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657)
2023(9738)
2022(8861)
2021(8337)
2020(7013)
2019(16320)
2018(16396)
2017(31499)
2016(17496)
2015(19691)
2014(19659)
2013(19554)
2012(18068)
2011(16081)
2010(15793)
2009(14224)
2008(13538)
2007(11456)
2006(9833)
2005(8313)
作者
(51609)
(42864)
(42412)
(40403)
(27520)
(20851)
(19102)
(17040)
(16493)
(15390)
(15031)
(14439)
(13561)
(13493)
(13174)
(13111)
(13026)
(12696)
(12385)
(12356)
(10812)
(10430)
(10387)
(9734)
(9667)
(9564)
(9513)
(9477)
(8652)
(8617)
学科
(67727)
经济(67657)
管理(46427)
(44603)
(36011)
企业(36011)
方法(32143)
数学(28061)
数学方法(27764)
(19643)
地方(18390)
(16535)
中国(16005)
(14924)
业经(14859)
农业(13444)
环境(11920)
(11189)
(10997)
贸易(10992)
理论(10689)
(10598)
技术(10512)
(10086)
(9478)
(9477)
财务(9420)
财务管理(9406)
地方经济(9013)
教育(8990)
机构
大学(241194)
学院(240813)
管理(98194)
(88776)
经济(86690)
理学(86163)
理学院(85117)
管理学(83595)
管理学院(83185)
研究(82354)
中国(57493)
科学(56210)
(51893)
(45777)
(42732)
业大(41860)
研究所(39797)
(38345)
(37813)
中心(37132)
农业(36482)
(33166)
师范(32841)
北京(31564)
财经(31046)
(29674)
(28575)
(28218)
(27569)
师范大学(26793)
基金
项目(177253)
科学(138094)
基金(127111)
研究(126005)
(112378)
国家(111479)
科学基金(94818)
社会(76387)
(72695)
社会科(72188)
社会科学(72163)
基金项目(69586)
自然(64887)
自然科(63279)
自然科学(63262)
自然科学基金(62077)
(60025)
教育(56753)
编号(51943)
资助(51629)
成果(40560)
重点(40116)
(38205)
(38004)
(36619)
课题(35565)
科研(34281)
创新(34174)
计划(34056)
大学(31732)
期刊
(94951)
经济(94951)
研究(65739)
学报(43644)
中国(42950)
(41418)
科学(38951)
管理(33446)
大学(31145)
农业(29708)
学学(29441)
(26140)
教育(25566)
技术(20052)
业经(16510)
(16305)
金融(16305)
(15158)
资源(14517)
图书(13834)
经济研究(13677)
财经(13549)
科技(12905)
理论(12299)
问题(12126)
业大(12054)
实践(11634)
(11634)
(11581)
(11287)
共检索到3362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杜永林1  2  张巫军1  吴晓然1  李刚华1  王绍华1  刘正辉1  唐设1  丁艳锋1  
以江苏13个行政区水稻生产数据为基础,分析了50年来水稻产量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主要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近50年来江苏水稻总产增加了2.9倍,总体呈“南减北增”趋势。水稻单产大幅增加是总产增加的主要驱动因素,种植面积呈“双峰型”变化曲线,总体增加了12.9%,是总产上升的关键条件;不同地区间,苏北是驱动江苏总产上升的主要地区,苏中次之,苏南最低。水稻种植格局的“南缩北扩”是水稻总产格局“南减北增”的主要原因。水稻单产水平上升明显,不同地区间,苏北单产增幅大于苏南,其中,品种改良、栽培技术革新是单产增加的主要原因,气候变化总体有利于单产提高,以苏南>苏中>苏北。进一步扩大苏北水稻种植面积,稳定苏...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杜永林  张巫军  吴晓然  李刚华  王绍华  刘正辉  唐设  丁艳锋  
