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785)
2023(9784)
2022(8064)
2021(7496)
2020(5855)
2019(13197)
2018(12832)
2017(23358)
2016(12931)
2015(14225)
2014(14140)
2013(13492)
2012(12808)
2011(11495)
2010(12098)
2009(10966)
2008(10886)
2007(10232)
2006(9423)
2005(8238)
作者
(36486)
(30652)
(30110)
(28915)
(19701)
(14590)
(13637)
(11827)
(11512)
(11376)
(10522)
(10391)
(10108)
(9831)
(9692)
(9515)
(9076)
(8935)
(8922)
(8864)
(7661)
(7647)
(7562)
(7148)
(7083)
(7009)
(6875)
(6787)
(6185)
(6071)
学科
(46483)
经济(46434)
管理(35089)
(30966)
(23196)
企业(23196)
(19506)
地方(16822)
中国(16246)
农业(12877)
业经(12199)
环境(12040)
方法(11954)
(11542)
(10924)
(10049)
(10008)
(9732)
数学(9730)
贸易(9723)
数学方法(9528)
(9427)
(8635)
银行(8618)
(8389)
金融(8387)
(8338)
(8307)
(8046)
(7922)
机构
学院(174549)
大学(168982)
(67577)
研究(65886)
经济(65830)
管理(62999)
理学(52088)
理学院(51415)
管理学(50502)
中国(50180)
管理学院(50180)
科学(40422)
(37740)
(35334)
(33743)
(33090)
(31252)
中心(30919)
研究所(29814)
(26789)
师范(26563)
业大(25610)
(24988)
财经(24605)
(24238)
农业(23891)
(23650)
北京(23400)
(22073)
师范大学(20857)
基金
项目(114972)
科学(89841)
研究(89618)
基金(79048)
(70061)
国家(69003)
科学基金(57450)
社会(54639)
社会科(51468)
社会科学(51453)
(47650)
基金项目(41095)
教育(40403)
(39566)
编号(38204)
自然(35456)
自然科(34364)
自然科学(34350)
自然科学基金(33655)
成果(31896)
资助(31368)
课题(28536)
(27588)
重点(27088)
(24411)
(23706)
(23594)
(22806)
发展(22199)
创新(22102)
期刊
(89229)
经济(89229)
研究(54820)
中国(43874)
(29995)
教育(27163)
学报(25569)
(24528)
科学(24267)
管理(24039)
农业(20591)
(20445)
金融(20445)
大学(19286)
学学(17796)
业经(15966)
技术(15597)
经济研究(12183)
财经(11292)
(11036)
资源(11005)
问题(10901)
图书(9858)
(9819)
(9240)
职业(9091)
(8915)
论坛(8915)
现代(8755)
科技(8540)
共检索到2878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张宜红  
江西建设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是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实现绿色崛起、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的必由之路,也将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积累经验、提供示范,具有重要意义。生态优势明显、生态产业基础良好和生态实践经验丰富,正是江西建设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基础条件,但也存在GDP至上的政绩考核观、经济发展仍然不足、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等制约因素。因此,从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构建绿色生态体系、培育生态经济体系、增强资源保障能力四方面提出江西建设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主要路径,进而提出构建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完善生态经济政策、提高民众生态文明建设的参与度等对策建议。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黄小平  廖军凯  
江西省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在横向生态补偿、饮用水源地保护、流域生态补偿等体制机制创新方面取得了较大成绩,并于2014年成为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省份之一。在论述江西省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体制机制创新探索现状的同时,研究了该体制机制创新中存在的障碍,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胡剑波   张宽元  
减污降碳的协同增效既能衡量环境效益,也能兼顾气候效益与经济效益,势必将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必然选择。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设立作为新时期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平台和重要的政策抓手,研究其减污降碳的协同增效对于破解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等现实困境具有现实意义。基于2006~2019年中国209个地级市数据,运用多期双重差分及扩展的空间形式评估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试点政策对城市减污降碳的协同增效。研究结果表明:(1)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试点政策显著促进了城市减污降碳的协同增效,该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2)通过Bacon Decomposition发现“好处理组”占98.33%,模型设定的有效性得到进一步验证。(3)试点政策在空间溢出上表现出“以邻为壑”的特征,对于不同技术水平禀赋、工业集聚规模、环境规制强度城市中存在显著差异。据此,提出推广试点有序扩散、优化政策空间布局、设计梯度发展战略等政策建议。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伍红  李姗姗  
