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919)
2023(10202)
2022(9151)
2021(8614)
2020(7289)
2019(17076)
2018(17105)
2017(32344)
2016(17983)
2015(20370)
2014(20383)
2013(20148)
2012(18624)
2011(16643)
2010(16383)
2009(14849)
2008(14225)
2007(12094)
2006(10398)
2005(8793)
作者
(53776)
(44806)
(44227)
(42215)
(28595)
(21630)
(20054)
(17664)
(17299)
(16072)
(15613)
(15123)
(14393)
(14159)
(13940)
(13710)
(13553)
(13230)
(12920)
(12808)
(11277)
(10865)
(10818)
(10203)
(10007)
(9977)
(9872)
(9846)
(9062)
(8864)
学科
(68974)
经济(68904)
管理(47635)
(45203)
(37339)
企业(37339)
方法(32838)
数学(28562)
数学方法(28210)
地方(18475)
(18428)
(18302)
中国(16249)
(15173)
业经(14802)
农业(12586)
(12073)
贸易(12064)
环境(11801)
(11641)
(11640)
理论(11306)
技术(10777)
(10208)
(9736)
(9680)
财务(9679)
财务管理(9664)
教育(9221)
地方经济(9175)
机构
大学(250881)
学院(249045)
管理(100249)
(91052)
经济(88959)
理学(87668)
理学院(86638)
研究(86115)
管理学(84928)
管理学院(84515)
中国(60298)
科学(58997)
(55140)
(45750)
(44387)
业大(44217)
研究所(41280)
(40181)
(38988)
中心(38273)
农业(35709)
北京(34209)
(33699)
师范(33365)
(32457)
财经(31971)
(29641)
(29032)
技术(27604)
(27566)
基金
项目(183534)
科学(141848)
基金(131093)
研究(128952)
(116744)
国家(115843)
科学基金(97965)
社会(77497)
(73391)
社会科(73286)
社会科学(73263)
基金项目(71236)
自然(67508)
自然科(65798)
自然科学(65776)
自然科学基金(64523)
(61496)
教育(58088)
资助(54346)
编号(52307)
重点(41412)
成果(41168)
(38770)
(38670)
(37453)
课题(36286)
科研(35695)
计划(35080)
创新(34952)
大学(33130)
期刊
(97742)
经济(97742)
研究(68717)
学报(47123)
中国(43318)
科学(42256)
(40480)
管理(34833)
大学(34324)
学学(32550)
农业(28268)
(27173)
教育(27000)
技术(20684)
(17070)
金融(17070)
业经(17069)
林业(16006)
(14867)
科技(14456)
经济研究(14284)
图书(14192)
财经(14163)
资源(13727)
问题(12929)
业大(12784)
(12406)
理论(12284)
(11828)
实践(11581)
共检索到3515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陈永瑞  刘允芬  林耀明  李家永  张宏志  
Based on the two\|year successive data in the Qianyanzhou Experimental Area collected by small watershed technique and the located observation method, the hydrological process and the dynamics of mineral elements of the rainfall, throughflow, stemfall, crown interception and surface runoff for artif...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堤利夫  李昌华  岩坪五郎  李文华  玉井重信  千叶乔三  片桐成夫  