以江苏省13个行政区水稻生产数据为基础,分析了50年来水稻产量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主要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近50年来江苏水稻总产增加了2.9倍,总体呈"南减北增"趋势。水稻单产大幅增加是总产增加的主要驱动因素,种植面积呈"双峰型"变化曲线,总体增加了12.9%,是总产上升的关键条件;不同地区间,苏北是驱动江苏总产上升的主要地区,苏中次之,苏南最低。水稻种植格局的"南缩北扩"是水稻总产格局"南减北增"的主要原因。水稻单产水平上升明显,不同地区间,苏北单产增幅大于苏南,其中,品种改良、栽培技术革新是单产增加的主要原因,气候变化总体有利于单产提高,气象产量的增幅,由北至南趋势逐渐加大。进一步扩大苏北...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朱晓莉  王筠菲  周宏  
本文采用随机前沿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模型,基于1988—2010年江苏省3个地区的数据,将水稻生育期分为5个生长阶段,在研究了气候变化对水稻总产量影响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各个气候因子对水稻总产量的贡献率。结果表明,不同生育期气候因子对水稻总产量的影响不同;淮北、江淮地区水稻总产量呈正向增长,苏南地区呈负向增长;不同地区、不同生育期的气候因子对各地区水稻产量的提高具有不同的贡献率,气候异常变动对水稻生产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应当高度重视未来气候变化对水稻生产的影响。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朱珠  陶福禄  娄运生  史文娇  
利用1980年-2008年江苏省县级农业统计资料和农业气象站水稻生产观测资料,在县级和站点两个尺度,采用多元统计方法定量揭示江苏省水稻生产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研究表明,基于县级和站点两个尺度,水稻全生育期内,气温(包括最低气温、最高气温、平均气温)呈显著增长趋势,并且最低气温的增长趋势高于最高气温的增长趋势,苏南地区的增长趋势高于苏北地区的增长趋势;降水量的变化趋势并不显著;辐射在苏北地区呈显著减少趋势而在苏南地区的变化趋势并不明显。大部分地区,水稻产量与最高气温、平均气温及辐射的正相关性较显著,与最低气温的相关性并不明显,而与降水量则呈负相关,相关性分析的结果在县级和站点两个尺度上较为一致。...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徐茂  吴昊  王绍华  李刚华  杨文祥  王强盛  丁艳锋  沈其荣  
以近年来江苏省广泛种植的19个不同基因型水稻品种为材料,在11个县市区196个田块进行试验,研究江苏省不同类型土壤基础供氮能力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基础产量与其所能达到的最佳实际产量呈显著正相关。不同类型土壤基础产量由大到小依次为黏土、壤土、砂土。不同土壤基础产量及其土壤基础供氮量(全生育期植株总吸氮量)变异范围都很大,但不同土壤基础产量和土壤基础供氮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获得相同基础产量时不同类型土壤基础供氮量由大到小依次为黏土、壤土、砂土。100 kg基础产量需氮量呈粳稻大于籼稻的趋势。不同基因型水稻100 kg基础产量需氮量由大到小均依次为黏土、壤土、砂土。江苏省196个田块土壤碱...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佴军  张洪程  陆建飞  
【目的】分析江苏省1980—2009年水稻生产地域格局的变化及影响因素,探究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对江苏省水稻生产地域格局变化的影响,为江苏省水稻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决策依据。【方法】基于1980—2009年的统计数据,运用数理统计和区域差异的研究方法,探讨江苏省近30年水稻生产地域格局变化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近30年江苏省水稻种植面积变化区域差异明显,苏南地区快速减少,苏中地区略有减少,苏北地区快速增加;水稻单产区域差异减小,苏南地区水稻单产优势逐步削弱,苏中地区成为当前江苏省水稻生产的单产优势地区,苏北地区与苏南地区、苏中地区的单产差距逐步缩小;苏南地区水稻总产在江苏省的比重不...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崔峰  肖星  
