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712)
2023(10509)
2022(9153)
2021(8181)
2020(7234)
2019(16789)
2018(16390)
2017(31318)
2016(17515)
2015(19875)
2014(19922)
2013(19954)
2012(19079)
2011(17459)
2010(17499)
2009(16132)
2008(16140)
2007(14987)
2006(13219)
2005(11479)
作者
(55832)
(46547)
(46429)
(44369)
(29428)
(22715)
(21172)
(18158)
(17810)
(16817)
(16042)
(15977)
(15036)
(14917)
(14757)
(14746)
(14430)
(13746)
(13665)
(13642)
(11904)
(11589)
(11538)
(10692)
(10601)
(10454)
(10443)
(10362)
(9648)
(9551)
学科
(76248)
经济(76181)
管理(44836)
(43173)
方法(35227)
(32020)
企业(32020)
数学(31592)
数学方法(31309)
(23544)
地方(20300)
中国(19424)
(18201)
(17655)
农业(15876)
业经(15390)
(12986)
贸易(12983)
(12600)
(12528)
环境(12275)
(11083)
(10109)
金融(10107)
理论(10069)
(10011)
财务(9983)
财务管理(9954)
(9907)
银行(9853)
机构
大学(256205)
学院(254795)
(102233)
经济(99916)
研究(93772)
管理(92430)
理学(79144)
理学院(78081)
管理学(76524)
管理学院(76075)
中国(68656)
科学(62673)
(57527)
(56052)
(50421)
研究所(46281)
业大(46065)
农业(45981)
(45065)
(44831)
中心(43473)
财经(35514)
(35038)
师范(34532)
北京(34309)
(33856)
(33496)
(32421)
(32133)
经济学(31562)
基金
项目(174316)
科学(134857)
基金(124000)
研究(121086)
(111368)
国家(110450)
科学基金(91971)
社会(74904)
(72112)
社会科(70783)
社会科学(70754)
基金项目(66288)
自然(61917)
自然科(60375)
自然科学(60350)
(59841)
自然科学基金(59277)
教育(55952)
资助(51278)
编号(48281)
重点(40863)
(39021)
成果(38867)
(38243)
(35427)
课题(35240)
计划(34840)
科研(34354)
创新(33343)
大学(31398)
期刊
(113120)
经济(113120)
研究(71214)
中国(55370)
(51037)
学报(49997)
科学(43126)
大学(35931)
农业(34854)
(34486)
学学(33719)
管理(31369)
教育(27833)
技术(22509)
(20793)
金融(20793)
(19297)
业经(18639)
经济研究(17503)
财经(17355)
问题(15385)
(14993)
资源(14883)
图书(14134)
(14100)
业大(13218)
技术经济(13201)
统计(12354)
科技(12016)
(11520)
共检索到3840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王希睿  许实  杨兴典  吴群  
研究目的:以江苏省为例,对比分析江苏省62个县(市、区)1999—2011年来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的时空差异。研究方法: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和Malmquist指数方法。研究结果:(1)江苏省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区域差异较大,1999—2011年全省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先降后升,最低点出现在2008年左右;(2)江苏省大部分地区存在全要素生产率增长,2008年以前主要依靠技术进步,2008年以后主要依靠综合效率的提升。研究结论:江苏省正处于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阶段,应根据各市县社会经济发展特征和不同级别,制定差别化的建设用地利用方案,合理配置生产要素,提高技术进步率,为全国实现"要素驱动"、"...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牛品一  陆玉麒  彭倩  
选用超越对数函数的随机前沿模型,估算1993—2009年江苏省各县市的生产效率,并分解其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结果表明:①苏南地区生产效率最高,苏北地区生产效率最低;各地区平均生产效率均出现不同程度下降,苏南下降幅度最小,苏北下降幅度最大;苏南地区生产效率较为均衡,苏中、苏北地区内部差距逐渐增大。②城市化率、GDP中第二产业比重、出口与GDP之比对生产效率具有正面作用,而政府干预程度与生产效率呈负相关关系。③各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是逐步增加的,增长主要是由技术进步率贡献的。④通过对TFP增长率和产出增长率联合对比把各县市分为四种类型。全要素生产率从另一个侧面揭示区域经济增长及差异的形成过程。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单培  
