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624)
- 2023(8762)
- 2022(7474)
- 2021(6631)
- 2020(5341)
- 2019(12012)
- 2018(11292)
- 2017(21316)
- 2016(11753)
- 2015(12501)
- 2014(11820)
- 2013(11660)
- 2012(10700)
- 2011(9547)
- 2010(9177)
- 2009(8281)
- 2008(7954)
- 2007(6623)
- 2006(5941)
- 2005(4829)
- 学科
- 济(50691)
- 经济(50650)
- 业(31024)
- 管理(30629)
- 方法(22477)
- 企(22072)
- 企业(22072)
- 数学(20757)
- 数学方法(20620)
- 农(16087)
- 地方(15071)
- 中国(11617)
- 业经(11499)
- 农业(11377)
- 学(10795)
- 财(10753)
- 环境(9942)
- 贸(9565)
- 贸易(9563)
- 易(9228)
- 技术(8153)
- 地方经济(7511)
- 制(6799)
- 划(6797)
- 产业(6657)
- 务(6092)
- 财务(6091)
- 财务管理(6086)
- 发(6083)
- 融(5949)
- 机构
- 学院(164796)
- 大学(163563)
- 济(70286)
- 经济(69090)
- 管理(63425)
- 研究(59632)
- 理学(56579)
- 理学院(55843)
- 管理学(54885)
- 管理学院(54632)
- 中国(41411)
- 科学(41095)
- 农(39753)
- 京(33572)
- 业大(33240)
- 农业(31864)
- 所(31041)
- 研究所(29210)
- 江(28541)
- 中心(27165)
- 财(26867)
- 财经(22666)
- 省(22056)
- 农业大学(21909)
- 经济学(21724)
- 院(21576)
- 范(21364)
- 师范(20988)
- 经(20762)
- 经济学院(19934)
- 基金
- 项目(127649)
- 科学(101693)
- 基金(95023)
- 家(86721)
- 国家(86075)
- 研究(83673)
- 科学基金(73649)
- 社会(56993)
- 社会科(54284)
- 社会科学(54267)
- 省(53776)
- 基金项目(52340)
- 自然(50584)
- 自然科(49449)
- 自然科学(49431)
- 自然科学基金(48547)
- 划(43582)
- 教育(36830)
- 资助(36501)
- 编号(30256)
- 重点(29532)
- 发(28613)
- 创(27228)
- 部(27114)
- 计划(26422)
- 创新(25661)
- 科研(24996)
- 国家社会(24361)
- 业(23572)
- 科技(23557)
共检索到2243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徐冬冬 黄震方 倪金星 李在军
以江苏省县域为研究对象,借助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测度了2001—2013年各县域工业生产效率,运用GIS空间分析技术揭示了其空间格局的演化特征,并建立面板回归模型分析了空间格局演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01—2013年江苏省县域工业生产效率有所提升,但整体水平不高,总体差异较大,相对差异逐年缩小,效率值的空间聚类呈"南高北低"的梯度变化特征;县域工业生产效率的空间关联格局保持相对稳定,高、低值集聚的区域差异不断缩小;效率重心的跃迁过程可分为"2001—2007年西北迁移阶段"和"2007—2013年东
关键词:
工业生产效率 空间格局 影响因素 县域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徐冬冬 黄震方 倪金星 李在军
以江苏省县域为研究对象,借助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测度了2001—2013年各县域工业生产效率,运用GIS空间分析技术揭示了其空间格局的演化特征,并建立面板回归模型分析了空间格局演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01—2013年江苏省县域工业生产效率有所提升,但整体水平不高,总体差异较大,相对差异逐年缩小,效率值的空间聚类呈"南高北低"的梯度变化特征;县域工业生产效率的空间关联格局保持相对稳定,高、低值集聚的区域差异不断缩小;效率重心的跃迁过程可分为"2001—2007年西北迁移阶段"和"2007—2013年东北迁移阶段"。江苏省县域工业生产效率空间格局的演化特征是在地区发展水平、外商直接投资、结构因素、交通条件和信息化水平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关键词:
工业生产效率 空间格局 影响因素 县域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邵子南 陈江龙 苏勤 吴群
基于城乡一体化思想,在分析乡村性内涵基础上,采用人口密度等指标构建乡村性评价体系,以全国第五、六次人口普查等数据为基础,借助SPSS、ArcGIS、Geoda软件,探讨了江苏省县域单元乡村性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00~2010年,江苏全省县域单元乡村性逐渐减弱,并呈现出阶梯状的空间分布态势;(2)各县域乡村性指数并不表现为完全随机状态,而是存在显著的正空间相关性。热点区域分布在沭阳县与泗阳县交界处为核心的圈层结构,冷点区域集中在乡镇工业发达的苏锡常地区;(3)社会环境、交通、资本、工业化和城市化、政策等因素是乡村性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4)未发现乡村性加强的现象;在数据可获得...