采用江苏省1978—2006年入境旅游面板数据,基于旅游需求的角度,运用地理集中指数、年际集中指数、亲景度等指标对江苏省入境旅游市场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江苏省国际游客地理集中指数整体呈下降趋势;各客源国的年际变动指数差异较大;入境客源市场亲景度差异并不显著;客流空间集聚和不均衡特征仍较明显。建议从市场、产品开发及客流空间调控等方面进一步拓展江苏省入境旅游市场。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靖飞  
根据对江苏省9家基层农科所的33位育种科研人员的调查资料,建立Tobit模型分析了科研人员个人特征对其育种行为的影响。模型分析的结果表明,年龄、从事育种工作年限、性别、是否担任行政职务等个人特征都对育种科研人员的科研时间投入具有显著影响。基层农科所在其内部开展的育种机构市场化方向的改革尝试,使其提早适应了种子产业市场化改革,没有带来更大影响。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靖飞  
以江苏省最主要的粮食作物水稻为例,按照2004年分县纯收入水平,以该省22个县的354户水稻种植户2005年横截面数据为样本,运用扩展的C-D生产函数,就投入要素及品种认知、农业生产决策者个人特征等影响因素对水稻生产的作用进行了研究。估计结果显示:目前土地仍是影响江苏省水稻产出的最主要因素,化肥在水稻生产上仍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水稻良种良法配套栽培的推广,农户水稻品种认知对水稻生产的重要性得到显现。鉴于耕地灌溉条件对水稻生产的影响非常明显,政府应加大对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投入。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高瑞珍  程兆榜  杨荣明  朱凤  季英华  任春梅  吴丽莉  周益军  范永坚  
根据已发布的水稻黑条矮缩病毒(RBSDV)和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SRBSDV)S7片段的序列分别设计特异性引物RB-S7-F/R和SRB-S7-F/R,采用RT-PCR、序列测定和同源性比对的方法,对2009年江苏发生的水稻矮缩病的病原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用RB-S7-F/R引物在47份检测样品中有36份可以扩增到一条1 200 bp左右的目的片段,而用SRB-S7-F/R引物未能扩增到预期条带。序列测定结果表明,扩增片段与已经发表的RBSDV中国分离物相应片段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3.3%~100%和97.4%~100%,与SRBSDV相应片段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为77.4...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丁郭明  陆一轩  吴陈芊  张荣天  陆建飞  
[目的]研究新世纪以来江苏省水稻种植面积稳中有增的机制,为新时期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时间序列描述性统计与区域空间比较分析、因素分解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结果](1)2001—2020年,江苏省水稻种植面积经历了“两增两减”的变化,由201.03万hm~(2)波动增长至220.28万hm~(2),增长9.6%;同期广东、浙江分别减少了53.48万hm~(2)、70.40万hm~(2),与江苏省水稻种植面积差距不断扩大;(2)2001—2020年,江苏省苏南地区水稻种植面积减少了26.94万hm~(2),苏中地区水稻种植面积基本稳定,苏北地区水稻种植面积增加了45.11万hm~(2),苏北地区水稻种植面积增加对全省水稻种植面积增长的贡献率达234.2%,是江苏省水稻种植面积稳定的主要原因;(3)水稻生产竞争力不高和有效灌溉面积减少共同导致了苏南地区水稻种植面积的衰减,有效灌溉面积增长是苏中地区水稻种植面积基本稳定的主要原因,有效灌溉面积增加和水稻生产竞争力提升共同促进了苏北地区水稻种植面积的增加。[结论]对于拥有较多后备稻田或耕地的区域,在一定时期内区域经济发展不一定导致区域内粮食种植面积的下降,但长期稳定粮食种植面积面临挑战。继续稳定江苏省水稻种植面积需要全省协同努力,苏南地区要稳定并适度增加水稻种植面积,苏中地区要积极探索稳定水稻种植面积的有效途径,苏北地区要着力发展稻米产业经济,探索水稻生产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新路径,同时要高度重视江苏省沿海地区滨海盐土水稻生产的发展,为未来全省水稻种植面积增长开辟新空间。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王全忠  周宏  陈欢  朱晓莉  
