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263)
2023(15740)
2022(13190)
2021(12051)
2020(10249)
2019(23511)
2018(23139)
2017(44103)
2016(23240)
2015(25603)
2014(25412)
2013(25142)
2012(22727)
2011(20037)
2010(19986)
2009(18638)
2008(18363)
2007(16126)
2006(14139)
2005(12672)
作者
(64310)
(53981)
(53690)
(50684)
(34300)
(25686)
(24161)
(20932)
(20562)
(19189)
(18561)
(18276)
(16933)
(16892)
(16560)
(16355)
(15933)
(15721)
(15586)
(15446)
(13319)
(12977)
(12919)
(12500)
(12044)
(12031)
(11789)
(11772)
(10755)
(10597)
学科
(99685)
经济(99544)
(93214)
管理(84571)
(82875)
企业(82875)
方法(44952)
数学(35606)
数学方法(35134)
(31710)
业经(31163)
(30577)
中国(25042)
技术(22606)
农业(22595)
(21535)
财务(21483)
财务管理(21456)
地方(21368)
(20925)
企业财务(20323)
理论(18856)
(18525)
(17796)
环境(17664)
(17401)
(15927)
贸易(15914)
(15852)
(15409)
机构
学院(327915)
大学(323841)
管理(138120)
(136905)
经济(134111)
理学(119097)
理学院(117926)
管理学(116204)
管理学院(115565)
研究(100860)
中国(80141)
(67180)
(63895)
科学(61005)
(53341)
(51210)
财经(50610)
中心(48843)
(48265)
业大(46768)
(45962)
研究所(43685)
经济学(40905)
北京(40840)
(40091)
(39913)
师范(39690)
农业(39638)
(37403)
财经大学(37325)
基金
项目(224487)
科学(180340)
研究(166883)
基金(164342)
(141337)
国家(140105)
科学基金(123789)
社会(108995)
社会科(103353)
社会科学(103326)
(91006)
基金项目(87756)
自然(79284)
自然科(77444)
自然科学(77426)
自然科学基金(76084)
教育(74916)
(73552)
编号(66722)
资助(65143)
成果(51729)
(51589)
重点(50118)
(49224)
(48960)
创新(47434)
国家社会(45030)
课题(44913)
(43765)
(43643)
期刊
(154017)
经济(154017)
研究(90262)
中国(65323)
管理(55306)
(52595)
(46233)
科学(44208)
学报(43454)
大学(34823)
学学(32763)
技术(32543)
农业(32031)
教育(29623)
(28386)
金融(28386)
业经(27769)
财经(25157)
经济研究(22278)
(21703)
问题(19797)
(19681)
技术经济(19041)
科技(17712)
资源(16392)
图书(16388)
现代(16075)
(15436)
财会(15319)
商业(15252)
共检索到4852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袁汝华  马城楠  
在创新发展战略的驱动以及创新范式的演进下,科技服务业创新生态系统已然成为一个新的研究热点,广受关注。以江苏省为例,根据科技服务业创新生态系统的理论模型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Vague集理论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江苏省科技服务业创新生态系统的适宜度水平存在较大空间差异,苏南地区普遍优势明显;省内绝大多数城市的进化动量值偏大,苏中、苏北地区在科技服务业创新生态系统的发展方面仍存在相当大的提升空间。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郭燕青  姚远  徐菁鸿  
文章将生态位适宜度的相关理论推广到创新生态系统评价问题中,构建了创新生态系统生态位适宜度评价模型。该模型考虑创新生态系统所处空间(资源环境)和时间因素对其生长评价的影响,引入加权弱化缓冲算子弱化系统外部环境资源和时间因素对系统数据的干扰;引入生态位优先模型明确生态因子对系统内部环境资源的利用和占有。最后,通过一个算例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周红  周祥  刘诗琪  
本文主要基于天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科技服务业发展现状,通过分析、梳理新加坡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建设政策及发展成就,尝试将本园区的科技服务业创新发展问题纳入创新生态系统的视阈之中,并结合新加坡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的特征、要素和作用机理,构建出影响天津自主创新示范区科技服务业创新发展能力的指标体系,其主要指标因素为共生力、平衡力、组织力、生长力、发展驱动能力和持续竞争能力,期冀通过此种形式的国际创新理论的交流探索和经验分享,推动本园区科技服务业创新能力的全面提升。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贵  吕长青  
