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813)
- 2023(8751)
- 2022(7619)
- 2021(6930)
- 2020(6088)
- 2019(14115)
- 2018(14053)
- 2017(26989)
- 2016(15366)
- 2015(17934)
- 2014(18488)
- 2013(18206)
- 2012(17454)
- 2011(15983)
- 2010(16572)
- 2009(15645)
- 2008(15606)
- 2007(14653)
- 2006(13120)
- 2005(12106)
- 学科
- 济(84649)
- 经济(84582)
- 管理(40115)
- 业(35718)
- 方法(30732)
- 数学(27439)
- 数学方法(27170)
- 企(26960)
- 企业(26960)
- 地方(22003)
- 中国(20977)
- 农(19526)
- 学(16504)
- 财(16168)
- 业经(14749)
- 地方经济(14000)
- 制(13294)
- 农业(13117)
- 贸(12188)
- 贸易(12182)
- 易(11679)
- 和(10867)
- 环境(10702)
- 融(10562)
- 金融(10560)
- 银(10497)
- 银行(10477)
- 行(9981)
- 理论(9906)
- 体(9583)
- 机构
- 大学(232386)
- 学院(230010)
- 济(103543)
- 经济(101338)
- 研究(82395)
- 管理(81943)
- 理学(68703)
- 理学院(67866)
- 管理学(66573)
- 管理学院(66143)
- 中国(62543)
- 京(49648)
- 科学(49364)
- 财(46851)
- 所(43662)
- 江(42240)
- 农(39177)
- 研究所(39148)
- 中心(37663)
- 财经(36296)
- 业大(32967)
- 经济学(32946)
- 经(32421)
- 范(32329)
- 师范(32062)
- 北京(31237)
- 农业(30504)
- 州(29895)
- 经济学院(29465)
- 院(28406)
- 基金
- 项目(139319)
- 科学(107798)
- 研究(104726)
- 基金(97486)
- 家(83256)
- 国家(82536)
- 科学基金(69518)
- 社会(65328)
- 社会科(61693)
- 社会科学(61671)
- 省(56849)
- 基金项目(51339)
- 教育(49036)
- 划(46179)
- 编号(43767)
- 自然(42733)
- 自然科(41622)
- 自然科学(41606)
- 资助(41112)
- 自然科学基金(40829)
- 成果(37941)
- 重点(31891)
- 发(31865)
- 课题(31661)
- 部(31041)
- 创(27967)
- 大学(27073)
- 性(26972)
- 教育部(26457)
- 科研(26457)
- 期刊
- 济(126356)
- 经济(126356)
- 研究(74766)
- 中国(48977)
- 财(37668)
- 农(35365)
- 学报(34077)
- 科学(30282)
- 管理(30060)
- 教育(28398)
- 大学(25680)
- 学学(23363)
- 农业(23287)
- 融(22702)
- 金融(22702)
- 技术(20696)
- 经济研究(20131)
- 财经(19357)
- 业经(18553)
- 问题(16926)
- 经(16830)
- 技术经济(13518)
- 贸(13030)
- 图书(12991)
- 统计(12413)
- 业(12135)
- 世界(11201)
- 理论(11199)
- 经济问题(10893)
- 国际(10740)
共检索到3674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胡清斌
2017年江苏省普通高校招生累计录取各类新生30.18万人,本科招生20.31万人,本科录取率61.3%,创历史新高。在江苏省高考人数逐年下降的情况下,录取比例不断提高,江苏省高等教育早已进入大众化阶段,这也为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按照经济学视角,大学生就业涉及劳动力市场划分、教育供给与需求、职业搜寻理论及筛选理论等多个问题。要解决江苏省大学生的就业问题,需要转变大学生就业的决策、健全政策引导、建立良好的社会需求环境、改善就业市场。
关键词:
就业 经济学 高校毕业生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丽萍 张日新
毕业生择业自主权的获得和就业市场的形成是学生违约必须具备的条件,人力资本投资收益、就业制度安排、未来预期是毕业生就业违约的主要原因,加强就业制度建设、加强就业指导服务、加大违约成本可以减少学生违约的发生。
关键词:
毕业生 就业 违约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刘宇舸
大学生就业问题是社会就业的重要方面。大学生就业难是由于高校出具名不符实的文凭,导致就业市场上的交易费用增加,延缓了学生就业,增加了就业成本;政府对高等教育的垄断,造成了私人的高等教育投资收益率过高、高等教育有效供给不足、质量下降等问题,是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本原因。只有通过市场配置高等教育资源,才能有效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关键词:
就业 高等教育 制度分析 市场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马颖 秦永
本文尝试构建一个分割的劳动力市场模型,对我国高等院校扩招给大学毕业生、非大学毕业求业者、企业和社会在就业和工资等方面所造成的福利效应作一纯理论的分析。通过对模型中扩招前后均衡点的分析,我们发现,尽管高校扩招所带来的大学毕业生大量增加,从长期看为我国经济增长积聚了大量的人力资本,但就个人福利而言,投资于高等教育者其境况变坏,而没有上大学的人却境况变好。我们认为,要想方设法增加大学毕业生就业,使全社会潜在福利的增加变成现实的福利增长,需要进一步深化市场改革以拓宽市场规模,由此改善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并增加其收入。
关键词:
大学毕业生 就业 市场规模 福利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石丹淅 吴克明