经济增长因素研究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本文采用全要素生产率的分析方法对江苏省经济增长源泉进行了定量分析,探讨了资本因素、劳动力因素和广义的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发现全要素生产率对江苏经济增长起着重要作用,江苏经济增长属于资本和技术双推动型。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陈崇  吴言林  
关于对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内涵界定和计算,一般将其与技术进步等同起来,并采取"索洛余值"的方法进行计算。文章将以江苏省1990年~2008年统计数据为基础,对江苏省在次区间内的TFP和K、L、TFP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行分析。计量的结果表明,TFP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一直较低,并在某些年份呈负值。通过分析,原因是由于TFP与K、L之间存在相关性,因此,TFP的计量数值应低于实际TFP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因此,在TFP的计算中应该考虑K和L的影响。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曹明霞  高珊  
本文以江苏省为例,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法和灰色关联分析模型,探究农业技术进步、技术效率及其全要素生产率的时空变化以及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持续增长,但其增长率呈下降趋势,农业技术不断进步而技术效率略显不足;经济发达地区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速度明显高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是影响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的最重要因素,资本的投入产出效率相较于土地和劳动力投入产出效率,对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更大一些。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马晓冬  孙晓欣  
基于全要素生产率(TFP)分析框架,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模型,对2000—2014年江苏省57个县(市)的农业TFP增长进行测度,结合空间统计分析模型对其空间演化格局进行探索,并对问题区域进行识别。结果如下:(1)2000—2014年江苏省平均农业TFP增长和技术进步变化均小于1,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4%和-1.8%,而综合效率的年均增长率为0.4%,说明农业技术进步缓慢是制约TFP增长的主要因素;不同区域间TFP变化和技术进步变化的差异均逐渐缩小,综合效率变化的差异有所增加。(2)江苏省农业TFP增长的空间分异明显,呈现由弱集聚向强集聚转变的态势;TFP增长的高(低)县(市)呈现空间集中分布的特征,其中增长冷点向热点转换区域主要集中在苏北、苏中地区,苏南地区则由热点区、次热点区转变为次冷点区,并逐步形成"北高南低"的空间格局。(3)依据TFP增长、技术进步变化、综合效率变化的关联关系,共识别出5种亟待优化的问题区域,针对每种区域提出了加快农业转型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朱娅  应瑞瑶  
文章基于2009年在纵贯江苏省南北区位的631份问卷调查,应用DEA-Tobit模型实证分析了现代性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率及作用机制。估计结果表明,内在涵养与开放观念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产生显著贡献。我们应该积极培育现代农民以具有更高的教育期望、科学信仰、劳动积极性、组织协作能力、生产计划性、乐于接受新经验、信任他人等现代化素质,以促进农业生产率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杨足膺  赵媛  
本文以1990-2007年江苏省分行业面板数据为基础,采用CRS条件下的DEA模型,计算能源消费理论量、纯技术效率和全要素能源效率,并利用Pearson相关系数,结合霍夫曼系数等因素来进行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990年以来,纯技术效率一直是推动全要素能源效率提高的主要因素;规模效率对其制约作用愈来愈大;制造业则是制约其提高的最主要行业。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永军  
