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576)
- 2023(12655)
- 2022(11307)
- 2021(10745)
- 2020(8993)
- 2019(21042)
- 2018(20893)
- 2017(40938)
- 2016(22744)
- 2015(25588)
- 2014(25708)
- 2013(25303)
- 2012(23768)
- 2011(21497)
- 2010(21843)
- 2009(19985)
- 2008(19574)
- 2007(17126)
- 2006(15492)
- 2005(13774)
- 学科
- 济(88214)
- 经济(88101)
- 管理(64009)
- 业(61103)
- 企(49353)
- 企业(49353)
- 方法(38372)
- 数学(33004)
- 数学方法(32482)
- 农(27314)
- 中国(22996)
- 财(22628)
- 地方(21888)
- 学(21670)
- 业经(19660)
- 农业(18202)
- 制(16659)
- 贸(16105)
- 贸易(16100)
- 易(15573)
- 理论(14828)
- 环境(14646)
- 和(14414)
- 策(13971)
- 务(13741)
- 财务(13670)
- 财务管理(13641)
- 银(13379)
- 技术(13359)
- 银行(13336)
- 机构
- 大学(322717)
- 学院(321858)
- 管理(127822)
- 济(123790)
- 经济(120757)
- 研究(111976)
- 理学(109935)
- 理学院(108636)
- 管理学(106622)
- 管理学院(106062)
- 中国(83289)
- 科学(72010)
- 京(70160)
- 财(58037)
- 所(58014)
- 农(56643)
- 研究所(52868)
- 江(52528)
- 中心(50592)
- 业大(50230)
- 财经(45554)
- 范(45360)
- 师范(44975)
- 农业(44335)
- 北京(44152)
- 经(41190)
- 院(40454)
- 州(40147)
- 师范大学(36309)
- 省(36103)
- 基金
- 项目(218671)
- 科学(171226)
- 研究(160228)
- 基金(156804)
- 家(136819)
- 国家(135647)
- 科学基金(115522)
- 社会(97646)
- 社会科(92269)
- 社会科学(92241)
- 省(87340)
- 基金项目(83651)
- 自然(76981)
- 自然科(75073)
- 自然科学(75052)
- 自然科学基金(73649)
- 教育(73286)
- 划(73121)
- 编号(66888)
- 资助(64959)
- 成果(55211)
- 重点(49209)
- 部(48033)
- 发(47004)
- 课题(46482)
- 创(44618)
- 科研(41639)
- 创新(41616)
- 教育部(40354)
- 项目编号(40015)
- 期刊
- 济(141566)
- 经济(141566)
- 研究(96640)
- 中国(62335)
- 学报(52110)
- 农(51687)
- 科学(48569)
- 管理(45739)
- 财(42225)
- 大学(38352)
- 教育(37840)
- 学学(35809)
- 农业(35804)
- 融(29665)
- 金融(29665)
- 技术(26881)
- 业经(23832)
- 财经(21173)
- 经济研究(20569)
- 图书(18934)
- 问题(18614)
- 经(17904)
- 业(17603)
- 资源(16965)
- 理论(16440)
- 科技(15586)
- 技术经济(15203)
- 实践(15159)
- 践(15159)
- 版(14973)
共检索到4810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鹤平 戴志新
针对江苏省人多地少,耕地后备资源不足,耕地数量减少较快,耕地质量出现隐患等耕地利用中的问题,分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江苏省保护耕地的对策;保证耕地数量,提高耕地质量,促进江苏农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耕地利用 对策 江苏省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金涛 陶凯俐 钱思航 朱志伟
以县级行政区为基本空间单元,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江苏省1999年和2009年反映耕地集约利用状况指标进行定量综合评估。结果表明:环太湖和近海的沿江地区耕地利用集约度相对有所减弱;集约化特征南北分化明显,以太湖农区为代表的苏南地区,复种指数低、农用化学品投入少而经济产出率高,而淮北农区则复种指数高、农业化学化程度高、劳动密集。洪泽湖以东淮河流域的农田水利化建设以及淮北地区较高的农用化学品投入强度等问题值得重视。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金涛 陶凯俐
