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170)
- 2023(11250)
- 2022(10035)
- 2021(9449)
- 2020(7891)
- 2019(18543)
- 2018(18363)
- 2017(34927)
- 2016(19617)
- 2015(21979)
- 2014(21953)
- 2013(21864)
- 2012(20242)
- 2011(18250)
- 2010(17888)
- 2009(16311)
- 2008(15821)
- 2007(13735)
- 2006(11901)
- 2005(10222)
- 学科
- 济(77396)
- 经济(77320)
- 管理(51758)
- 业(50844)
- 企(41066)
- 企业(41066)
- 方法(36748)
- 数学(31780)
- 数学方法(31429)
- 农(21377)
- 学(20430)
- 地方(19919)
- 中国(18094)
- 业经(17092)
- 财(17087)
- 农业(14757)
- 贸(13544)
- 贸易(13535)
- 易(13074)
- 环境(12716)
- 和(12678)
- 理论(12408)
- 技术(11834)
- 制(11478)
- 划(10601)
- 务(10436)
- 财务(10377)
- 财务管理(10361)
- 地方经济(10291)
- 教育(9916)
- 机构
- 大学(277370)
- 学院(275668)
- 管理(109566)
- 济(103580)
- 经济(101331)
- 研究(96783)
- 理学(95785)
- 理学院(94635)
- 管理学(92886)
- 管理学院(92415)
- 中国(68030)
- 科学(65875)
- 京(60689)
- 农(53886)
- 所(50701)
- 业大(49071)
- 研究所(47191)
- 江(44275)
- 财(44078)
- 中心(42993)
- 农业(42441)
- 北京(37487)
- 范(36919)
- 师范(36441)
- 财经(36145)
- 院(35822)
- 经(32824)
- 州(32616)
- 省(30760)
- 技术(30101)
- 基金
- 项目(201136)
- 科学(155435)
- 基金(143752)
- 研究(141197)
- 家(129001)
- 国家(128006)
- 科学基金(107346)
- 社会(85528)
- 社会科(80898)
- 社会科学(80875)
- 省(80066)
- 基金项目(77496)
- 自然(73253)
- 自然科(71457)
- 自然科学(71438)
- 自然科学基金(70133)
- 划(67646)
- 教育(63433)
- 资助(59576)
- 编号(56875)
- 重点(45706)
- 成果(45062)
- 发(43447)
- 部(43034)
- 创(41331)
- 课题(39482)
- 科研(39278)
- 计划(38981)
- 创新(38635)
- 大学(36038)
- 期刊
- 济(110234)
- 经济(110234)
- 研究(75935)
- 学报(53054)
- 中国(48083)
- 农(47537)
- 科学(46504)
- 大学(38329)
- 管理(38137)
- 学学(36397)
- 农业(33366)
- 财(30921)
- 教育(28776)
- 技术(22850)
- 业经(18953)
- 融(18694)
- 金融(18694)
- 业(18066)
- 经济研究(16409)
- 财经(16345)
- 林业(15909)
- 科技(15682)
- 图书(14889)
- 问题(14844)
- 资源(14480)
- 业大(14398)
- 经(13829)
- 版(13689)
- 理论(13285)
- 技术经济(13211)
共检索到3892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张家城 盛炜彤 聂道平 白秀兰
将选自江西分宜大岗山地区相同立地条件和发育阶段的 1、2代林样地的林龄变为与 1代林主样地的林龄一致 ,利用“杉木人工林生长与收获模型系统”中的部分模型 ,计算林龄变换后样地的平均优势高 ,以便实现 1、2代林之间以优势高表示的生产力在同林龄、同立地的比较。用假设检验比较 1、2代林生产力的差异。而后根据实测生物量计算的数据 ,用假设检验比较 1、2代林树干、树根及枝叶在生物量中占百分比的差异。结果表明 :在各种立地条件下 ,幼龄林 1、2代林的生产力无显著差异 ;中龄林 1代林的生产力要普遍高于 2代林 ,立地条件越差差异越明显 ;4~ 12年生林分 ,1代林树干占生物量百分比要普遍高于 2...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周国模 姚建祥 乔卫阳 杨琪红 朱国军 徐文友
根据100块标准地材料,利用100株平均木解析木,探讨了杉木人工林生物量与胸径(D)、树高(H)及林木各部分生物量,总生物量与材积(V去皮、V带皮)的回归关系,选出了D、H与各器官生物量之间相关最密切的方程及材积与生物量的最佳估测模型,初步研究了生物量与林龄、地位指数和密度三者之间的相关关系。
关键词:
杉木 人工林 生物量 回归分析,数学模型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马祥庆 范少辉 陈绍栓 林上杰
在全国杉木中心产区 ,选择不同栽植代数 (1、2、3代 )、不同生长发育阶段 (5、1 0、1 5、2 0a)及不同立地(1 4、1 6、1 8地位指数 )的杉木人工林 ,进行不同栽植代数杉木人工林生物生产力的比较研究 ,结果表明 :连栽导致了不同生长发育阶段杉木人工林生产力的明显下降 ,随栽植代数增加 ,不同生长发育阶段杉木林林分生物量逐代递减 ,林下植被生物量呈递增趋势 ,其中 2、3代 2 0a生杉木林林分生物量分别比 1代下降 2 0 2 4 %和3 8 0 9% ,3代比 2代下降 2 2 3 8% ,同时林分树干生物量所占比例下降 ,根系生物量所占比例增加 ,连栽刺激了杉木根系...