文章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方法测算出1978~2008年江苏省13个省辖市的全要素生产率及其成分技术进步、技术效率指数,并按时间趋势和区域分析了其变动情况。分析表明,江苏省整体上虽然技术效率没有改善,但是1978~2000年在技术进步带动下,全要素生产率处于正增长态势,2001~2008年由于技术进步率出现负增长,全要素生产率指数也出现了负值;从区域层次上看,苏南、苏中、苏北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5.2%、1.2%、-0.04,经济增长动力来源呈现明显的差异化。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逸  陈志刚  周艳  黄贤金  
建设用地快速扩张是中国目前乃至未来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特征。文章以江苏省十三个地级市为例,采用DEA模型计算了2005和2014年建设用地投入产出效率,结果表明总体略有下降,尤其是苏中和苏北地区平均分别下降了21.8%和14.7%。进一步对比建设用地指标实施进度,发现大部分城市建设用地指标实施进度过快而建设用地投入产出效率却明显降低,两者之间明显不协调,苏中苏北经济相对欠发达地区更为明显。但是由于建设用地指标配置中对苏南地区的严重倾斜,苏南地区在维持土地高效利用的同时,过度集中的开发给资源环境造成了严重压力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逸  陈志刚  周艳  黄贤金  
建设用地快速扩张是中国目前乃至未来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特征。文章以江苏省十三个地级市为例,采用DEA模型计算了2005和2014年建设用地投入产出效率,结果表明总体略有下降,尤其是苏中和苏北地区平均分别下降了21.8%和14.7%。进一步对比建设用地指标实施进度,发现大部分城市建设用地指标实施进度过快而建设用地投入产出效率却明显降低,两者之间明显不协调,苏中苏北经济相对欠发达地区更为明显。但是由于建设用地指标配置中对苏南地区的严重倾斜,苏南地区在维持土地高效利用的同时,过度集中的开发给资源环境造成了严重压力。建设用地效率提高与区域资源环境压力之间的平衡,是中国建设用地空间管制亟需解决的问题。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吴斌  郭杰  殷爽  欧名豪  
研究目的:从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三方面综合评价建设用地利用效益,为区域差别化的建设用地管理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综合评价法,改进熵值法,Moran’s I指数分析法。研究结果:(1)江苏省建设用地利用效益区域差异性较大,呈现出区域聚集的特征;(2)根据建设用地利用效益的区域差异,可将江苏省分为调整优化区、重点发展区、适度发展区和生态保护区。研究结论:应根据不同区域建设利用效益差异、社会经济发展特征,构建区域差别化的建设用地管理政策。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惠  王树乔  
文章使用DEA-Malmquist指数法测算2004-2013年江苏省28个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TFP),并将FDI、控制变量环境规制、人力资本等与TFP纳入统一框架之下,考察FDI对制造业TFP以及分解指标的技术溢出效应。研究发现:江苏省制造业TFP年均增长2%,其中约60%是由于技术效率贡献,行业间的技术效率差距较为明显,技术进步变化差异不大。面板数据回归结果表示,FDI技术溢出效应以及吸收能力在行业间存在明显不同,技术密集型行业和劳动密集型行业存在"积聚效应"。地方政府应积极引导FDI注入的方式和内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詹国辉  
文章通过梳理土地利用的既有文献,借助三阶段DEA模型对江苏省13个地级市的数据进行实证测度,研究发现,江苏省域内只有南京市与苏州市的土地利用效率处于高度有效,而其余11个地级城市则处于中度和低度的土地利用效率范围之中。同时,建构面板数据回归模型,以土地、劳动力以及资本等投入要素对土地利用效率进行面板回归及协整检验,研究表明,在投入因素方面,建设用地面积、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财政支出和第二产业从业人数均对江苏省域的土地利用效率产生显著性的正向效应,但第三产业从业人数并无显著影响。为此,结合江苏省的实际状况,提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詹国辉  
文章通过梳理土地利用的既有文献,借助三阶段DEA模型对江苏省13个地级市的数据进行实证测度,研究发现,江苏省域内只有南京市与苏州市的土地利用效率处于高度有效,而其余11个地级城市则处于中度和低度的土地利用效率范围之中。同时,建构面板数据回归模型,以土地、劳动力以及资本等投入要素对土地利用效率进行面板回归及协整检验,研究表明,在投入因素方面,建设用地面积、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财政支出和第二产业从业人数均对江苏省域的土地利用效率产生显著性的正向效应,但第三产业从业人数并无显著影响。为此,结合江苏省的实际状况,提出相应的对策路径,以期提高江苏省土地利用的有效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