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432)
2023(9384)
2022(8035)
2021(7130)
2020(6151)
2019(14384)
2018(14102)
2017(27020)
2016(15368)
2015(17491)
2014(17616)
2013(17761)
2012(17022)
2011(15577)
2010(15764)
2009(14349)
2008(14662)
2007(13353)
2006(11521)
2005(10174)
作者
(48867)
(41114)
(40956)
(39177)
(26171)
(20030)
(18630)
(16066)
(15611)
(14831)
(14333)
(14309)
(13339)
(13221)
(13162)
(12956)
(12762)
(12327)
(12168)
(12032)
(10535)
(10416)
(10087)
(9525)
(9377)
(9327)
(9129)
(8912)
(8505)
(8379)
学科
(65681)
经济(65623)
管理(40640)
(37319)
方法(30631)
(29362)
企业(29362)
数学(27108)
数学方法(26806)
(19746)
(17606)
(15659)
地方(15406)
中国(15378)
环境(14731)
业经(12465)
农业(11763)
(11705)
贸易(11703)
(11343)
(11245)
(10549)
(9821)
财务(9793)
财务管理(9770)
(9351)
企业财务(9237)
理论(9121)
(8965)
(8941)
机构
大学(231422)
学院(229340)
(89212)
经济(87262)
研究(84073)
管理(82560)
理学(71225)
理学院(70230)
管理学(68631)
管理学院(68207)
中国(61177)
科学(57091)
(51239)
(47469)
(45397)
研究所(42066)
(40839)
业大(40377)
(40143)
中心(38214)
农业(37497)
(32692)
财经(32390)
师范(32307)
北京(31414)
(31019)
(29203)
(28266)
经济学(27494)
(27442)
基金
项目(157737)
科学(122413)
基金(113999)
研究(108324)
(102947)
国家(102213)
科学基金(84678)
社会(66820)
社会科(63181)
社会科学(63157)
(62737)
基金项目(61334)
自然(57655)
自然科(56166)
自然科学(56143)
自然科学基金(55108)
(53630)
教育(49311)
资助(46639)
编号(42523)
重点(37132)
(34698)
成果(34606)
(34362)
计划(31679)
(31512)
科研(31448)
课题(30504)
创新(29661)
科技(28263)
期刊
(97313)
经济(97313)
研究(62711)
学报(45073)
中国(40961)
(40802)
科学(40086)
大学(32319)
(31146)
学学(30790)
农业(27344)
管理(26238)
教育(21055)
(17994)
金融(17994)
技术(17945)
业经(16273)
(15644)
财经(15548)
经济研究(14795)
问题(13691)
资源(13418)
(13232)
(13092)
林业(12766)
业大(11492)
技术经济(11173)
科技(11133)
统计(11026)
图书(10225)
共检索到3330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黄敏  廖为明  王立国  邓荣根  
利用立木蓄积量、森林面积及森林土壤碳储量等基本监测数据,对江西省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储量和碳汇及其经济价值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江西省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为1 286.37×106t,年碳汇能力为53.92×106t,其经济价值分别为3 923.429亿元和164.47亿元,江西省森林生态系统平均碳密度为147.57 t/hm2。预计江西省年2010年到2020年间森林生态系统碳汇潜力278.09×106t碳或1 020.59×106t CO2,由此产生的经济效益平均每年可达53.01亿元。同时还对江西省11个市的森林碳储量、碳汇及其经济价值进行了估算,得出了全省各市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和空间分布特征...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鑫  欧阳勋志  刘琪璟  
利用"十五"期间(2001—2005年)江西省森林资源二类清查资料,根据优势树种生物量扩展方程,估算江西省森林植被的碳储量和碳密度,并分析其地理分布特征。江西省森林植被的总碳储量为263.87 Tg C(1 Tg C=106t),其中林分碳储量为214.70 Tg C。在11个地市中,赣州市的森林植被碳储量最大,为70.11 Tg C,其次是吉安市、上饶市和宜春市。江西省森林植被的平均碳密度为26.27 t/hm2,林分平均碳密度为27.20 t/hm2,各地市森林植被的平均碳密度景德镇市最大,为31.65 t/hm2,其次为宜春市、吉安市和鹰潭市。各森林类型中,杉木(Cunninghamia...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魏琦  欧阳勋志  
