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877)
- 2023(11484)
- 2022(10094)
- 2021(9517)
- 2020(7895)
- 2019(18351)
- 2018(18192)
- 2017(34711)
- 2016(19215)
- 2015(21562)
- 2014(21553)
- 2013(21386)
- 2012(19689)
- 2011(17614)
- 2010(17371)
- 2009(15579)
- 2008(14878)
- 2007(12897)
- 2006(11162)
- 2005(9579)
- 学科
- 济(77390)
- 经济(77318)
- 管理(50897)
- 业(47883)
- 企(39182)
- 企业(39182)
- 方法(35609)
- 数学(31245)
- 数学方法(30923)
- 地方(21153)
- 农(20039)
- 学(19089)
- 中国(18802)
- 贸(17921)
- 贸易(17916)
- 财(17617)
- 易(17453)
- 业经(15999)
- 农业(13635)
- 环境(12832)
- 和(12402)
- 出(12325)
- 理论(11705)
- 地方经济(11669)
- 技术(11586)
- 制(11024)
- 务(10253)
- 财务(10194)
- 财务管理(10174)
- 划(10172)
- 机构
- 大学(266799)
- 学院(265394)
- 管理(106812)
- 济(101589)
- 经济(99387)
- 理学(93264)
- 理学院(92187)
- 研究(90585)
- 管理学(90540)
- 管理学院(90082)
- 中国(64917)
- 科学(60085)
- 京(58079)
- 所(45983)
- 农(45297)
- 业大(43881)
- 财(43793)
- 研究所(42622)
- 江(42543)
- 中心(40582)
- 范(36053)
- 北京(35916)
- 财经(35815)
- 师范(35703)
- 农业(35254)
- 院(34247)
- 经(32585)
- 州(31321)
- 经济学(29711)
- 师范大学(29038)
- 基金
- 项目(193650)
- 科学(151169)
- 基金(139469)
- 研究(138822)
- 家(123037)
- 国家(122086)
- 科学基金(103841)
- 社会(85630)
- 社会科(81076)
- 社会科学(81054)
- 省(76983)
- 基金项目(75371)
- 自然(69505)
- 自然科(67745)
- 自然科学(67729)
- 自然科学基金(66496)
- 划(64323)
- 教育(62589)
- 资助(57374)
- 编号(56320)
- 成果(44324)
- 重点(43714)
- 发(41875)
- 部(41731)
- 创(39694)
- 课题(38888)
- 科研(37574)
- 创新(37088)
- 计划(35633)
- 大学(35233)
- 期刊
- 济(108138)
- 经济(108138)
- 研究(74316)
- 学报(46775)
- 中国(46450)
- 科学(42380)
- 农(39585)
- 管理(36675)
- 大学(34600)
- 学学(32696)
- 财(30756)
- 教育(28436)
- 农业(27824)
- 技术(22126)
- 融(19173)
- 金融(19173)
- 业经(18818)
- 经济研究(16443)
- 财经(16141)
- 图书(15138)
- 问题(14714)
- 林业(14695)
- 科技(14656)
- 业(14309)
- 资源(14186)
- 经(13572)
- 理论(13122)
- 版(12478)
