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737)
2023(2478)
2022(2337)
2021(2148)
2020(1923)
2019(4530)
2018(4455)
2017(8127)
2016(4962)
2015(5481)
2014(5415)
2013(5603)
2012(5464)
2011(4908)
2010(4907)
2009(4558)
2008(4454)
2007(3778)
2006(3274)
2005(2773)
作者
(17214)
(14772)
(14555)
(13716)
(9818)
(7443)
(6433)
(5928)
(5791)
(5683)
(5236)
(5136)
(4939)
(4861)
(4752)
(4708)
(4550)
(4520)
(4463)
(4221)
(4021)
(3890)
(3843)
(3496)
(3478)
(3376)
(3339)
(3330)
(3199)
(3169)
学科
(22052)
经济(22038)
(10965)
地方(10613)
管理(9988)
方法(9056)
数学(8217)
数学方法(8186)
(7845)
(7378)
企业(7378)
(6073)
农业(5583)
地方经济(5238)
中国(4251)
环境(4097)
业经(4081)
(3642)
(2854)
资源(2854)
贸易(2853)
(2697)
(2647)
(2535)
技术(2512)
(2403)
农业经济(2348)
土地(2289)
(2247)
(2245)
机构
学院(70475)
大学(68861)
研究(29415)
(25551)
(23872)
科学(23370)
经济(23304)
管理(23150)
农业(20741)
理学(20513)
理学院(20084)
管理学(19536)
管理学院(19450)
业大(18412)
中国(18259)
(17729)
(17296)
研究所(16705)
(16148)
(14554)
农业大学(13832)
中心(12953)
科学院(10992)
(10794)
(10737)
(10194)
师范(9993)
(9905)
实验(9881)
(9726)
基金
项目(54293)
科学(41027)
基金(37554)
(35137)
国家(34834)
研究(32591)
科学基金(28453)
(27570)
自然(21411)
基金项目(21134)
自然科(20868)
自然科学(20849)
自然科学基金(20446)
(19995)
社会(19632)
社会科(18445)
社会科学(18437)
资助(14979)
教育(14574)
计划(13215)
科技(13159)
重点(13082)
(12769)
(12094)
编号(11982)
(11499)
(11231)
(11072)
(10770)
创新(10626)
期刊
(28388)
经济(28388)
(24069)
学报(21300)
农业(17047)
科学(16022)
中国(15630)
研究(15490)
大学(14069)
学学(13786)
(9090)
管理(7422)
业大(7380)
农业大学(6623)
资源(6386)
(6101)
业经(5647)
(5498)
中国农业(4734)
技术(4597)
教育(4518)
(4445)
金融(4445)
林业(4304)
科技(4295)
自然(4220)
(4079)
问题(3697)
自然科(3345)
自然科学(3345)
共检索到1023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陆凡  王法明  郑小波  史阿宝  陈毓苓  陈志谊  
用7 个全国统一鉴别品种对1980~1996 年采集的江苏省稻瘟病标样的1 032个单孢菌株进行小种鉴定, 分析了江苏省稻瘟病菌小种演变的原因及与水稻品种的关系。结果表明, 江苏省曾先后出现过8 群22 个小种, 除1990年ZA小种群、1991 年ZD、ZE小种群上升为优势种群外, ZG1 小种一直是江苏省的优势小种, 出现频率达66.20% , 为江苏省稳定小种。江苏省各稻区小种组成有一定差异。水稻栽培品种是决定小种种群结构的主要因素之一, 江苏省大部分品种与ZG1小种有亲和性, 只有少数品种能被ZA、ZB、ZC、ZD和ZE群小种侵染, 可能是ZG1 小种在江苏省稻区成为优势小种的主要原因...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陆凡  郑小波  陈志谊  刘永锋  陈毓苓  王法明  
用 7个中国统一鉴别品种对 1997~ 1999年采集自江苏省吴江、赣榆、通州、高邮和宜兴等 5个代表地区的 32 4个稻瘟病菌株进行了小种鉴定。 3年中共检测到 2 1个小种 ,其中以ZG1小种出现频率最高 ,达 5 7 80 %~ 6 7 89% ,为优势小种 ;其次为ZE3 小种 ,出现频率为 16 5 0 %~ 19 81% ;其它小种出现频率较低。各地区小种的组成及年度间变化存在较大差异 ,宜兴地区小种组成简单 ,3年均以ZG1小种为优势小种 ;吴江地区小种组成复杂 ,优势小种变化较大 ;通州地区小种数量显著增加 ,ZG1小种的优势明显下降 ;赣榆地区的小种数量则明显减少。各地小种...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陈增建  刘水芳  刘亦学  
