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635)
- 2023(13013)
- 2022(10955)
- 2021(9792)
- 2020(8529)
- 2019(19635)
- 2018(19254)
- 2017(38008)
- 2016(20807)
- 2015(23265)
- 2014(23102)
- 2013(23368)
- 2012(21834)
- 2011(19188)
- 2010(19415)
- 2009(18447)
- 2008(18763)
- 2007(17293)
- 2006(15320)
- 2005(13891)
- 学科
- 济(101342)
- 经济(101142)
- 业(88858)
- 企(77948)
- 企业(77948)
- 管理(72560)
- 方法(46183)
- 数学(37365)
- 数学方法(37139)
- 农(33692)
- 财(30741)
- 业经(30738)
- 农业(23993)
- 中国(23678)
- 务(21798)
- 财务(21777)
- 财务管理(21751)
- 地方(20791)
- 企业财务(20597)
- 技术(18395)
- 制(18313)
- 和(17337)
- 贸(16559)
- 贸易(16553)
- 划(16127)
- 易(16038)
- 学(15728)
- 策(15650)
- 理论(15542)
- 环境(13968)
- 机构
- 学院(308033)
- 大学(302039)
- 济(137781)
- 经济(135333)
- 管理(123694)
- 理学(106395)
- 理学院(105312)
- 管理学(103895)
- 管理学院(103311)
- 研究(99974)
- 中国(77762)
- 财(63075)
- 京(62249)
- 科学(59765)
- 农(56263)
- 江(51678)
- 所(51339)
- 财经(50365)
- 中心(46382)
- 研究所(46216)
- 业大(45791)
- 经(45603)
- 农业(44213)
- 经济学(42896)
- 经济学院(39121)
- 北京(38019)
- 州(37454)
- 财经大学(36979)
- 范(36239)
- 师范(35886)
- 基金
- 项目(199910)
- 科学(159654)
- 基金(147156)
- 研究(146187)
- 家(126873)
- 国家(125725)
- 科学基金(109767)
- 社会(97524)
- 社会科(91708)
- 社会科学(91676)
- 省(81126)
- 基金项目(78095)
- 自然(69922)
- 自然科(68367)
- 自然科学(68347)
- 自然科学基金(67228)
- 教育(65835)
- 划(64978)
- 资助(59902)
- 编号(58209)
- 成果(45273)
- 部(45055)
- 重点(44761)
- 创(44024)
- 发(43965)
- 业(42683)
- 创新(40479)
- 国家社会(40160)
- 课题(39386)
- 教育部(38694)
- 期刊
- 济(156341)
- 经济(156341)
- 研究(88391)
- 中国(59006)
- 财(52928)
- 农(52210)
- 管理(48717)
- 学报(44201)
- 科学(43136)
- 农业(35491)
- 大学(33783)
- 学学(32387)
- 技术(28436)
- 业经(27421)
- 融(26963)
- 金融(26963)
- 财经(25914)
- 经济研究(24357)
- 教育(23490)
- 经(22426)
- 业(21505)
- 问题(20890)
- 技术经济(19309)
- 统计(15821)
- 贸(15440)
- 世界(15370)
- 商业(15270)
- 现代(15269)
- 策(14741)
- 财会(14725)
共检索到4604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陈春华 路正南
本文基于LMDI指数分解方法,建立社会劳动生产率增长效应分析模型,并以江苏省工业企业为例,实证分析社会劳动生产率增长效应。首先,分析生产要素流动对部门资本利用效率、部门资本深化以及部门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其次,分析社会劳动生产率增长效应;最后分析各类型企业的资本利用效应、资本深化效应以及劳动力转移效应对社会劳动生产率增长的贡献。实证分析表明,加快生产要素转移,既有利于提高各类型企业的资本利用效应与资本深化效应,又有利于提高劳动力转移效应,从而有利于加快社会劳动生产率增长。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刘彬 陈圻 王志华
本文以江苏省1994—2003年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集聚度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进行实证性研究。文章在利用单位根检验对变量平稳性考察的基础上,应用协整方法对变量的长期均衡进行分析,应用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对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经验性研究,最后对集聚度和劳动生产率作了回归分析。