- 技术经济(12436)
- 实践(12272)
共检索到3772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昌华
用小流域和量水堰方法测定和估算了中国南方重侵蚀荒山森林丘陵区的固体物流失量(侵蚀量)。对3个量水堰控制的4个小流域经1994年~1997年共4a 的测定结果是,沉积在堰后沉沙池中的固体沉积物,1号小流域为56.6t/hm~2·4a。2号加3号小流域为36.2t/hm~2·4a,5号小流域为47.5t/hm~2·4a。侵蚀量的估算结果是,1号小流域为70.6t/hm~2·4a,2号加3号小流域为45.2t/hm~2·4a,5号小流域为59.3t/hm~2·4a。1号小流域4a 侵蚀量大体相当于侵蚀掉平均厚度为6.5mm 的表层。`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昌华 福岛义宏 铃木雅一
用小流域和量水堰方法6a 多的观测资料,分析了江西兴国一个面积为2.9hm~2的侵蚀荒山森林小流域的降水流出特性。年流量(Q)随年降水量(P)的增多而增加,Q/P 为48.0%~63.7%。P-Q 的差数在737mm~1128mm 之间,大体上是稳定的。由于表面水占流出量的主要部分,因而流量水平的变化极大。观测期间的流量水平最高为93.3mm/h,持续5min,最低为0.01mm/h。月流量与月降水量、日流量与日雨量、以及小时流量与小时雨量之间都基本上是线性关系。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魏天兴
该文研究山西西南部黄土区小流域的泥沙来源 .从实验小流域泥沙来源的地貌部位来看 ,沟谷地 (沟头、沟道和沟坡 )大于沟间地 (坡面、梁峁坡 ) ,沟谷地产沙量占流域总产沙量的 60 %以上 ,沟谷地侵蚀模数是沟间地的 1 2 8~2 48倍 .坡面无水土保持措施的陡坡耕地是坡面侵蚀产沙的主要地类 .根据长期定位观测资料分析了不同林地防治土壤侵蚀的作用 ,在生物量达到 1 4 51t hm2 时 ,林地就具有很强的水土保持效益 .所分析的林地 (乔木、灌木及乔灌混交林 )和草地均具有较强的水土保持功能 ,林地覆盖度达到 40 %以上具有明显的防蚀效果 ,林地活地被物和枯枝落叶物具有较好的防...
关键词:
黄土区 小流域 侵蚀 泥沙来源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建军 清水晃 壁谷记 延廣竜彦
以日本山地源头森林小流域为研究对象,利用泥沙自动取样器和自计水位计,研究了悬移质泥沙的输出过程及其与洪水过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该森林流域的泥沙来源主要是林道、沟道、沟道两边裸露地;河川径流中悬移质泥沙浓度与总泥沙浓度间有很好的相关性;降雨时悬移质泥沙浓度随流量过程的变化呈现出顺时针变化的套索;悬移质泥沙的输出过程属于波浪式变化;悬移质泥沙浓度最大值与洪峰流量几乎同时出现,属同步型;悬移质输沙量主要取决于10 min最大雨量;场降雨量对悬移质输沙量的贡献较大;单场大暴雨造成的悬移质输沙量占全年输沙量的5%左右;悬移质年输沙量的30%是由为数不多的几场降雨造成的.
关键词:
悬移质 输沙量 洪水过程 森林流域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陆建忠 张辰 金艳 李建 陈晓玲
