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844)
- 2023(5557)
- 2022(4865)
- 2021(4498)
- 2020(3883)
- 2019(8854)
- 2018(8626)
- 2017(15761)
- 2016(9008)
- 2015(9938)
- 2014(9651)
- 2013(9825)
- 2012(9560)
- 2011(8769)
- 2010(8637)
- 2009(7939)
- 2008(7796)
- 2007(6799)
- 2006(6296)
- 2005(5569)
- 学科
- 济(38597)
- 经济(38564)
- 业(17594)
- 管理(16943)
- 学(16154)
- 地方(15314)
- 方法(14021)
- 数学(12428)
- 农(12371)
- 数学方法(12263)
- 企(11735)
- 企业(11735)
- 农业(8883)
- 中国(8689)
- 地方经济(7697)
- 业经(7096)
- 财(6936)
- 环境(6280)
- 制(5558)
- 贸(5061)
- 贸易(5057)
- 融(4958)
- 金融(4957)
- 和(4945)
- 经济学(4872)
- 易(4761)
- 理论(4608)
- 资源(4448)
- 发(4262)
- 技术(4132)
- 机构
- 大学(129670)
- 学院(127948)
- 研究(56306)
- 济(47212)
- 经济(46107)
- 科学(41767)
- 管理(41203)
- 中国(39138)
- 农(36989)
- 理学(35088)
- 理学院(34476)
- 管理学(33531)
- 管理学院(33329)
- 所(32260)
- 研究所(30194)
- 农业(29657)
- 京(29310)
- 业大(27964)
- 江(26099)
- 中心(25032)
- 省(24228)
- 院(20675)
- 财(19994)
- 范(19405)
- 农业大学(19179)
- 师范(19004)
- 科学院(18520)
- 室(18459)
- 北京(17454)
- 州(17258)
- 基金
- 项目(95057)
- 科学(72119)
- 基金(67153)
- 家(64276)
- 国家(63794)
- 研究(60033)
- 科学基金(50723)
- 省(41124)
- 自然(36860)
- 基金项目(36108)
- 自然科(35875)
- 自然科学(35858)
- 社会(35780)
- 自然科学基金(35193)
- 划(34029)
- 社会科(33579)
- 社会科学(33565)
- 资助(27781)
- 教育(26543)
- 重点(23484)
- 发(22288)
- 编号(22227)
- 计划(22190)
- 科技(21406)
- 部(19673)
- 科研(19165)
- 创(18862)
- 成果(17966)
- 创新(17881)
- 农(17724)
共检索到1977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潘友粮 刘庆 彭观地 陈元生 李金 曹洋 刘兴平
[目的 ]通过分析松墨天牛在江西南北不同地区的季节性物候特征和种群动态规律,为提高当地松墨天牛的种群监测预报水平和制定精准防控策略提供基础数据与科学依据。[方法 ]在江西境内沿约1°的纬度梯度自南向北分别设立全南、南康、万安、南城、湾里和浮梁等6处的马尾松纯林作为监测点,通过悬挂诱捕器的方式进行林间种群监测,统计松墨天牛在各地的成虫的始见期、终见期和活动高峰期等物候学特征以及种群密度和雌雄性比等指标。[结果 ]松墨天牛在江西的始见期在3月下旬—5月上旬之间且自南向北明显延迟,终见期在10月上旬—12月上旬之间且自南向北明显提前,成虫发生期持续5~9个月且自南向北呈明显缩短趋势。