关键词:
区位商 劳动生产率 协整 因果关系 回归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富华 李国平
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劳动生产率增长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在前人的基础上,运用传统的份额变化分析方法,把工业作为整体细分地区,分析了我国经济转型期各地区的工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的差异原因。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从总体来说,大部分地区的工业劳动生产率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增长,但通过结构细分,各地区之间的增长又有着一定程度的相互联系。
关键词:
劳动生产率 增长 区域 工业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刘超 路正南 王国栋
运用EG指数模型实证分析了2002—2009年间江苏省纺织业产业集聚程度的变化趋势,并计算分析了2002—2009年间江苏省纺织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基于此,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并进行曲线拟合。曲线拟合结果表明:江苏省纺织业的产业集聚度与劳动生产率之间确实存在倒"U"型关系,但倒"U"型曲线中临界点的位置与预期有所不同,这可能是受全球金融危机和江苏省纺织产业在发展中所积累的问题的影响。最后对江苏省纺织产业及其产业集群发展提出了若干建议。
关键词:
产业集群 产业集聚 劳动生产率 纺织产业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徐旭川
劳动生产率和就业是两个重要的宏观经济变量,本文运用CES生产函数说明了两者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理论联系。通过运用VAR方法和1978-2006年间的数据,检验了中国劳动生产率的就业效应。经验研究显示,技术进步是影响劳动生产率的就业效应的重要因素。从短期来看,劳动生产率的就业效应是负的,但从长期来看,劳动生产率的就业效应是正的。这说明,中国选择了一种适于就业增长的技术进步方式。中国应坚持劳动生产率和就业的协调增长,采用适合于中国现实经济的技术,并选择适当的技术进步速度。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陶洪 戴昌钧
本文以人均资本作为投入指标,基于DEA前沿生产面,将劳动生产率指数分解为技术效率变化、纯技术进步、人均资本的规模效率变化和资本强度变化四项指标,给出了此四项指标的经济含义,并用劳动生产率的四重分解,分析了1999~2005年期间,影响中国省际工业劳动生产率变动的因素。分析表明,对中国工业劳动生产率的改善主要来源于技术进步,而且由于技术扩散的作用,经济相对落后省份的工业生产率高于经济发达地区;其次是资本深化,在这期间技术效率有轻微下降,并对劳动生产率的改善具有消极影响,而中国各省份普遍处于人均资本规模报酬递减的状态。
关键词:
技术进步 资本强度 规模效率 DEA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立新 孙立扬
近年来,我国劳动生产率增速明显放缓,进入经济"新常态"。在这个大背景下,从2007年开始,江苏省劳动生产率增速也呈现出放缓趋势。将劳动力市场扭曲因素引入三部门经济中,分析劳动生产率增速放缓的原因。结果表明:2007—2014年间,第一、三产业劳动生产率增速降低是导致江苏省总劳动生产率增速放缓的两个主要因素,其中后者的影响更大,而劳动力市场扭曲的减弱、第二产业保持较高的就业份额对总劳动生产率增速放缓起到了一定遏制作用。由此可知,现阶段,劳动生产率增速放缓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结构变迁导致的。所以在政策调控上,政府应继续消除劳动力市场扭曲和降低服务业进入壁垒以提高其劳动生产率,为经济发展提质增效提供动力...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砚耘
1965年三年调整时期和“六五”时期,其他各时期的劳动生产率增长都比较慢,经济增长贡献份额也不高。三年调整时期经济增长主要依靠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走的是效益型的增长方式。“六五”时期劳动生产率的较快增长主要是农业劳动生产率的特殊增长。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刘鹏飞 李莹