由于区域内创新资源的有限性,区域创新生态系统中创新主体生态位之间的重叠程度对创新效率的影响愈发的显著,基于此本文运用生态位适宜度评价模型对我国30个省市20112015年的创新生态系统适宜度水平进行了测度,并分别与运用超效率数据包络分析法所测得的区域知识创新效率和产品创新效率进行了面板数据的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的生态位适宜度对两个阶段的创新效率均具有正向的相关关系,但这种影响只具有短期的时间维度,并不存在两年及以上的相互作用。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的对外开放会对产品创新阶段的创新效率产生负面影响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贵  吕长青  
由于区域内创新资源的有限性,区域创新生态系统中创新主体生态位之间的重叠程度对创新效率的影响愈发的显著,基于此本文运用生态位适宜度评价模型对我国30个省市2011~2015年的创新生态系统适宜度水平进行了测度,并分别与运用超效率数据包络分析法所测得的区域知识创新效率和产品创新效率进行了面板数据的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的生态位适宜度对两个阶段的创新效率均具有正向的相关关系,但这种影响只具有短期的时间维度,并不存在两年及以上的相互作用。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的对外开放会对产品创新阶段的创新效率产生负面影响,同时会促进知识创新阶段创新效率的提高。最后,在协调系统内部各生态位之间的发展关系时,应注重区域内经济发展水平对两个阶段创新效率的促进作用。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司增绰  
以综合技术服务业作为科技服务业的代表,利用1997—2007年江苏省的投入产出表数据,基于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分析了此期间江苏省综合技术服务业的产业地位演变。结果显示:江苏省综合技术服务业的影响力系数较大且呈上升趋势,该产业对拉动江苏经济增长有重要作用;但其感应度系数较小且呈下降态势,江苏经济增长对其拉动作用较弱;综合技术服务业的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在江苏省第三产业中的名次都很靠前且呈上升态势。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刘钒  张君宇  邓明亮  
基于传统生态位适宜度模型进行改进修正,采用PCA分析法对生态因子赋权以解决评价指标共线性问题,提炼创新生态系统的开放性、多样性与协同性、演进性与成长性、可持续性等固有特征,从特性角度重构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从描述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个角度对省域和城市两个不同层次的区域创新生态系统进行健康评价。研究表明,模型与指标适合评价创新生态系统的健康度;我国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健康度不平衡状况仍在加剧。培育优化创新生态系统要注重久久为功,突出新增长极,形成内生动力,促进创新行为者融合共生。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周小虎  毕轲  
基于创业生态系统和人才效能理论,采用偏最小二乘线性回归方法建模,利用江苏省人才公报统计数据,探索了创业生态系统对海归创业人才效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资金、区域人力资本、创业平台、创新氛围和生活环境等方面的因素对海归创业人才效能有正向影响,其中创业平台和创新氛围两方面的因素起关键作用。最后,从建设创新创业平台建设、创新融资方式、提高区域整体人才素质三个方面,针对江苏省的海归创业人才管理工作提出了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周小虎  毕轲  
基于创业生态系统和人才效能理论,采用偏最小二乘线性回归方法建模,利用江苏省人才公报统计数据,探索了创业生态系统对海归创业人才效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资金、区域人力资本、创业平台、创新氛围和生活环境等方面的因素对海归创业人才效能有正向影响,其中创业平台和创新氛围两方面的因素起关键作用。最后,从建设创新创业平台建设、创新融资方式、提高区域整体人才素质三个方面,针对江苏省的海归创业人才管理工作提出了建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姜晗  吴群  