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是探索绿色发展的有益尝试。本文基于OECD发布的绿色发展指标,分析了我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税收政策现状。研究发现,当前我国与经济增长绿化度相关的税收政策缺乏系统性;与资源环境发展潜力相关的税收政策乏力,效果有限;与生活质量的环境因素相关的税收政策滞后于居民生活水平的发展要求;与可持续发展和公平相关的税收政策与地方优势资源结合不紧密。故而,应多管齐下,完善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税收政策:其一、科学构建多维度的绿色导向税收体系,明确各税种定位,优化各税种的功能,以四个维度优化升级;其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刘文兴  汪兴东  陈昭玖  
基于江西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调查,本文利用扎根理论构建了农村居民生态消费意识与行为缺口理论模型,并通过调研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1)尽管积极的生态消费意识能转化为积极的消费行为,但这种转化并不十分有效;(2)农村居民的生态消费意识在转化为消费行为的过程中,会受到实施成本、参照规范、情景要素等外在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了二者之间缺口的发生;(3)农村居民的生活方式在生态消费意识到行为的转化过程中起着阻碍作用,而社会文化及政府政策在二者的转化过程中则起着推进作用。以上研究发现为政府采取有效措施提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刘文兴  汪兴东  陈昭玖  
基于江西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调查,本文利用扎根理论构建了农村居民生态消费意识与行为缺口理论模型,并通过调研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1)尽管积极的生态消费意识能转化为积极的消费行为,但这种转化并不十分有效;(2)农村居民的生态消费意识在转化为消费行为的过程中,会受到实施成本、参照规范、情景要素等外在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了二者之间缺口的发生;(3)农村居民的生活方式在生态消费意识到行为的转化过程中起着阻碍作用,而社会文化及政府政策在二者的转化过程中则起着推进作用。以上研究发现为政府采取有效措施提升农村居民生态消费意识到行为之间的转化率提供了理论基础及政策启示。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杰  王晓晶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是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指引。基于2009—2019年我国213个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了生态文明建设对城市碳排放的影响。研究发现,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显著降低了城市碳排放强度,且通过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机制分析揭示了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通过推进节能降耗、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绿色创新进而降低城市碳排放的作用机理;异质性分析表明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对资源型城市和中东部城市的碳减排效应更明显。据此提出了优化生态文明示范区政策、加强绿色创新推动产业和能源结构调整等促进生态文明的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杰  王晓晶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是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指引。基于2009—2019年我国213个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了生态文明建设对城市碳排放的影响。研究发现,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显著降低了城市碳排放强度,且通过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机制分析揭示了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通过推进节能降耗、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绿色创新进而降低城市碳排放的作用机理;异质性分析表明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对资源型城市和中东部城市的碳减排效应更明显。据此提出了优化生态文明示范区政策、加强绿色创新推动产业和能源结构调整等促进生态文明的建议。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李曼   涂嘉实  
新时代赋予内部审计促进组织贯彻落实国家重大政策措施的重要使命,但已有文献大多从国家审计视角研究重大政策措施落实审计的相关问题。本文基于内部审计职能理论和政策执行的史密斯模型,提出国家重大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内部审计的目标:揭示并推动解决国家重大政策在本单位落实过程中的问题,监督国家重大政策措施在本单位的落实效果,为国家重大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在此基础上,从政策措施落实的风险管理、成本管理、落实效果审计等三方面设计实现目标的路径。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辜胜阻  马军伟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经国务院批准,在推进自主创新和高技术产业发展方面先行先试、探索经验、做出示范的区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空间载体,是国家抢占世界高技术产业制高点的前沿阵地,担当着引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任。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雅芳  