关键词:
栽植代数 杉木 生产力 生物量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马祥庆 范少辉 刘爱琴 陈绍栓 林上杰
在全国杉木中心产区选择不同栽植代数 ( 1、2、3代 )、不同发育阶段 ( 5、10、15、2 0a)及不同立地 ( 14、16、18地位指数 )的杉木人工林 ,进行不同栽植代数杉木人工林土壤肥力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连栽导致了杉木林地土壤肥力的明显下降 ,随栽植代数增加 ,不同发育阶段杉木林林地水稳性团聚体、非毛管孔隙、毛管孔隙、田间持水量、毛管持水量、最大持水量及土壤各项养分含量均呈下降趋势 ,而土壤结构体破坏率和容重却呈增加趋势 ,林地肥力朝不利方向发展
关键词:
杉木 栽植代数 土壤肥力 地力衰退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佟金权
基于14与16地位指数条件下杉木人工林生产力的调查资料,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研究8、16、23年生杉木人工林生产力随地位指数与林分密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地位指数杉木人工林生物量随年龄增长的变化趋势大致相同,但16地位指数杉木林各器官生物量在各个年龄段均高于14地位指数.若以单株生物量为目的,14地位指数立地造林的初植密度宜比16地位指数林分低200株.hm-2左右;若以林分总蓄积量为目的,则14地位指数立地的初植密度宜比16地位指数林分多700株.hm-2左右.在14地位指数立地上造林可考虑提高初植密度以期获得最大的林分总蓄积量,而在16地位指数立地上造林则应选择较小的初植密度以获得...
关键词:
杉木人工林 地位指数 生物量 生产力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聂道平
以江西省分宜县山下林场的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分析比较了山脊(包括坡上部)、山坡、山洼(包括坡脚部分)杉木林的生产力和养分循环状况。三种生境条件下的生产力(生物量)依次为68.337、99.163、141.140t/hm~2,山脊的林木生物量仅为山洼的48.4%,林木平均胸径仅为7.8cm(19年生),经济价值很低。此外,由于山脊恶劣的水肥条件,林木各器官中的养分含量、林分养分的吸收和循环均处于较低的水平。集水区的山洼以及坡下部林木的生产力水平较高,达到或接近了杉木中心产区(如湖南、福建)速生丰产林分的生产力水平。养分含量、养分循环速率也较高。研究认为,杉木分布区域中的丘陵地带,多形成独立的或...
关键词:
杉木人工林 生物量 生产力 养分循环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潘攀 李荣伟 向成华 朱志芳 尹学明
对四川川中丘陵地区 2 0世纪 80年代中叶引种造林的墨西哥柏人工林分生物量和生产力进行了测定和研究。按“径阶平均标准木法”和“样方收获法”分别调查了乔木层、草本植物层和枯枝落叶层的生物量。据调查数据 ,用“相对生长法则”建立了乔木层单株立木各器官生物量干重的回归方程 ,方程的精度均在 98.5 %以上。同时还研究了林分平均净生产量和产量结构。结果表明 :川中丘陵区 11年生墨西哥柏林分生物量平均为 77.75 6t/hm2 ,净生产量为 892 8.73kg/hm2 ·a。其中 ,乔木层生物量为 75 .710t/hm2 ,占林分总量的 97.37% ;净生产量为 6 882 .73kg/h...
关键词:
墨西哥柏人工林 四川省 生物量 生产力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匡冬姣 雷丕锋
为了研究杉木人工林地下细根的碳分配及其随年龄变化规律,于2014年4月用土壤钻法对湖南省会同县杉木人工林三个不同林龄(7年生、17年生和25年生)细根生物量变化、垂直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杉木人工林0~60 cm土层内杉木细根生物量随着年龄的增加表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7、17、25年生杉木林细根生物量分别为239.79 g·m-2、271.90 g·m-2和191.60 g·m-2,占杉木细根总生物量的68.45%、56.39%和68.64%。而林下植被层地下细根生物量随杉木林年龄的增大而减少,7年、17年和25年生杉木人工林林下植被层细根生物量为别为207.20 g·m-2,54.8...
