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267)
2023(14877)
2022(12733)
2021(11796)
2020(9801)
2019(22573)
2018(22594)
2017(43034)
2016(23535)
2015(26465)
2014(26756)
2013(26630)
2012(24956)
2011(22609)
2010(22809)
2009(20649)
2008(20196)
2007(18040)
2006(16031)
2005(14072)
作者
(69259)
(57407)
(56917)
(54101)
(36716)
(27504)
(25889)
(22486)
(21954)
(20730)
(19834)
(19367)
(18426)
(18272)
(17664)
(17626)
(16896)
(16828)
(16451)
(16356)
(14462)
(14268)
(13959)
(13178)
(12906)
(12849)
(12838)
(12821)
(11628)
(11374)
学科
(102574)
经济(102472)
管理(63056)
(61431)
(48495)
企业(48495)
方法(39412)
数学(33341)
数学方法(33004)
地方(30777)
中国(30011)
(30004)
业经(24622)
(21851)
(20943)
农业(20325)
(17208)
(17016)
贸易(17001)
环境(16773)
(16421)
(16370)
技术(16348)
地方经济(16132)
理论(15642)
(15306)
金融(15305)
(15164)
银行(15121)
(15087)
机构
学院(331189)
大学(330808)
(131438)
管理(130351)
经济(128404)
研究(117351)
理学(111590)
理学院(110256)
管理学(108468)
管理学院(107872)
中国(86479)
科学(73584)
(72687)
(59594)
(58439)
(56829)
研究所(54167)
(53625)
中心(53229)
业大(50586)
(47107)
师范(46633)
北京(46131)
财经(45748)
农业(44054)
(43049)
(41936)
(41374)
经济学(37808)
(37685)
基金
项目(225330)
科学(176205)
研究(167687)
基金(159334)
(138345)
国家(137102)
科学基金(117196)
社会(103443)
社会科(97831)
社会科学(97806)
(91539)
基金项目(85407)
教育(76104)
自然(75325)
(75179)
自然科(73468)
自然科学(73452)
自然科学基金(72082)
编号(69851)
资助(64912)
成果(56769)
(52864)
重点(50769)
课题(49134)
(48809)
(46845)
创新(43639)
发展(42466)
科研(42292)
项目编号(41834)
期刊
(153847)
经济(153847)
研究(100707)
中国(71561)
(52573)
学报(51532)
管理(48660)
科学(48026)
教育(43470)
(41708)
大学(38731)
农业(36764)
学学(35901)
技术(30529)
(29912)
金融(29912)
业经(27330)
经济研究(23034)
财经(21216)
图书(20779)
问题(20043)
(18742)
(18128)
科技(16999)
资源(16442)
技术经济(16354)
理论(16019)
现代(15586)
商业(15118)
实践(14747)
共检索到5064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可远,沈正平  
江苏省南北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很大的差距,已经成为制约全省经济协调发展的主要因素。从全省一盘棋的角度出发,江苏省依托经济发达的苏南地区,分别制定、实施了沿江开发、沿东陇海线产业带等战略部署,旨在加快苏中、苏北地区发展,缩小省域范围内南北发展差距。文章围绕加快沿东陇海线产业带建设这一主题,通过优劣势的对比分析,论证了沿东陇海线产业带建设的必要性、迫切性和现实困境,并提出了加快该产业带开发建设的对策、措施。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晓蕴  朱传耿  仇方道  
文章在分析江苏省域内沿江经济带与沿东陇海线产业带发展背景和经济差距的基础上,采用定量模型对两大经济带之间经济联系进行了科学判断,并构建了沿江经济带和沿东陇海线产业带的互动发展框架体系,同时提出了两带互动发展的保障措施。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蒋昭侠  Е.А.Яковлева  
在经济全球化和中国推进西部大开发的宏观经济背景下,以陇海铁路为骨架,启动沿东陇海线产业带建设,必须有实质性突破。其路径如下:一是整体联动,形成合力,整合资源,实现共赢。二是发挥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推进城市化进程,并着力构筑徐州城市圈,放大连云港海港效应。三是构建加工产业基地,加速工业化进程。四是优化投资环境,激励外来生产要素进入,利用地处省际边界的区位条件吸引人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陈雯  段学军  左文芳  
依据国际资本转移特征和沿长江资源开发特征、产业发展基础等,江苏长江沿江地区适合建设国际化基础产业带。文章从经济全球化和国际资本转移的机遇,基础产业通江达海的布局要求,良好的市场空间基础等方面分析了江苏省沿江基础产业带建设的背景和机遇;在借鉴国际大河流域开发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基础产业带开发的基本模式,并针对可能存在问题和风险提出规避路径。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刘增科  
产业集群也称为产业群、产业簇群,是产业演化发展中的一种地缘现象,它能够提升区域竞争力,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本文在分析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发展效应的基础上,结合江苏省沿东陇海线地区市场化程度低、产业集群效应不明显的现状,探讨了该地区产业集群的发展思路。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宋林飞  
徐州、连云港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主要在于工业化、城市化、城乡居民收入等三个方面。产业发展必须首先支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弱项的转化。加快构筑沿东陇海线产业带,需要新的政策投入,以克服某些“制度约束”;同时,更重要的是加强市场推动,坚持以市场为基础配置资源、增强经济活力。注重培育专业市场、劳动力市场、土地市场、资本市场、区域市场与国际市场。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严长清  孙电  赖力  袁林旺  黄贤金  