利用空间计量地理方法以及专家评分法,对江西省国家森林公园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结构性、均衡性和组合性分析。研究表明:江西省国家森林公园呈弱凝聚分布态势;森林公园在地域上分布弱均衡性,赣北地区分布较多,主要集中在上饶、赣州、九江等地市;资源组合性较好,资源组合优良的国家森林公园主要分布在庐山、明月山、武功山、瑶里等著名旅游区。应通过优化空间结构、合理配置资源,推动江西省国家森林公园的整体协调发展。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杨丽  温小荣  汪求来  叶金盛  
【目的】探索基于地理编码的森林碳储量的空间分布,为森林碳储量长周期空间变化分析提供方法参考。【方法】基于紫金山1987、2002和2019年3期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结合生物量转换因子连续函数法,并利用地理编码的固定网格对32年来紫金山的森林碳储量及其空间分布变化进行分析。【结果】1)在时间维度上,1987、2002和2019年研究区森林碳储量分别为62 541.1、81 703.0和106 281.8 t,32年来净增加43 740.7 t,年平均增加1 325.5 t;阔叶类乔木林的碳储量占森林碳储量的62.1%、73.0%、81.7%,明显大于针叶类乔木林和针阔混交类乔木林。1987和2002年期间,中龄林和成熟林的碳储量之和占乔木林碳储量的76.4%、60.4%;2019年,成熟林及过熟林碳储量占乔木林总碳储量的59.5%。2)在空间分布上,研究区森林碳储量均呈现由南到北逐渐增大的空间分布特征。中碳储量和高碳储量分布区域占比从1987年的45.1%提升到2002年的53.9%,到2019年的60.3%。研究区中稳定性、中高稳定性和高稳定性区占总面积的71.1%,森林碳储量的总体稳定性区域占比较高。3)在时空维度上森林经营作用,针对区域森林碳储量长周期空间变化分析困难和森林经营明确空间位置精度低的问题,论文研究提出的方法,既能对比相同空间位置长时间序列森林碳储量的分布特征,又能对比分析其具体明确空间位置固碳增碳的森林经营效果,也便于查询监督;能为林长制网格化长周期管理提供支撑以及区域森林碳汇经营精准提升提供技术支撑。【结论】利用地理编码的固定网格及变异系数指数对森林碳储量空间分布进行研究,为今后紫金山的森林碳储量持续监测提供参考。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李月  佘济云  程玉娜  
基于海南省五指山市2008年森林资源一类清查数据,利用空间误差模型(SEM)分析森林碳储量与林分因子、地形因子之间的关系和森林碳储量的空间分布,以期为五指山市森林管理规划提供相关信息。结果表明:五指山市森林碳储量的空间分布具有空间自相关性;文章所选的林分因子、地形因子都对森林碳储量的空间分布有显著影响,其中,郁闭度是最主要的因子。SEM可以很好地解决模型残差的空间自相关性。由模型的预估结果可以看出,森林碳储量的空间分布整体差异不大。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史利江  郑丽波  张卫国  俞立中  
区域土壤碳库的估算不仅是陆地土壤碳循环研究的重要内容,同时也可为国家尺度的土壤碳库的估算提供更多的数据支持。利用上海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结合GIS技术对上海土壤有机碳储量、碳密度及其空间分布格局展开研究,结果表明,上海地区0~100cm深度的土壤有机碳总储量为5.76×107 t,占全国的0.062 6%,0~100cm的平均土壤有机碳密度为10.55kg/m2,高于全国平均值,反映出上海土壤具有较高的碳蓄积能力。各类土壤中,水稻土的土壤碳储量最大,其次是灰潮土和滨海盐土,而黄棕壤由于面积狭小,所以土壤碳储量最小。各类土壤0~100cm土壤有机碳密度的大小顺序依次为水稻土>灰潮土>黄棕壤>滨海...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马琪  刘康  张慧  
基于林业生态功能和生产力布局分区的森林资源清查数据,采用森林植被生物量换算因子连续函数法,系统估算陕西省森林植被碳储量、碳密度大小并研究其空间分布特征与区域生态功能的关系。结果表明:①陕西省乔木林碳储量为23852.704万tC,其中天然林占84.36%,人工林占15.64%;平均碳密度为30.919tC/hm2,小于全国平均值,森林发育水平较低是造成陕西省森林碳密度较低的主要原因。天然林是全省森林总碳储量的主要贡献者,且天然林各优势种的平均碳密度普遍大于人工林;②陕西省从南向北自然地域的干湿条件,对森林植被碳储量整体分布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人工林碳储量比重较大的区域是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的地区;...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魏绪英  蔡军火  刘纯青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魏绪英  蔡军火  刘纯青  
