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237)
- 2023(5992)
- 2022(5156)
- 2021(5001)
- 2020(4129)
- 2019(9434)
- 2018(9592)
- 2017(17629)
- 2016(10258)
- 2015(11602)
- 2014(11619)
- 2013(11601)
- 2012(11427)
- 2011(10295)
- 2010(10660)
- 2009(10120)
- 2008(10115)
- 2007(9492)
- 2006(8635)
- 2005(7898)
- 学科
- 农(45626)
- 济(43824)
- 经济(43784)
- 业(32590)
- 农业(30307)
- 管理(18536)
- 地方(14816)
- 业经(13693)
- 方法(12568)
- 企(11395)
- 企业(11395)
- 中国(11032)
- 数学(11015)
- 数学方法(10831)
- 农业经济(10286)
- 学(9647)
- 制(9619)
- 发(9245)
- 村(9089)
- 农村(9077)
- 土地(8127)
- 贸(7772)
- 贸易(7767)
- 易(7519)
- 发展(7511)
- 展(7498)
- 体(7185)
- 策(7137)
- 及其(7031)
- 劳(6979)
- 机构
- 学院(150365)
- 大学(143214)
- 农(57893)
- 济(57630)
- 研究(57506)
- 经济(56198)
- 管理(52073)
- 农业(44643)
- 理学(44457)
- 中国(43952)
- 理学院(43858)
- 管理学(42868)
- 管理学院(42627)
- 科学(39707)
- 业大(35144)
- 所(32314)
- 京(31524)
- 江(30034)
- 研究所(29470)
- 中心(27992)
- 农业大学(27269)
- 省(26348)
- 业(22821)
- 财(22583)
- 范(21661)
- 师范(21410)
- 州(20677)
- 科学院(20560)
- 院(18761)
- 北京(18471)
- 基金
- 项目(99456)
- 科学(75773)
- 研究(71510)
- 基金(67980)
- 家(61319)
- 国家(60607)
- 科学基金(49437)
- 省(45233)
- 社会(43024)
- 社会科(40022)
- 社会科学(40009)
- 基金项目(36614)
- 划(34561)
- 自然(32437)
- 农(32029)
- 自然科(31606)
- 自然科学(31595)
- 编号(31184)
- 自然科学基金(30967)
- 教育(30737)
- 资助(27208)
- 成果(24810)
- 发(24042)
- 重点(22653)
- 课题(21776)
- 部(21119)
- 业(20704)
- 创(19966)
- 计划(19849)
- 科技(19276)
共检索到2395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许世蛟 熊小丽 王艳艳 辛俊 赵言文
以江苏省1950~2006年间种植过的312个品种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江苏省小麦主要农艺性状的演变规律,2年的研究结果表明,小麦种子产量随年代呈线性增加。根据回归方程计算,产量从1952年的765 kg/hm2增加到2006年的4714 kg/hm2,56年来增加了3494 kg/hm2,平均每年增加73 kg/hm2。随着产量的增加,株高显著降低;千粒重显著增加,且在35~52 g的范围内波动;蛋白质含量和赖氨酸含量显著上升;湿面筋含量变化不显著;生育期有所提前,中早、中熟品种逐渐占据主导地位;春冬性有所加强,形成了淮南麦区以春性、偏春性品种占主导地位和淮北麦区以弱冬性品种占主导地位的格局。本...