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战略部署,福建省作为全国首个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承担着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先试的重要责任。在2030年前实现二氧化碳排放达峰的背景下,利用2008—2017年全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合成控制法评估和考察福建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对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影响效应。首先,从规模效应、结构效应、技术效应和生态保护效应四个方面阐述了福建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对碳排放的影响路径,理论分析表明福建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通过改变福建的经济发展模式、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企业的技术进步以及进一步提升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达到降低福建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其次,采用合成控制法实证研究发现,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对减少福建碳排放量具有一年的时滞和持续抑制影响效应,此外还利用安慰剂检验和排列检验做进一步的稳健性检验,检验结果增强了上述影响效应的可靠性。最后,采用中介效应模型验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对碳排放的影响路径,结果表明规模效应、结构效应、技术效应和生态保护效应确实是福建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抑制碳排放量的部分中介效应。研究结论可为更好地推广生态文明建设经验、进一步提高生态文明建设的碳减排效应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价值。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雅芳  
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战略部署,福建省作为全国首个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承担着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先试的重要责任。在2030年前实现二氧化碳排放达峰的背景下,利用2008—2017年全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合成控制法评估和考察福建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对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影响效应。首先,从规模效应、结构效应、技术效应和生态保护效应四个方面阐述了福建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对碳排放的影响路径,理论分析表明福建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通过改变福建的经济发展模式、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企业的技术进步以及进一步提升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达到降低福建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其次,采用合成控制法实证研究发现,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对减少福建碳排放量具有一年的时滞和持续抑制影响效应,此外还利用安慰剂检验和排列检验做进一步的稳健性检验,检验结果增强了上述影响效应的可靠性。最后,采用中介效应模型验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对碳排放的影响路径,结果表明规模效应、结构效应、技术效应和生态保护效应确实是福建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抑制碳排放量的部分中介效应。研究结论可为更好地推广生态文明建设经验、进一步提高生态文明建设的碳减排效应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价值。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程悦  
公众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源动力,个体既是主体,亦是客体,影响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和结果的建构,个体的有效组织显示出重要性。文章从行为人个体的生态行为和选择为逻辑起点,在分析个体内在动因的基础上,探讨个体的有效组织化路径、组织化平台的建设、各组织平台功能性的差异与耦合及与政府的互动。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谢晗进  李骏  李成  
空气质量是居民健康水平的重要影响因素,生态文明建设旨在改善环境质量,对居民健康水平的影响不容忽视。利用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江西、福建、贵州、云南和青海)的设立作为准自然实验,研究生态文明建设对空气质量和居民健康状况的影响。首先,基于宏观数据采用合成控制法研究发现,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设立改善了示范区的空气质量;其次,基于家庭住户微观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研究发现,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设立显著提升了示范区居民的健康水平;最后,异质性分析发现,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设立对福建、贵州和青海居民的健康水平改善效果显著,对江西和云南居民健康水平的影响效果不明显。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谢晗进  李骏  李成  
空气质量是居民健康水平的重要影响因素,生态文明建设旨在改善环境质量,对居民健康水平的影响不容忽视。利用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江西、福建、贵州、云南和青海)的设立作为准自然实验,研究生态文明建设对空气质量和居民健康状况的影响。首先,基于宏观数据采用合成控制法研究发现,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设立改善了示范区的空气质量;其次,基于家庭住户微观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研究发现,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设立显著提升了示范区居民的健康水平;最后,异质性分析发现,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设立对福建、贵州和青海居民的健康水平改善效果显著,对江西和云南居民健康水平的影响效果不明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