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032)
2023(13775)
2022(11360)
2021(10303)
2020(8540)
2019(19278)
2018(19019)
2017(36541)
2016(19869)
2015(21665)
2014(21187)
2013(21339)
2012(19733)
2011(17368)
2010(17484)
2009(16513)
2008(16511)
2007(14903)
2006(13447)
2005(11794)
作者
(58107)
(48673)
(48522)
(45679)
(30880)
(23635)
(21631)
(19043)
(18645)
(17477)
(16727)
(16293)
(15588)
(15316)
(15146)
(14839)
(14513)
(14158)
(14085)
(13947)
(12434)
(11887)
(11817)
(11417)
(11013)
(10952)
(10886)
(10751)
(9805)
(9756)
学科
(91180)
经济(91066)
(86967)
(69235)
企业(69235)
管理(65785)
(46924)
方法(35710)
农业(31285)
业经(30443)
数学(28051)
数学方法(27930)
(26821)
中国(25681)
地方(22999)
(18243)
财务(18225)
财务管理(18213)
(17612)
技术(17279)
企业财务(17245)
(15694)
贸易(15685)
(15290)
(15225)
(14974)
(14207)
环境(14075)
(13681)
(13553)
机构
学院(285596)
大学(275929)
(123338)
经济(121031)
管理(114404)
理学(98751)
理学院(97700)
管理学(96456)
管理学院(95946)
研究(94502)
中国(73825)
(67261)
科学(58112)
(57189)
(53750)
农业(51936)
业大(49811)
(48487)
(47874)
中心(44708)
研究所(43277)
财经(42571)
(38706)
经济学(36637)
(35509)
(35242)
北京(34090)
经济管理(33570)
(33512)
经济学院(33446)
基金
项目(193723)
科学(153694)
基金(141439)
研究(139090)
(123867)
国家(122633)
科学基金(106437)
社会(92831)
社会科(87690)
社会科学(87664)
(80386)
基金项目(76849)
自然(68817)
自然科(67225)
自然科学(67204)
自然科学基金(66028)
(63780)
教育(60477)
编号(55143)
资助(54847)
(44021)
重点(43094)
(42951)
(42830)
(41995)
成果(40957)
创新(39346)
国家社会(38377)
课题(37356)
(36845)
期刊
(146103)
经济(146103)
研究(79922)
(67925)
中国(57234)
农业(45691)
学报(45015)
科学(43706)
管理(42524)
(42406)
大学(34499)
学学(33459)
业经(31279)
(26629)
金融(26629)
技术(24344)
(23890)
问题(21501)
经济研究(20800)
财经(20703)
教育(18964)
(17888)
技术经济(16181)
(15040)
资源(15037)
现代(14845)
世界(14772)
农村(14626)
(14626)
商业(14503)
共检索到4274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邹秀清  谢美辉  肖泽干  涂小松  王彦  徐国良  
伴随中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大量农业人口向城市转移,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不断增加。探讨农业人口转移对城市建设用地增加的影响,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实现农民市民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2006—2015年江西省11个地级市相关统计数据,采用固定效应与随机效应模型,研究了农业人口转移对城市总建设用地增加及不同类型城市建设用地增加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农业人口转移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正向影响城市总建设用地增加;农业人口转移对城市工商用地、居住用地和交通绿地广场用地增加的影响分别通过了10%、1%和5%水平下的显著性检验,且其受影响的弹性系数依次为0.167、0.155和0.135;但伴随农业人口的转移,城市公共设施用地并没有显著增加;农业人口转移对不同类型城市建设用地增量的影响存在区域差异。因此,政府应根据农业人口转移的进程适度增加城市公共设施用地,合理布局不同的城市建设用地类型,有效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实现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邹秀清  谢美辉  肖泽干  陈红艳  