关键词:
小麦 品种更替 农艺性状 产量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彭芹 郭骞欢 张西斌 程敦公 戴双 李豪圣 赵世杰 宋健民
【目的】探讨山东小麦品种更替过程中光合性能的演变规律,为今后小麦育种提供指导。【方法】选用山东省建国以来8次品种更替过程中的8个主要推广品种,在大田试验条件下测定了生育后期旗叶的叶绿素含量、光合参数和叶绿素荧光参数,成熟时生物学产量、籽粒产量和收获指数(Harvest index,HI)。【结果】山东小麦品种更替过程中,籽粒产量和HI呈正相关性,但生物学产量并没有显著增加。旗叶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net photosynthetic rate,Pn)、气孔导度(stomatal conductance,Gs)、羧化效率(carboxylation efficiency,CE)、光系统Ⅱ(p...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陈民志 杨延龙 王宇轩 田景山 徐守振 刘宁宁 党科 张旺锋
【目的】分析新疆早熟陆地棉品种更替产量提高过程中株型特征及主要经济性状的演变趋势,结合发展机采棉对品种特性的需求,阐述品种更替中适宜机采特性的变化,为新疆棉花新品种选育及栽培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15—2016年和2018年选择新疆近40年来自育早熟陆地棉(Gossypium hirsutum L.)不同年代(1980s、1990s、2000s和2010s)大面积主栽品种(新陆早1号、新陆早7号、新陆早13号和新陆早45号)为材料,在膜下滴灌栽培条件下,对不同年代品种的第一果节长度、果枝节间长度、节枝比、株高、果枝始节、始节高度、果枝夹角、果枝数、叶枝数、倒四叶宽和茎粗共11个株型指标及主要经济性状的演变进行分析。【结果】随品种更替,棉株第一果节长度、果枝节间长度和节枝比逐渐增加,株型由紧凑型向较松散型转变;株高、果枝始节和始节高度逐渐增加,上部果枝与主茎的夹角逐渐减小,果枝上举,具有高产株型特征;根据棉花机采对品种特性的要求,2010s品种果枝始节高度和果枝角度较符合机采棉对株型的要求;不同年代品种间果枝数、叶枝数、倒四叶宽和茎粗无明显差异。皮棉产量、总铃数和衣分均随品种更替逐渐增加,其中1980s、1990s、2000s和2010s品种皮棉产量较当年区域试验产量分别高23%—53%、16%—20%、13%—14%和-2%—6%,膜下滴灌现代高产栽培技术对产量的提高有重要作用,但2000s和2010s品种收获指数显著低于1990s品种。与1980s和1990s品种相比,2010s品种上部铃期短4—5 d,吐絮相对集中,对脱叶剂敏感,吐絮率均在95%以上,无显著差异,但生育期偏长;与审定时品种的生育期相比,1980s和1990s品种提前了3—7 d,2000s和2010s品种提前了0—3 d,这可能与膜下滴灌促早熟栽培技术应用有关。2000s和2010s品种棉纤维长度、比强度、伸长率和纺纱一致性明显改善,但马克隆值相对偏大,纤维强度的改善是以牺牲纤维细度为代价,纤维品质协调性不佳。【结论】品种更替产量提高过程中,棉花经济性状改善,但品种株型由紧凑型向较松散型转变,生育期偏长,收获指数偏低,棉纤维马克隆值偏大;随着机采棉种植模式的应用,选育和选用纤维品质优、适宜机采的品种是保障新疆棉花产业稳步发展的关键。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宋健民 戴双 李豪圣 程敦公 刘爱峰 曹新有 刘建军 赵振东
【目的】研究近年来山东省审定小麦品种的农艺性状和品质指标的演变情况,为小麦育种和生产提供借鉴。【方法】统计1999年至2010年山东省审定的55个小麦品种的18项农艺和品质指标,并对其演变情况和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山东省近年审定品种产量水平呈显著上升趋势,平均每年提高61.65 kg.hm-2,但产量三要素中单位面积穗数和穗粒数变化不明显,只有粒重呈显著上升的趋势,尽管相关系数非常低。生育期平均每年缩短0.57 d,株高、最大分蘖数呈下降趋势,成穗率逐年上升。高产品种单位面积穗数较多,成穗率显著较高,提高成穗率、增加单位面积穗数可能是进一步提高产量潜力的关键。山东省近年审定品种蛋白质和湿...
