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638)
2023(2404)
2022(2181)
2021(1993)
2020(1739)
2019(3892)
2018(3858)
2017(6653)
2016(4067)
2015(4514)
2014(4696)
2013(4691)
2012(4705)
2011(4188)
2010(4492)
2009(4251)
2008(4253)
2007(3822)
2006(3708)
2005(3548)
作者
(12136)
(10165)
(9865)
(9777)
(6882)
(5097)
(4634)
(4211)
(4104)
(3948)
(3689)
(3625)
(3591)
(3446)
(3426)
(3374)
(3348)
(3308)
(2988)
(2882)
(2882)
(2633)
(2567)
(2484)
(2481)
(2460)
(2333)
(2258)
(2192)
(2118)
学科
(17222)
经济(17190)
管理(10128)
(9035)
地方(8709)
(6743)
企业(6743)
(5840)
中国(5305)
(4613)
(4565)
地方经济(4375)
方法(4273)
农业(3925)
业经(3814)
数学(3632)
(3595)
数学方法(3533)
(3214)
银行(3212)
(3106)
(3006)
金融(3005)
教育(2915)
环境(2896)
(2743)
制度(2739)
(2664)
(2467)
贸易(2458)
机构
大学(54874)
学院(54655)
研究(22499)
(20058)
经济(19494)
管理(18825)
(18533)
中国(17805)
理学(15015)
理学院(14766)
管理学(14452)
管理学院(14343)
科学(13986)
(13440)
(11826)
中心(11176)
(10848)
(10700)
(10673)
研究所(10591)
(9411)
(9296)
师范(9168)
(8348)
农业(8342)
业大(8232)
师范大学(7432)
财经(7367)
北京(7258)
(7017)
基金
项目(33696)
科学(26287)
研究(25119)
基金(23076)
(20140)
国家(19930)
科学基金(16859)
社会(15319)
(15188)
社会科(14416)
社会科学(14413)
基金项目(12031)
(11784)
教育(11680)
自然(10985)
自然科(10675)
自然科学(10671)
自然科学基金(10469)
编号(10427)
(10280)
资助(9501)
成果(9239)
课题(8554)
重点(8262)
(7744)
(7187)
(6848)
(6687)
规划(6449)
(6399)
期刊
(29712)
经济(29712)
研究(19429)
中国(16284)
(9637)
教育(9632)
学报(8892)
(8697)
金融(8697)
(8645)
管理(8284)
科学(8005)
大学(6413)
农业(5889)
学学(5676)
技术(5260)
业经(4855)
图书(4559)
资源(4535)
(4328)
书馆(3859)
图书馆(3859)
问题(3779)
财经(3693)
经济研究(3445)
(3319)
(3170)
(3145)
论坛(3145)
(2900)
共检索到1025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彭道宾  
长江三角洲是指镇江以东、通扬运河 以南、杭州湾以北的区域,为长江人海口的冲积平原,地跨上海、江苏、浙江两省一市。与国内其他经济发达地区比较,长江三角洲突出的特点是:制造业体系完整,技术力量雄厚,产品竞争能力强,劳动生产率较高,研发创新氛围浓厚,区域形象力和龙头功能强大,金融贸易和经济中心地位突出。从总体上看,长江三角洲已基本完成了经济起飞的早期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吴先华  郭际  王丹晖  
长三角一体化主要是指在长三角区域内的资源、要素、人才、产品等能够自由流动,以及工业、金融、贸易、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保护(包括生产和销售)方面的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要求政府调整职能,尊重企业的选择,放开企业在区域内不同地区的流动,因此共同市场建设首先是政府行为。各地方政府只有顺应经济全球化、区域化、一体化的发展趋势,积极推进长三角的区域合作,消除行政壁垒,充分发挥区域整体优势,才能提高整体的竞争力,达到共赢的局面。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冯之浚  
党中央和国务院已将推动长三角地区联动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列入了重要议事日程,在我国区域发展战略中,长江三角洲地区既有明显的区位优势,又有联动发展的良好基础,完全有条件有能力服务于长三角、服务于长江流域、服务于全国。为此,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区域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增加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区域,推动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提升区域合作的功能和效率,努力改变城乡二元结构,推动新农村建设,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避免区域产业结构趋同。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朱秋媛  王莹  
经济全球化的推进,长三角经济得到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一极。在此宏观经济背景下,本文试从区域旅游发展的角度,对长三角地区旅游合作条件进行分析,阐明长三角区域旅游发展的比较优势与不足,并从中得出一些启示,为长三角区域旅游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汪长江  
长三角是我国最大的经济核心区,也是世界各大河三角洲人口数量最多、密度最高和城镇数量最多的地区之一。根据法国地理学家简·戈特曼(Jean Gottman)在上世纪50年代所提出的得到公认的城市带的划分标准,长三角已被公认为全球六大城市带之一。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这一地区东起上海,西至重庆,涉及到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湖北、湖南、四川8个省市,土地面积约33方平方公里,占全国的土地面积的3.4%,人口约1.68亿,占全国人口总数的14.7%。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3436亿元,占全国的19.4%。这一地区在我国经济战略格局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顾朝林  张晓明  王小丹  
