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406)
2023(15296)
2022(13253)
2021(12202)
2020(10286)
2019(23277)
2018(23352)
2017(43840)
2016(24196)
2015(27275)
2014(27394)
2013(27292)
2012(25723)
2011(23346)
2010(23406)
2009(21314)
2008(20673)
2007(18303)
2006(16285)
2005(14710)
作者
(74533)
(61762)
(61469)
(58238)
(39777)
(30001)
(27643)
(24301)
(23819)
(22458)
(21289)
(21194)
(20098)
(19874)
(19399)
(19146)
(18491)
(18391)
(17993)
(17937)
(15704)
(15534)
(15187)
(14331)
(13967)
(13949)
(13897)
(13705)
(12827)
(12456)
学科
(100550)
经济(100453)
管理(66452)
(65405)
(51842)
企业(51842)
方法(40214)
数学(34324)
数学方法(33947)
(29573)
中国(29549)
地方(28230)
(23737)
业经(23207)
(21560)
农业(20337)
技术(20207)
(18451)
(17513)
贸易(17498)
(16874)
环境(16669)
理论(15874)
(15836)
(15780)
银行(15770)
(15608)
金融(15607)
(15152)
地方经济(14784)
机构
大学(345251)
学院(344425)
(133234)
管理(132179)
经济(129987)
研究(126504)
理学(113125)
理学院(111743)
管理学(109675)
管理学院(109079)
中国(92161)
科学(82142)
(76607)
(67592)
(66580)
研究所(60797)
(58593)
业大(57282)
(56804)
中心(56756)
农业(53228)
北京(48320)
(48099)
师范(47508)
(45940)
财经(45821)
(43893)
(43443)
(41568)
技术(40308)
基金
项目(236404)
科学(183512)
研究(169651)
基金(167508)
(148507)
国家(147229)
科学基金(124039)
社会(103462)
社会科(97820)
社会科学(97790)
(96615)
基金项目(89343)
自然(82520)
自然科(80499)
自然科学(80473)
(80091)
自然科学基金(79011)
教育(77403)
编号(69386)
资助(68933)
成果(56166)
(54805)
重点(54097)
(50789)
课题(49574)
(49296)
创新(46053)
科研(45100)
计划(44627)
发展(42709)
期刊
(156517)
经济(156517)
研究(103234)
中国(77261)
(62181)
学报(61684)
科学(55452)
管理(49726)
大学(45233)
农业(43773)
教育(43703)
学学(42478)
(42094)
技术(32452)
(31211)
金融(31211)
业经(26311)
经济研究(23404)
(22824)
财经(21589)
问题(19665)
图书(19613)
科技(18839)
(18384)
技术经济(17826)
业大(16881)
资源(16860)
(16731)
理论(16494)
现代(15661)
共检索到5281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汪智渊  杨红福  吉沐祥  
近年来,江苏省大面积、多品种水稻普遍发生“小穗头”症状。经室内检测,发现“小穗头”谷粒中含有大量的线虫,而健康稻穗的谷粒中不含线虫。鉴定结果表明:水稻“小穗头”中含有的线虫为水稻干尖线虫(Aphelenchoidesbesseyi),“小穗头”症状是水稻干尖线虫病的一种非典型症状。田间试验表明,应用巴丹、恶线清(16%咪鲜.杀螟)等杀干尖线虫药剂在水稻播种前浸种48~60 h,可有效防治水稻“小穗头”症状发生,其防治效果可达90%以上。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徐春明  周德荣  吴小毅  
对柏牡蛎蚧形态与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系统研究。该蚧主要寄生在杨梅的叶片和一、二年生枝条上。在江苏太湖地区一年发生两代,以受精雌成蚧越冬,越冬代雌成蚧的平均产卵量为93.21粒,第一代雌成蚧的均卵量少于越冬代雌成蚧,为60.22粒。其发育适温为20~26℃,当平均气温高于27℃,相对湿度低于80%时,不利于其卵与若虫的生长发育。采用农业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在第一代一龄若虫期使用机油乳剂或扑虱灵防效较好。优势天敌有轮盾蚧长角跳小峰和江原钝绥螨。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张帅  邵振润  