利用通用土壤流失方程,对椒江流域1995年、2000年、2005年、2010年及2015年土壤侵蚀模数进行估算,椒江流域1995年、2000年、2005年、2010年及2015年均达到中等土壤侵蚀的强度,其中,1995年至2010年土壤侵蚀有逐年恶化的趋势,而2010年至2015年有所缓解.基于椒江及河口、近岸的野外实测数据,构建椒江及近岸水体悬浮泥沙浓度遥感定量反演模型,对椒江及近岸水体1995年、2000年、2005年、2010年及2015年悬浮泥沙浓度进行估算,对水体悬浮泥沙的空间分布进行分析,椒江口水体悬浮泥沙浓度表现出较强的空间分布规律及高时空动态性,其中,椒江悬浮泥沙浓度明显高于河口和台州湾;椒江中游累年悬浮泥沙浓度平均值最大,时空动态性最低,受陆相及海相输沙综合影响,易形成悬浮泥沙的最大浑浊带.流域土壤侵蚀量越大,水体悬浮泥沙浓度越高.最后,定量分析了降雨,日照时间和人类活动等因素对河口悬浮泥沙格局影响.降雨作为椒江地表径流的主要来源,对悬浮泥沙也起到一定的"稀释"作用.年内日照时长的增加,加剧了水体水量的损失,削弱水体的"稀释"作用.若以流域内居民地面积表征人类活动强度,其与水体年均悬浮泥沙浓度之间相关性较弱,但其年际变化表现出较高的相关性.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佳华 姚凤梅
利用遥感、GIS和灰色预测模型研究了中国南方典型区土壤侵蚀的状况 .结果表明 ,从 1958— 1988年 ,兴国县的水土流失面积和侵蚀量分别下降了 19 0 9%和 43 0 5% ;灰色预测显示无明显侵蚀区水土流失面积由 1988年的818 0 4km达到 1995年的 12 76 69km2 ;总侵蚀量由 60 7 2 1× 10 4 t a下降到 472 12× 10 4 t a .比较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产沙模数显示 ,林地的产沙模数最小 ,为 177 16~ 187 75t (km2 ·a) ,裸地最大 ,为 10 62 6 76~ 112 65 48t (km2 ·a) .由此...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云开 杨培岭 田英杰 任树梅 赵焕勋
土壤侵蚀产沙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物理过程,其物理机理十分复杂,往往难以用数学方式来描述.该文针对区域土壤侵蚀机理不甚清晰、基础资料收集困难等问题,探索性地在小流域土壤侵蚀预报中引入支持向量机理论与方法,并以皇甫川强烈侵蚀区小流域为例构建小流域土壤侵蚀模数预报的支持向量机预报模型.研究表明,该方法的模拟和预测精度都明显高于最小二乘法;支持向量机预报模型依据多年的反映区域侵蚀产沙演进规律的侵蚀产沙监测资料,建立小流域土壤侵蚀模数的支持向量机预报模型,是对流域侵蚀产沙复杂运行机制的综合体现.
关键词:
土壤侵蚀 支持向量机 小流域 预报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仲川泰则 李昌华 岩坪五郎
对中国南部一个常绿阔叶林的溶质输入量、输出量和积存量进行了评价。输入量和输出量随季节而变化,并与水量的变化密切相关。春季至初夏水量增大,溶质的输出量,特别是盐基阳离子,HCO_3~-和 Si 也随之增加。积累于流域中的硫(723eq/hm~2·a)可能是来源于中国西南部城市和工业区的大气污染。由于内部循环,氮主要保存于土壤中(409eq/hm~2·a)。钾的损失受到内部循环的抑制。钠在生态系中则保持不强。镁在植被中的含量很高,但由风化的产出量也多。大气的钙输人量导致高的钙输出量。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毕华兴 朱金兆 张学培
该文研究黄土区以小流域为尺度的暴雨径流泥沙规律,为该地区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和林业生态工程效益评价提供理论依据.该文以森林水文的较大研究尺度流域综合试验为出发点,在晋西黄土区小流域分类的基础上,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小流域11个,对这些小流域进行了3~8a的定位观测,获得了131场暴雨产流和产沙资料.在分析这些资料的基础上,系统地研究了降雨、土壤入渗、流域产流、汇流及输沙的理论与方法,获得精度较高、适用性较强的流域径流、泥沙统计模型和数理模型.