关键词:
杉木人工林 细根 生物量 垂直分布 林龄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耿丹 夏朝宗 张国斌 刘晓东 康峰峰
【目的】本研究选择湖南、安徽、江西3省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构建乔灌层调查因子与其生物量之间的估算模型。试图获取更为可靠、精准的灌木层生物量估算模型,为提高估算杉木人工林灌木层生物量模型精度提供参考。【方法】在研究区域进行典型抽样调查,测定不同林龄杉木林上层乔木郁闭度Cs、林分密度Ds(株/hm2)、平均胸径Dm(cm),下层灌木平均高度H(m)、平均地径D(cm)、盖度C、灌木层枝、干、叶、根干鲜质量(kg),通过计算获得乔木层杉木蓄积量V(m3/hm2)、灌木层生物量数据(t/hm2)。通过Pears
关键词:
杉木 灌木层 生物量 模型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李智超 张勇强 宋立国 厚凌宇 孙启武
以江西大岗山5种林龄(6、15、25、32和50年生)杉木人工林为对象,对林地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及储量的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并讨论了碳氮储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0~20 cm土层,随着林龄的增加,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变化一致,均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在20~4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含量仍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土壤全氮含量则先上升后下降。随着林龄的增加,有机碳和全氮储量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在幼龄林阶段碳氮储量最高。各林龄0~40 cm土层有机碳储量分别为:幼龄林85.38 t·hm-2,过熟林79.77 t·hm-2,成熟林71.62 t·hm-2,中龄林62.30 t·hm-2,近熟林60.97 t·hm-2。各林龄氮储量分别为:幼龄林5.83 t·hm-2,过熟林5.50 t·hm-2,成熟林5.47 t·hm-2,近熟林5.10 t·hm-2,中龄林4.62 t·hm-2。碳氮储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本研究可为不同林龄杉木人工林的合理管理以及固碳能力的提升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杉木人工林 土壤有机碳 土壤全氮 林龄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郭琦 王新杰
林下植被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促进凋落物的分解并且增强土壤养分的归还。比较杉木混交林与杉木纯林的土壤结构及林下灌草生物量,探究两者间的相关性和土壤结构恢复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1)混交林的林下灌草生物量高于纯林,其中毛杉林最高;(2)混交林土壤物理性质优于纯林,毛杉混交林最优;(3)分析相关性发现土壤物理性质与灌木生物量有显著相关性,灌木层相关性高于草本层。所以林下植被与土壤结构关系密切,重视林下植被发育程度有利于改善土壤结构,恢复地力。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丁贵杰 王鹏程
采用以空间代时间的径级标准木收获法 ,研究了从幼林到成熟林的 5种不同林龄的林分生物量。结果表明 :树木干物质是按一定比例分配到各器官 ,其比例与径阶大小无关 ,而与发育阶段有关。林分平均木及林分各器官生物量均随林龄增加而增加 ,平均木在 18 2 2a生物量年增加速率最大 ,而林分是在 12 18年生。树干生物量所占百分比 (占 4 8%以上 )随林龄增加而增加 ,而枝、叶、皮刚好相反 ,18年生以前 ,根所占百分比随林龄增加而下降 ,此后趋于稳定。各器官所占百分比由大到小依次为 :干、枝、根、皮、叶。 8、12、18、2 2、30年生的林分乔木层生物量分别为 :33.94、89.94、...
关键词:
马尾松 人工林 林龄 生物量 生产力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陈光水 何宗明 谢锦升 杨玉盛 蒋宗垲
对福建三明福建柏和杉木人工林细根生产力、分布及周转进行了为期 3年的研究 ,结果表明 ,福建柏年均细根生物量达 389 7g·m- 2 ,是杉木林 (2 77 2g·m- 2 )的 1 4 1倍 ;活细根年均生物量达 2 16 3g·m- 2 ,是杉木林(14 8 4g·m- 2 )的 1 4 6倍 ;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段爱国 张建国 何彩云 童书振
基于大岗山林区相似立地条件前后3次生物量调查研究资料,结合杉木人工林固定样地长期观测材料对杉木人工林生物量的变化规律作了较为详尽的研究,得到了如下主要研究结果:(1)对于同一林分,除叶生物量和某些枝生物量存在一个减小的时期外(5a至8a时),单株和林分各组分生物量均随林龄的增加而增大。在12a前的林分速生期间,叶、枝、干所占比重微弱增加,致使地上部分比重增加,而根比重减小;在干材期(12~16a),单株各组分所占比例趋于稳定。(2)立地指数对单株和林分各组分的生物量、总生物量以及生物量分配比率均存在显著影响,且这种影响随着林龄的变化而变化,并受初植密度的制约。(3)随着初植密度的增大,单株各组...
关键词:
杉木人工林 生物量 立地 密度 变化规律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潘勇军 王兵 陈步峰 彭清珍
研究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以及碳汇功能是一项基础工作,对评价森林生态系统在碳平衡中的作用有着重要意义。对江西大岗山16年生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和碳平衡进行研究,估算其碳汇/源功能。结果表明: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总生物量为156.256 t·hm-2,乔木层占94.9%,林下层生物量为3.197 t·hm-2,年凋落物归还量为4.756 t·hm-2;杉木人工林碳储量为77.246 t·hm-2,其平均年净生产力为6.837 t·hm-2,其碳汇能力为1.595(±1.179)t·hm-2a-1,可见杉木人工林林生态系统显著地固定了大气中的CO2,有着明显的碳汇作用。
关键词:
杉木人工林 生物量:碳储量 森林碳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