使用1980—2011年江苏省温度、降水量和风速的逐月资料以及2012年稻作区农户对气候变化感知的调研数据,检验了农户对气候变化感知的有效性,并使用排序数据模型分析了影响农户准确感知气候变化的因素。研究结果显示:1980年以来年江苏省不同地区的温度、降水量和风速的变化趋势均存在区域差异;农户对气候变化感知的平均有效性为78.22%,其中对温度上升趋势的感知准确度最高;感知有效性得分为1.42,说明农民基本上能够准确认知1~2个气象因子的变化趋势,但准确感知水平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排序Probit模型的回归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丁郭明   陆一轩   吴陈芊   张荣天   陆建飞  
[目的]研究21世纪以来江苏省水稻种植面积稳中有增的机制,为新时期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文章采用时间序列描述性统计与区域空间比较分析、因素分解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结果](1) 2001—2020年江苏省水稻种植面积经历了“两增两减”的变化,由201.03万hm~2波动增长至220.28万hm~2,增长9.6%;同期广东、浙江分别减少了53.48万hm~2、70.40万hm~2,与江苏省水稻种植面积差距不断扩大;(2) 2001—2020年江苏省苏南地区水稻种植面积减少了26.94万hm~2,苏中地区水稻种植面积基本稳定,苏北地区水稻种植面积增加了45.11万hm~2,苏北地区水稻种植面积增加对全省水稻种植面积增长的贡献率达234.2%,是江苏省水稻种植面积稳定的主要原因;(3)水稻生产竞争力不高和有效灌溉面积减少共同导致了苏南地区水稻种植面积的衰减,有效灌溉面积增长是苏中地区水稻种植面积基本稳定的主要原因,有效灌溉面积增加和水稻生产竞争力提升共同促进了苏北地区水稻种植面积的增加。[结论]对于拥有较多后备稻田或耕地的区域,在一定时期内区域经济发展不一定导致区域内粮食种植面积的下降,但长期稳定粮食种植面积面临挑战。继续稳定江苏省水稻种植面积需要全省协同努力,苏南地区要稳定并适度增加水稻种植面积,苏中地区要积极探索稳定水稻种植面积的有效途径,苏北地区要着力发展稻米产业经济,探索水稻生产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新路径,同时要高度重视江苏省沿海地区滨海盐土水稻生产的发展,为未来全省水稻种植面积增长开辟新空间。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李裕瑞  刘彦随  龙花楼  
利用1999-2006年县域统计数据,借助面板数据模型,对江苏省粮食生产时空变化的影响机制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粮食播种面积是影响粮食生产时空变化的相对活跃因素;城镇化、工业化因素通过比较经济效益对全省粮食生产产生一定程度的负向影响;粮食生产支持政策对全省粮食生产恢复起到积极作用,并且这一支持政策对三大地区、不同收入水平地区的粮食生产促进效应存在差异,体现在对苏北、低收入地区的促进作用较强,而对苏南、相对高收入地区的促进作用较弱。鉴于江苏省粮食生产的时空变化和政策效应的区域差异,适应此特征的粮食生产发展战略和补贴政策设计需及时响应。以统筹城乡和区域发展为契机,减少耕地非农占用,优化土地资源城乡配置,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和强化粮食补贴机制,有助于促进江苏粮食生产持续发展与供需平衡。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刘丽华  蒋静艳  宗良纲  
通过对江苏省47个县(市)农户的实地问卷调查,分析了江苏省不同地区4个研究阶段(1990—1995年、1996—2000年、2001—2005年和2006—2008年)的秸秆利用状况及影响秸秆田间燃烧的因素。结果表明,全省秸秆作为家用燃料比例在上述4个研究阶段均值分别为62.81%、59.76%、27.55%和24.13%,田间燃烧比例分别为21.16%、23.93%、53.29%和47.87%,两者逐阶段变化趋势正好相反,显著变化皆出现在第二与第三研究阶段之间,在第三阶段(2001—2005年)家用燃料比例较之前明显下降,而田间燃烧比例显著上升。苏北地区(淮安、连云港、宿迁、徐州和盐城)秸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