每年选用天津市有代表性的7群11~15个稻瘟生理小种,先后对768个品种(系)进行抗谱测定,抗菌率达80~100%有34个品种(系),占供试品种(系)4.4%,抗菌率在60~79%属中等抗病的品种(系)有109个,占14.2%,其余625个品种(系)属感病类型。另外用7群10个小种对抗菌力较高的74个品种(系)进行抗病类型划分,抗菌率在90%有4个类型,抗菌率在80%有3个类型。根据各地优势小种分布选择抗源和供生产上品种轮换种植的参考。以上结果说明抗谱测定是相对稳定的,对生产与育种有实用价值。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Khallaf Abdullah  唐正合  王建新  陈长军  周明国  
通过离体接种的方法,用已知抗瘟基因型反应的22个稻瘟菌株,对江苏省67个水稻品种进行了抗瘟基因型鉴定和分析。结果表明:67个水稻品种可能携带1个或多个抗瘟基因,其中携带抗瘟基因Piz5、Pizt、Pi1、Pi9、Piz、Pi5、Pi3和Pii的水稻品种对22个稻瘟病菌菌株的抗性频率均大于50%。携带Pita2和Pi9这2个基因的水稻品种特占A和携带Pi9基因的水稻品种辐优136对所有稻瘟病菌菌株表现免疫,Pita2和Pi9这2个基因,尤其是Pi9基因对于水稻抗瘟性极为重要,推测特占A和辐优136是较好的抗瘟育种材料;含有Pia基因的水稻品种,如徐稻41926、徐稻40993等品种抗病性差,极易...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敬  易军  蒋芬  梁杰  胡运高  
采用稻瘟病菌的各生理小种孢子接种水稻恢复系R725、R720和R727孕穗期的植株,研究不同稻瘟病菌生理小种对水稻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每个稻瘟病菌生理小种均能导致水稻减产。其中,稻瘟病生理小种ZA5对R725影响最大;ZC8对R720影响最大;ZA17对R727影响最大。多因素回归方程显示,在稻瘟病菌接种后结实率和千粒重是限制水稻产量的主要因子。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白娟  周益军  程兆榜  陈毓苓  熊如意  刘娟  陈夕军  郑小波  
利用Pot2 rep PCR技术分析了 2 0 0 0及 2 0 0 1年采自江苏省五大稻区稻瘟病菌的DNA指纹。单元型和系谱分析结果表明 :稻瘟病菌在DNA水平上具有很高的多态性 ;不同的年份及地区间稻瘟病菌的群体结构存在明显差异 ,但也有部分菌株属于相同系谱甚至同一单元型 ,而JSL17是各稻区均有分布的优势系谱 ;来自不同地区、相同寄主品种的菌株有相似的遗传背景 ,说明寄主品种的遗传背景在病菌进化的变异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杨豪  任春梅  陈毓苓  范永坚  程兆榜  周益军  
利用致病性测定及Pot2-rep-PCR技术对2007、2008年采集自江苏省五大稻区的稻瘟病菌株进行多样性分析,这2年的菌株被划分为10个小种和14个系谱,其中ZG1为优势小种,JSL5为优势系谱,研究结果表明:江苏稻瘟病菌具有丰富的多样性,但与1999-2002年的群体结构比较时发现,群体结构趋于简单;对病原菌的时空分布分析发现,不同的年份、不同的地区之间稻瘟菌的群体结构差异明显;结合致病型与遗传系谱分析时发现,致病类型与遗传系谱并没有一一对应的关系,但致病性和遗传系谱的地区变化有一定的相似性,这说明致病性和DNA分子水平上多态性检测在宏观上具有共同点,在一定程度上都能反映稻瘟病菌的多样性...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淑平  潘勋  高俊全  
利用全国统一的7个稻瘟病菌生理小种鉴别品种,对河北省的稻瘟病菌进行了测定。1978~1981年的测定结果与1987~1989年的结果比较表明,近年来河北省的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类型基本是稳定的,有ZF_1、ZG_1、ZE_1、ZE_34个小种。明确了当前水稻生产上利用品种及新品系的苗期抗性顺序由高到低依次为:中花8号、中作321、冀粳10号,垦育1号(高77)、82-32-1、冀粳8号、32-32和垦丰5号。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小林  陈其志  张舒  吕亮  喻大昭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邓云  