一、基本情况泰国位于中南半岛中南部,地处亚热带和热带,国土面积51.3万km~2,农用地面积2 160万hm~2,接近国土面积的一半。人口6 590万,从事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42.6%,主要种植水稻、玉米、蔬菜、木薯、甘蔗、水果、花卉等作物。2009年泰国GDP生产2 696亿美元,工业占44%,服务业占43.7%,农业12.3%,人均GDP 8 100美元。农业收入的60%来自农作物,其余来自水产养殖业、畜牧业、农产品粗加工和农业服务。水稻产业在泰国农业乃至整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黄金水  
在1989—1993年,对沿海防护林木麻黄新害虫皮暗斑螟(EuzopherabatangensisCaradja)的发生及综合防治技术进行了试验研究,根据51个不同的木麻黄地理种源的虫害率及生长情况,应用IBM-PC计算机进行数据分析,发现C38、C39、C44种源属绝抗类群。自然界有拟小腹茧蜂、蚂蚁等10余种天敌。次暗斑螟幼虫多寄居在树干的2m以下部位,郁闭度0.3、林龄2年以下林木虫害发生轻。通过8个昆虫病原斯氏线虫品系的侵染力测定,筛选出SteinernemafeltiaeAgriotos为最佳品系,林间喷洒200条/ml线虫水液,死亡率为72.0%在室内,新发现的白僵菌对害虫感染率为1...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周建良  贺正兴  罗鸣高  张巧荣  阳明  左玉香  
研究表明,火炬松干枯型枯梢病始于6月,在7~9月的高温干旱期,病害较严重,但整个病变过程比较缓慢。1993~1996年防治试验说明,5~6月,土壤或叶面施硼砂、微肥复合晶、钼酸铵、柑桔微肥,防治效果好。尤其是硼砂,防效高,肥效稳定。土壤施硼砂23~25g/株,1a一次;叶面喷0.2%的硼砂水溶液,连喷3次,可以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景涛  孙立祎  于利国  刘铁铮  李瑞平  鄢新民  陈江玉  
对套袋梨园中国梨木虱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进行了详尽研究。结果表明,该虫入袋的始、盛、末期分别在5月中旬、6月上中旬和8月中旬至9月中旬;套袋的与不套袋的相比,入袋上果时间提前10~19 d;虫量平均增加13倍;由为害叶片变成为害套袋果实的主要害虫之一;增加了间接为害途径,且为害症状有显著变化。提出了防治适期和物理、农业、化学的防治措施。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徐建华  魏大为  詹裕定  程瑚瑞  
1990~1992年对南京、徐州、连云港和淮阴市的大棚蔬菜寄生线虫的种类和发生进行了调查.从采集的382份上样和163份根样中共分离得到8属13种寄生线虫.其中.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incognita)、肾形肾线虫(Rotylenchulusreniformis)、双宫螺旋线虫(Helicotylenchusdihystera)和甘蓝矮化线虫(Tylenchorhynchusbrassicae)分布较广.田间群体密度也较高.南方根结线虫在各采样区中均有发生,可侵染绝大多数现有的蔬菜栽培种类,重病田株发病率达80%~90%,是目前江苏大棚蔬菜生产上面临的最主要的病原线虫.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朱立国  王艺敏  巢健茜  翟祥军  汪华  
目的:在掌握当前江苏省乡镇级卫生服务机构乙肝防治工作内容和补偿水平的基础上,分析社区乙肝防治的理想补偿标准和供给弹性。方法:对江苏省具有代表性的张家港、丹阳和泰兴3个县级市所有乡镇级卫生服务机构进行机构调查。结果:以乡镇机构为单位,张家港、丹阳和泰兴每年分别需要32 548、27 073和32 655元用于社区乙肝防治,其中疫苗接种占25.2%~42.8%。社区乙肝防治各类服务供给弹性在0~1之间。结论:应根据当地的疾病特点,保证经费投入,合理分配工作经费,提高社区乙肝防治效果。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于文娟  王建  钟雪莲  李红松  姬红丽  周雪平  彭云良  
【目的】本文研究了杂交稻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综合防治技术。【方法】在广西兴安县病圃,调查了25%吡虫啉拌种、播种后40目防虫网覆盖、出苗后15 d 25%噻嗪酮喷雾以及移栽前2 d 25%吡蚜酮喷雾带药移栽等单项措施及其各措施不同组合,对中浙优8号、H两优991和Taichung Native(TN1)等3个水稻品种乳熟后期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病株率的影响,以出现高位不育分蘖及明显矮化症状为病株标准。【结果】不同品种各处理中发病株率数据表明,中浙优8号对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具有抗性,而H两优991和TN1均为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屈振刚  路子云  赵聚莹  张小风  李建成  李辉利  赵朋伟  