本文将"巴萨效应"的工资传导机制引入古典经济学的劳动生产率——工资理论框架,采用1996—2014年的省际面板数据,从全国层面和地区层面考察以贸易部门与不可贸易部门的相对生产率表示的"巴萨效应"对工资增长的影响。发现"巴萨效应"在全国层面是推动工资上涨的重要因素;分地区看,巴萨效应的工资传导机制仅在东部地区显著成立,而在中西部地区并不显著。中西部地区较低的城镇化水平和可贸易部门与不可贸易部门间的劳动市场分割阻碍了巴萨效应对工资的影响。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涂正革 肖耿
本文采用非参数生产前沿方法,将中国大中型工业企业38个行业的劳动生产率(人均工业增加值)的增长分解为资本深化、技术前沿进步、技术效率改进3个成分,发现:(1)1996 ̄2002年大中型工业企业劳动生产率平均每年以15.9%的速度增长,并呈逐年上升的趋势(;2)资本深化(人均固定资产净值)对劳动生产率增长的贡献平均每年为12.9个百分点,但呈下降趋势,从1996年的23.2个百分点降到2002年的6.9个百分点(;3)技术前沿进步对劳动生产率增长的贡献平均为7个百分点,总体低于资本深化的贡献,但技术前沿进步上升势头强劲,对劳动生产率增长的贡献在2001、2002年分别高达19.8、29.0个百分...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邵敏
本文采用2000~2006年持续经营的工业企业数据实证分析了我国企业的出口行为对其劳动生产率增长率的作用。倍差法的Kernel倾向评分匹配估计结果表明,我国企业的出口行为能在出口后的1年或2年内将显著提高其劳动生产率增长率,但此后该影响作用并不显著,出口贸易未能促进我国劳动生产率的持续增长。进一步的实证分析发现,企业出口活动的"干中学"效应与出口加工贸易度和技术水平均密切相关,而通过出口贸易而产生的"扩张陷阱"只存在于出口加工贸易度高的(中)低技术行业以及金属制品业中。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马汴京
本文使用1999~2007年中国各省市区大中型工业企业面板数据,运用计量方法对资本深化、异质性科技投入与劳动生产率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经验研究。研究发现:资本深化解释了35%~43%的劳动生产率增长;自主研发不仅直接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还通过与资本深化水平的良性互动显著地促进了劳动生产率增长;购买引进国内外技术对劳动生产率则有着不显著的负面影响。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陈国强 罗楚亮
本文以我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中2004-2007年的观测数据为样本,利用ACF(2015)方法对工业企业的产出方程进行估计,并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作为控制变量引入工资方程,分别识别出工业企业的性别平均劳动生产率差距和性别工资差距。研究发现:(1)我国工业企业中男性平均劳动生产率比女性高72.2%,男性平均工资比女性高12.6%;(2)性别平均劳动生产率差距和性别工资差距存在公司技术的异质性,高技术公司性别平均生产率差距与性别工资差距是一致的,低技术公司性别平均生产率差距要大于性别工资差距,相比工资而言,男性的平均劳动生产率要大于女性;(3)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中"女性比重"效应较为明显。本文从性别劳动...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李丹丹
在中国市场化转型的背景下,企业所有权性质的变化在提高工业生产效率和促进经济增长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使用2001-2016年中国工业不同所有制类型的分省份-行业数据,考察不同企业所有制类型的工业经济变动特征,并实证分析劳动生产率收敛趋势,比较和分析其收敛差异。研究发现,中国不同所有制类型的工业劳动生产率均存在绝对收敛和条件收敛,非国有经济的收敛驱动了整体经济的收敛。国有企业由于市场竞争不充分、缺乏创新激励等,劳动生产率的收敛速度要慢于非国有产权企业的。而私营企业能更好的与本土实际相结合,充分匹配适宜的技术,收敛速度要优于外商和港澳台企业。为实现经济发展均衡,政府需继续优化国有经济布局,重视私营企业的发展优势,提高市场资源配置效率,优化创新环境。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陈金勇 徐方议 李保柱
文章整合资源依赖理论与资源基础理论,以智力资本的视角,从人力资本、结构资本、关系资本三个维度,依据“新经济”生产函数模型,采用GMM方法探讨智力资本对企业劳动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智力资本对中国IT软件业的劳动生产率产生显著的激励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人力资本是提升国有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核心因素,而结构资本是提升民营企业劳动生产率的关键因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