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830)
2023(9798)
2022(8352)
2021(7516)
2020(6194)
2019(13983)
2018(13656)
2017(25781)
2016(14056)
2015(15796)
2014(15803)
2013(15708)
2012(15164)
2011(14068)
2010(14571)
2009(13857)
2008(13580)
2007(12316)
2006(11418)
2005(10495)
作者
(42756)
(36241)
(35787)
(34272)
(23297)
(17193)
(16026)
(13778)
(13659)
(13093)
(12779)
(12430)
(12203)
(11628)
(11449)
(11081)
(10702)
(10639)
(10550)
(10302)
(9383)
(8928)
(8663)
(8532)
(8261)
(8176)
(8059)
(7773)
(7214)
(7074)
学科
(82015)
经济(81919)
管理(42462)
(36058)
(28736)
企业(28736)
方法(25135)
地方(23188)
数学(20725)
数学方法(20554)
(18381)
业经(17077)
中国(16931)
(16046)
(16044)
(15942)
地方经济(13943)
农业(12831)
环境(12598)
(12126)
(11114)
金融(11111)
(10070)
银行(10053)
(9712)
理论(9683)
(9480)
(9272)
(9193)
贸易(9188)
机构
学院(218064)
大学(216685)
(98736)
经济(96778)
研究(80976)
管理(79048)
理学(66896)
理学院(65995)
管理学(64959)
管理学院(64529)
中国(59861)
科学(48095)
(46580)
(45304)
(41431)
(39080)
研究所(37380)
财经(35991)
中心(35442)
(34929)
(32232)
经济学(31601)
(30895)
师范(30623)
业大(29408)
(28831)
经济学院(27972)
北京(27849)
(27539)
(27473)
基金
项目(139744)
科学(111169)
研究(102490)
基金(102241)
(88446)
国家(87741)
科学基金(75264)
社会(68731)
社会科(65147)
社会科学(65128)
(57524)
基金项目(54511)
自然(46685)
教育(45567)
(45552)
自然科(45438)
自然科学(45422)
自然科学基金(44595)
资助(41660)
编号(39309)
(32590)
成果(32406)
重点(32182)
(30968)
(30269)
课题(28915)
国家社会(28699)
(28374)
创新(26824)
发展(26653)
期刊
(125206)
经济(125206)
研究(68975)
中国(44340)
(35493)
(32858)
学报(31807)
科学(31738)
管理(30735)
大学(24530)
学学(23451)
农业(21860)
(20875)
金融(20875)
经济研究(19331)
财经(18883)
业经(18497)
技术(17876)
教育(17753)
(16386)
问题(15939)
技术经济(11785)
资源(11736)
(11301)
世界(10966)
(10549)
(10389)
经济问题(10300)
(9994)
国际(9975)
共检索到3430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如友  黄常州  
运用重心模型,定量分析了2001—2012年江苏省旅游经济时空格局的演进过程。江苏省旅游外汇收入重心持续北上,国内旅游收入重心则先南下、后北上,旅游总收入重心的演化路径与国内旅游收入较为相似;江苏省旅游外汇收入重心、国内旅游收入重心和旅游总收入重心都明显偏离几何中心,但呈缓慢趋同态势;旅游外汇收入重心与入境旅游客流重心、国内旅游收入重心与国内旅游客流重心、旅游总收入重心与旅游客流总量重心均呈现出显著的空间分离特征。从资源开发、政策支持、经济基础、对外开放和事件影响等方面深入剖析了江苏省旅游经济重心移动的驱动机制。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是旅游经济重心移动的关键驱动因素,政府的区域发展政策是旅游经济重...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王馨  管卫华  
本文运用EDSA、社会网络分析和OAP分析,研究江苏省13个城市旅游经济联系的空间结构,并对空间结构形成的动力机制进行分析。研究表明:①江苏各城市旅游业发展程度各异,但空间分布越趋均衡。②江苏省旅游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经历了"地区三角形一全省多核金字塔形"的演变。③城市旅游知名度差异、交通便捷度、城市经济发展差异是驱动旅游经济联系的主要因素。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裕瑞  吕爱清  卞新民  
应用GIS技术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探讨了1995年来江苏省县域尺度人均粮食地域格局变化特征及粮食生产与经济发展的空间匹配格局,并结合空间计量经济模型和定性分析探讨了粮食生产布局变化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县域人均粮食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特征,高高聚集和低低聚集趋势增强,全省粮食生产在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洪泽湖流域、里下河地区和沿海农业区中部得到加强,而逐渐从经济发达的苏锡常地区退出;县域经济发展和粮食生产的地域格局呈现出日益显著的空间差异化特征;县域经济发展及其空间溢出效应是耕地非农化和农业结构调整产生区域差异,进而导致人均粮食地域格局变化的重要驱动力,政策导向对该地域格局变化也有重要影响,农业自...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宣国富  赵静  