常绿阔叶林是中国南方的主要原生植被资源,有极为重要的生态环境和木材生产价值。中日双方研究人员共同选择以栲类林为主的江西省九连山自然保护区,对其进行了比较全面的研究。该文为这项研究成果的一部分,内容包括常绿阔叶林在小流域中的分布,种群组成和林分结构,地上部分生物量和干生长量,养分元素在树体地上各部分生物量中的含有率和积累量,以及土壤的特性,并与日本和泰国的一些常绿阔叶林作了对比。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秦国峰  
198 6~ 1993年连续 8a,设置三角量水堰 ,对千岛湖常绿阔叶林的水文动态进行了定位观测。结果表明 :在年降水量 140 9.9mm与年蒸发量 90 7.8mm的气候条件下 ,以苦槠、石栎为建群树种组成的 10 .8hm2常绿阔叶林 ,小流域年均水流量平均每公顷达 4 0 79m3 ,折合降水量为4 0 7.9mm,占全年降水量的 2 8.9%。常绿阔叶林小流域 ,在多雨季节日水流量为 10 8~ 15 8m3 ,少雨季节为 6 8~ 86 m3 ,干旱季节少于 4 0 m3 ,最少的一天水流量为 7.9m3 。常绿阔叶林细水长流、终年不断 ,水源涵养功能显著 ,具有长期而稳定的水文生...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彭辉  周红敏  王宏翔  张弓乔  
[目的]对木荷(Schima superba)天然种群的种群结构和动态进行了分析预测,旨在阐明木荷种群结构与动态的变化规律。[方法]根据种群静态生命表、存活曲线、时间序列分析等方法,分析凤阳山保护区木荷种群的数量动态变化。[结果]木荷种群的年龄结构近似于倒“J”形,龄级Ⅰ和龄级Ⅱ个体占种群数量的比例较大。木荷种群趋于Deevey-Ⅱ型,其死亡率和消失率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在经历2、4、6、8个龄级后,种群个体数量均呈上升趋势。[结论]木荷种群为增长型种群。种群动态指数和受外界干扰时的动态指数均为正值,但对外界干扰敏感指数较高,暗示种群仍面临较大的外界干扰。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崔向慧  李海静  王兵  
采用水量平衡方法和集水区技术,利用2000年5月至2004年6月的观测资料,研究大岗山林区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的水量平衡问题。结果表明:系统平均年输入降水1772.7mm,其中44%集中在4—6月,主要支出项为径流、蒸散及土壤蓄水,分别为854.3、852.5和65.9mm,占降水的48.2%、48.1%和3.7%;林冠对降水的分配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2002年在降水量大、降水强度和降水频率高的雨季(4—9月),林冠截留率偏小(16.5%),而在干旱季(当年10月至次年3月),截留率相当大(22.2%);集水区平均年径流输出总量为854.3mm,径流系数为48.2%,其中地下径流为853.1mm...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志强  赵玉涛  余新晓  程根伟  
该文利用中国生态系统网络站 (CERN)贡嘎山高山生态定位试验站多年水文气候资料 ,分析了该区森林流域水文过程变化规律 ,并利用自行设计和建造的蒸渗仪 ,研究了试验流域主要土壤和母质类型水分垂直下渗动态变化规律 .结果表明 ,该区森林流域的水文情势可划分为以下 3个时期 :①枯水径流期 (1 1~次年 3月 ) ,径流成分主要是地下径流 ;②洪枯交替融雪期 (4~ 5月 ) ,径流成分除了地下径流外 ,冰雪融水径流和少量降水径流开始逐渐成为总径流的重要组成部分 ;③洪水径流期 (6~ 1 0月 ) ,此阶段为雨季 .蒸渗仪测定结果表明 ,该流域主要土壤和成土母质类型水分垂直运动强烈 ,形成了雨...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王兵  崔相慧  白秀兰  夏良放  李江南  陈仲庐  
采用定位观测方法与小集水区试验技术方法 ,利用 1  6月份观测数据 ,从土壤水分、坡面径流、集水区径流量等方面对大岗山地区人工针阔混交林、天然常绿阔叶林典型森林集水区的森林水文月动态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1)人工针阔混交林森林土壤水分最大值 (5 1 8mm)出现在 5月份 ,最小值 (33 2mm)出现在 3月份 ,且垂直变化幅度不大。 (2 )坡面径流量月变化较大 ,与一次性降水有密切关系 ,可用指数式y =0 .12 6 6e0 .0 50 2x表示。 (3)与人工针阔混交林相比 ,天然常绿阔叶林具有较强水土保持能力和显著水源涵养作用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方怡然  蔡金桓  薛立  