成虫的活动高峰期出现时间自南向北逐渐延后且峰值由2个过渡到1个。种群密度以赣中地区最大,偏南或偏北地区的种群数量均明显下降。松墨天牛在江西各地的成虫偏雌性,性比在1∶0.74至1∶0.87之间且不存在地区间的差异。松墨天牛全年诱捕量和该地马尾松死亡率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结论 ]地理纬度和当地气候条件明显影响松墨天牛的季节性物候发生期和成虫活动高峰期,种群密度与其寄主的死亡率呈明显的正相关。
关键词:
发生期 物候 种群密度 性比 松墨天牛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凡永
本文依据江西省农村居民消费支出份额的时间序列特点,通过对近乎理想的需求系统(AIDS)模型的修正,利用建立的联立方程的参数估计结果,对江西省农村居民消费行为进行动态分析得出:农村居民抵御意外事件发生的经济能力还相当弱,意外的开支只能从“牙齿缝隙挤出”;在衣着消费支出上处于从低档次、低价位向高档次、高价位冲刺的“震荡整理”阶段,追求时尚倾向越来越明显;居住消费支出在江西省农村居民的总消费支出中还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离土离乡”的流动使比重下降;使用高档消费品的环境在江西省广大农村还没有形成,家用设备、用品的功能发挥有限,只能当作高档次的“劣质品”;交通通讯的消费在江西省农村居民消费中产生了“攀...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田克明 王爱莲
采用统计分析法和定量评价法分析了江西省的工业用地集约利用行业和区域特征,拟为区域差别化政策制定和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江西省工业用地的行业和区域集约利用水平差异明显。支柱行业用地的集约利用水平较高,非传统行业和升级转型行业偏低,空间上呈现了大致的由北往南、由中部往东、西部降低特征。主要影响因素为投资强度,次要因素则因行业和区位而存在差异。通过加强管理、分行业和区域差别化提高投资强度、严格执行现有用地标准及建立奖惩制度等可有效提高其工业用地集约利用水平。
关键词:
工业用地 集约评价 分布特征 江西省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赵菡 雷渊才 符利勇
【目的】选择适合的单木地上生物量异速生长模型形式,获得区域尺度马尾松林生物量及其误差在不同立地等级下的估计,为精准估计不同立地质量的森林生物量提供技术支持,进而为森林立地生产力估计提供参考。【方法】在马尾松林3种单木生物量模型g_i=aD_ib+ε[式(1)]、gi=a(D_i2H_i)b+ε[式(2)]、g_i=aD_ibH_ic+ε[式(3)]形式下(式中:g_i为单木生物量,D_i为单木胸径,H_i为单木树高,a、b、c为估计参数,ε为残差),运用优势木树高分级法对我国江西省马尾松林占优势的样地进行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吴琼 贺志明 聂秋生 桂保玉 邹海波
为找出江西省风电场运营的气象灾害风险,保障其风电场的安全运营,本文利用江西省1959年-2009年87个气象站温度、雷暴、积冰、气象灾情、热带气旋等资料分析了江西省风电场的气象风险及其特征。研究表明:低温、台风对江西省风电场基本不构成危害;江西省风电场的主要气象风险是雷暴和积冰。江西省雷暴发生频率较高,年均雷暴日数由北向南逐渐增加,山地多平原少,沿江或沿湖地区较少,内陆较多。8月达到最高值,冬季最少;高山地区积冰日数、积冰直径、重量明显高于其它地区,庐山年均积冰日数为77天,极端最大积冰直径为175、266mm,最大积冰重量高达(3.4~5.4)kg/m。在影响风电场的诸多气象风险中,积冰是目...