关键词:
黄土高原,小流域,降雨-径流-泥沙,模型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黄小燕 韦杰
利用长江上游主要水文站1956~2010年输沙量数据和雨量站日降雨量时间序列资料,采用线性回归研究流域降雨侵蚀力与河流输沙量的关系,并估算长江上游各子流域降雨侵蚀力变化对河流输沙量的总体贡献。结果表明:长江上游降雨侵蚀力为2 362 MJ·mm/(hm2·h·a)到3 814 MJ·mm/(hm2·h·a),多年平均值为3 006MJ·mm/(hm2·h·a);各子流域的年均降雨侵蚀力差异较大,其中乌江子流域最大,为5 055 MJ·mm/(hm2·h·a),金沙江子流域最小(1 560 MJ·mm/(hm2·h·a)),不足乌江子流域的1/3。各子流域降雨侵蚀力的极值比大小嘉陵江>岷江>乌江...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盛美玲 方海燕 郭敏
东北黑土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近年来,受自然因素及人类不合理活动的影响,土壤侵蚀严重。土壤侵蚀模型是预测侵蚀产沙的重要工具,Wa TEM/SEDEM模型是一个分布式模型,本文以黑龙江省拜泉县25个水库控制流域为研究对象,采用Wa TEM/SEDEM模型模拟小流域侵蚀产沙特征,得到如下结论:研究区模型泥沙输移系数KTC最佳组合为0.38和0.55;利用Wa TEM/SEDEM模型模拟得到的产沙量(SY)与实际值相近,相关系数为0.95;产沙模数(SSY)的模拟值与实际值相关系数为0.34,相关程度相对较低,但均比回归方程模拟得到的产沙量和产沙模数相关程度高。流域泥沙输移比平均值为0.32。以...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郎南军 郑科 温绍龙 袁春明 郭玉红
为了正确分析金沙江流域高原山地生态、经济和社会因子与土壤侵蚀的关系 ,该研究从宏观的角度 ,把长江上游金沙江流域高原山地看成是一个包括自然生态和社会经济的具有多层次、多因子、高维数、关联性、分散性、不确定性和主动性的开放式复合巨系统 .运用数学模型 (CCA)分析组成这一系统的自然生态子系统和社会经济子系统和土壤侵蚀变量元素集之间的典型关联关系 .结果表明 :人口压力、农业压力、森林资源破坏和薪柴重负是导致高原山地土壤侵蚀的典型相关因子 .为正确认识现实系统 ,有目的的协调各子系统的关系提供了科学依据 .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潘美慧 伍永秋 任斐鹏 董一帆 江源
基于通用土壤流失方程(USLE),运用遥感和地理信息技术,对东江流域年均土壤侵蚀量进行估算。结果表明:东江流域年均土壤侵蚀总量为16.2×108t,土壤侵蚀模数为18.73t/(hm2.a),侵蚀强度属轻度。占流域面积94.62%的区域土壤侵蚀强度在中度以下,对流域土壤侵蚀量的贡献率为9.94%,而占流域面积仅5.38%的中度以上侵蚀区域对流域土壤侵蚀量的贡献率达90.06%。流域土壤侵蚀空间差异性大,分析土壤侵蚀与土地利用类型和坡度之间的关系表明:裸地和灌草地为区内主要侵蚀地带,土壤侵蚀模数随着坡度的递增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5°~25°为区内主要土壤侵蚀坡度段。通过以上研究分析以期为构建东...
关键词:
土壤侵蚀 USLE 东江流域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李景玉 张楠 王荣彬
土壤侵蚀产沙模型是国土资源动态变化模拟、土地资源环境质量评价、制定水土保持规划措施的重要技术手段,对指导生产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黄河流域尤其是黄土高原的土壤侵蚀始终是土壤侵蚀和黄河泥沙研究的热门问题,近年来,结合“数字黄河”、“模型黄土高原”建设,广大地理学、水土保持、水利工程、水文学及水资源科技工作者,围绕黄河流域的土壤侵蚀产沙问题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配合黄河流域水土保持以及水土资源合理配置和管理,从经验模型到理论模型,不仅提出和开发了许多具有十分重要实用价值的土壤侵蚀产沙模型,而且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先进模型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本文从土壤侵蚀产沙模型的自主开发和现有模型的应用两个方面、经验统计模型与物理模型两个领域简要回顾了90年代中期以后国内学者在黄河流域土壤侵蚀产沙模型方面主要的研究成果,并针对在该地区进行土壤侵蚀模型方面的研究方向提出了作者一些不成熟的看法和建议。
关键词:
黄土高原 土壤侵蚀 黄河 产沙 模型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毕华兴 朱金兆 吴斌
国外土壤侵蚀与流域产沙模型研究综述毕华兴,朱金兆,吴斌(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100083)(北京林业大学科研处100083)(北京林业大学国际合作处100083)土壤侵蚀是自然景观发展的一种正常现象[1],但是,仅仅在地球上的某些地区,土壤侵蚀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