文章选取江苏省沿江产业带作为研究区,构建了沿江产业带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的指标体系,确定了不同等级评价指标的取值区间,采用沿江产业带1996、2000年的数据,运用模糊判断矩阵法对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沿江产业带的土地资源基本保持一般可持续利用的水平,但是,生产稳定性呈下降态势,土地资源保护则处于弱可持续状态,研究结果为沿江产业带地区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决策参考。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王旭东  陈莹  
带形城市理论的发展和研究对以后的城市发展理论产生过深刻影响。郑汴产业带,虽然从严格意义上讲算不上是带形城市,但带形城市理论对今天郑汴产业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本文从带形城市理论入手,从产业带的交通组织、结构形态、功能与效益等方面横向地对郑汴产业带的开发建设进行研究和分析,总结出带形城市理论对郑汴产业带建设的启示,以期为今后诸如产业带等带状空间的开发建设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陈玉珍  路正南  
本文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江苏省沿江八市经济发展进行综合评价,寻找各市经济发展差距,在此基础上,提出沿江开发一些建议:提高对外开放层次;加快第三产业发展;推进城市化建设步伐;扶持本地企业发展;提高政府工作效率等。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马育军  黄贤金  许妙苗  钟太洋  杜文星  
研究目的:分析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于沿海滩涂用地开发的响应。研究方法:敏感性分析法与弹性分析法。研究结果:目前三种主要的滩涂开发利用方式都会引起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减少,但三者减少的幅度存在差异;将滩涂资源开发成建设用地的ESV敏感性最强,部分区域达到0.93;在滩涂转化为耕地的过程中,ESV敏感性居中(0.50左右);而将滩涂开发成养殖水面的ESV敏感性最小;滩涂开发的ESV敏感性与区域滩涂数量密切相关,滩涂面积越大,滩涂开发的ESV敏感性越强。研究结论:为了保障区域生态安全,促进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应科学规划滩涂用地布局,保护滩涂生态系统。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孙军  顾朝林  
随着中国加入WTO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 ,长江三角洲以其独特的滨江临海的区位和发达的制造业基础 ,正在成为新的投资热点地区。江苏省沿江地区是长江三角洲重要的组成部分 ,拥有 80 0多km的长江岸线和 8个经济发达、人才资源优势明显的经济中心城市。传统的制造业基础和相对低廉的加工成本、商务成本 ,使江苏沿江开发既有对外来资本的吸引力 ,又有自我发展的内生机制。重点研究了全球化背景下江苏沿江开发的战略问题 ,主要包括 :①江苏沿江地区开发的环境和条件比较分析 ;②沿江产业带重组与实施跨江开发 ;③再造新战略据点 ;④打破行政区界限沿江联动实施区域一体化 ,等等。最后止出 :加快江苏沿江开发 ,...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翟文侠  黄贤金  张强  杜文星  
科学确定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对于区域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在分析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内涵及其发展阶段的基础上,选取14个指标构建土地集约多元回归驱动力模型,对江苏省17个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区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土地闲置是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首要限制性因素,依据产出指标影响程度高于土地、资金的投入指标可知,江苏省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处于土地利用转换期;(2)苏南地区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高于苏中和苏北地区。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景刚  欧名豪  刘志坚  张效军  陈海燕  
开发区是土地利用的重要方式,特别是在促进土地集约利用方面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和辐射作用。本文基于江苏省开发区典型调查的基础上,分析和测算了全省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的理论潜力,并结合江苏省资源禀赋特点和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剖析了理论潜力实现的可能性及途径。结果表明,江苏省开发区2010年和2020年的土地集约利用理论潜力分别为261km2和1 069km2;若能在劳动生产率和工业用地容积率等方面有所作为的话,江苏省开发区2010年和2020年的土地集约利用现实潜力将分别达210km2和869km2。这主要通过注重开发区投资主体的多元化、软硬件环境的不断完善和提高开发区的用地门槛来实现。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沈春竹  谭琦川  王丹阳  陈逸  黄贤金  
以江苏省为研究区域,运用特尔斐法、线性拟合预测、Kaya分解模型和多要素空间叠置分析等方法,测算未来各地市基于资源环境承载力与开发建设适宜性的可承载国土开发强度,进而识别影响区域建设用地扩张的限制性因素。结果表明:(1)不同资源环境要素对江苏省建设用地扩张的约束作用呈现显著差异,水资源对国土开发的承载水平总体稍高于环境承载水平,而碳峰值承载水平为三者最低;(2)"不适宜"开发区主要分布在湖泊湿地和沿海滩涂地区,"适宜"开发区则以苏锡常环太湖一线、宁镇扬盐沿长江一线和滨海沿线为轴带集聚分布;(3)各地市未来可承载国土开发强度呈现地域性、时间性和结构性差异,苏南地区主要面临环境和碳排放的双重约束,苏中和苏北则受水、环境和碳排放的交替约束。国土开发强度承载水平预测可为制定区域差异化的用地规模调控与生态保护政策提供理论与数据支撑。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洪爱梅  成长春  
海洋产业结构是影响海洋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文章采用动态偏离-份额分析法,从全国海洋、江苏省域及沿海三市的视角,分析了2001-2012年江苏海洋产业结构变动对海洋经济增长的影响,发现江苏海洋产业竞争力优势很强但结构优势不明显,提出依靠科技发挥海洋产业竞争力、调整优化海洋产业结构的对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