关键词:
气象风险 风电场 雷暴 积冰 江西省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赵丽红 陈文波 赵露萍 李芳颢
对江西省2006-2010年间的土地违法现象进行了调查,采用数量统计和计量增长模型对违法用地数据进行分析模拟,提示了土地违法现象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江西省土地违法主体呈现以政府为主导的多样化、主体层级较低、违法手段复杂化等特点,政府主导的违法用地规模较大是监管的重点主体;土地违法现象主要集中在赣中、赣北、赣西北等经济发展较快的区域,不同区域违法用地面积与当地的经济发展呈正相关;违法用地行为呈现明显的收敛趋势,即随着时间的推移,违法用地的规模相对于初期违法用地的规模有明显的扩大趋势,存在空间蔓延态势,且速度较快。
关键词:
土地违法 统计分析 空间特征 江西省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文瑚霞 毛端谦 王海燕
目前,对旅游经济的研究从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角度研究较多,而从空间的角度研究旅游经济的区域差异还相对薄弱,特别是对较小区域内部旅游经济地区差异的研究仍为少见。正确认识江西省旅游经济空间特征,认清省内各区域旅游经济发展差异的格局,以便科学有序地发展各地区的旅游业,提高全省旅游经济效益。
关键词:
旅游经济 空间特征 江西省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聂道平
1987~1989年对毛竹林的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竹杆容重随年龄的变化反映了毛竹个体独特的生长分化特点。随着立竹度的增加,竹株按年龄分布大致均匀化。竹株按径阶分布遵从威布尔分布,但随生产力提高,则向正态分布过渡。
关键词:
毛竹林 竹杆容重 年龄结构 胸径分布特征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骆有庆 黄少鸣 赵楠 李建光
鞘翅上斑纹的颜色是传统形态分类区分光肩星天牛和黄斑星天牛的重要外部形态特征 ,光肩星天牛的鞘翅斑纹颜色多为乳白色 ,而黄斑星天牛则为黄色 .在许多地区 ,如宁夏青铜峡市 ,光肩星天牛和黄斑星天牛以混合种群的方式存在和共同危害 .这种混合种群中出现了许多鞘翅斑纹颜色介于乳白色和黄色之间的“过渡类型”个体 .作者从同一寄主合作杨上的该混合种群中采集了近千只成虫标本 ,按鞘翅斑纹从乳白色自然、连续地过渡到黄色的颜色序列 ,从标本中选取 12只成虫 ,分别代表序列上鞘翅斑纹颜色深浅不同的个体 ,并从左到右依次编为 1~ 12号 .利用扫描电镜对这 12个体的斑纹、触角、下唇须、下颚须、前胸音锉及跗垫进...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亚芳 李登武 王梅 刘盼
【目的】对黄土高原不同地区杜松种群结构与动态进行比较研究,阐明黄土高原地区杜松种群的生存现状与数量动态,揭示种群的发展趋势,为杜松种群恢复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样地调查法,选取黄土高原5个地区(内蒙古武川、山西浑源、陕西府谷、宁夏贺兰山和河北涿鹿)的杜松种群,根据杜松生活史特点并借鉴前人研究方法,划分种群径级、高度级和冠幅级,分别绘制其种群结构图。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即用杜松的径级结构代替年龄结构,编制静态生命表,绘制存活曲线、死亡率曲线和消失率曲线。应用生存分析中的4个函数(生存函数、积累死亡率函数、死亡密度函数和危险率函数)分析杜松种群动态。【结果】5个种群的径级结构均有不同...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庞帅 陈本文 陈桂芳 许林安 董昌平 周浩楠 安伟 白耀宇
【目的】分析重庆市綦江区松墨天牛种群发生动态及松材线虫病的灾变风险,为深入揭示该虫在当地的成灾机制及防控基础提供依据。【方法】对2015年和2016年APF-I型诱捕器诱捕松墨天牛成虫数据、环境因子、天牛携带线虫数和携带线虫天牛数及枯死松树数量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在此基础上评估了重庆市綦江区松材线虫病的灾变风险。【结果】在年发生总量上,2015年以古南街道松墨天牛种群诱集量最多,其次是三江镇;而2016年以北部林场最多,数量显著增加,其次是篆塘镇。在年发生动态上,2015年和2016年多数林场/镇成虫高峰期主要集中在6月30日至8月1日,但北部林场2016年为9月1日。