基于江苏省2005、2010、2015、2018年4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遥感影像解译数据,采用生态系统二级分类的当量因子定量评估江苏省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及单项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法探究各县级单位生态服务价值变化的时空格局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2005~2018年江苏省耕地、林地、草地面积减少,湿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面积增加,各时期耕地、湿地、建设用地面积的增减主导着区域土地利用变化。(2)2005~2018年江苏省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增加了60.076 2×10~8元,水文调节为主导生态服务功能,保持湿地面积不仅主导着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变化,也是维系水文调节服务价值、保障区域生态安全的关键。(3)历年各县级单位的地均ESV整体呈较显著的空间正相关,并表现为局部空间上的集聚。高值集聚区时空格局演变保持稳定,而城镇化发展致使建设用地大量占用耕地和林地、区域性卓有成效的湿地保护和恢复工作是导致低值集聚区演变、地均ESV变化量空间分异特征的重要原因。研究结果可为江苏省制定科学合理的生态保护政策、建立生态保护修复的长效机制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峰  庞玉萍  金萍  
文章依据创新生态系统的相关理论,构建了区域创新生态系统适宜度评估模型,并对我国30个省份(除西藏以及港澳台外)的区域创新生态系统进行评估。分别从描述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个方面展开,从创新群体、创新资源、经济环境、技术环境四个方面,选取25个实测指标,运用描述性分析的方法,比较我国区域创新生态适宜度的差异。然后运用定量研究,根据对我国区域创新生态系统适宜度的实证分析,计算出各省的适宜度值与进化动量值。通过研究发现我国区域创新生态系统适宜度总体来讲区域之间差距较大,最优生态位的分布存在不均衡现象,提出了因地制宜和培育我国重点区域创新的建议。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峰  庞玉萍  金萍  
文章依据创新生态系统的相关理论,构建了区域创新生态系统适宜度评估模型,并对我国30个省份(除西藏以及港澳台外)的区域创新生态系统进行评估。分别从描述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个方面展开,从创新群体、创新资源、经济环境、技术环境四个方面,选取25个实测指标,运用描述性分析的方法,比较我国区域创新生态适宜度的差异。然后运用定量研究,根据对我国区域创新生态系统适宜度的实证分析,计算出各省的适宜度值与进化动量值。通过研究发现我国区域创新生态系统适宜度总体来讲区域之间差距较大,最优生态位的分布存在不均衡现象,提出了因地制宜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刘家树   田中锐   董津津  
在全球经济下行、地缘政治不稳定、关键技术遭遇封锁等影响下,区域创新生态系统面临的风险与日俱增,增强其韧性刻不容缓。通过构建指标体系、搜集数据、开展实证检验,探讨不同类型科技服务对区域创新生态系统韧性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两种科技服务对区域创新生态系统韧性产生显著正向影响,且创新资源冗余与配置效率在两种科技服务提升区域创新生态系统韧性过程中发挥不同中介作用。门槛效应检验发现,当创新资源冗余度较高时,两种科技服务对区域创新生态系统韧性的边际影响效应呈现倒U型趋势;当创新资源配置效率提升时,两种科技服务对区域创新生态系统韧性的边际影响效应增强。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司增绰  张亚男  
本文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科技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发展的影响;然后根据区位商指数对江苏省科技服务业集聚状况进行了测算,并利用江苏省2005-2014年13个地级市数据建立面板模型,分析科技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发展的带动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江苏省科技服务业集聚水平与地区经济发展状况相关,其整体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科技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发展的带动效应显著存在,但目前集聚效应的良好效果未能得到较好体现。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司增绰  张亚男  
本文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科技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发展的影响;然后根据区位商指数对江苏省科技服务业集聚状况进行了测算,并利用江苏省2005-2014年13个地级市数据建立面板模型,分析科技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发展的带动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江苏省科技服务业集聚水平与地区经济发展状况相关,其整体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科技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发展的带动效应显著存在,但目前集聚效应的良好效果未能得到较好体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