的收入、农民工务工收入和城镇职工收入三个标准测算了区域耕地劳动力承载量的保障规模和稳定规模。进而,与农业耕地实际承载劳动力数量进行对比,检验分析农业耕地劳动力承载量适度性与转移潜力。结果表明:当前江西省农业收入水平较低,山区农业机械化水平和机械利用效率不高,农业耕地实际承载的劳动力数量远高于耕地劳动力承载量保障规模和稳定规模,意味着耕地农业劳动力存在大量富余。未来,随着农业机械化、规模化经营水平的提高,以及户籍制度完善和城镇化加速推进,农业耕地劳动力具有较大的转移潜力。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崔永亮
耕地集约利用,与资金、技术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投入及农村土地经营制度密切相关。农业人口生态与土地承包经营权是影响农业劳动力合理投入和农村土地经营制度运行效率的重要因素,它们对耕地的集约利用有着深刻的影响,恢复农业人口生态平衡、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是提高耕地集约利用水平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耕地集约利用 人口生态 土地承包经营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