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065)
2023(16166)
2022(14171)
2021(13207)
2020(11210)
2019(26075)
2018(26174)
2017(50336)
2016(27695)
2015(31539)
2014(32006)
2013(31995)
2012(30017)
2011(27342)
2010(27620)
2009(25364)
2008(25112)
2007(22474)
2006(19692)
2005(17621)
作者
(83494)
(69559)
(69123)
(65762)
(44283)
(33496)
(31506)
(27389)
(26433)
(25012)
(23854)
(23507)
(22140)
(22043)
(21531)
(21487)
(21151)
(20567)
(19997)
(19924)
(17449)
(17250)
(16847)
(15792)
(15649)
(15612)
(15533)
(15500)
(14183)
(13872)
学科
(119160)
经济(119044)
管理(76203)
(73859)
(58428)
企业(58428)
方法(51826)
数学(44952)
数学方法(44500)
(34385)
中国(32728)
地方(31170)
(27142)
(27024)
业经(25990)
农业(23253)
(21340)
贸易(21327)
环境(20773)
(20573)
(20207)
(18986)
理论(18004)
(17964)
银行(17905)
(17580)
金融(17577)
技术(17514)
(17141)
(16320)
机构
大学(400150)
学院(399940)
(158422)
管理(155556)
经济(154737)
研究(139883)
理学(133634)
理学院(132027)
管理学(129753)
管理学院(129039)
中国(103824)
科学(89912)
(87049)
(72851)
(72483)
(71147)
研究所(66464)
中心(63627)
业大(63170)
(63070)
农业(56754)
财经(56300)
(55339)
北京(55286)
师范(54785)
(50915)
(50440)
(49593)
经济学(46369)
(44288)
基金
项目(268957)
科学(209101)
研究(195354)
基金(191392)
(167240)
国家(165779)
科学基金(140537)
社会(119858)
社会科(113314)
社会科学(113277)
(107840)
基金项目(102763)
自然(92203)
(89967)
自然科(89885)
自然科学(89859)
教育(89255)
自然科学基金(88199)
编号(81198)
资助(78930)
成果(66015)
(60907)
重点(60708)
(58633)
课题(56382)
(54926)
科研(51438)
创新(51285)
教育部(49198)
计划(49122)
期刊
(180568)
经济(180568)
研究(117354)
中国(80215)
学报(66272)
(66108)
科学(60355)
管理(55015)
(53063)
大学(48659)
教育(45856)
学学(45659)
农业(45565)
(35320)
金融(35320)
技术(35038)
业经(31255)
经济研究(27553)
财经(26479)
问题(23876)
(23847)
(22468)
图书(22186)
资源(20307)
技术经济(20160)
科技(19655)
理论(19459)
(18948)
商业(18591)
现代(18102)
共检索到5973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窦贻俭  苏慧  高超  朱继业  
生态足迹是定量研究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一种重要方法。目前将生态足迹用于不同时间序列分析,以描述区域可持续发展状况的研究仅初始于不多的国外研究机构。通过对江苏省10年间生态足迹变化情况进行纵向比较分析,来考虑人类及其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衡量在人类开发强度较大的江苏省,区域生态供给功能是否能满足开发和消费的需要,量化江苏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影响的程度,证实了研究区域江苏省的严峻形势。同时与目前国内外已有的生态足迹研究成果比较,概述江苏省生态足迹赤字产生的原因。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吴瑾  
文章利用能值生态足迹法,对江苏省人均能值生态足迹、可再生资源的能值生态承载力和生态协调性进行了计算和动态分析。得出结论:2001—2015年江苏省的人均能值生态承载力不断下降,而人均能值生态足迹连年上升,且其上升主要来自于化石燃料用地和建筑用地的能值生态足迹的增加,即煤炭、原油和电力等能源消耗较大。生态赤字呈现持续扩大的态势,生态系统处于生态环境的供给能力远小于人们生产和消费需求的一种严重失衡状态。生态承载力是有限的,重点在如何减少生态足迹。最后根据结论提出相应的建议。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刘先  谢屹  常菁菁  牟格格  
运用生态足迹模型研究了江苏省的可持续发展,比较了2001~2009年生态足迹变化,并基于生态足迹时序分析了江苏生态足迹的变化趋势;通过对生态足迹测度方法的理论再思考,评价江苏发展的可持续性问题。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江苏发展存在严重的生态赤字问题,发展模式处于不可持续的状态;针对江苏省严重的生态问题,建议江苏需要进行经济转型,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宋豫秦  王群超  
应用能值分析和本地生态足迹对传统的生态足迹方法进行改进,将可更新资源和社会生产消费中的能量流换算成对应的生物生产性土地面积。对本地生态足迹的计算方法进行了优化,即对消费账户进行了贸易修正,更贴近实际。经过计算,得出浙江省2007年的人均生态承载力为1.174 1hm2,人均生态足迹为3.946 2hm2,人均生态赤字为2.772 1hm2,万元GDP生态足迹为1.063 2hm2。根据计算出2000~2008年的各项指标,进行时间上的纵向比较,分析其变化趋势。又以2007年为基准,与部分区域的相关指标进行横向比较,进而分析了浙江省的可持续发展状况。最后,结合浙江省实际,提出了发展雨水收集、潮汐...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志刚  邹伟  曲福田  
在分析了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内涵和构成的基础上 ,构建了江苏省可持续发展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包含基础支撑体系、稳定发展体系和管理调节体系 3大方面共 36项指标。利用相应的数据对江苏省 1990、 1995、 2 0 0 0和 2 0 0 1年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了分项评价、综合评价和协调评价。结果表明 ,自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 ,江苏省可持续发展的各项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评价的结果也指出 ,江苏省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建设还需要加强资源保护和环境治理 ,缩小地区和城乡差异 ,充分发挥科教优势等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段学军  陈雯  