研究目的:本文基于2006—2016年江西省11个地级市的统计数据及相关影像数据,揭示江西省农业人口转移与城市建设用地增加的总体耦合态势及空间协调特征。研究方法:重心模型法与离差系数法。研究结果:(1)2006—2016年,江西省农业人口转移与城市建设用地增加的总体耦合态势呈减弱—增强—减弱的阶段性变化,两者重心移动方向一致性增强,且围绕交通干线由东北往西南,从南昌逐步移向赣中、赣南,到达吉安、赣州市内。期间,农业人口转移重心的聚集程度小于城市建设用地增加的聚集程度,部分年份的城市建设用地增加重心滞后于农业人口转移重心并紧跟其后。(2)江西省农业人口转移与各类建设用地增加在数量与空间配置结构上并不一一匹配,农业人口转移与城市总建设用地增加发展比较协调,与工商用地增加失调最重,与交通绿地广场用地及公共设施用地增加次之,与居住用地增加最轻,且赣北、赣中、赣南失调等级依次递减。研究结论:政府应加快优化各地市产业结构,有序引导农业人口转移,合理增加不同类型城市建设用地。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邹秀清  王英  武婷燕  尹玉林  涂小松  徐国良  
大规模农业人口向城镇及第二、三产业转移,引起其他农业生产要素改变,最终影响耕地利用效率。本文以江西省11个地级市为研究区域,运用超效率EBM(Epsilon Based Measure)模型测度2007—2016年江西省各地市耕地利用效率,通过面板门槛模型以农业转移人口占农业人口比重为门槛变量,分析农业人口转移对耕地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考察期内江西省各地市农业转移人口与耕地利用效率均呈上升趋势,且区域差异显著;2016年江西省大多数地市农业人口转移对耕地利用效率的影响表现出门槛效应,在门槛值(0.428)前后,农业人口转移始终促进耕地利用效率提升,但跨越门槛值后其影响系数减小,由0.5089降至0.2495,促进作用减弱51%。可按农业人口转移程度是否跨越门槛值进行分区,针对不同区域提出差异化的耕地利用效率提升对策。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余金顺  吴胜生  
在1996年气候条件风调雨顺,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高速增长,粮食和收入“双超”历史已成定局的背景下,1997年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形势如何?增收途径和工作着力点在哪里?这已成为从事农村工作有识之士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为总结经验,展望来年,现结合江西省鹰潭...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谌贻庆  王华瑞  陶春峰  
文章采用超效率DEA视窗分析、Malmquist指数分析和规模收益分析评价和探讨江西省2009-2014年11个地市的农业生产效率情况,并运用Tobit模型估计农业生产主要因素对江西各类地区农业发展的影响程度。分析显示:近年来,江西省景德镇、抚州及环鄱阳湖地区的农业生产效率相对较高;技术进步变化指数和技术效率变化指数发展不平衡;农业生产主要地市吉安、九江等地规模收益呈下滑状态;农业生产技术进步变化指数和农民纯收入对地区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具有促进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对农业生产效率高低不同的地区应当因地制宜,对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宁亮   彭媛  
[目的] 数字乡村建设能够改变农业生产和经营模式,提升农业效率和发展质量,促进传统农业转型升级。通过分析江西省数字乡村建设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为该省数字乡村建设和农业健康发展提供借鉴。[方法] 选择江西省2012—2022年11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指标体系对数字乡村建设和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算,然后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并结合收敛性、内生性和稳健性检验,综合分析数字乡村建设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结果] (1)数字乡村建设的估计系数分别为0.334和0.287,并且均在0.01阈值水平显著为正,江西省数字乡村建设发展能够显著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内生性检验和稳健性检验结果均验证了此结论可靠性;(2)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明显的地区收敛性,发达地区水平提升速度明显弱于落后地区,区域之间整体呈均衡发展态势;(3)数字乡村建设赋能农业发展效果随着经济发展水平具有强正相关性,具体表现在数字乡村建设在经济发达区域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最强,对中等区域作用较弱,对落后区域作用则不明显;(4)数字乡村建设对农业高质量发展存在自身门槛效应和经济门槛效应。[结论] 江西省应该把握数字乡村建设发展的时代机遇,积极完善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赣北地区的联动带动作用,重点提高落后和偏远地区数字乡村建设发展水平,不断推动数字乡村建设与农业产业的深度融合。要不断创新和优化农业产业转型升级路径,充分发挥地方农业特色产业,补齐传统产业脱节短板,促进三产融合,打造农业全产业链融合发展新格局,为数据经济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打下基础。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沈文清  鄢帮有  谢冬明  