为人工阔叶林的经营模式提供合理的依据,对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云勇林场的3种人工阔叶林(贼佬坑石笔木林,白石岗阔叶混交林,仙人春阔叶混交林)的树种叶片养分和光合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树种的叶片氮、磷、钙、镁含量水平均不高;混交林中各树种的叶片养分状况优于纯林,且仙人春阔叶混交林的混交模式优于白石岗阔叶混交林;仙人春阔叶混交林中格木、米老排及白石岗阔叶混交林中黄兰和火力楠的叶片养分状况优于其他树种;混交林中各树种的整体光合指标高于纯林,且白石岗阔叶混交林各树种的光合能力高于仙人春阔叶混交林;贼佬坑石笔木林的各项光合指标均最低,而白石岗阔叶混交林的华南毛柃的各项光合指标均较高。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涂洁  刘琪璟  王辉民  廖迎春  李燕燕  
采用Granier热扩散式探针对江西千烟洲木荷(Schima superba)树干液流速率进行连续监测,并对气象因子进行同步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天气条件下木荷树干液流速率日变化规律存在差异,晴天为宽峰型曲线,阴天为单峰型曲线,雨天无明显的变化规律。不同月份木荷树干液流速率大小以及液流启动、达到峰值的时间不同。各月平均液流速率(cm/s)大小关系依次为7月(0.001 663)>8月(0.001 56)>6月(0.001 472)>9月(0.001 314)>5月(0.001 216)>4月(0.001 101)>10月(0.000 847)。6月液流启动时间最早,5、7、8、9月均推迟0.5~...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王荣  郭志华  
在夏季晴天,对生长在旷地、林窗和林下的木荷幼苗光合作用的日变化、光响应曲线及对短暂遮荫的响应等进行观测,结果表明:(1)旷地的日平均光合有效辐射约为1 230μmol.m-2.s-1,分别是林窗和林下的1.7和12.3倍左右,并且旷地的气温显著大于林窗和林下的,而空气相对湿度却明显低于其它2个光环境;(2)木荷幼苗在旷地和林窗均出现光合"午休"现象,旷地木荷"午休"时净光合速率的降幅约60%,而林窗的降幅约为30%;旷地中木荷幼苗的最大净光合速率约为17.8μmolCO2.m-2.s-1,约是林窗和林下的1.8和3.4倍;此外,木荷幼苗的光饱和点、光补偿点和暗呼吸速率均随环境光强的增大而增大;...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俞益武  江志标  胡永旭  
用样地法和无样地法, 结合树干解析, 调查分析了杭州灵隐30 年生木荷常绿阔叶林的林分特征。结果表明, 该群落的层次发育较完整, 木荷等部分优势树种的年龄结构呈倒金字塔形, 存在着被其他树种替代的可能性, 但由于影响群落演替趋势的诸多因素之综合作用, 使得该群落的种类组成能够保持相对稳定。乔木层株数随胸径分布呈现截尾正态分布。不同径级的木荷具有大致相同的树高, 表现出同龄林的特征, 说明群落的结构还将继续变化。优势树种的高生长峰值年龄出现在8~12 a , 胸径平均生长和材积平均生长高峰尚未出现, 群落处于旺盛生长阶段。图1 表3 参3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杨起帆  熊勇  余泽平  刘骏  刘小玉  习丹  
【目的】研究海拔梯度对常绿阔叶林土壤氮有效性的影响,揭示常绿阔叶林土壤活性氮组分的海拔差异性,为保护区内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可持续经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江西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5个海拔梯度(400、600、800、1 000、1 200 m)的常绿阔叶林为研究对象,采集0~10、10~20、20~40 cm土壤样品,测定土壤全氮、无机氮(铵态氮和硝态氮)、微生物生物量氮、可溶性有机氮含量,分析海拔梯度与土壤活性氮组分的关系。【结果】土壤全氮、微生物生物量氮和可溶性有机氮含量随土层的加深而下降,随海拔的上升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1 000 m海拔均显著高于400、600和1 200 m海拔。随着海拔的上升,表层土壤铵态氮(0~20 cm)和硝态氮(10~20 cm)含量显著降低,而深层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20~40 cm)含量则先在600 m海拔显著增加后快速下降。土壤总活性氮占全氮的比例随海拔的升高出现先降后增的趋势,微生物生物量氮占全氮的比例显著高于其他氮组分所占的比例。海拔与土壤铵态氮呈显著负相关,而与可溶性有机氮呈显著正相关。土壤各活性氮组分与土壤湿度、微生物生物量碳、有机碳均呈显著正相关。【结论】海拔梯度对常绿阔叶林土壤氮的有效性具有显著影响,土壤水分、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总有机碳的变化是引起不同海拔高度上土壤活性氮组分变化的重要因子。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昌华  刘曙光  唐茂聪  
