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614)
2023(11102)
2022(8788)
2021(7773)
2020(5941)
2019(13587)
2018(13569)
2017(24968)
2016(13966)
2015(15656)
2014(16284)
2013(15658)
2012(14678)
2011(13388)
2010(13825)
2009(12579)
2008(12589)
2007(11468)
2006(10642)
2005(10087)
作者
(41557)
(34227)
(34108)
(32476)
(22211)
(16459)
(15555)
(13538)
(13245)
(12743)
(11888)
(11830)
(11475)
(10901)
(10714)
(10707)
(10201)
(10172)
(10121)
(10105)
(8969)
(8514)
(8416)
(8164)
(8004)
(7783)
(7767)
(7764)
(7088)
(6854)
学科
(64582)
经济(64519)
管理(35341)
(33160)
中国(25562)
地方(24552)
(23615)
企业(23615)
(20110)
业经(17150)
方法(15261)
农业(14024)
(13538)
地方经济(12485)
(12312)
数学(12200)
数学方法(12067)
(11542)
环境(11514)
(11291)
银行(11275)
(11176)
(11162)
金融(11161)
(10953)
发展(10080)
(10050)
理论(9974)
(9868)
贸易(9855)
机构
学院(199068)
大学(194186)
(78961)
经济(76896)
研究(75077)
管理(68425)
中国(57447)
理学(56008)
理学院(55185)
管理学(54163)
管理学院(53772)
科学(46174)
(44912)
(39484)
(38709)
(36667)
研究所(34472)
中心(34209)
(33853)
(31098)
师范(30759)
(28653)
北京(28128)
(27883)
业大(27596)
财经(27519)
(26305)
农业(25892)
(24601)
师范大学(24399)
基金
项目(123538)
科学(96689)
研究(94941)
基金(84627)
(73048)
国家(72320)
科学基金(61598)
社会(59332)
社会科(56042)
社会科学(56030)
(52011)
基金项目(44579)
教育(42812)
(41911)
编号(40488)
自然(36893)
自然科(35945)
自然科学(35940)
自然科学基金(35248)
(33796)
成果(33395)
资助(33021)
课题(30172)
重点(28717)
发展(27604)
(27132)
(25374)
(25291)
(24602)
国家社会(23950)
期刊
(105636)
经济(105636)
研究(66485)
中国(51434)
(32914)
教育(30497)
学报(28409)
(27840)
管理(27661)
科学(27350)
(22713)
金融(22713)
农业(22180)
大学(21456)
业经(19696)
技术(19608)
学学(19536)
经济研究(15607)
问题(15012)
财经(13160)
图书(12764)
(11612)
(11487)
(11319)
资源(10840)
现代(10718)
(10327)
论坛(10327)
商业(9954)
书馆(9672)
共检索到3334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周国兰  黄淑华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镇  黄晗  
改革开放30年来江西的工业化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经济效益逐步提高。新时期承接产业转移策略效果明显,环保意识明显增强。但指导工业发展的战略思路与江西社会经济发展实践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同时,江西工业规模相对沿海发达地区尚有较大差距,且产业层次低下,研发投入不足,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跟不上工业发展的需求。展望未来,江西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入改革,抓住产业转移与消费结构升级带来的机会,配之以有效的产业政策,促进江西新型工业化进程的深入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胡爱华  
本文分析了中国工业化与城市化互动发展的关系:城市化与非农就业比重基本呈线性关系,与人均GDP呈对数关系,这与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的一般规律表现出一致性;与工业产值比重的相关性不明显,这与改革开放前中国推行的重工业优先发展的战略有关。改革开放后,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逐步趋于正常,互动机制初步形成。目前,互动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制约了国民经济稳定持续的发展。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任启平  董爽  
本文在回顾国外城市化与工业化发展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城市化、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关系,新型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关系,并提出了在新型工业化条件下,中国城市化发展的相应对策。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黄琳  
本文利用一系列相关指标,对江西工业化进程作出了基本判断,分析论证了建设符合生态文明要求的新型工业强省的重要性、必然性和紧迫性,并提出了变农业大省为新型工业强省的对策。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余中东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江西应该走一条跨越式发展道路。后发优势能为江西跨越式发展创造条件,但后发优势向跨越式发展转化也应满足一定条件。本文首先探讨了后发优势与跨越式发展的内涵、二者之间的关系和实现的条件,然后分析了后发优势在江西的一般表现,提出了发挥后发优势、实现江西工业化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措施。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戈晓宇  杨大平  
如果说工业化、特别是城市化是我国扩大内需的重要支撑力量的话,那么珠海市近年来积极实施的“生产在园区、生活在城镇”(以下简称“两在”)的决策,就是旨在消除传统工业化、城市化带来的积弊,探索一条提高社会资源和自然资源利用率、降低环境治理成本和生产成本、改善人的生活质量和生活环境、顺应社会化分工和社会化大生产需要的可持续发展的工业化、城市化之路,其经济学内涵十分丰富。
[期刊] 改革  [作者] 郑重  
探索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城市化之路郑重一、目前我国现代化的主要制约因素。建国以来,由于国民经济发展长期向工业倾斜,造成工农业发展比例失调。全国工农业发展速度比多数年份为3~5:1,违反一个国家工业化前、中期2.5~3:1的合理比例关系。国民经济发展当...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培  叶裕民  
工业化进程与城市化进程密切相关,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发展轨迹。本文通过合理选择样本空间,利用Granger因果检验对中国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因果关系进行了检验。通过测度中国城市化经济,对比中国和世界其他国家工业化与百万城市人口聚集的关联,进一步揭示了中国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的特征。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何平均  
日本在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同步发展中较好地实现了农业现代化。其互动发展表明:工业化是城市化、农业现代化的第一推动力,城市化的互动发展是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必要条件,而农业现代化是工业化、城市化顺利推进的基础和保障。要实现"三化"协调发展,给我们的启示是,在政府的宏观调控下,继续加大工业反哺农业的力度,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加强涉农法律法规的制定,以及加深中小城镇建设和中小企业发展的融合,为农业现代化的同步发展提供保障。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朱红根  谢元态  翁贞林  刘克春  刘小春  
工业化与城镇化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必经阶段,两者是相辅相成的,两者的协调发展关系到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为促进江西新型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应在培育壮大优势产业、建立完善市场体系、加强市场法制建设、重要要素聚集功能建设、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和建立健全城镇化与新型工业化协调发展的政策支持系统等方面制定相应对策。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肖立军  付建平  
产业集群的发展对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具有重大作用,但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其作用是不同的。通过对四川省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趋势的分析,从产业集群角度对两者的偏差进行了阐释,提出了应发挥产业集群作用,促进四川省工业化与城市化互动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简新华  
农村工业化不是要化掉农业,农村城市化也不是要化掉农村。农村城市化滞后于农村工业化的状况必须改变,必须由“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的农村工业化转向“离土又离乡、进厂又进城”的农村工业化,还要防止“过度城市化”倾向。中国应该走农村工业化与现代化、城市化适度同步发展的道路;农村城市化则应该走多元化、市场推动、政府导向,大兴“农民城”,重点发展县城,大、中、小城市合理布局、协调发展的道路。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谢俊贵  
新型工业化是中国现代化道路的现实选择。新型工业化与城市化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新型工业化给中国城市化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提出了新的要求,也提供了重要动力。在新型工业化条件下,中国必须加快城市化进程,改变城市化落后局面;采取多途径发展方略,形成合理的城市体系;把握国际化发展趋势,推进信息化城市建设。这样,才能使中国城市化发展达到一个新的水平,以作为中国新型工业化的重要支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