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763)
- 2023(11370)
- 2022(9820)
- 2021(8840)
- 2020(7574)
- 2019(17569)
- 2018(17209)
- 2017(33851)
- 2016(18632)
- 2015(20938)
- 2014(21242)
- 2013(21165)
- 2012(20344)
- 2011(18586)
- 2010(19062)
- 2009(17866)
- 2008(17633)
- 2007(16203)
- 2006(14571)
- 2005(13237)
- 学科
- 济(97874)
- 经济(97805)
- 管理(50053)
- 业(47770)
- 方法(36756)
- 企(36249)
- 企业(36249)
- 数学(33051)
- 数学方法(32733)
- 农(24677)
- 地方(24370)
- 中国(22404)
- 财(20368)
- 学(19285)
- 业经(17971)
- 农业(16592)
- 贸(16099)
- 贸易(16093)
- 制(15594)
- 易(15534)
- 地方经济(14906)
- 环境(13320)
- 银(12870)
- 银行(12830)
- 融(12574)
- 金融(12572)
- 策(12375)
- 行(12296)
- 和(12224)
- 务(11190)
- 机构
- 学院(275395)
- 大学(273684)
- 济(126188)
- 经济(123688)
- 管理(102395)
- 研究(100274)
- 理学(87005)
- 理学院(85977)
- 管理学(84558)
- 管理学院(84028)
- 中国(75849)
- 科学(60180)
- 京(57731)
- 财(56526)
- 所(52322)
- 农(49868)
- 江(48255)
- 研究所(47235)
- 中心(45614)
- 财经(43885)
- 业大(40745)
- 经济学(39563)
- 经(39525)
- 农业(39169)
- 范(35994)
- 北京(35754)
- 师范(35643)
- 经济学院(35452)
- 院(35269)
- 州(34223)
- 基金
- 项目(174517)
- 科学(136796)
- 研究(127410)
- 基金(125761)
- 家(109334)
- 国家(108425)
- 科学基金(91841)
- 社会(81461)
- 社会科(77240)
- 社会科学(77213)
- 省(69358)
- 基金项目(65821)
- 自然(58132)
- 教育(58012)
- 划(57455)
- 自然科(56700)
- 自然科学(56680)
- 自然科学基金(55703)
- 资助(52571)
- 编号(51584)
- 成果(43090)
- 发(39881)
- 重点(39777)
- 部(39087)
- 课题(36477)
- 创(35355)
- 国家社会(33441)
- 创新(33219)
- 科研(33190)
- 教育部(33069)
- 期刊
- 济(148473)
- 经济(148473)
- 研究(86238)
- 中国(54121)
- 农(44756)
- 财(43976)
- 学报(41887)
- 科学(38440)
- 管理(37139)
- 大学(31128)
- 农业(29822)
- 学学(29547)
- 融(28522)
- 金融(28522)
- 教育(25551)
- 经济研究(24766)
- 技术(23973)
- 业经(22415)
- 财经(22406)
- 经(19423)
- 问题(19220)
- 技术经济(15805)
- 贸(15772)
- 业(15524)
- 统计(14658)
- 国际(13554)
- 世界(13438)
- 商业(13017)
- 策(12929)
- 理论(12907)
共检索到4279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胡莹 袁佳
全要素生产率方法是研究经济增长质量的重要方法。文章对江苏20年来的经济增长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将促进江苏经济发展的全要素生产率因素分解为:产业结构的调整、所有制的变迁以及金融深化,并根据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建立计量分析模型。回归结果表明:传统要素投入的增长已经不再是江苏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取而代之的是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以及非公有制经济的迅速崛起,而金融深化对现阶段的经济增长并未产生重要影响。文章最后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全要素生产率 经济增长 资本 劳动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董西明 刘贵基 姜庆华
技术进步与创新是发展生产力的决定因素,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改革开放20多年来,江苏省经济高速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通过增长速度方程测算,我们发现技术进步对江苏经济增长的贡献却是在不断下降的,尤其是2003年,贡献率竟然出现了负值,这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理论背道而驰。因此,必须进一步贯彻“科教兴国”战略,提高技术进步因素对江苏经济增长的贡献。从而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及构建和谐社会宏伟目标的顺利实现。
关键词:
技术进步 增长速度方程 指标选择 江苏省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简晓彬 沈正平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江苏经济取得了持续、快速增长。文章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从总量、产业、消费、投资、科技、政府作用、对外开放等方面分析了江苏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主要动力源于消费、第三产业、工业、投资等因素,但与科技、全员劳动生产率等因素关联性偏小。据此,文章提出了加快科技创新、优化产业结构、刺激消费、强化政府公共职能等对策与建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单培
经济增长因素研究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本文采用全要素生产率的分析方法对江苏省经济增长源泉进行了定量分析,探讨了资本因素、劳动力因素和广义的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发现全要素生产率对江苏经济增长起着重要作用,江苏经济增长属于资本和技术双推动型。
关键词:
全要素生产率 经济增长 江苏经济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丁浩 张航燕
本文借鉴C-D函数,在传统的资本、劳动力、人力资本因素的基础上,增加了市场化和产业结构两个制度因素,建立经济增长模型,对影响江苏省经济增长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得出支撑江苏省经济高速增长的主要动力是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双推动以及制度释放的结论,并从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对保持江苏省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