为了研究常绿阔叶林小流域的水分平衡,我们在江西九连山区进行了3a林外雨量、林内雨量和树干流量的观测,并据此进行了年林冠截留量的估算。观测结果表明,林冠截留率由一次降雨量为0.4~1mm的78.1%逐步降低到一次降雨量为60mm的3.4%~3.6%。一次降雨量大于60mm时,林冠截留率基本稳定在这一百分数。1988、1989和1990年3a的年降水量在1718.5~2116.5mm之间。估算结果表明,年林冠截留量在300~340mm之间,约为年降水量的16%~17.5%。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简敏菲  刘琪璟  梁跃龙  唐培荣  
九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分布着典型的原生性常绿阔叶林,并已形成不同的优势群落,各优势群落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值得探讨。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对九连山常绿阔叶林主要群落进行排序,分析了该区植物群落分布与环境因子的相互关系,应用植物群落的排序值与环境因子的多元回归分析给出了植物群落类型与生态梯度的定量环境解释。对各个群落样地进行排序后可划分为不同的群系:甜槠(Form.Castanopsis eyrei)与木荷(Form.Schima superba)群系;南岭栲(Form.Castanopsis fordii)、丝栗栲(Form....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郑枭  王通  庞春梅  宋思婧  丁山  余树全  
【目的】明确1996—2017年气候变化对天目山落叶阔叶林乔木层[胸径(D_(BH))≥10 cm的植株]的群落组成与结构、生物多样性和植物区系的影响。【方法】采用样地调查法对浙江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落叶阔叶林25个400 m~2样地进行调查,使用2期(1996年和2017年)调查数据和天目山1996—2017年气象数据,对落叶阔叶林乔木层动态进行分析。【结果】(1)乔木层树种生活型组成发生变化,常绿树种的株数占比从17.5%提高至35.5%,提高了102.9%,落叶树种的株数占比从82.5%下降至64.5%,下降了21.8%。群落外貌已悄然发生变化。(2)乔木层树种更替剧烈,整体退出4科6属8种,进入1科3属4种,退出和进入树种变幅达27.3%。稀有种和偶见种的退出和进入是引起乔木层物种数量变化的原因。(3)乔木层中不同树种的作用发生变化,重要值排前17位优势树种变幅为47.1%,其中,常绿树种交让木Daphniphyllum macropodum的重要值从第19位的1.88%增加到第3位的10.36%;常绿树种重要值占比从22.6%提高至36.3%。常绿树种在乔木层的作用正在不断增加。(4)乔木层α多样性稍有减少,各类指数降幅为-9.1%~-3.1%。常绿树种α多样性指数有所增加,变幅为-3.0%~51.8%。(5)植物区系趋于热带成分。科的热带成分占比从55.6%提高至58.3%;属的热带成分占比从25.0%提高至30.3%。(6)径级结构均呈倒“J”型,群落稳定;小径级常绿树种的株数提高了165.3%,中径级常绿树种的株数提高了45.5%,大径级无明显变化。1996年乔木层增长型树种有11种,稳定型树种有1种,衰退型树种有4种。2017年乔木层增长型树种有7种,稳定型树种有5种,衰退型树种没发生变化。短毛椴Tilia chingiana、青钱柳Cyclocarya paliurus、香槐Cladrastis wilsonii和色木槭Acer pictum退出增长型,进入稳定型。台湾松Pinus taiwanensis、细叶青冈Cyclobalanopsis shennongii、四照花Cornus kousa subsp.chinensis、交让木和天目槭Acer sinopurpurascens生长潜力增强。【结论】气候暖湿化背景下天目山落叶阔叶林乔木层动态变化非常显著,落叶阔叶林乔木层外貌已从落叶树种占据优势向常绿与落叶树种均衡状态演替,生物多样性稍有减少,植物区系趋向于热带成分。表7参39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