于2017—2019年收集福建省23个水稻种植地的穗颈瘟样本,用7个中国鉴别品种对从穗颈瘟样本中分离的病菌单孢进行鉴定,共鉴定出152个稻瘟病菌单孢,并分析其生理小种组成及分布;同时接种于82份不同品种的水稻材料,测定各生理小种的致病力.结果显示:福建省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的优势种群为ZA群,占比达39.48%;ZB、ZC、ZD群菌株的占比分别为23.68%、13.82%和11.18%;致病力达到50%以上的生理小种有8个,分别为邵武地区的ZA_1(67.19%)、ZA_(37)(67.19%),建阳地区的ZB_5(65.63%)、ZA_5(57.81%),光泽地区的ZE_1(54.17%),宁化地区的ZD_7(53.13%),龙岩地区的ZB_5(52.78%),松溪地区的ZC_(13)(51.56%);不同区域的稻瘟病菌菌株致病力存在差异,且其致病力在不同年份间也存在较大差异.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邸仕忠  韩海波  勾治琴  
对重庆市万州、涪陵、黔江、潼南、永川、开县、江津等24个区县征集的穗颈瘟标样进行单孢分离,采用我国统一的7个鉴别品种对获得的189个有效单孢菌株进行生理小种鉴定,同时以9个单基因系鉴别品种对供试菌株进行毒力基因分析。测定结果为:重庆市稻瘟病菌存在ZA27、ZB11、ZB27、ZC3、ZD7、ZE3、ZF1和ZG1等7群36个小种,出现频率最高的是ZB群,为58.2%,其次是ZA群,出现频率为16.9%;出现频率最高的小种是ZB27,为25.4%,其次是ZB11,因此ZB群为优势种群,ZB27、ZB11为优势小种。对供试的189个菌株进行毒性基因分析表明Av-Z+和Av-sh+毒性基因频率较高,...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彭国亮  罗庆明  冯代贵  黄富  
1979年以来对45259份材料的抗性鉴定表明,国际稻品种中抗性材料最多,抗谱范围广、是抗源材料的主要来源。抗谱在90%以上的抗源有66份。利用抗源育成推广种5个。在省内外推广1千万公顷。研究结果表明,稻瘟病菌种群变异与水稻品种抗性变异密切相关。一个地区品种抗性丧失,是由病菌优势种群及潜在致病小种的分布和出现频率所决定。潜在致病小种随品种种植面积比率的扩大而增殖,最后成为优势小种。品种自身分离菌回接致病率逐渐增长,品种抗性就逐渐下降。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凌忠专  雷财林  王久林  
世界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研究可以根据鉴别品种(系)的选择水平分为4个发展阶段:(1)根据人们的经验选择抗病基因组成不清楚的鉴别品种;(2)通过水稻品种的抗病基因分析构建每个品种具有已知抗病基因的品种;(3)利用籼粳稻品种作为抗源供体,以感病籼稻品种CO39为轮回亲本,培育具有CO39遗传背景的近等基因系;(4)以普感的粳稻品种丽江新团黑谷为轮回亲本育成的单基因的中国近等基因系和日本-IRRI单基因系。本文简要讨论了稻瘟病菌的分子遗传学研究,将稻瘟病菌的遗传宗谱与致病型之间的关系归纳为3种观点:(1)稻瘟病菌菌株的遗传宗谱与致病型之间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2)二者之间没有对应关系;(3)遗传宗谱与致...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陈增建  刘水芳  刘亦学  杨永刚  
1981~1990连续10年进行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类群及分布的研究,先后对总计435个菌株鉴定为7群12~18个小种。在明确各地区小种分布的同时,确定各地优势小种一直为ZG群,与生产上栽培品种抗性保持相对稳定的情况相一致。用日本单基因品种对多数菌株进行致病力测定,具有Pi—Z~t,Pi—b,Pi—ta,Pi—ta~2,Pi—K~m基因型的品种致病率较低,对其它基因型品种致病率较高。稻瘟病菌变异的研究表明,从不同地区,不同品种的穗颈稻瘟病斑上分离的单孢,接种鉴定所属小种有差异;同一病斑上多次继代分离的单孢,其生理小种差异也很大。由此证明稻瘟病菌生理小种有很大变异性。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辛威  王敬国  孙健  刘化龙  郭丽颖  姜思达  许天宇  赵宏伟  邹德堂  
为了明确黑龙江省水稻品种资源稻瘟病抗性,挖掘优异种质资源,适时了解黑龙江省生理小种群体变化特征。采用中国生理小种命名方法,通过苗期喷雾接菌鉴定,将2013-2014年黑龙江省的稻瘟病菌株划分为7个群42个生理小种,优势小种为ZD5和ZD7,出现频率分别为19.77%和12.21%,总频率为31.98%;通过苗期抗病性表现,筛选出宽抗谱品种14份,这些品种携带2~7个抗稻瘟病基因,绥粳12+合江23(Pi9、Pi20、Pi33、Pi54、Pik)、牡丹江26+龙粳31(Pi9、Pi20、Pi33、Pi54、Pita、Pik)、牡丹江26+合江23(Pi9、Pi20、Pi33、Pi54、Pik)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