自考毕业生就业质量偏低是指自考毕业生的行业就业领先系数在优势行业小于普通本科毕业生的一种就业现象。从人力资本理论和教育筛选理论的角度分析,主要原因在于自考毕业生的生产能力和配置能力不足。解决自考毕业生就业质量偏低问题的思路在于重塑自考生的生产能力和配置能力,调整自考专业设置以及建立通畅的信息传递机制。
关键词:
自考毕业生 就业质量 生产能力 配置能力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徐秋慧 孙燕
当前,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主要原因是:大学毕业生供给增长过快;毕业生的思想和专业知识不适合雇主要求,就业观念滞后;就业岗位增长相对缓慢;就业市场不完善等。本文认为,适当控制大学招生规模;提高大学教育质量,引导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保持国民经济稳定增长,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完善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等,有利于缓解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
关键词:
大学 毕业生 初次就业率 起薪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刘志业 栾开政 李卫东
造成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高预期与现实中毕业生就业不畅矛盾的原因很多 ,但问题的本质在于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与我国现阶段的产业发展状况存在很大的不适。其表现特征 ,就是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对教育过度”问题。从长远看 ,适度超前依然是我国高等教育必须长期坚持的发展战略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耿永志
内部市场排斥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上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内部劳动力市场理论把劳动力市场分为内部市场和外部市场,内部市场的存在尽管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在我国更多地表现为对外部市场主体进入的排斥,排斥的原因主要来自转换成本过高和社会资本不良影响两个方面。从建立就业保障的角度来看,降低内部市场和外部市场之间的转换成本、消除社会资本的不良影响等是解决问题的较好途径。
关键词:
内部市场 就业保障 高校毕业生就业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高惠娟
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是一个重要的社会课题,文章从分析现阶段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宏观背景出发,建立了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社会经济因素的时间序列模型,并根据实证结果,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高校毕业生 就业 社会经济因素 时间序列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周浩 李晓华 尤永红
对全国12所民族高校2012届毕业生就业状况的抽样调查显示:就业结构性矛盾较突出、部分毕业生就业能力不足、就业期望与现实差距大、弱势毕业生群体求职难度大。民族院校应优化专业设置,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教育引导,切实转变毕业生就业观念;加大帮扶力度,促进政策落实。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沈茹
本文对2013届江苏省6所高校46专业2200名大学毕业生工作一年以后的就业质量进行了问卷调查,并运用方差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影响大学生薪酬水平的重要因素,建立logistic模型详细分析了大学生的职业预期。最后从毕业生预期出发,提出了提高大学生就业质量的对策建议。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汪怿
·没有扩招,就业压力依然存在;·有了扩招,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就业压力;·通过扩招,使更多的适龄青年有接受高等教育、提升就业竞争力的机会,这对社会公平、经济发展有积极意义。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蒋世民
在研究思路创新的基础上,本文初步建立了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成因解释经济模型并对应用这 一模型应该具备的三种意识“经济意识”、“条件意识”和“代价意识”进行了说明。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吴莎 肖云川
高校毕业生对待就业存在"非理性"认知偏差,包括对就业前景的认知偏差、对就业目标及方向上的偏差、对大学生创业认识上的偏差等。应用前景理论对这些认知偏差进行分析,提出解决对策及建议,从而为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做出积极的努力。
关键词:
前景理论 高校毕业生就业 认知偏差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袁明千 苏磊 袁捷尔
本文针对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这一现实问题,创新性地提出了"大学毕业生人力资源开发新机制"即"学位后流动站挂靠社团组织,国家扶持并推进就业"的机制,并评估了新机制推出的重大意义。
关键词:
高校毕业生 就业 新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