基于粮食产量计量模型,运用LMDI方法,分析江苏省粮食生产时空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978年-2009年,粮食单产、耕地数量、种植结构、复种指数等4因素的变化对粮食产出的累积效果依次减小;其间江苏省粮食生产经历了快速增长、稳中有升和调整回复3个阶段,粮食单产促总产的效应分阶段逐步减弱,耕地减少和种植结构调整对粮食的减产效应逐步增强,复种指数变化的效应经历了正负反复的过程。现阶段单产和复种指数的变化对粮食的增产贡献南低北高,而耕地减少和结构调整对粮食的减产效应则南高北低,由此导致江苏省粮食生产南退北进的空间分化格局。由于构成粮食产量的4个因素可以代表耕地利用的不同方向,本研究一定程度上可以...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刘钦普 林振山
利用能值分析理论对生态足迹模型进行改进。改进的重点,一是将部分土壤表层储能、年太阳辐射能和降水化学能等作为耕地生态承载力的实质内容,并用产量因子进行修正;二是建立"可持续发展指数(SDI)"的概念,衡量区域耕地利用可持续发展程度。利用改进的生态足迹模型对江苏耕地生态足迹历史演变进行研究并对未来的发展进行预测。研究结果表明,从1961年到1981年,江苏省的耕地利用是可持续的,1982年以后耕地利用属于不可持续;可持续发展指数的变化从1961年的0.67降低到2007年的0.38。通过预测,在2015年,江苏省人均耕地生态足迹将达到0.300 hm2,而人均耕地生态承载力将降到0.077 hm2...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倪绍祥 谭少华
江苏省自然条件优越,经济发展处于全国前列,但在耕地安全上存在不少问题,如耕地减少与人口增加的反差日益明显,非农建设对耕地保护的强烈冲击,耕地肥力降低和退化加剧,耕田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出现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种植业收入与成本倒挂,城镇与农村居民点建设失控,此外,也有政策和管理方面的原因。为实现江苏耕地安全,应全方位地改善农业生产的软环境,正确处理和协调城镇、乡村居民点建设与耕地保护的关系,大力进行农业结构调整,加大对城镇与农村土地的管理力度,并加强全民土地安全意识。
关键词:
土地 耕地 粮食 安全 江苏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李鑫 欧名豪
揭示耕地空间分布与变化规律,可为制定合理有效的耕地保护和区域发展政策提供依据。以往关于耕地空间分布与变化研究大多以单元间相互独立为假设条件,忽视单元之间相关性,这可能致使结果不能客观揭示耕地空间分布与变化特征。本文构建耕地指数与耕地变化指数,借助空间自相关与重心分析模型,对江苏省1980-2009年耕地空间分布与变化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江苏省耕地空间分布与变化表现出严重不均衡,2009年耕地稀疏区与减少区主要分布在苏锡常,耕地集聚区、增加区和基本稳定区主要分布在苏中与苏北;耕地空间分布与变化具有空间自相关现象,2009年江苏耕地分布形成包括苏州、无锡市区在内的低-低相关区和沭阳、涟水在内的...
关键词:
耕地 空间分布与变化 空间自相关 江苏省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付光辉 刘友兆
文章以江苏省58个县级行政区为区划单元,应用主成分析法得出影响耕地保护的4个主成分,在此基础上应用聚类分析法初步得出耕地保护区,再结合定性分析最后确定六大耕地保护区。从区划结果看,与江苏省综合农业区划相一致,与客观实际能很好地吻合,说明应用综合数值分析模型研究耕地保护区划是成功的。最后,对得出的六大耕地保护区进行了简要的分析,为有计划分区制定耕地保护政策、措施提供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
江苏省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耕地保护区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郭杰 欧名豪 刘琼 欧维新
根据江苏省不同来源耕地数据差异,适当修正得到1949~2006年耕地数据序列,引入耕地变化率、耕地分布重心等指标,研究江苏省近60年来耕地资源动态变化的基本过程及其空间差异,然后运用相关分析和因子分析初步探讨了耕地数量变化的主要驱动力,并建立耕地数量变化的多元回归模型。研究表明,江苏省耕地面积经历了由增加→急剧减少→缓慢减少→快速减少的变化过程;苏北滨海平原区、中部里下河浅洼平原区及宁镇扬低山丘岗区耕地有所增加,而苏南长江三角洲平原区耕地则急剧减少,耕地重心呈现向后备资源丰富、人地矛盾较为缓和的地区移动的趋势;人口增长与农业科技进步、经济发展和农业结构调整是耕地面积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预测20...