为了明确玉米田褐足角胸叶甲的发生规律和生活习性,采用田间系统调查与观察的方法,防治技术研究用喷雾和撒颗粒剂两种方法对不同药剂进行筛选试验。结果表明,褐足角胸叶甲在河北省一年发生一代,成虫发生始期在6月底7月初,发生高峰期为7月6-26日,末期为8月10日。成虫有短暂的假死性,白天阳光照射比较强时,喜欢躲藏在玉米心叶内为害,早晚在叶片上为害的习性。用48%毒死蜱乳油、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5%氯.辛乳油、2.5%功夫菊脂乳油、40%辛硫磷乳油、2.5%溴氰菊酯乳油成虫期喷雾防治效果均在87.08%以上;撒5%毒死蜱颗粒剂防效达96.56%,也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巨云为  李明阳  吴文浩  
以江苏省松材线虫2007年75个定位发生数据和68个环境变量为主要信息源,采用分类与回归树模型(CART)、基于规则的遗传算法(GARP)、最大熵法(Maxent)和逻辑斯蒂回归(LR)4种生态位模型,建立松材线虫在江苏的潜在生境预测模型,在此基础上预测各县(区)松材线虫发生概率和发生面积。结果表明:CART模型的总体预测精度较高;坡度、降水季节性变化(bio15)、复合地形指数(CTI)、最干燥季节平均温度(bio9)、南北坡向(northness)和最温暖月份最高温度(bio5)是影响松材线虫空间分布的6个主要环境因子;预测江苏省松材线虫发生面积占江苏省松林面积的39.04%,是已发生面积...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杜永林1  2  张巫军1  吴晓然1  李刚华1  王绍华1  刘正辉1  唐设1  丁艳锋1  
以江苏13个行政区水稻生产数据为基础,分析了50年来水稻产量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主要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近50年来江苏水稻总产增加了2.9倍,总体呈“南减北增”趋势。水稻单产大幅增加是总产增加的主要驱动因素,种植面积呈“双峰型”变化曲线,总体增加了12.9%,是总产上升的关键条件;不同地区间,苏北是驱动江苏总产上升的主要地区,苏中次之,苏南最低。水稻种植格局的“南缩北扩”是水稻总产格局“南减北增”的主要原因。水稻单产水平上升明显,不同地区间,苏北单产增幅大于苏南,其中,品种改良、栽培技术革新是单产增加的主要原因,气候变化总体有利于单产提高,以苏南>苏中>苏北。进一步扩大苏北水稻种植面积,稳定苏...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谷丰  朱凤  张志春  朱叶芹  
本项研究根据当前害虫预警人为因素影响大,时效性不够的现状,基于网络平台,建立了标准化、自动化的稻纵卷叶螟发生期预警系统。系统自动收集公共气象信息,并据此结合积温函数、稻纵卷叶螟生物学资料实时计算稻纵卷叶螟逐日的有效积温及累计积温,模拟稻纵卷叶螟的发育虫态、虫龄并预报发生期,而后以WebGIS的形式实时展示江苏省各地稻纵卷叶螟发育状况。服务器端基于Apache+PHP+MySQL+MapServer架构,直观形象,准确实时,使用简单,实用性强,2012年经与江苏省部分站点的实际调查结果比较,符合实际发生情况,减轻了基层一线技术人员的劳动强度,为稻纵卷叶螟防治适期的大范围宏观预警决策提供了一种新的...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赵锦年  陈胜  黄辉  
微红梢斑螟是危害松类的嫩梢、球果、芽和干的重要害虫。该虫在浙江省一年发生2至3代,以初龄幼虫在冬芽、枯梢或以中老龄幼虫在害梢中越冬。4月下旬至6月下旬,7月中旬至9月中旬和9月下旬至10月中旬分别是越冬代,第1、2代成虫出现期。在马尾松、湿地松和火炬松种子园中的观察,了解了幼虫钻蛀芽、梢、果和干的不同习性,以及该虫发生与绒茧蜂、长体茧蜂等天敌的关系。通过研究,提出了灯诱杀虫、早春喷梢、打孔注射和保护天敌的防治措施。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朱珠  陶福禄  娄运生  史文娇  
利用1980年-2008年江苏省县级农业统计资料和农业气象站水稻生产观测资料,在县级和站点两个尺度,采用多元统计方法定量揭示江苏省水稻生产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研究表明,基于县级和站点两个尺度,水稻全生育期内,气温(包括最低气温、最高气温、平均气温)呈显著增长趋势,并且最低气温的增长趋势高于最高气温的增长趋势,苏南地区的增长趋势高于苏北地区的增长趋势;降水量的变化趋势并不显著;辐射在苏北地区呈显著减少趋势而在苏南地区的变化趋势并不明显。大部分地区,水稻产量与最高气温、平均气温及辐射的正相关性较显著,与最低气温的相关性并不明显,而与降水量则呈负相关,相关性分析的结果在县级和站点两个尺度上较为一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