经济增长 市场化 产业结构 贡献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永军
文章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方法测算出1978~2008年江苏省13个省辖市的全要素生产率及其成分技术进步、技术效率指数,并按时间趋势和区域分析了其变动情况。分析表明,江苏省整体上虽然技术效率没有改善,但是1978~2000年在技术进步带动下,全要素生产率处于正增长态势,2001~2008年由于技术进步率出现负增长,全要素生产率指数也出现了负值;从区域层次上看,苏南、苏中、苏北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5.2%、1.2%、-0.04,经济增长动力来源呈现明显的差异化。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远 周婧 王义琛 陆根法
资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是环境经济学研究的重要领域。目前国内外研究主要集中于探讨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因果关系,而未有对区域资源总体消费与经济产出二者关系开展实证研究。本文以江苏省为例,运用协整理论和物质流分析方法首次尝试对江苏省1990-2007年资源消费和实际GDP二者因果关系进行检验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江苏省经济增长与资源消费之间存在协整关系,表现为资源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长期的单向格兰杰因果关系。研究同时还对江苏省经济增长和资源保护战略提出了政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了当前资源是江苏经济增长的关键要素,江苏在经济增长和资源利用战略等方面应当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对策。此外,研究提出的将基于...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高峰
本文试图在经济增长文献所预测出的收敛性理论的基础上,对江苏地区间的经济增长差异做出实证的分析,为实施区域经济共同发展战略提供相应的理论参考。本文首先对江苏地区间经济增长差异进行了实证描述,接下来在结合了江苏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之后,对江苏自1993年以来地区间人均GDP发展水平和增长差异的原因提供了较为详细的考察,最终得出了有关的基本结论和相关的政策启示。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孙志
本轮经济调整历时长幅度深,经济下行的压力大,凸显"新常态"下经济形势的复杂性和严峻性。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促进经济稳定增长和提质增效,需要分清制约我国经济增长的周期性、阶段性及结构性因素,辨明宏观经济的短期波动及中长期趋势,采取有针对性措施,以反周期扩张性政策应对国内外经济紧缩,以市场化改革破除长期制约我国经济增长的结构性失衡,以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来对冲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发展阶段因素制约,促进我国经济中长期可持续增长。
关键词:
经济增长 制约因素 应对政策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凌峰 戚湧
由江苏科技资源配置现状与问题入手,通过文献阅读遴选科技资源市场化配置影响因素,基于问卷调查结果,构建区域科技资源市场化配置结构方程模型,明确系统、环境因素与科技资源配置能力和效果间相互关系及路径系数。并运用广义设计思想,联系江苏实际提出科技资源配置协同治理策略建议。
关键词:
科技资源 市场化配置 影响因素 协同治理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亚平 张济建
本文以现有文献为基础,考察了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方法及其在各领域的应用研究,通过对1978~2001年江苏经济统计数据的计量分析,测算了江苏经济的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并对测算结果进行了分析,进而得出结论:较高的产出增长率总是伴随着较高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韩磊
"十四五"时期是江苏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开局起步期,需要在提高发展质量的基础上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速。利用生产函数的基本原理,考虑资本、劳动产出弹性以及技术水平的动态时变性,建立状态空间模型对"十四五"时期江苏经济增长潜力展开测算,估算出资本产出弹性将逐渐走低,劳动投入产出弹性将逐渐走高,全要素生产率稳步增长,经济平均潜在增速为5.532%。在此基础上,建构结构化经济增长支撑分析框架,分析得出",十四五"时期江苏可从战略、需求、产业、要素、空间5个方面寻求经济增长支撑。考虑到"十四五"时期中美贸易摩擦和新冠肺炎疫情引起的外部环境变化,江苏实际增速将低于潜在增速并进入新的增长区间,结构调整也是平缓而非剧烈的过程并呈现新特征。对此,江苏需要适时适度增加政策力度,对冲外部不利因素影响,使实际增速不要过低于潜在增速,争取与潜在增速持平或略高。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梅艳 何蓓蓓 刘友兆
综合应用生态足迹、协整理论及误差修正模型,分析了江苏省资源消耗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计算了江苏省1985~2006年的生态足迹及能源足迹、耕地足迹、草地足迹、林地足迹、建筑足迹、水域足迹,在此基础上,对GDP与各种生态足迹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与因果关系进行计量分析。结果表明:GDP与总生态足迹、能源足迹、耕地足迹、林地足迹之间存在协整关系,且总生态足迹、能源足迹、耕地足迹是GDP的单向Granger原因,林地足迹与GDP之间是双向的Granger原因。并建立了GDP与总生态足迹、能源足迹、耕地足迹、林地足迹之间的误差修正模型,利用模型分析发现短期波动向长期均衡趋近的调整幅度达到91.84%。研究...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朱文涛
本文运用Logistic模型确定江苏物流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数量关系,并采用边际和弹性概念测定出江苏物流业的单位增长带来的经济增长的额度,为确定物流业在江苏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及其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
关键词:
物流业 经济增长 Logistic模型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张时智 葛幼松
本文以1996年到2005年江苏统计年鉴的数据为鉴,拟对江苏省城市和区域的经济水平与社会发展进行定量比较和分析,通过SPSS分析软件研究了经济增长与人民生活水平、信息化、高等教育及公共资源之间的关系,并揭示了这些关系的内在含义和规律,以期对江苏省经济社会的良性、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思路。
关键词:
经济增长 社会发展 区域差异 江苏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