按提取的3个主成分综合值排序,对天牛成虫发生量影响力由大到小的关键环境因子依次是林型、胸径、郁闭度和树高。由于总方差49.93%的贡献率来自第1主成分,因此从第1主成分看,影响力大小依次是胸径、树高和林型。各地天牛发生量与天牛携带的线虫数以及枯死松树数量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天牛携带的线虫数与枯死松树数量也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北部林场、古南街道和篆塘镇15个村子在松材线虫病灾变风险方面明显地聚为3类,其中古南街道花坝村、连城村、清水村和南山村聚为一类,北部林场荣农村、十隆村、顺山村、可乐村、长春村、狮岭村以及篆塘镇铁马村、群乐村、联合村、珠滩村聚为一类,篆塘镇葡萄村独成一类,分别为松材线虫病主发区、高风险区和低风险区。【结论】重庆市綦江区松墨天牛种群呈加速扩散态势,松材线虫病在各环境因素作用下流行灾变的风险高,应加强检疫管理和提高综合防控技术。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文婷
运用地统计学、地理信息系统、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江西省不同地貌单元耕地土壤有机碳空间变异的尺度效应,尺度分为省域尺度、完整地貌单元尺度和完整地貌单元相对应的县域尺度。结果表明:(1)不同尺度下耕地土壤有机碳均值差异显著,变异系数基本不变;(2)从县域尺度到地貌单元尺度再到省域尺度,块金效应值和空间自相关距离呈增大趋势;(3)不同尺度土壤有机碳空间分布级别和面积比例差异明显,小尺度插值图信息更丰富;(4)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秸秆还田、成土母质、土壤类型、高程和土壤侵蚀对土壤有机碳空间变异存在显著影响,但不同尺度下影响程度有所差异。秸秆还田和土壤类型对土壤有机碳空间变异的影响不存在尺度效应,成土母质、高程和土壤侵蚀对其影响存在尺度效应。结果可为详细地理解不同尺度下土壤有机碳空间变异及估测土壤有机碳密度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杨贤房 万智巍 陈永林 雷军成 张安皓
基于长途客运班次和列车班次数据,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和构建偏离度指标,研究不同尺度下鄱阳湖生态城市群网络结构特征及偏离度,研究结果表明:1)鄱阳湖生态城市群中南昌市在不同尺度不同流数据网络多处于核心地位,其他如九江、宜春、新余等城市不同尺度及流网络下排名各有不同;2)基于客运班次和列车班次区域网络结构显现出明显的差异;3)研究尺度对加权度中心、图密度影响最小,而对介数中心影响最大,度中心次之;4)两种尺度网络结构位序偏离度分别为:加权度中心为0.24,图密度为0.48,度中心为1.7,介数中心为0.24。区域是各种要素在不同尺度下相互作用的综合结果,区域空间结构刻画需要考虑不同尺度以及综合各种要素。最后,对鄱阳湖生态城市群规划建设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
尺度 鄱阳湖 城市群 网络结构 江西省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钟业喜 陆玉麒
江西省国土分别由山地、丘陵和平原组成,不同的地貌类型为各区域带来不同的发展条件,形成区城内和区域间的经济发展差距。在进行全省区域经济差距总体分析和区域经济差异分析的基础上,用锡尔系数对江西省区域经济差异按地貌单元进行空间分解,揭示不同地貌条件下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形成的原因和基本规律,为江西统筹区域发展服务。
关键词:
地貌 区域经济 差异 江西省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许菱 刘道林 殷莲甜
依托联合发明专利授权数据构建区域创新合作多层超网络模型,并运用该模型分析2010—2021年江西省的知识多样性、知识独特性、主体空间辐射度、城市主体承载度等协同创新特征。结果表明,创新主体对于知识的开发力度在逐渐增强,科研院所支撑力不足;高校、电力企业及研究所、医药及医疗器械公司是城市间协同创新的关键,高校是区域开展探索式创新的核心;城市内部创新合作更为活跃,同城市外的创新活动合作频率呈现上升趋,作业运输和化学冶金是江西协同创新的重点领域。基于此,提出优化区域创新合作技术知识组合结构、增强科研院所创新合作的参与度、完善创新主体之间的良性互动渠道等相关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