关键词:
乡村 乡村性 空间格局 影响因素 江苏省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牛品一 陆玉麒 彭倩
选用超越对数函数的随机前沿模型,估算1993—2009年江苏省各县市的生产效率,并分解其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结果表明:①苏南地区生产效率最高,苏北地区生产效率最低;各地区平均生产效率均出现不同程度下降,苏南下降幅度最小,苏北下降幅度最大;苏南地区生产效率较为均衡,苏中、苏北地区内部差距逐渐增大。②城市化率、GDP中第二产业比重、出口与GDP之比对生产效率具有正面作用,而政府干预程度与生产效率呈负相关关系。③各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是逐步增加的,增长主要是由技术进步率贡献的。④通过对TFP增长率和产出增长率联合对比把各县市分为四种类型。全要素生产率从另一个侧面揭示区域经济增长及差异的形成过程。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沈丽珍 饶悦 蒙晓雨 汪侠
以江苏省为研究对象,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和QAP分析模型,归纳区域创新网络格局和演化特征,通过多维邻近性探讨区域创新网络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区域创新形式以合作创新为主,呈现多边化、开放化、深度化等趋势,创新主体呈现以企业为核心,高校为中介枢纽的显著特征;(2)区域创新网络演化尺度敏感性显著,呈现强中心多极网络化发展趋势,边界效应和路径依赖较强,网络不断极化发展;(3)多维邻近性对江苏省区域创新网络影响效应表现为促进、调节、交互及极值效应。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谢守祥 慕晶敏
本文从投入产出角度出发建立了江苏省各市工业DEA模型。利用"十五"期间的统计数据,求出位于弱DEA有效性前沿面上的对应点,然后根据逐年有效DMU的相关数据,用回归分析方法估计参数,得到了江苏省工业生产函数。通过对2001-2005年五个生产函数相互比较分析,从工业产业层面详细研究了江苏省工业"十五"期间生产效率的变动水平,实证结论对改进江苏省下属各市产业效率具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
DEA 工业 生产函数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赵金丽 张落成 陈肖飞
地理标志作为新型知识产权,具备独特品质和品牌价值,对农村经济发展和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促进作用。文章对江苏省地理标志展开研究,并对其农产品地理标志的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素进行重点分析。研究表明,江苏省农产品地理标志发展重心由苏南向苏北转移,各县市地理标志数量差异较大,其中降水量、湖泊面积、气候与地貌多样性等农业自然资源要素和社会团体、政府政策等农业社会资源要素是影响农产品地理标志空间格局的主要因素,未来各县市应依据自身农业资源的实际状况,立足优势,弥补不足,积极调动农民、社会组织、公众、企业的积极性,共同推动农产品地理标志快速健康发展。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红富 周生路 吴绍华 廖富强 任奎 吕蕾
本文从农用地资源的质量出发,应用地统计学分析、景观生态学等方法,对江苏省农用地资源质量的空间分布规律进行研究:从江苏省农用地资源自然质量、利用质量、经济质量空间分布,以及不同农业区农用地资源质量的多样性、均匀度、集中度、优势度等分布特点来看,不同农业区的农用地资源质量的区域分异明显,表现出由南向北、由东向西两个方向上的递变规律。文章最后探讨了农用地资源质量空间格局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农用地资源质量空间格局主要受到地带性因素以及大尺度的非地带性因素如大地貌单元等要素的控制,同时还受到人类活动如区位条件、管理水平等因素的干扰,人类活动干扰的区域分异显著。农用地资源质量的空间分布与组合格局是不...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佴军 张洪程 陆建飞
【目的】分析江苏省1980—2009年水稻生产地域格局的变化及影响因素,探究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对江苏省水稻生产地域格局变化的影响,为江苏省水稻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决策依据。【方法】基于1980—2009年的统计数据,运用数理统计和区域差异的研究方法,探讨江苏省近30年水稻生产地域格局变化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近30年江苏省水稻种植面积变化区域差异明显,苏南地区快速减少,苏中地区略有减少,苏北地区快速增加;水稻单产区域差异减小,苏南地区水稻单产优势逐步削弱,苏中地区成为当前江苏省水稻生产的单产优势地区,苏北地区与苏南地区、苏中地区的单产差距逐步缩小;苏南地区水稻总产在江苏省的比重不...
