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291)
- 2023(9995)
- 2022(8949)
- 2021(8476)
- 2020(7024)
- 2019(16595)
- 2018(16539)
- 2017(31632)
- 2016(17598)
- 2015(19796)
- 2014(19716)
- 2013(19604)
- 2012(17905)
- 2011(16081)
- 2010(15823)
- 2009(14355)
- 2008(13746)
- 2007(11792)
- 2006(10210)
- 2005(8630)
- 学科
- 济(68624)
- 经济(68558)
- 管理(47999)
- 业(46663)
- 企(38264)
- 企业(38264)
- 方法(33368)
- 数学(28905)
- 数学方法(28587)
- 农(18823)
- 学(17163)
- 地方(16675)
- 中国(16375)
- 业经(15457)
- 财(15047)
- 农业(12839)
- 贸(11903)
- 贸易(11895)
- 环境(11667)
- 和(11591)
- 易(11501)
- 理论(11444)
- 技术(10924)
- 制(10127)
- 划(9871)
- 务(9594)
- 财务(9537)
- 财务管理(9523)
- 教育(9259)
- 企业财务(9007)
- 机构
- 大学(244766)
- 学院(243340)
- 管理(100645)
- 济(92170)
- 经济(90161)
- 理学(88047)
- 理学院(87058)
- 管理学(85556)
- 管理学院(85148)
- 研究(82158)
- 中国(58548)
- 科学(54967)
- 京(53802)
- 农(42573)
- 所(41777)
- 业大(41705)
- 江(39486)
- 财(38911)
- 研究所(38807)
- 中心(36595)
- 北京(33215)
- 农业(33001)
- 范(32444)
- 师范(32133)
- 财经(32013)
- 院(31143)
- 经(29132)
- 州(28462)
- 经济管理(26329)
- 师范大学(26109)
- 基金
- 项目(177957)
- 科学(138663)
- 基金(127884)
- 研究(127648)
- 家(112911)
- 国家(112023)
- 科学基金(95464)
- 社会(77739)
- 社会科(73553)
- 社会科学(73532)
- 省(70972)
- 基金项目(69324)
- 自然(64650)
- 自然科(63042)
- 自然科学(63026)
- 自然科学基金(61877)
- 划(58949)
- 教育(57384)
- 资助(52720)
- 编号(52152)
- 成果(40836)
- 重点(39768)
- 部(38133)
- 发(37750)
- 创(36613)
- 课题(35714)
- 科研(34435)
- 创新(34108)
- 计划(32754)
- 大学(32259)
共检索到3421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詹有生 敖向阳 林飞 邵锦锋 黄晓凤
1987~1995年,在江西省信丰县金盆林场设定固定样地,研究了不同密度次生栲树、木荷林的生产力。在好、中、差立地条件下,37年生栲树、木荷林的林分平均蓄积分别为300、284.2、242.7m3/hm2,立地条件差的林分平均蓄积是好立地的80.8%;胸径生长随密度的增加而下降;林木直径生长量随径级增加而增加。次生栲树、木荷林经营应以培育大径级用材为主,抚育间伐间隔期为8a,采用下层疏伐。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詹有生
在江西次生米槠林群落中,有维管束植物37科61属76种,其中乔灌木24科44属59种,草本8科10属10种,层外植物5科7属7种。林分直径分布,幼龄林呈倒“J”型,壮龄林近似于正态分布;种群或林分直径分布用Logistic方程预估。次生米槠林有较高的生产力,40年生林分,平均胸径达27.1cm,平均树高达17.0m,蓄积达389.26m3/hm2。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童书振 叶芬 张建国 詹有生 盛炜彤
在福建省邵武市洪墩采育场,调查丝栗栲林标地10块,做平均木、树干解析木9株,杉木人工林标地2块,研究丝栗栲的生长与生产力,结果表明:丝栗栲林的胸径、树高及单株材积总生长量,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胸径20a前生长最快;树高16a前生长最快;材积36a时尚未有下降的趋势。胸径、树高平均生长量,随年龄增加而增加,当生长量达高峰后,则随年龄的增加而下降;胸径生长高峰,好立地12a,中、劣立地15a;树高生长高峰,好立地10a,中立地8a,劣立地12a;材积平均生长量,随年龄增加而增加,好、劣立地36a时仍未下降,中立地34a时生长量最大。胸径、树高连年生长量随年龄增加而下降;材积连年生长量,随年龄增加...