以江西125个中国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传统村落的类型及其与周边山脉、水系分布的关系,并采用ArcGIS10.2空间分析工具对江西省传统村落空间分布进行定量分析,旨在为合理开发和保护传统村落提供指导。研究结果表明:(1)传统村落的类型与境内主要山水分布存在较明显的关联性。(2)江西省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类型为凝聚型;传统村落在三大地理区域中集中分布均衡性较低:传统村落数量以赣北地区最多,赣中地区次之,赣南地区最低;从市域尺度来看,江西省传统村落的分布特征为较集中,由高至低依次集中在吉安、上饶、赣州、抚州、景德镇5个设区市。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杨加猛  杜丽永  蔡志坚  张智光  
运用因子连续函数法对江苏省13个地级市的森林碳储量及其变化情况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2010年,江苏省森林碳储量为4 615.55×104 t,苏北、苏南和苏中的占比分别为57.83%、28.26%和13.91%;2005~2010年,江苏省森林碳储量增加了2 025.59×104 t,森林"碳汇"效应显著,但各区域的碳储量变化不均衡。在江苏新增造林面积空间较为有限的背景下,提高林地生产力,优化树种和林龄结构是增加森林碳储量的有效途径。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田耀武  贺春玲  刘杨  张宠  耿婉璐  
基于河南省林业发展三级区划方案、森林资源二类调查资料和810个土壤有机碳样点数据,构建河南省三级林区土壤有机碳的空间分布模型,选用Nash-Sutcliffe系数(E)、模拟误差(V)和决定系数(R2)等统计参量评估模型的模拟能力。利用模型分析森林土壤有机碳储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并估算不同深度的土壤碳储量。结果表明:所有林区土壤有机碳密度值均随深度的增加而呈指数形式迅速下降;表层(40cm)土壤有机碳密度受土壤质地影响显著,砂质土壤碳密度值高于粘土(P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沈浩然   孔翔   李天宇  
以长三角地区992个国家森林乡村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数理统计和空间分析等方法,揭示森林乡村的空间分布格局、内部分异特征,探究其空间分异的影响因素,为森林乡村分区优化提供决策参考。研究发现:(1)长三角地区森林乡村数量分布总体上相对均衡,但是区域内部分异特征显著。(2)森林乡村空间分布呈现典型的“大聚集、小分散”的空间格局,集聚形态上呈现多核式“核心—边缘”结构。(3)森林乡村的空间分异是产业经济、社会文化、自然环境等多因素互动影响的结果。自然环境因素长期控制森林乡村的空间分布格局,社会经济因素则会驱动其空间格局演进。(4)基于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因素的综合分析,划分了集聚提升区、重点发展区、适度引导区和都市边缘区4个类型区,形成面向县域单元的长三角地区森林乡村的分区优化与科学施策。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起明  林小惠  胡梅  齐述华  舒晓波  
可利用土地资源是用来评价一个地区剩余或潜在的土地对未来人口集聚、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的承载能力,其数量和空间分布对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后劲、发展潜力具有重要的影响。根据2005年Landsat TM遥感影像人机交互判读解译江西省土地利用数据并结合江西省DEM数据,分析得出江西省可利用土地资源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江西省可利用土地资源总量19317.41km~2,占土地总面积的11.56%;(2)各县域之间可利用土地资源数量和空间分布不均衡;(3)经济发展较好并且人日较密集的地区,土地的开发利用程度高,可利用土地资源少,反之则较多。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吴春生  刘苑秋  魏晓华  李晓东  刘亮英  欧阳勋志  郭晓敏  张文元  莫其锋  
[目的]研究中亚热带地区的江西省内不同森林类型、林分类型林内倒木的生物量、碳储量及其数量特征分布格局,为该区域森林生态系统功能评估积累基础数据。[方法]以亚热带典型森林133个样地为研究对象,采用实测法对样方内直径≧1 cm,长度≧1 m的倒木逐一测量其中央直径和长度,并记录其分解程度和树种组成。[结果]表明:杉木林和马尾松林倒木生物量和碳储量分别为0.684 t·hm~(-2)、0.279 tc·hm~(-2)和0.553 t·hm~(-2)、0.207 tc·hm~(-2),常绿阔叶林和次生常绿阔叶林分别为11.293 t·hm~(-2)、4.781 tc·hm~(-2)和1.888 t·...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李雷达  方晰  李斌  刘兆丹  
为明晰湖南省现有森林植被碳储量区域分布格局,基于湖南省2014年森林资源年度统计数据,结合材积源生物量法估算了湖南省现有森林植被碳储量、碳密度及其区域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1)湖南省乔木林植被碳储量为145.23×106 t,其中阔叶林植被碳储量占47.52%,幼龄林和中龄林植被碳储量之和占69.49%;湖南省乔木林植被平均碳密度为16.26 t·hm(-2)。(2)湖南省现有森林植被碳储量为196.95×106 t,其中乔木林植被碳储量占73.73%,湖南省现有森林植被平均碳密度为16.31 t·h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