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384)
- 2023(13023)
- 2022(10210)
- 2021(9226)
- 2020(7541)
- 2019(17016)
- 2018(17032)
- 2017(32314)
- 2016(17725)
- 2015(19816)
- 2014(19874)
- 2013(19539)
- 2012(17989)
- 2011(15865)
- 2010(16409)
- 2009(15580)
- 2008(15829)
- 2007(14534)
- 2006(13300)
- 2005(12095)
- 学科
- 业(83130)
- 济(80378)
- 经济(80266)
- 企(65869)
- 企业(65869)
- 管理(60440)
- 农(46336)
- 农业(30937)
- 业经(30433)
- 方法(27867)
- 中国(25468)
- 财(23752)
- 数学(19907)
- 地方(19822)
- 数学方法(19753)
- 制(17099)
- 务(16777)
- 财务(16746)
- 财务管理(16734)
- 技术(16595)
- 企业财务(15796)
- 策(15212)
- 和(14200)
- 划(14136)
- 理论(13856)
- 体(13684)
- 发(13577)
- 学(12697)
- 贸(12449)
- 贸易(12440)
- 机构
- 学院(261777)
- 大学(253390)
- 济(109610)
- 经济(107391)
- 管理(103235)
- 理学(88095)
- 研究(87840)
- 理学院(87130)
- 管理学(85867)
- 管理学院(85396)
- 中国(69244)
- 农(58304)
- 京(54521)
- 科学(52779)
- 财(49193)
- 江(47616)
- 农业(44426)
- 所(44349)
- 业大(42451)
- 中心(40909)
- 研究所(39896)
- 财经(38483)
- 经(34807)
- 州(33889)
- 范(33581)
- 师范(33263)
- 北京(32737)
- 经济学(32191)
- 院(31039)
- 省(30095)
- 基金
- 项目(170723)
- 科学(136590)
- 研究(128180)
- 基金(123914)
- 家(106786)
- 国家(105675)
- 科学基金(92438)
- 社会(84290)
- 社会科(79402)
- 社会科学(79381)
- 省(70061)
- 基金项目(66741)
- 自然(57957)
- 自然科(56599)
- 自然科学(56587)
- 教育(56223)
- 划(55970)
- 自然科学基金(55604)
- 编号(52754)
- 资助(47550)
- 成果(41431)
- 发(39242)
- 业(38014)
- 重点(37973)
- 创(37823)
- 部(37188)
- 课题(36072)
- 创新(34607)
- 国家社会(34598)
- 制(33452)
- 期刊
- 济(137280)
- 经济(137280)
- 研究(77136)
- 农(60552)
- 中国(55997)
- 农业(40730)
- 管理(39734)
- 财(39165)
- 科学(38503)
- 学报(37152)
- 业经(29489)
- 大学(29383)
- 学学(27958)
- 融(26226)
- 金融(26226)
- 技术(24127)
- 教育(24113)
- 业(21260)
- 问题(19987)
- 财经(18860)
- 经济研究(18485)
- 经(16339)
- 技术经济(14806)
- 农村(14627)
- 村(14627)
- 世界(14453)
- 现代(14380)
- 农业经济(14223)
- 版(13930)
- 资源(13798)
共检索到4045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邹秀清 谢美辉 肖泽干 涂小松 王彦 徐国良
伴随中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大量农业人口向城市转移,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不断增加。探讨农业人口转移对城市建设用地增加的影响,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实现农民市民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2006—2015年江西省11个地级市相关统计数据,采用固定效应与随机效应模型,研究了农业人口转移对城市总建设用地增加及不同类型城市建设用地增加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农业人口转移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正向影响城市总建设用地增加;农业人口转移对城市工商用地、居住用地和交通绿地广场用地增加的影响分别通过了10%、1%和5%水平下的显著性检验,且其受影响的弹性系数依次为0.167、0.155和0.135;但伴随农业人口的转移,城市公共设施用地并没有显著增加;农业人口转移对不同类型城市建设用地增量的影响存在区域差异。因此,政府应根据农业人口转移的进程适度增加城市公共设施用地,合理布局不同的城市建设用地类型,有效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实现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邹秀清 王英 武婷燕 尹玉林 涂小松 徐国良