关键词:
山东省 小麦 产量 品质 演变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吴晓丽 包维楷
为了在小麦育种中合理利用品种资源,以成穗数、产量、千粒重、穗长、穗粒数、株高、地上部干重和根干重8个性状为指标,对供试材料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参试材料分为3类,其中第Ⅱ类15个品种综合表现较好,成穗数多、产量高、千粒重大、穗长、穗粒数和株高适中,单株生物学产量表现一般,可作为高产亲本材料;第Ⅲ类的综合表现相对较弱,不宜选作杂交亲本。
关键词:
冬小麦 农艺性状 聚类分析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付宝建 姚占军 王嘉瑞 任欣欣 岳艳丽
运用变异性分析、相关分析、偏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对含有不同抗条锈病基因的15个小麦新品系进行遗传性状的分析,以探讨抗性品种产量的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各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系数为:每公顷穗数(0.8240)>穗粒重(0.7490)>千粒重(0.4035)>单穗结实小穗数(0.1346)>穗粒数(-0.0575)>株高(-0.1892);偏相关系数为:每公顷穗数(0.5705)>穗粒重(0.3766)>千粒重(-0.2565)>穗粒数(-0.2396)>株高(-0.2296)>单穗结实小穗数(-0.0646);直接通径系数表示为:每公顷穗数(0.6100)>穗粒重(...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齐志广 杨立霞 杨倩 沈银柱
对86个小麦品种(系)进行了农艺性状的调查与分析,发现在有效分蘖、生育期、株高和千粒重等农艺性状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而且存在着较大的极差。不同品种(系)间开花期的最大极差为25d,有效分蘖的最大极差达18个,株高的极差达0.91m,穗粒数极差达到47.8粒,千粒重的最大极差达39.6g,质量性状中也存在着许多明显的差异。这些表明在河北师大生命科学学院园地的小麦品种资源中存在着极其显著的遗传差异。
关键词:
小麦 品种资源 农艺性状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孟凡华 崔淑兰 刘秉华
本文对 36个半矮秆小麦品种 (系 )的 16个性状进行了主成份分析。从品种的多花多粒性、繁茂性、丰产性、抗倒性、抗病性和优质性几个方面对参试品种 (系 )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表明咸阳 894 91和 94中 2 6具有突出的多花多粒性、优良的抗倒性 ,后者兼有较好的丰产性 ,BPM3 0、山东 830 0 76集矮秆、抗病 (白粉病 )性、繁茂性于一身 ;烟农 15具有较好的繁茂性、抗倒性、丰产性和较好的品质指标
关键词:
小麦 半矮秆资源 评价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吴秀亭 张正斌 徐萍 齐亚娟 王玉莹 何秀平 高辉明
【目的】通过对黄淮小麦品种农艺性状演变趋势分析,研究黄淮小麦适应气候变化自然选择和人工高产育种选择的规律。【方法】记载二倍体、四倍体、六倍体小麦进化材料和现代小麦品种不同生育期的农艺性状,收获后测定产量性状。【结果】小麦在进化过程中,分蘖和叶片数有减少的趋势。二倍体→四倍体→六倍体野生种,株高有增加的趋势;从六倍体野生小麦到现代小麦,株高和生物学产量又有明显降低的趋势。单株总叶面积在返青—抽穗期是二倍体<四倍体<六倍体<农家种四倍体>农家种和现代品种>二倍体,表现相反趋势。小麦单株生物学产量有降低的趋势,籽粒产量和收获指数有增加的趋势。【结论】野生种具有适...
