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960)
2023(10116)
2022(8665)
2021(7585)
2020(6634)
2019(15231)
2018(14913)
2017(28789)
2016(15712)
2015(17922)
2014(18324)
2013(18471)
2012(17742)
2011(16157)
2010(16489)
2009(15414)
2008(15097)
2007(13902)
2006(12430)
2005(11271)
作者
(49558)
(41863)
(41728)
(39949)
(26700)
(20049)
(19104)
(16348)
(15681)
(15083)
(14542)
(14110)
(13547)
(13258)
(13233)
(13110)
(12705)
(12435)
(12319)
(12147)
(10689)
(10444)
(10312)
(9655)
(9548)
(9404)
(9199)
(9177)
(8627)
(8402)
学科
(91156)
经济(91101)
管理(44066)
(43356)
方法(35255)
(33271)
企业(33271)
数学(31642)
数学方法(31420)
地方(22178)
(20689)
中国(19126)
(18123)
(16154)
业经(16085)
技术(14625)
农业(14536)
地方经济(14229)
(13495)
贸易(13491)
(12979)
环境(12194)
(12139)
(11117)
(10482)
金融(10480)
(10001)
银行(9956)
理论(9916)
(9505)
机构
学院(242782)
大学(242524)
(111660)
经济(109549)
管理(89688)
研究(88413)
理学(76771)
理学院(75835)
管理学(74607)
管理学院(74129)
中国(64658)
科学(54751)
(51500)
(46740)
(46541)
(45806)
(42671)
研究所(42595)
中心(39825)
业大(38332)
财经(37216)
农业(36190)
经济学(35619)
(33506)
经济学院(32069)
北京(31556)
(31357)
师范(31006)
(30788)
(29579)
基金
项目(157777)
科学(123159)
基金(113496)
研究(112542)
(99820)
国家(99037)
科学基金(83415)
社会(72548)
社会科(68857)
社会科学(68830)
(63428)
基金项目(60260)
自然(53090)
(52227)
自然科(51797)
自然科学(51780)
教育(51131)
自然科学基金(50879)
资助(46623)
编号(44440)
重点(36290)
(36066)
成果(35919)
(35179)
(32811)
课题(31280)
创新(30925)
国家社会(30278)
科研(30056)
教育部(29530)
期刊
(128257)
经济(128257)
研究(72672)
中国(47469)
(40499)
学报(40422)
(36737)
科学(36499)
管理(32155)
大学(29574)
学学(28226)
农业(27306)
技术(23817)
经济研究(21389)
教育(21081)
(20329)
金融(20329)
财经(19450)
业经(18520)
(16884)
问题(16847)
技术经济(15809)
(14845)
统计(13151)
(13041)
世界(11842)
(11837)
科技(11631)
商业(11433)
资源(11366)
共检索到3689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董西明  刘贵基  姜庆华  
技术进步与创新是发展生产力的决定因素,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改革开放20多年来,江苏省经济高速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通过增长速度方程测算,我们发现技术进步对江苏经济增长的贡献却是在不断下降的,尤其是2003年,贡献率竟然出现了负值,这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理论背道而驰。因此,必须进一步贯彻“科教兴国”战略,提高技术进步因素对江苏经济增长的贡献。从而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及构建和谐社会宏伟目标的顺利实现。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高春亮  
经济增长质量一直是广泛关注的焦点。本文选择沪苏浙三个经济发展较快的区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估算沪苏浙技术进步率,发现三地经济增长质量堪忧。三地经济增长的大部分由投入所解释,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仅有很小的贡献。比较研究的结果还表明浙江虽然经济增速快,但是技术进步贡献最小。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吴方卫  黄建红  张锦华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简晓彬  沈正平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江苏经济取得了持续、快速增长。文章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从总量、产业、消费、投资、科技、政府作用、对外开放等方面分析了江苏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主要动力源于消费、第三产业、工业、投资等因素,但与科技、全员劳动生产率等因素关联性偏小。据此,文章提出了加快科技创新、优化产业结构、刺激消费、强化政府公共职能等对策与建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胡莹  袁佳  
全要素生产率方法是研究经济增长质量的重要方法。文章对江苏20年来的经济增长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将促进江苏经济发展的全要素生产率因素分解为:产业结构的调整、所有制的变迁以及金融深化,并根据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建立计量分析模型。回归结果表明:传统要素投入的增长已经不再是江苏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取而代之的是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以及非公有制经济的迅速崛起,而金融深化对现阶段的经济增长并未产生重要影响。文章最后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岩  李兴绪  
技术进步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它与自然资源、劳动、资本的表现有很大不同,是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之一。文章采用投入产出方法测算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先分析直接消耗系数与技术进步的关系,再考虑间接联系用列昂剔夫逆系数矩阵测算技术进步,建立测算模型,进而采用1997年全国投入产出表和2002年全国投入产出表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裴旭东  
技术进步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它与自然资源、劳动、资本的表现有很大不同,是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源之一。本文借助经济增长与技术进步关系的计量经济模型,对两者的关系进行了定量研究,发现技术进步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不足,进而提出了促进我国技术进步的对策和建议。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晏玲菊  
无论是发达国家、工业化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GDP增长率、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工业增长率等指标都能反映技术进步因素对该国经济增长的作用,然而很少从一国出口结构方面进行研究。本文试用实证分析方法,从出口产品中,高科技产品所占的份额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入手,研究反映在出口结构中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吴福象  朱蕾  
本文利用投入—产出表数据测算并比较了1992年以来全国、广东和江苏中间消耗水平的结构性变化,通过对各地三大产业部门直接消耗系数的对比和将技术进步、结构转换从劳动生产率中分解开来,发现二者对降低中间消耗和促进当地经济增长的贡献具有较大的区际差异。横向对比来看,技术进步对降低中间消耗和提高经济增长效率的贡献比结构转换的贡献要高;但动态变化来看,在现有的产业结构状态下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有衰减的迹象。为此,要实现区域统筹协调和"保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的战略目标,必须优化产业结构并提高服务业尤其是生产者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同时要加快核心区向外围的区际知识溢出和行业的技术标准、技术范式的...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张亚斌  曾铮  
新增长理论的价值在于将技术内生化,而其中的研发投资理论更是将自发性技术变迁作为经济增长的源泉,并且注重了研发投资对经济增长有效性的研究。但是,研发投资理论没有对研发投资有效性进行深入研究,没有将其与之相对的生产性投资联系起来,研究资源稀缺状况下二者的权衡,所以在解释国家层面上如何权衡研发投资和生产性投资的比例这一问题没有给出很好的答案。当吸收能力和国家创新能力两大概念与现有研发投资有效性研究成果结合之后,以上问题将得到较好的解决,并且对中国的现实经济政策有深刻的政策借鉴意义。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金俊武  王景星  隽志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战昱宁  
本文利用索洛“剩余法”对技术进步在浙江经济增长中的贡献进行了测量,得出结论:尽管人们对技术进步重要性的意识增强,但是在经济增长中,技术进步的贡献还很小,浙江经济增长主要还是靠资本投入来完成。因此,加强技术进步,提高经济增长的效率势在必行。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吕冰洋  于永达  
中国经济增长的特点是同时受经济转轨、新古典式增长和二元经济结构三方面影响,通过发展战略转变、产权改革、技术模仿、价格市场化等因素,它们对经济增长的推动力主要体现在效率提高、技术进步和要素投入三方面。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本文从经济发展阶段性变化角度出发,运用非参数方法对中国各省市经济增长中这三方面作用进行分解,从而说明不同时期中国经济增长源泉的变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