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716)
- 2023(8377)
- 2022(7411)
- 2021(6771)
- 2020(5481)
- 2019(13332)
- 2018(12698)
- 2017(23672)
- 2016(13218)
- 2015(15176)
- 2014(15385)
- 2013(15566)
- 2012(15040)
- 2011(13745)
- 2010(13651)
- 2009(12467)
- 2008(12532)
- 2007(10987)
- 2006(9340)
- 2005(8379)
- 学科
- 济(62832)
- 经济(62787)
- 管理(35846)
- 业(33011)
- 方法(28605)
- 数学(26045)
- 数学方法(25866)
- 企(24280)
- 企业(24280)
- 农(18355)
- 地方(17016)
- 中国(15591)
- 学(14684)
- 环境(14629)
- 财(14399)
- 农业(12354)
- 贸(11989)
- 贸易(11987)
- 易(11582)
- 业经(11546)
- 和(9627)
- 制(9457)
- 划(8851)
- 融(8608)
- 金融(8606)
- 地方经济(8604)
- 务(8019)
- 财务(8006)
- 银(7990)
- 财务管理(7982)
- 机构
- 大学(193819)
- 学院(193674)
- 济(84132)
- 经济(82472)
- 管理(73419)
- 研究(70456)
- 理学(63475)
- 理学院(62639)
- 管理学(61609)
- 管理学院(61242)
- 中国(51968)
- 科学(45014)
- 京(40673)
- 农(38810)
- 所(36745)
- 财(36452)
- 研究所(33783)
- 江(33621)
- 中心(33055)
- 业大(32110)
- 农业(30666)
- 财经(29068)
- 范(26643)
- 师范(26367)
- 经(26345)
- 经济学(26205)
- 院(25112)
- 北京(24596)
- 经济学院(23981)
- 省(23232)
- 基金
- 项目(133508)
- 科学(105033)
- 基金(97087)
- 研究(94534)
- 家(85438)
- 国家(84767)
- 科学基金(72026)
- 社会(60615)
- 社会科(57518)
- 社会科学(57497)
- 省(55181)
- 基金项目(52625)
- 自然(47233)
- 自然科(46044)
- 自然科学(46029)
- 自然科学基金(45191)
- 划(45085)
- 教育(42589)
- 资助(38889)
- 编号(37374)
- 重点(31026)
- 发(30377)
- 部(29696)
- 成果(29070)
- 创(27280)
- 科研(26304)
- 课题(26166)
- 创新(25749)
- 计划(25649)
- 国家社会(24927)
共检索到2874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秀梅 李升峰 黄贤金 李颖
本文通过对江苏省1996年—2007年碳排放效应分析得出:①江苏省近12年碳排放总量年均增长14%,2007年达到14370万t,碳排放增长过快问题突出;②提出了地均碳排放强度和地均建设用地碳排放强度两个新指标,并计算得出2007年全省地均碳排放强度和地均建设用地碳排放强度分别达到2.06t/hm2和84.32t/hm2;③2007年江苏全省碳排放量、地均碳排放强度和地均建设用地碳排放都呈现苏南>苏中>苏北的分布格局,13市地均碳排放强度差异显著,其排放强度总体与经济发展水平呈正相关;建设用地碳排放对总碳排放贡献最大是各地市共同之处;④江苏省碳排放强度与人均GDP呈倒U型曲线关系,曲线的拐点在...
关键词:
碳排放 碳排放强度 空间格局 江苏省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阿萌 张京祥 肖翔
运用秩相关系数、变差系数、曲线拟合等方法,以市域为基本单元,以人均碳排放量、碳排放强度、脱钩指数等为指标,对江苏省1996~2008年的碳排放时空变异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得出:(1)近13a来,江苏省碳排放量不断增加,年均增长率高达13%,2008年已达20 000万t;经济较发达城市人均碳排放量较大,但碳排放强度相对不大;经济落后城市人均碳排放量小,但碳排放强度增加较快。(2)江苏省13城市人均碳排放、碳排放强度差异在不断缩小。(3)从人均碳排放看,江苏省及各市人均碳排放都随人均GDP呈线性增加关系,而南京、苏州、扬州、徐州作为各个区域发展较好的中心城市,人均碳排放随人均GDP增加最快。(4)...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金娜 仇方道 袁荷
采用SBM模型、ESDA与GWR等方法,以县域为研究单元,分析2002—2015年江苏碳排放效率空间格局及驱动因素。结果表明:江苏碳排放效率区域差异呈先增后减变化趋势,空间上呈南高北低格局;研究期内江苏碳排放效率的分布呈显著的空间正相关集聚,形成以昆山、南京市区以及无锡市区为核心的三大热点区和以泗阳—宿迁市区—沭阳为中心的冷点区并向外扩散的空间俱乐部;城镇化水平对江苏省碳排放效率空间差异的影响逐步增强,技术创新影响作用逐步凸显,能源消耗强度对碳排放效率空间差异影响程度呈增强趋势。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梅 彭晓燕 李进喜 濮梅娟
本文充分利用江苏省1961年-2007年高温资料,采用小波分析、气候倾向率等气候诊断方法,探讨了江苏省近50年高温的时空分布规律、气候变化趋势、周期性特征。结果表明:高温日数的地理分布呈东北-西南向逐渐递增,沿江苏南地区高温日明显高于东北部沿海地区;在年代际变化中,年高温日数明显的正距平期主要分布在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初和2001年-2007年,其中60年代到70年代初是高温日数相对偏多的时段,特别是长江以南地区,南京距平值达到25~30天,负距平期主要出现于70年代中期、80年代初~90年代中后期,其中70年代中期、1981年、1986年和2000年为负距平较强的时期,距平值为-6天;...