关键词:
水稻生产 地域格局 影响因素 江苏省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金娜 仇方道 袁荷
采用SBM模型、ESDA与GWR等方法,以县域为研究单元,分析2002—2015年江苏碳排放效率空间格局及驱动因素。结果表明:江苏碳排放效率区域差异呈先增后减变化趋势,空间上呈南高北低格局;研究期内江苏碳排放效率的分布呈显著的空间正相关集聚,形成以昆山、南京市区以及无锡市区为核心的三大热点区和以泗阳—宿迁市区—沭阳为中心的冷点区并向外扩散的空间俱乐部;城镇化水平对江苏省碳排放效率空间差异的影响逐步增强,技术创新影响作用逐步凸显,能源消耗强度对碳排放效率空间差异影响程度呈增强趋势。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任新保
生产力的合理布局,特别是工业的合理布局,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也是提高我国经济建设效益的重要条件之一。就一个地区来说,如何把工业合理地分布在城市和农村,把城乡工业中的大、中、小型企业合理组织起来,使其成为地区经济网络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这是改善工业布局要研究的重要问题。本文拟结合江苏的实际,从这个角度探讨一下地区的工业合理布局问题。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马颖忆 陆玉麒 张莉
以江苏省为例,选取人口数及人口密度为研究指标,以县域为研究单元,通过人口密度、空间自相关、不均衡指数、重心移动及偏移—分享分析,描述20世纪90年代以来江苏省人口空间格局及其演变趋势。结果表明:近20年来,江苏省人口密度有"南高北低"的特征,该现象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对应;江苏省人口分布存在一定的空间关联性,在长江中下游各县市形成空间人口密度高的集聚区域,在苏北平原形成空间人口密度低的集聚区域,随时间推移人口集聚趋势不断减弱;江苏省人口呈不均衡分布状态且不均衡趋势加强,人口重心逐渐向西北方向迁移;江苏省人口增长速度在变慢,集聚人口能力在3大区域之间有明显差异,苏中相对不足,苏南不断增强而苏北不断减弱。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夏四友 赵媛 许昕 文琦 孙琪 王璐玮
以1996—2015年江苏省粮食产量为指标,采用Theil指数、空间分析相关方法和地理加权回归分析等方法,探究江苏省粮食生产的时空格局及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江苏省粮食生产的区域差异总体呈扩大态势,分解后的组内差异对粮食生产总差异的贡献度高于组间差异,但组间差异对粮食生产总差异的贡献度在逐渐增大。(2)粮食生产全局上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局部经历了由随机分布到集聚分布的过程,空间格局呈现较为明显的层次结构特征。(3)粮食生产重心在119.3827°E~119.5709°E,32.9790°N~33.2299°N之间变动,总体上向西北方向移动,粮食生产大体呈"西北—东南"的空间分布格局。(4)粮食生产驱动因素的非均衡联动局域性特征显著,化肥使用量、乡村从业人员和农业机械总动力对粮食生产具有正向作用,人口数量和人均GDP回归系数高值区主要集中在苏北地区,乡村从业人员和农业机械总动力回归系数高值区经历了由北向南的转移过程;化肥使用量回归系数高值区主要集中在苏南地区,向北部逐渐递减。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高伟 王天驰 王晓珍
测度经济发展效率是衡量地区经济增长质量的重要手段,效率提高对经济增长具有重要作用。本文运用DEA模型测度2000-2014年江苏各城市的经济发展效率并分析其收敛性和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经济发展效率具有周期性波动的演化特征,苏南高于苏中和苏北,苏北一直离全省平均水平有较大距离;全省经济发展效率显示出绝对收敛和条件收敛的特征,三大地区条件收敛显著,绝对收敛特征不明显;考察期内的就业结构、对外开放度、创新能力对经济发展效率具有正向影响作用,政府影响力对经济发展效率具有负向影响作用。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相关针对性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