长江三角洲,是中国经济社会最发达、人口和产业最密集、发展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正在成长为具有重要国际影响的世界级城市群,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长江三角洲的城市化与建设环境互为影响。一方面,用2008年数据概括了长江三角洲城市化现状特征,重点分析了长江三角洲城市化的发展趋势是城市化过程进一步加速;另一方面,综述了常见三角洲海平面上升研究,在未来20a长江三角洲海平面上升估计将达到220~380mm;在未来50a,长江三角洲海平面上升保守的估计将达到270~610mm。未来气候变化导致海平面上升,必然对长江三角洲城市化过程造成影响,主要是:土地淹没面积大,洪涝灾害加剧,影响生产和能...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敏  顾朝林  陈璐  张成  汪淳  张晓明  
在全球化背景下,全球城市区作为一种新的城市空间和功能组织形式,通过全球城市接入全球经济网络,在全球城市体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分析长江三角洲地区不断深入的全球化进程和不断加强的城镇一体化态势,提出长江三角洲地区是中国最有可能建设成为全球城市区的区域;进而从全球城市区的空间建构和功能组织的角度,提出通过提升上海全球城市功能,打造南京、杭州、苏州、宁波的次级全球城市职能,强化城市间的功能联系,构筑区域网络一体化支撑体系,构建“多中心层域式、网络状一体化”的长江三角洲全球城市区;并提出面向全球化和基于地方化的区域功能组织结构,打造若干全球化战略区以推进长江三角洲全球城市区建设。
[期刊] 改革  [作者] 樊福卓  
对长江三角洲地区制造业分工进展及分工现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长江三角洲地区一体化的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制造业的空间布局在优化,区域内分工与合作取得了一定进展,各城市制造业的专业化倾向在增强。事实上,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不良竞争和内耗现象,多与政府的行为有关。因此,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弱化"行政性边界",淡化地方利益观念,追求地区经济的整体利益。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闫浩  
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心区 ,对该地区经济开放度( Economic Openness)作出正确的估价 ,并在此基础上决策未来发展 ,对指导地区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本文分析该地区的经济开放度 ,并对该地区外向型经济发展提出若干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秉建  程久苗  罗世俊  樊小凤  
在多指标评价体系的基础上,结合灰色关联模型,从科技与信息化水平、工业经济效益、环境保护能力三个方面研究长江三角洲16个城市新型工业化水平,为长江三角洲地区新型工业化进程提供借鉴。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广斌  王勇  
从跨地市及地市以下两个空间尺度,对跨域治理的重大历史事件的追踪,发现:长江三角洲跨地市空间治理经历了由行政指令到地方政府对话交流,再到目前的地方政府间伙伴关系建立三个阶段;行政区划调整则是地市以下空间治理的主要手段。基于治理内涵和存在主要问题,认为,深化长江三角洲跨域治理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推动政府改革与创新、完善多元行为体博弈机制和推动多层空间治理组织的发育。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张如波  任胜钢  蔡立燕  
长江三角洲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地区之一,基于长江三角洲35个城市2010-2013年的工业数据,通过将工业生态系统分解为工业经济、环境、能源三个子系统,采用网络DEA模型对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35个城市工业生态系统及三个子系统效率进行评价。研究结果显示:就工业经济子系统而言,工业经济高效率城市出现密集,形成了以上海等城市为中心的"M"形分布;就环境子系统而言,环境高效率城市主要分布在以太湖为中心、长江沿岸及杭州湾沿线的地区;就能源子系统而言,以上海、苏州等城市能源效率较高,其它城市能源效率较低且效率水平差异较小;就工业生态系统而言,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工业生态效率呈现三阶梯状。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晓明  张成  
首先介绍了巨型城市区产生的背景、概念和研究进展,指出巨型城市区由形体上分离但功能上相互联系的20到50个城镇组成,在一个或多个较大的中心城市周围集聚,通过新劳动功能分工显示出巨大的经济力量。然后参照POLYNET项目组的研究方法和国内相关研究成果,通过构建FUR界定了长江三角洲巨型城市区的范围,并采用生产性服务业从业人员结构数据对16个主要FUR之间的功能联系进行了分析,作为对界定结果的检验。研究结论是:长江三角洲巨型城市区由55个在地域上邻接的FUR组成,总人口超过8 000万,总面积超过78 000km2。温州和台州地区从功能联系结构来看处于长江三角洲巨型城市区的边缘,但将其纳入长江三角洲...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于涛方  吴志强  
都市连绵区的边界界定对象包括两个方面,都市连绵区的整体空间范围边界界定和内部结构边界界定。对长江三角洲及其周边地区所有的238个县、市、区的就业人口结构和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探讨相应都市区的结构特征以及都市区的空间组合特征等,进而确定了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整体范围边界和内部结构边界。其结论包括①长三角都市连绵区的整体空间范围包括苏州、无锡、宁波的全部以及上海、南京、常州、杭州、镇江、扬州、泰州、南通和绍兴、舟山的部分县市区;②长三角的内部结构可分为三大部分,以上海为中心的环太湖城镇密集区,以南京为中心形成沿长江城镇区,以杭州、宁波为中心形成环杭州湾城镇密集区,其内部边界界线分别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