关键词:
黄淮 冬小麦 农艺性状 进化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邓婷 陈华萍 蒲至恩 陈国跃 苟璐璐
对99份北美主要栽培大麦品种进行了农艺性状考察与评价,并对各性状之间进行了相关分析,以期为这批种质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大部分品种株高为半矮秆或中间型,有效穗数大于10的较多,分蘖性较强,穗长在中等或中等以上长度,小穗数较多,穗粒数不高,千粒重较低,无大粒资源,成穗率主要表现为高或中高型。从中筛选出18份综合性状较好的和一些单一性状优良的材料。相关分析表明,株高与穗粒数、千粒重、穗长,千粒重与穗长和小穗数之间的相关关系显著,可通过增加千粒重来提高大麦产量。
关键词:
大麦 农艺性状 评价 相关分析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侯永翠 蒲至恩 尚海英 李伟
为进一步拓宽小麦育种基因资源,对来自18个国家和地区的151份斯卑尔脱小麦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考察与分析。结果表明,供试材料总体植株偏高,分蘖力强,小穗数多,千粒重偏低,成穗率较高,生育期较长等特点。相关分析发现有效穗与分蘖数、成穗率,穗粒数与小穗数、千粒重、株高成正偏相关极显著,抽穗期与穗长正偏相关显著。千粒重与穗长、小穗数和穗粒重等多个性状存在复杂的相关关系。主成分分析显示5个主成分可提供85.13%的信息量,其中以粒重因子的贡献率最高(24.68%)。供试材料基于农艺性状可被聚为三类,类Ⅰ和类Ⅲ分别为矮杆晚熟型和高杆穗数型,类Ⅱ又可分为高杆晚熟型、早熟粒重型、短穗粒重型和穗数粒重型四个亚...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彦慧 赵轩宇 杨文香 刘大群
为确定8个来自土耳其的普通小麦品种在我国的应用前景,对其进行全生育期农艺性状观察,并利用44个以Thatcher为背景的近等基因系(单基因系)作为已知基因的鉴别寄主,接种8个小麦叶锈菌致病型进行苗期抗叶锈基因推导,结合成株期抗病鉴定,初步明确了这些品种(系)的抗性和可能携带的抗病基因。利用20个与Lr基因紧密连锁或共分离的分子标记,对8个土耳其小麦品种进行抗叶锈病基因的进一步鉴定。推测YJ000900中可能含有Lr1、Lr3、Lr17、Lr20;YJ000906中可能含有Lr1、Lr17、Lr20;YJ000901、YJ000902、YJ000904、YJ000905、YJ000907中可能含...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程剑平 严俊 王莹 Y.Gutterman
对以色列6个不同地区野生二粒小麦(Triticum dicoccoides)的物候期及主要农艺性状特征进行了观察分析。结果表明,来源于这6个地区的野生二粒小麦物候性状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其中,有3个物候期和7个农艺性状指标的单因素方差分析达极显著差异水平;这些指标间的斯皮尔曼秩相关检定显示,小穗重与旗叶期、出芒期和开花期存在显著负相关,而小穗裸粒重与每穗及其每株小穗数则成正相关。将这些指标与各群体起源地的14个生态地理因素作斯皮尔曼秩相关检定,结果显示,大多数彼此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分析表明,源自不同地区的以色列野生二粒小麦物候性状差异明显,这些差异的形成是在特定的生态条件下长期适应性选择进化的...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任欣欣 姚占军 岳艳丽 王莉
小麦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在育种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了明确黄淮海麦区四省份小麦品种遗传多样性的基础,本研究以所收集的黄淮海麦区的河南、河北、山东和陕西四省的近十几年来(1992-2008年)审定的部分(42份)小麦品种为研究材料,以9个农艺性状为基础进行遗传性状的分析。结果表明,不孕小穗数的变异系数最大为61.39%,其次为有效分蘖和穗粒数,千粒重的变异系数最小为6.06%。河南、河北、山东和陕西四省的多样性指数分别为1.83,1.82,1.73和1.62,平均值为1.75。在此基础上,用最长距离法可将42份材料聚为三大类,但是第Ⅱ大类和第Ⅲ大类相差不大,这说明上述四省小麦品种遗传多样性在逐步...
关键词:
小麦 农艺性状 遗传多样性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吴欣明 陈智君 池惠武 贾会丽 杨如达 石永红 王学敏
选用25个国内外育成的不同生态型饲草燕麦(Avena sativa)品种,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测定并分析各品种农艺性状、营养品质,同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进行综合分析,鉴选出适宜山西雁门关地区种植的饲草燕麦品种,为推广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青海444’生育期为74 d,属早熟品种;‘牧王’生育期最长,为88 d。‘白燕7号’和‘陇燕2号’干草产量最高,显著高于‘福燕A126’‘甜燕1号’‘甜燕2号’和‘青牧4号’(P 0.05),水溶性碳水化合物(WSC)含量以‘甜燕3号’含量最高,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最低的是‘白燕7号’。3)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前6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到83.697 2%;聚类分析将25个饲草燕麦品种分为5类。综合分析表明,适宜在雁门关地区推广的品种为‘白燕7号’‘陇燕2号’‘陇燕3号’。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