大规模农业人口向城镇及第二、三产业转移,引起其他农业生产要素改变,最终影响耕地利用效率。本文以江西省11个地级市为研究区域,运用超效率EBM(Epsilon Based Measure)模型测度2007—2016年江西省各地市耕地利用效率,通过面板门槛模型以农业转移人口占农业人口比重为门槛变量,分析农业人口转移对耕地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考察期内江西省各地市农业转移人口与耕地利用效率均呈上升趋势,且区域差异显著;2016年江西省大多数地市农业人口转移对耕地利用效率的影响表现出门槛效应,在门槛值(0.428)前后,农业人口转移始终促进耕地利用效率提升,但跨越门槛值后其影响系数减小,由0.5089降至0.2495,促进作用减弱51%。可按农业人口转移程度是否跨越门槛值进行分区,针对不同区域提出差异化的耕地利用效率提升对策。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邹秀清 谢美辉 肖泽干 陈红艳
研究目的:本文基于2006—2016年江西省11个地级市的统计数据及相关影像数据,揭示江西省农业人口转移与城市建设用地增加的总体耦合态势及空间协调特征。研究方法:重心模型法与离差系数法。研究结果:(1)2006—2016年,江西省农业人口转移与城市建设用地增加的总体耦合态势呈减弱—增强—减弱的阶段性变化,两者重心移动方向一致性增强,且围绕交通干线由东北往西南,从南昌逐步移向赣中、赣南,到达吉安、赣州市内。期间,农业人口转移重心的聚集程度小于城市建设用地增加的聚集程度,部分年份的城市建设用地增加重心滞后于农业人口转移重心并紧跟其后。(2)江西省农业人口转移与各类建设用地增加在数量与空间配置结构上并不一一匹配,农业人口转移与城市总建设用地增加发展比较协调,与工商用地增加失调最重,与交通绿地广场用地及公共设施用地增加次之,与居住用地增加最轻,且赣北、赣中、赣南失调等级依次递减。研究结论:政府应加快优化各地市产业结构,有序引导农业人口转移,合理增加不同类型城市建设用地。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丁中文 柯瑞清
通过对闽台农业人口转移的比较 ,分析了福建省农业人口转移的现状、问题及其发展趋势 ,提出了加快福建农业人口转移的若干思考和对策。
关键词:
闽台农业 人口转移 比较研究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吴业苗
当下农业人口流动与市民化的情境与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不同,城乡发展一体化、新农村建设和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实施,正在消解城乡二元结构,并深刻影响着农业人口转移与市民化。新形势下,农民工市民化意愿、农民脱域意愿以及农业人口转移任务、困境等都进入常态。为了更多更快地转移农业人口、实现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政府应大力发展中小城市和村镇,推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发展,完善农业人口转移的体制机制。
关键词:
农业人口 市民化 新常态 进路 体制机制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彭鹏 谢建军
目前我国正大力实行城乡融合、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战略,只有严格落实这三大战略,我国才能建成高质量的小康社会。因此研究农业人口转移的新常态与市民化进路就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户籍制度改革入手,对当下农业人口转移的背景进行了研究分析,从农村发展、城市承载力、权利保障、政府责任等几个方面寻找了农民工总量增速持续下降的原因,最后从多个角度提出了我国的农业人口市民化的意见建议。
关键词:
人口转移 城乡一体化 户籍制度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胡良兵 马晓蕾 云振宇
随着以县城为重要载体城镇化战略的深入推进,未来一段时间内,县城将成为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主战场,将承担承载我国大部分农业转移人口的主要任务。鉴于此,本文对县城在承接农业转移人口方面的作用进行了分析,论述了县城在承接农业转移人口方面存在的不足,并给出了提升县城承接农业转移人口能力的建议。
关键词:
县城 城镇化 农业转移人口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李世美