关键词:
丝栗栲,林分生长,生产力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廖涵宗 邸道生 张春能
青钩栲(Castanopsis kawakamii Hayata)是福建中亚热带区域性代表种。在我国除三明市莘口格氏栲天然林保护区有成片的青钩栲优势种群以外,其区域性分布仅呈零星少量。为了繁衍珍贵树种资源,推广多树种造林,莘口教学林场自60年代以来,人工成片驯化栽培珍贵树种达45个,计400ha之多。其中青钩栲人工林23年生蓄积量高达163m~3/ha,最大单株材积为0.922m~3(胸径42cm,树高18m)。是一个很成功的造林树种。研究青钩栲人工林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可对制定合理的营林技术措施提供一定的依据。
关键词:
青钩栲 生产力 生物量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张家城 盛炜彤 聂道平 白秀兰
将选自江西分宜大岗山地区相同立地条件和发育阶段的 1、2代林样地的林龄变为与 1代林主样地的林龄一致 ,利用“杉木人工林生长与收获模型系统”中的部分模型 ,计算林龄变换后样地的平均优势高 ,以便实现 1、2代林之间以优势高表示的生产力在同林龄、同立地的比较。用假设检验比较 1、2代林生产力的差异。而后根据实测生物量计算的数据 ,用假设检验比较 1、2代林树干、树根及枝叶在生物量中占百分比的差异。结果表明 :在各种立地条件下 ,幼龄林 1、2代林的生产力无显著差异 ;中龄林 1代林的生产力要普遍高于 2代林 ,立地条件越差差异越明显 ;4~ 12年生林分 ,1代林树干占生物量百分比要普遍高于 2...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周洋 郑小贤
采用2×2联列表,计算方差比率(RVR)、χ2检验、联结系数CAC、共同出现百分数PPC,对福建三明将乐林场栲树次生林重要值较高的23个主要树种进行联结性分析。结果表明:23个树种的总体相关性指数(ITVR)1.056>1,表现为不显著的正联结关系,处于较为稳定的生长阶段;树种对间联结没有达到显著水平的有241对,占95.25%,说明种间联结关系较为松散,树种的分布有一定的独立性;栲树和木荷是两个优势种,形成共优状态,随着演替的进行其优势度有增大的趋势;主要树种栲树与林下的黄绒润楠、野柿、乌饭树、杨梅多表现为正联结,栲树与杉木和光叶山矾表现为显著负联结,栲树与鼠刺、檫木、树参表现为负联结;在栲...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陈永瑞 刘允芬 林耀明 李家永 张宏志
Based on the two\|year successive data in the Qianyanzhou Experimental Area collected by small watershed technique and the located observation method, the hydrological process and the dynamics of mineral elements of the rainfall, throughflow, stemfall, crown interception and surface runoff for artif...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孙长忠 沈国舫
以重点调查与全面搜集已有研究成果相结合的方式 ,对杉木、马尾松人工林生产力现状与潜力 ,分别不同所有制、不同经营水平 ,进行了全面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 ,集体杉木人工林现实生产力多为气候生产力的 11%~ 18% ,国有林多为 2 0 %~ 4 0 % ;若达正常经营状态 ,集体、国有杉木人工林其生产力可在现有水平上分别再提高 70 %以上和 4 0 %。集约经营条件下 ,杉木可达气候生产力的 50 % ,马尾松可达 80 %左右。良种、良法条件下 ,国有林生产力可在现有基础上再提高 80 %以上。相同条件下 ,马尾松同杉木相比 ,生物生产力高 2 0 %以上
关键词:
人工林 生产力 杉木 马尾松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郭建平 高素华 刘玲
该文根据作物生长的Logistic曲线推导出了计算森林气候生产力的模式 ,利用该模式计算了我国北方地区 1 0种主要树木的气候生产力 ,结果表明 :热量条件好的地区 ,树木的成熟年龄短 ,热量条件差的地区 ,树木的成熟年龄长。水分条件好的地区 ,树木的材积量大 ,而水分条件差的地区 ,树木的材积量小。影响该区树木生长的主要因素是干旱。同时指出 ,在北方地区发展林业生产时应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和林业生产目的选择相应的树种
关键词:
中国北方地区 树木 气候生产力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高艳平 潘明亮 丁访军 周凤娇 吴鹏
2009年,对贵州西部水城县玉舍林场光皮桦天然次生林的生物量和净生产力的研究表明:林分林分平均生物量为48.14 t/hm2,各层次的生物量分配顺序为乔木层(70.98%)>灌木层(13.27%)>枯落物层(12.05%)>草本层(3.70%),乔木层占有绝对优势,但灌木层、草本层所占比例还较大,光皮桦对林地地力和空间的利用还不够充分;植被层生物量占了林分生物量的87.95%,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分别占了林分生物量的85.79%和12.91%,比值较为合理;乔木层平均生物量为34.17 t/hm2,表现为干(52.61%)>枝(29.26%)>根(14.99%)>叶(3.14%);不同径阶生物量...