关键词:
高温 时空分布 气候趋势系数 小波分析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唐德才 李萌萌 吴梅
本文以2000-2011年江苏省能源消耗数据及经济发展相关数据为基础,对江苏省碳排放进行了时空差异分析,并基于STRIPAT模型对影响碳排放的因素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无论是江苏省整体还是各省辖市,碳排放均呈上升趋势,但碳排放强度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人口数量、第二产业比重、碳排放强度和人均财富是影响江苏省碳排放的主要因子。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曹芳东 黄震方 吴江 徐敏 姜海宁
以1990—2007年江苏省县域人均GDP为研究指标,运用不平衡指数和空间统计模型对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定量研究,并结合GIS的空间分析功能,系统分析了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时空差异及空间格局演化。结果表明: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在空间上具有较强的自相关性,在整体格局上呈现出一定的集聚态势,空间格局更多表现为苏南部分地区的高度集聚和苏北部分地区的集聚态势,成为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的集聚核心区和低度集聚区,而苏中地区的集聚态势显得并不强烈。同时,针对区域经济自相关性发展趋势进行解释并指出以县域经济为单元的区域经济发展空间差异将长期存在。最后,构建空间数据模型对此种格局形成的原因进行空间统计学上的探讨,指出规模企业空间分布差异及人才空间分布差异是导致县域经济发展差异的主要因素,为区域经济差异分析提供了一种交互式的、可视化的新手段,进而为政府部门制定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政策提供决策依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宋晓雨 丁正山 卢晓旭 李亚儒 尚正永 谢朝栋
综合运用统计分析与ESDA方法,选取人均服务业增加值为测度指标,系统分析了江苏省县域服务业发展水平的时空格局演变。结果表明:1992年以来江苏省县域服务业发展水平的绝对差异呈扩大趋势,而相对差异趋于缩小,区域内服务业发展水平时间差异较大;从空间格局的演变过程来看,县域服务业发展水平呈现显著的空间正相关,即在空间上集聚分布,且集聚趋势有所增强。此外,服务业发展水平呈现明显的空间分异格局,苏南地区发展水平较高,苏北地区发展水平较低,沿江地区发展水平明显高于沿海地区。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江苏省服务业空间格局演变的影响因素。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徐畅 郭杰 易家林 欧名豪
研究江苏省耕地非粮化时空特征及其驱动因素,为保护耕地和保障粮食安全的政策制定提供参考。基于耕地非粮化的影响机制解析,选择江苏省作为研究区域,分析1996~2020年县域耕地非粮化时空格局演变及其驱动机制,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研究驱动机制及其区域分异。结果表明:(1)江苏省耕地非粮化面积和比率呈现倒“U”型的变化趋势,面积由2 322.49千hm~2上升到2 704.78千hm~2后降至2 072.76千hm~2,比率由19.28%上升至35.46%后降至27.72%;(2)全省县域耕地非粮化率分布具有显著空间集聚特征,整体呈现苏南的高高聚集和苏中、苏北的低低聚集为主,前期为苏北低-近沪地区高,后期主要呈现苏中低-苏南高聚集格局;(3)基于长时序面板数据分析发现,地均GDP和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比与耕地非粮化率呈显著正相关,老龄化程度与非粮化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4)经济欠发达地区更容易受社会经济因子影响,经济较发达地区非粮化更易受经营者生产决策影响,资源禀赋较差地区更倾向于非粮化种植。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王跃云 徐旳 朱喜钢
尝试利用夜间灯光数据对1993-2003年江苏省城镇建设用地扩展时空格局的演化过程加以探讨,对1993、1998、2003年三个年份的夜间灯光数据的空间分析结果显示:(1)1993~2003年江苏城镇建设用地总量数值尽管与江苏省历年城镇用地统计数据之间存在小幅波动,但扩展趋势基本一致。(2)县域城镇建设用地增长一直占江苏城镇建设用地增长的较大比重。(3)江苏城镇建设用地空间增长在1993~1998年时段呈"扩散"状态,在1998~2003年时段则呈"集聚"状态。
关键词:
城镇建设用地扩展 夜间灯光数据 江苏省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兰 刘友兆 郑华伟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消耗和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减少碳排放是江苏省面对外部减排压力和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和迫切需要。为此,本文分析了2002年-2008年江苏省土地承载碳排放的变化情况,采用LMDI分解法探讨了土地承载碳排放变化的影响因素,并基于因素分解结果建立"脱钩"努力指标来考察政府减排努力取得的经济增长与碳排放的"脱钩"效果。研究发现,2002年-2008年江苏省土地承载碳排放总体持续增加,只有能源强度因素对土地承载碳排放表现为负效应,其他几种正效应因素对碳排放增加的贡献值由大到小依次为土地产出>产业结构>能源碳排放强度>土地规模>能源结构,且能源强度效应抑...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佴军 张洪程 陆建飞
【目的】分析江苏省1980—2009年水稻生产地域格局的变化及影响因素,探究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对江苏省水稻生产地域格局变化的影响,为江苏省水稻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决策依据。【方法】基于1980—2009年的统计数据,运用数理统计和区域差异的研究方法,探讨江苏省近30年水稻生产地域格局变化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近30年江苏省水稻种植面积变化区域差异明显,苏南地区快速减少,苏中地区略有减少,苏北地区快速增加;水稻单产区域差异减小,苏南地区水稻单产优势逐步削弱,苏中地区成为当前江苏省水稻生产的单产优势地区,苏北地区与苏南地区、苏中地区的单产差距逐步缩小;苏南地区水稻总产在江苏省的比重不...