江西是农业大省,是国家重要的粮食主产区。近10a来江西省干旱发生频繁,导致农业生产损失严重,威胁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基于历史文献与资料,结合江西省农业厅的农业灾情调查数据和干旱指数最高的星子县、都昌县调研数据,着力分析近10a来江西省的干旱状况及其对农作物生产的影响,探讨农业干旱灾害的成因。研究结果表明:江西干旱灾害以秋旱为主,近10a年对江西的粮食和棉花生产造成重大损失,尤其是鄱阳湖区地区;江西农业干旱灾害的主要成因包括降水分布不均匀、红壤持水能力低、水利设施年久失修、植被结构破坏和易改变水文过程的大型水利设施建设。最后针对农业干旱灾害的主要成因,提出了减轻干旱灾害对农业生产不利影响的对策。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曹俊文  曹玲娟  
基于1995~2013年江西省农业主要碳排放源诸如耕地面积、有效灌溉面积、化肥施用量及农业机械动力等方面的统计数据,测算了江西省近20年来农业碳排放量及其变化,并探讨了碳排放的影响因素。根据测算结果显示,近20年来江西省农业碳排放在总量上逐年增加,而在碳排放量的构成中,化肥为最主要来源,其他构成依次为农药、农膜、农用柴油、灌溉等。在对影响农业碳排放的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后,得知农业经济发展对碳排放量变化的影响最为明显,在抑制农业碳排放增长方面,农业生产效率、农业生产结构以及劳动力规模等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农业生产效率发挥的作用最大,抑制效果最为明显,而农业生产结构和农业劳动力规模也达到了一定的抑制...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邵华  石庆华  赵小敏  郭熙  卢志红  
研究目的:研究江西省不同农业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有机碳含量。研究方法:实地土壤样品采集分析与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相结合、GIS空间插值与比较分析相结合的综合研究方法。研究结果:江西省农业土地利用方式和土壤类型不同,土壤有机碳含量存在较大差异;在农业土地利用方式下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一般为:菜地>稻田>有林地>旱地土壤>荒草地;从第一次土壤普查到2008年稻田土壤有机碳含量逐步提高,而且所有农业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碳含量均随土壤深度增加而减少。研究结论:通过农业土地利用管理和土壤管理措施的调整,可以增加土壤有机碳的贮量,提高农田有机碳稳定性,减缓大气中CO2浓度增加。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吴伟伟  包铠璇  张燕华  
基于江西省2007~2016年地级市面板数据,借鉴经典要素错配模型,测度省内11个地级市农业生产要素错配,实证检验相关因素对要素错配的影响。结果表明:3类农业生产要素错配中,总体要素错配最大,其次是资本错配,劳动力错配最小。从空间分布来看,各地市要素错配存在较大差异,劳动力错配离散程度先减后增,资本错配和总体要素错配离散程度降低。时间上来看,各地市3类错配均经历了先增后减的变化过程,要素错配有所改善,部分地市在测度期内要素错配波动较大。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支农财政、工业化水平、农业劳动力占比、人均化肥投入有利于降低农业生产要素错配,而人均耕地规模正向影响了要素错配,农业生产的规模效应未充分发挥。为提高农业生产要素的配置效率,应着重改善资本错配,继续完善支农财政金融政策,提高其与区域资源禀赋的耦合度,鼓励生产要素回流到农业部门,优化要素投入配比,充分发挥农业规模经营的优势,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艾云航  
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特别是1989年以来,江西省农业和农村经济连续6年保持着持续健康发展的好势头。主要表现在:(一)农村经济全面发展1994年,全省农村社会总产值达到1500亿元,比1983年增长4.37倍;农业总产值380亿元,增长2.4倍。在农业...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江西省委农工部、江西省水利厅联合调查组  
为加快江西省农业水价向经营性收费转变,推进供水体制和机制创新,促进农业灌溉事业发展,2003年5-6月份,江西省委农工部、省水利厅联合开展了一次全省农业灌溉水费计收及管理情况调研。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曹桂英  
1979年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发展速度进入历史上最快的时期。随着农村经济结构的变革,农业人口向非农产业转移的速度加快了。从产业流向看,我国农业人口向非农业的转移,不仅呈现着由低到高的层次渐进性,而且还具有多层次交叉的特点,即兼业。围绕如何评价兼业这一经济和人口现象,经济学界和人口学界存在着不同的看法。本文拟就我国农业人口兼业的现状和特征及其产生的动因和局限性,谈点粗浅的看法。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何殷婷  
本文调查"营改增"对江西省物流企业的影响,发现"营改增"后企业税负加重,大部分企业利润下降,部分上下游企业长期发展受到制约。在此基础上,本文通过实证进一步探析"营改增"对江西省物流企业影响的原因,主要是"营改增"后税率上升且可抵扣项占比较少,成本费用大幅上升导致利润下降,以及"营改增"后物流企业重新考虑选择上下游企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