关键词:
光皮桦 生物量 生产力 天然次生林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姚小兰 郝建锋 齐锦秋 孙千惠 姚俊宇 伍炫蓓
【目的】探究人为干扰对川西碧峰峡木荷(Schima superba)次生林群落结构与物种多样性的影响,为碧峰峡景区周边次生林植被恢复和物种多样性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碧峰峡木荷次生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典型样地法,设置12块20m×30m的代表性样地,以乔木径级结构、高度级结构及各林层物种组成和物种多样性指数为评价指标,对比研究轻(远离核心景区80120m)、中(距离核心景区4080m)、重(紧靠核心景区040m)3种人为干扰强度下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的变化。【结果】(1)木荷次生林群落总的物种数随人为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刘发林 曾思齐 吕勇 刘勉声 肖化顺 彭其龙 刘玉
为了提高次生林的经营水平,提出了竞争结构单元的新概念,以地上部分生物量为因变量,郁闭度为自变量,模拟木荷次生林地上部分生物量与郁闭度间关系。结果表明:林分地上部分生物量达最大时,林分的郁闭度为0.685 4;若控制郁闭度为0.68,竞争结构单元面积越大,竞争结构单元越少;竞争结构单元面积最大时,单位面积林分最少保留株数等于最少竞争结构单元个数与每个竞争结构单元林木株数(5株)的积。以木荷标准地资料为例计算了木荷次生林抚育间伐强度,表明基于竞争结构单元的抚育间伐技术可在次生林经营中推广。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吕飞舟 吕勇 张江
选取青石冈林场木荷次生林4块样地,计算出样地内各林木的间伐指数,并根据间伐指数值对4块样地进行弱度、中度以及强度间伐模拟来调整林分空间结构。基于不同的间伐强度,根据林分空间结构相关指标(混交度、大小比、角尺度等)和间伐指数对间伐前后的林分空间结构特征变化进行分析,确定了基于中度间伐的方案可以优化该林场木荷次生林空间结构。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俞益武 施德法 蒋秋怡 何黎明 陈国瑞
杭州西湖山区北高峰南坡的木荷次生林的生物量、生长量及凋落量的调查结果表明:①林分总生物量为134.113t/hm~2,其中活植物体126.649t/hm~2;②总生物量各个层次分配比例为:乔木层80.16%,更新层5.67%,灌木层3.84%,草本层4.76%,枯落物层5.57%;③在乔木层中,干、枝和叶的生物量分别分53.591,16.996和4.835t/hm~2,占地上部分的70.95%,22.50%和6.40%,根生物量18.474t/hm~2,占该层生物量的29.76%;④全林年生长量18.474t/hm~2,乔木层12.598t/hm~2,占68.19%,更新层1.948t/hm~...
关键词:
生物量 生长量 木荷次生林 杭州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曾思齐 黄炎俊 肖化顺 张敏 甘静静 彭其龙
通过在木荷次生林中导入闽楠后,研究其导入所在地的林窗面积及影响圈内所有影响木对其的压迫力与其地径初期生长情况的关系,发现在木荷次生林中导入闽楠,其初期生长受到所在林窗面积的影响较为显著,在林窗面积较小时,随着林窗面积的增大,导入楠木初期的生长越好,当林窗面积超过一个极值点后,则随着林窗面积的增加,导入楠木的初期生长开始下降,甚至出现死亡;当林窗面积相同时,其影响圈内的压迫力也会对其初期生长有一定的影响,当林窗面积较小时,导入苗木的生长随着其所受压迫力的增大而减小,且随着林窗面积的增大,其相关性逐渐降低,当林窗面积大于临界值时,导入苗木的生长受其所受压迫力的影响则不显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