关键词:
水稻生产 地域格局 影响因素 江苏省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赵荣钦 黄贤金 高珊 赵志凌
基于省域层面,构建了碳排放清单的核算框架和计算方法。以江苏省为例,对2000—2010年的碳排放清单进行了全面测算,并对江苏省碳减排潜力进行了情景分析。江苏省碳排放总量从2000年的8 005.29万t上升到2010年的20 888.88万t,涨幅为160%,其中工业能源消费碳排放占86%;江苏省单位GDP碳排放强度呈波动下降趋势,从2000年的0.94 t/万元下降到2010年的0.71 t/万元,降幅达24%;人均碳排放则呈逐年增长态势,从1.09t/a增长到2.69 t/a;在低碳情景下,江苏省2015年和2020年碳减排量分别为4 930.75万t和16 101.13万t,碳减排比例分...
关键词:
碳排放 测算 碳减排 潜力 江苏省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杜运伟 黄涛珍
将人口结构因素纳入STIRPAT模型,利用江苏省1982~2010年的相关数据运用统计和计量方法对影响碳排放的人口总量、人口城市化、老龄人口比重、家庭规模、人均消费额、碳排放强度等相关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家庭规模具有显著的负效应;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因素中,老龄人口比重弹性最大,其它依次为人均消费额、人口总量、人口城市化水平、碳排放强度。在考虑人口结构情况下,碳排放的人口规模弹性小于1,缺乏弹性,说明人口总量对江苏碳排放的影响开始放缓;人口年龄结构对碳排放的影响逐渐显现,特别是老龄人口比重已经超过人口规模,成为促进碳排放的第一驱动因素;人口城市化进程和人均消费额直接加剧了碳排放,以碳排放强...
关键词:
人口规模 人口结构 碳排放 弹性影响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夏四友 赵媛 许昕 文琦 孙琪 王璐玮
以1996—2015年江苏省粮食产量为指标,采用Theil指数、空间分析相关方法和地理加权回归分析等方法,探究江苏省粮食生产的时空格局及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江苏省粮食生产的区域差异总体呈扩大态势,分解后的组内差异对粮食生产总差异的贡献度高于组间差异,但组间差异对粮食生产总差异的贡献度在逐渐增大。(2)粮食生产全局上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局部经历了由随机分布到集聚分布的过程,空间格局呈现较为明显的层次结构特征。(3)粮食生产重心在119.3827°E~119.5709°E,32.9790°N~33.2299°N之间变动,总体上向西北方向移动,粮食生产大体呈"西北—东南"的空间分布格局。(4)粮食生产驱动因素的非均衡联动局域性特征显著,化肥使用量、乡村从业人员和农业机械总动力对粮食生产具有正向作用,人口数量和人均GDP回归系数高值区主要集中在苏北地区,乡村从业人员和农业机械总动力回归系数高值区经历了由北向南的转移过程;化肥使用量回归系数高值区主要集中在苏南地区,向北部逐渐递减。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唐德才 吴梅
根据江苏省历年经济统计数据及能源消费数据进行灰色GM(1,1)预测和多项式组合预测,并对预测数据进行LMDI分解分析。结果表明:(1)2013~2020年江苏省碳排放量仍会持续增加;(2)人口、产业结构和能源强度的变动都会带动碳排放增长;(3)经济增长仍是未来碳排放量不断增加的主要推动因素,而能源效率提升将在很大程度上减缓未来碳排放增长趋势;(4)产业结构对未来碳排放增长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强,而能源消费结构对未来碳排放增长的抑制作用逐渐削弱,甚至消失。最后,指出未来江苏省的减排重点是降低第二产业碳排放、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同时兼顾第三产业的碳排放等建议,为江苏省及其他类似省份制定减排政策提供决策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