关键词:
耕地 动态变化 驱动因子 江苏省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王慧 龙开胜
[目的]耕地保护补偿是耕地保护约束性政策的有力补充。基于耕地多功能及不同功能在耕地保护中的作用,以江苏省为研究区域,探讨江苏耕地保护补偿标准。[方法]首先从生产、生态和社会3个层面构建耕地多功能评价指标体系,用熵权法评价得到耕地多功能指数,再通过当量因子法和替代法计算得到耕地外部性价值,然后结合耕地多功能评价和耕地外部性价值,将生态功能和社会功能指数的比重分别作为权重,对耕地生态价值和社会价值加权求和,并进一步修正得到江苏各市耕地保护补偿标准。[结果]以2018年为基期,计算得到基于耕地多功能评价的江苏省平均耕地保护补偿标准为8 597元/(hm~(2)·年),其中补偿标准最高的地区为连云港市,为11 446元/(hm·年),最低的为无锡市,为5 203元/(hm·年)。[结论]研究得出的耕地保护补偿标准兼顾耕地自身功能和价值,反映了耕地功能与补偿标准之间的联系,今后可从补偿资金供给、资金分配及利益调整机制等方面加以落实。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崔峰 欧名豪
利用江苏省1996年-2008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分别从土地利用数量、土地利用结构、土地利用程度三方面分析了江苏省土地利用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10年来,江苏省耕地、牧草地明显减少,交通用地与居民点及工矿用地迅速增加;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与均衡度总体呈增长态势,用地结构不断趋于均质化;土地利用程度不断增强,用地效率明显提高。结合研究区实际情况,选取旅游总收入作为LUCC变化的旅游驱动因子,借助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建立江苏省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的旅游驱动力模型,结果表明,江苏省旅游经济发展对其土地利用变化具有显著影响。建议制定有关土地利用政策时,应充分考虑影响土地利用变化的旅游驱动力因子,以更好促进...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旅游驱动力 江苏省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赵翠薇 濮励杰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环境污染、交通拥挤、人地矛盾冲突加剧等问题随之产生。江苏省作为我国东部沿海经济最发达的省份之一,城市化提升速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从1978年的13.7%上升到2002年的44.7%,产生的城市问题具有典型代表性。在对江苏省1978年以来城市化发展和城市建成区面积变化特征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探寻城市用地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结果表明: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建成区面积不断扩展,2000年是1991年的1.5倍,人均建成区面积也不断上升,小城市上升幅度最大,为40 m2,特大城市最小,为17 m2,人均建成区面积从小城市到特大城市呈倒三角形分布,...
关键词:
城市化 城市扩展 城市用地 江苏省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谭少华 倪绍祥
粮食安全是事关国家和地区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粮食安全不仅涉及粮食的数量 ,而且涉及粮食的质量 ,此外 ,粮食生产不应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首先论述了研究粮食安全问题应遵循的原则 ,即系统原则 ,市场原则 ,高效和合理利用原则 ,宏观调控原则 ,以及层次性原则。然后 ,在简要回顾建国后江苏省粮食生产的历史之后 ,详细分析了近年来江苏省在粮食安全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和总产量逐年减少 ;耕作粗放和农田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 ;农业生产结构调整面临挑战。为确保实现江苏省粮食安全的目标 ,要以“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思想为指导 ,立足国内、省内 ,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 ;树立产业结构多元化思...
关键词:
粮食 安全 江苏省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邹金浪 杨子生
本文提出从利用投入和产出效应2个方面测度耕地集约利用,并构建耕地集约利用评价的3种基本类型:粗放化型、集约化型和过度化型。以处于不同城市化水平下的江西省和江苏省两个粮食主产区为例,剖析两省2001年-2010年耕地(水稻种植)集约利用的差异及其政策启示。结果表明:①近10a来,城市化水平低的江西省单位耕地面积水稻种植总投入、省工性投入和增产性投入与城市化水平高的江苏省的差距明显缩小,其中省工性投入的差距最小,而江西省的水稻单产,尤其是水稻净利润在2010年进一步低于江苏省;②尽管江西省和江苏省耕地利用属于集约化型的年份均最多,但属于过度化型的年份比例偏高,分别为33.33%和22.22%,这说...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刘勇
研究目的:以江苏省为例,研究土地利用程度对区域生态效率的影响机制,提出合理利用土地、提高区域生态效率的政策建议。研究方法:将相关概念进行操作化定义后,基于江苏1990—2007年的数据,建立方程进行回归分析。研究结果:随着土地利用程度的不断加强,江苏省的生态效率随之提高,二者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683;土地生态系统的生态服务价值却随着土地利用程度的加强而下降,二者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911。研究结论:合理的土地利用程度,能够确保土地生态系统持续地提供各类生态产品和服务,进而促进区域生态效率的提高,反之,土地的粗放式利用使土地利用类型比例失衡,再加之缺乏维系土地生态系统可持续性的...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土地利用程度 生态效率 江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