江苏正处在经济快速增长的过程中,协调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保证区域可持续发展,是该地区需迫切解决的根本问题之一。对江苏省可持续发展态势进行了分析,建立了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和长江沿江、东南沿海各省市的数据库,对江苏省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了定量评价,并与沿江、沿海省市进行了横向比较,对江苏省可持续发展类型进行了分析和判断。通过分析,认为江苏省可持续发展主要存在经济发展动力和效益低、就业和人口老龄化压力大、资源制约、环境污染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确保资源安全,实施减灾、防灾与治污工程和建立多元环境监管体系等可持续发展战略对...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凌亢,陈传美  
This paper designed a naturally evolution model to simulate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Jiangsu province.Then some parameters in the model were changed and some development patterns were obtained.All patterns were incorporated to design an adjusting model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Jiangsu province.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王伟  韦苇  
生态足迹模型是一个很好的测度可持续发展的工具,能非常直观地表现可持续发展状况。比较陕西省1999—2005年人均生态足迹和人均生态承载力,陕西省的经济发展存在生态赤字,说明其发展是以对资源的过度开发为代价的,特别是对可再生资源(主要是草场)和不可再生资源(煤、石油、天然气)的过度开发程度已经相当严重。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徐宏  
[目的]农业生态系统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农民生活和农业发展的基础,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对促进我国农业发展和国家稳定具有重大意义。[方法]文章利用能值分析法以2005—2016年为时间序列对江苏省农业生态系统进行研究,通过一系列指标评价其可持续性。[结果](1)环境贡献率分析结果表明,2005—2010年生态环境受到一定的影响,耕地面积逐渐减少,环境受到一定的影响, 2011年后,环境有所改善。(2)能值投入率分析结果表明,整体呈现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趋势, 2007—2012年能值投入率有所升高, 2014年达到最大值, 2014—2016年开始下降,该结果说明2008—2014年经济发展迅速。(3)环境负载率分析结果表明环境负载压力逐年上升,但2014—2016年环境负载率趋于稳定,说明江苏省对环境的利用达到一定的平衡。(4)能值可持续性指数分析结果表明各年指数均在3~4.5之间,说明江苏省农业生态系统处于较好的可持续发展状态。[结论]江苏省农业生态系统整体上发展较好,可持续发展潜力较大,但在发展农业的过程中注意推广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对环境的负载率,促进环境与农业生态的协调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于波涛  
本文对生态足迹理论进行了综述,并测度了黑龙江省2000~2005年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而得到了该省近几年的生态赤字和盈余状况,在此基础之上对黑龙江省的可持续发展力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黑龙江省从2000~2005年以来,从具有弱可持续发展力逐渐演变弱不可持续发展力,可持续发展力整体上呈现恶化的趋势。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马媛  黄翀  郑巍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对甘肃省1990—2007年生态足迹与生物承载力进行计算,运用万元GDP、生态足迹多样性及发展能力测算指标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并根据时间序列(三次指数平滑)预测模型对生态赤字发展趋势进行预测。结果表明:甘肃省1990—2007年万元GDP呈速度减缓的下降趋势,生态足迹多样性整体变化趋势平缓;甘肃省2007—2017年的生态赤字有扩大化增长趋势,人均生态赤字可能达到2.733hm2,表明必须依靠提高生产效率及资源利用效率来增强生态承载力,建立甘肃省可持续发展模式。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黄艳娴  朱利群  卞新民  
依据生态足迹理论,提出基于作物生产特殊性的作物生产生态足迹模型来分析作物生产的生态盈亏。计算2007年江苏省作物生产生态足迹,并与传统模型计算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从作物生产生态足迹模型的计算结果可以看出,江苏省作物生产生态足迹为0.232 270亿hm2,生态承载力为0.296 463亿hm2,生态盈余0.028 618亿hm2。另外,江苏省各地市作物生产生态足迹空间差异较大,南京、无锡、苏州、常州和南通的作物生产出现生态赤字,其余地市作物生产则呈现不同程度的生态盈余。研究结果表明作物生产生态足迹模型能更为客观的分析一个地区的资源禀赋,易于减小由于模型设计不合理造成的生态赤字估算扩大化现象,计...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王建军  许小冉  
在介绍生态足迹理论与方法的基础上,对河南省的生态足迹进行了分析计算,并通过与生态承载力的比较,来评价河南省的可持续发展状态。结果表明,河南省2007年化石燃料用地、草地、水域处于赤字状态,耕地、林地、建筑用地处于盈余状态,生态足迹指数显示出河南省总体生态足迹大于其生态承载力,生态经济处于强不可持续状态。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孔善右  唐德才  
本文建立了江苏制造业资源依赖的实证模型,分析了目前江苏省制造业在其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资源约束问题。该模型进一步证实了资源约束以及由此引发的环境问题,已经是江苏省发展制造业面临的严峻问题。文章在分析江苏省制造业可持续发展远景时,从产业分类的角度即劳动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以及资本密集型制造业入手,具体探讨了行业的经济和环境状况,对不同类型以及不同特性的行业的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了更为清晰的研究,并针对江苏省制造业资源约束和可持续发展现状以及面临的问题,阐述了涉及产业升级、技术创新、环境保护和配套人才等产业政策选择。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甄峰,顾朝林,黄朝永  
本文在广泛综述国内外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结合江苏省社会、经济、资源与环境发展的具体实际 ,建立了适合该省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分四层共 47项指标。最后 ,利用因子分析方法对江苏省 13地市可持续发展综合实力进行了评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