本文应用城市体系等级规模结构理论,利用首位度分析和位序—规模分析方法对江苏省旅游经济等级规模结构特征及演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江苏省国内旅游和入境旅游均非典型的首位分布和位序—规模分布,而是属于过渡类型的规模结构分布,且国内旅游与入境旅游的等级规模结构特征存在明显的差异。国内旅游的规模结构表现为"两头小,中间大"的格局,处于中间梯度的城市旅游规模呈相对均衡分布;而入境旅游的规模差异相对较大,不同梯度之间的分化明显。演化分析表明等级规模结构未发生明显的类型转换,国内旅游表现出先集聚后扩散的特征,而入境旅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姜海宁  陆玉麒  吕国庆  
本文首先采用标准差、变异系数和赫芬达尔指数来分析江苏省入境旅游总体差异,然后运用泰尔指数来定量评价1999—2006年江苏省入境旅游时间尺度上的地带间、地带内和市际差异变化状况。结果表明:江苏省入境旅游的市际差异逐渐缩小,且变化速度趋缓;地带间差异大于地带内差异,地带间差异是市际差异的主要来源,而苏南地带内差异又是地带内差异的主要贡献者。最后分析其影响因素,并引入区域分离系数来定量比较江苏省三大地带入境旅游分离收敛的变化规律。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崔峰  欧名豪  
利用江苏省1996年-2008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分别从土地利用数量、土地利用结构、土地利用程度三方面分析了江苏省土地利用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10年来,江苏省耕地、牧草地明显减少,交通用地与居民点及工矿用地迅速增加;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与均衡度总体呈增长态势,用地结构不断趋于均质化;土地利用程度不断增强,用地效率明显提高。结合研究区实际情况,选取旅游总收入作为LUCC变化的旅游驱动因子,借助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建立江苏省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的旅游驱动力模型,结果表明,江苏省旅游经济发展对其土地利用变化具有显著影响。建议制定有关土地利用政策时,应充分考虑影响土地利用变化的旅游驱动力因子,以更好促进...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吴丽敏  黄震方  周玮  方叶林  
以江苏省2001—2011年A级景区的面板数据为基础,基于GIS空间分析技术从时空维度对景区的演变特征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时间维度上,江苏省景区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低缓增长期(2001—2004年)与快速增长期(2005—2011年)两个阶段,表现出景区内部发展的非均质和景区间层级差异的显著性特征;空间维度上,景区集聚程度与其等级呈高度正相关,景区的发展呈现出典型的核心—边缘空间扩散特征,分布重心具有由南向北迁移的态势。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江苏省A级景区时空演变的影响要素和动力机制,认为其主要包括经济驱动力、市场驱动力、政府调控力、交通驱动力等外生动力以及资源驱动力、品牌驱动力、科技创新力等内生动力,并据此提出相应的景区空间结构优化措施。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宣国富  
以江苏省13个地级市为基本研究单元,采用变异系数、Theil系数、nich指数等指标定量分析了1999~2010年江苏省国内旅游经济的总体差异、内部构成、空间格局及演变。结果表明:(1)1999~2010年江苏省国内旅游经济的区域总体差异呈现先增加后缩小的特征,1999~2005年呈波动增加,2005年以后总体差异逐渐下降;(2)旅游经济区域差异的构成以苏南、苏中和苏北地区间差异为主,三大地区之间的差异奠定了江苏省国内旅游经济区域差异的基本格局,地区内差异所占比重相对较小;(3)江苏省国内旅游经济的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都呈现明显的南北梯度差异,且旅游经济区域差异的空间格局在一段时间内还将持续存在...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吴连霞  赵媛  吴开亚  管卫华  
伴随快速城镇化、经济社会转型、人口流动频繁以及人口结构转变成为中国及江苏省的挑战,人口结构与经济的耦合发展问题成为可持续发展最亟需解决的问题。利用第四、五、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建立人口结构与经济的耦合模型,采取标准差椭圆模型与重心模型、空间重叠性和变动一致性等方法,对江苏省人口结构与经济耦合发展的空间格局演化与其形成机制进行探析。通过研究得到以下结论:(1)1990-2010年,江苏省人口结构与经济的耦合度下降,从较高关联为主转向中等关联为主。耦合类型由低水平型为主转变为拮抗型向磨合型过渡的阶段。经济发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胡美娟  李在军  侯国林  李涛  