在城镇化进程中,我国大量的农业人口转移到城市,但并不能转变为城市市民。从家庭视角来看,农业人口市民化可以定义为农业家庭由部分转移到整体转移,最终实现家庭市民化的过程。"分步转移"对传统农村家庭结构造成了冲击,降低了农业转移人口的社会资本能力与人力资本能力。家庭市民化是当前我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关键问题。通过构建"分步转移"决策模型,分别对核心农业家庭的部分劳动力转移、全部劳动力转移和家庭整体转移这三种情形进行成本收益估算,用边际方法分析不同情形下家庭净收益的变化,得出家庭市民化的本质是市民化能力不足。最后,以家庭为视角,提出了相应的政策与建议。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曹桂英
1979年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发展速度进入历史上最快的时期。随着农村经济结构的变革,农业人口向非农产业转移的速度加快了。从产业流向看,我国农业人口向非农业的转移,不仅呈现着由低到高的层次渐进性,而且还具有多层次交叉的特点,即兼业。围绕如何评价兼业这一经济和人口现象,经济学界和人口学界存在着不同的看法。本文拟就我国农业人口兼业的现状和特征及其产生的动因和局限性,谈点粗浅的看法。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姜亦华
户籍制度改革已由小城镇向中等城市、大城市次第推进。新的户籍管理制度取消进城人口的计划指标,实行户口迁移条件准入制,对推进农业人口向城市转移将产生积极的影响。但在改革中出现许多新问题,须从推进城乡协同发展、就业、土地、社会保障等方面综合考虑,采取有效对策。
关键词:
户籍改革 农业人口转移 对策探讨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刘金凤 刘瑞明 石阳
中国的城市化呈现出一种典型的“半城市化”状态:大量的劳动力从农村转移到了城市,成为了“农民工”,但是,这些“农民工”并未有效实现“市民化”,形成了城乡之间数量巨大的“候鸟式群体”。促进农民工的市民化,实现“半城市化”向“城市化”的转变,不仅影响着亿万农民工的切身利益,而且关系到中国能否在这一转变中释放出强大的内需增长潜力、促进经济高质量增长。本文利用免费义务教育政策的外生性冲击,基于2017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考察教育对农民工城市居留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免费义务教育政策显著提升了农民工的城市居留意愿。机制检验发现,免费义务教育政策通过提升农民工受教育年限改善了其在流入城市的就业状况,提高了其收入水平,进而增强其居留意愿。异质性检验表明,免费义务教育政策对大中小城市农民工和市内跨县农民工的城市居留意愿影响更强。本文的政策启示是,在从“半城市化”到“城市化”的过程中,不断完善种类丰富、层次多样的教育体系,不仅有助于促进农民工市民化,而且可以借此推动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起到“一石多鸟”的效果。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刘向辉
在圈地运动、工业革命、城镇化等因素的推动下,英国农业人口转移在世界范围率先展开。虽然在不同阶段英国农业人口转移的诱因与特征不尽相同,但整体而言英国在农业人口转移方面积累了不少成功经验。基于对英国实践经验的借鉴,中国应当从政府引导、发展现代农业、推动工业化和城镇化协调发展、强化法制建设、加强农民职业教育等方面思考对策,以促进自身农业人口转移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
英国经验 农业人口转移 城镇化 农村发展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张文武
基于乡村产业振兴视角构建理论模型,探究了农业人口转移引发要素投入变化影响乡村产业结构的机制,并采用2001—2013年中国216个地级城市的分行业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农业人口转移在短期对乡村产业升级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长期的投入要素替代效应有利于提升农业专业化服务水平,优化乡村产业结构;(2)农业人口转移显著提高了农业部门的资本劳动比,促进了乡村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专业服务水平的提升,但人力资本趋于恶化,具有较大的负面影响;(3)农业人口转移导致的相对劳动成本变化对东部地区影响更大,而中西部地区乡村产业结构受人力资本的制约更为明显。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同时注重人力资本回流和科技投入,促进乡村产业转型升级,对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的政策涵义。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李俊滔
在城镇化和农产品价格保护不力的双重作用下,中国耕地保护的形势更加严峻。然而,现有研究极少关注耕地保护与农业人口的溢出的内在联系,从而忽视了农业人口溢出对耕地保护和农业发展的正外部性,对农业人口转移的历史趋势理解不足。本文研究了中国耕地保护与农业人口转移的内在联系,发现在要素二元市场下,劳动力转移为要素价格机制的统一提供了有利条件,耕地保护进程中的农业人口转移具有历史必然性。新的历史时期,农业人口向外转移依然是必然的战略选择,政府应当更加关注农业人口转移、发展和回流等问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