以江苏省乡村旅游景点为例,根据旅游景点功能和性质将其划分为休闲观光类、农事体验类、农业科技类、文化体验类和特色村镇类五类,借助GIS和Crime Stat3.3软件,选取最近邻指数、Ripley’s L函数、热点聚类等方法分析江苏省乡村旅游景点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多尺度特征。结果表明:1江苏省乡村旅游景点在空间上表现出南部密集北部稀疏的分布特征,南北空间分异性明显,但不同类型景点的空间格局存在差异;2Ripley’s L函数分析可知,江苏省乡村旅游景点空间分布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尺度依赖性,不同空间尺度下分布格局特征不同;3热点探测显示,全省乡村旅游热点区集中分布于苏南地区,苏北地区属于冷点区。通过分析江苏省乡村旅游景点的空间格局及多尺度特征,有利于合理优化和整合区域乡村旅游资源,提高组织化程度,规范乡村旅游开发建设。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朱晓华,杨秀春,刘天科  
根据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ComponentAnalysis),定量分析了江苏省生态环境质量动态变化的驱动机制问题。研究指出:江苏省各地级市生态环境质量动态变化的驱动机制不尽相同,各地级市生态环境质量动态变化的主导驱动因子也是各不相同的,所以,进行生态环境质量建设与整治必须充分尊重这一客观前提,并在不同区域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切不可一概而论。文章定量分析所得结论可为政府部门决策提供有益参考。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艳  丁正山  葛军莲  吴耀宇  王毅  
在构建乡村旅游信息化和区域旅游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AHP模型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建立耦合评价模型,以江苏省13个地级市四星级乡村旅游区信息化与旅游经济发展水平为研究对象,对两者间的耦合协调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江苏省各地级市乡村旅游信息化与区域旅游经济发展存在明显差距,全省乡村旅游信息化与区域旅游经济之间相互依存、融合发展,两者之间有良性正耦合关系,全省乡村旅游信息化水平相对较高,促进了区域旅游经济的发展,沿沪宁铁路沿线的城市群耦合协调度等级最高。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王珊  朱怡婷  杜嘉  刘欣鹭  李心蕊  
本文以2009—2018年新疆各地州旅游收入为依据,借助重力模型对新疆入境旅游收入、国内旅游收入、旅游总收入进行时空演变刻画,并使用多元线性回归法进行驱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第一,入境旅游收入重心在2009—2018年间均位于北疆地区。新疆入境旅游收入重心在2009—2011年间不断向西迁移,在2011—2015年间垂直向北迁移,在2015—2018年间则先向东南方向迁移后向西部迁移呈"V字型"分布。国内旅游重心与总旅游收入重心迁移轨迹基本一致。第二,三类旅游收入重心均位于北疆地区,入境旅游收入重心较国内旅游收入重心、旅游总收入重心整体更偏西北部,变化范围更广。第三,GDP发展在全疆层面对旅游收入发展影响较弱,但对地州层面的入境旅游收入、国内旅游收入具有显著影响,且多为正向影响。高等级旅游资源禀赋同样在全疆层面未对入境旅游收入、国内旅游收入产生显著影响,但对各地州的入境、国内旅游收入影响不一。交通因素在旅游经济发展较强的区域产生负向影响,在旅游经济发展较弱的区域产生正向影响。开放度和政府三产投入额在地州层面影响旅游经济的发展,并且对入境旅游发展的影响具有南、北疆差异性。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宋权礼  陈玲玲  
区域旅游产业碳排放测度及驱动因素研究对旅游业节能减排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文章采用"自下而上"法估算了2001—2015年江苏省旅游业及主要部门的能源消费与CO_2排放量的序时性变化,并利用LMDI分解法对CO_2变化的驱动要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1)江苏省旅游业能源消费量自289.54×108 MJ提升至710.11×108 MJ,CO_2排放量自211.86×104 t增加为448.68×104 t。(2)旅游交通的能源消费和CO_2排放量最高,旅游住宿的能源消费和CO_2排放总体呈持续下降趋势,而旅游活动的能源消费和CO_2排放持续快速走高。(3)能源结构、能源强度、消费水平和游客规模所引起的CO_2排放变动总量为87.74×104 t。其中,消费水平和游客规模是主要促进因素,能源结构和能源强度则是抑制因素。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王丽萍  周寅康  薛俊菲  
研究目的:研究江苏省城市用地扩张的变化特征和区域差异,探讨城市用地扩张的主要驱动机制。研究方法:主成分分析法。研究结果:江苏城市用地呈总量上升趋势,城市用地扩展速率的区域差异明显。研究结论:城市用地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是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的增长,而经济发展是城市用地扩张的根本驱动力,经济因素中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效益差异则是其直接诱导因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