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147)
- 2023(17598)
- 2022(15379)
- 2021(14377)
- 2020(12130)
- 2019(28204)
- 2018(28015)
- 2017(54361)
- 2016(29714)
- 2015(33363)
- 2014(33280)
- 2013(32854)
- 2012(30333)
- 2011(27250)
- 2010(27128)
- 2009(24912)
- 2008(24468)
- 2007(21629)
- 2006(18690)
- 2005(16224)
- 学科
- 济(120389)
- 经济(120264)
- 管理(83603)
- 业(81119)
- 企(66124)
- 企业(66124)
- 方法(59259)
- 数学(52198)
- 数学方法(51548)
- 农(33530)
- 财(31596)
- 中国(30706)
- 学(27163)
- 业经(25943)
- 地方(25118)
- 贸(24699)
- 贸易(24692)
- 易(24002)
- 农业(22578)
- 制(21407)
- 务(20351)
- 财务(20271)
- 财务管理(20224)
- 企业财务(19139)
- 理论(18697)
- 和(18177)
- 环境(17968)
- 技术(17687)
- 银(17568)
- 银行(17505)
- 机构
- 大学(421869)
- 学院(419611)
- 管理(167091)
- 济(166975)
- 经济(163449)
- 理学(145609)
- 理学院(143993)
- 管理学(141290)
- 管理学院(140554)
- 研究(137995)
- 中国(101996)
- 京(89109)
- 科学(87494)
- 财(75181)
- 农(71344)
- 所(69658)
- 业大(65650)
- 中心(64128)
- 研究所(63841)
- 江(63814)
- 财经(61344)
- 农业(56075)
- 经(55785)
- 北京(55368)
- 范(55161)
- 师范(54580)
- 经济学(50822)
- 院(50156)
- 州(49248)
- 经济学院(46232)
- 基金
- 项目(292401)
- 科学(229514)
- 基金(212827)
- 研究(209814)
- 家(186188)
- 国家(184704)
- 科学基金(158690)
- 社会(131368)
- 社会科(124510)
- 社会科学(124474)
- 省(114234)
- 基金项目(113125)
- 自然(105452)
- 自然科(102972)
- 自然科学(102945)
- 自然科学基金(101086)
- 教育(96774)
- 划(96116)
- 资助(88783)
- 编号(85617)
- 成果(68497)
- 重点(65566)
- 部(64537)
- 发(61570)
- 创(59772)
- 课题(58133)
- 科研(56658)
- 创新(55873)
- 教育部(55078)
- 大学(54440)
- 期刊
- 济(173696)
- 经济(173696)
- 研究(117217)
- 中国(74309)
- 学报(69505)
- 科学(62956)
- 农(62812)
- 财(57662)
- 管理(57418)
- 大学(52025)
- 学学(49034)
- 农业(43030)
- 教育(41885)
- 技术(36506)
- 融(33633)
- 金融(33633)
- 财经(29346)
- 业经(29100)
- 经济研究(27933)
- 经(25001)
- 问题(23313)
- 业(22403)
- 图书(22358)
- 统计(20685)
- 技术经济(20441)
- 版(20285)
- 理论(20029)
- 科技(19976)
- 资源(19444)
- 策(19131)
共检索到5972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司增绰 史为恒 王作峰
江苏省是外来人口流入比较多的省分之一,而苏南地区是江苏省外来人口最主要的流入地,苏南地区流入的人口规模明显地大于苏中与苏北地区。外省外来人口的规模分布具有显著的地理距离、人口规模、经济发展水平等特征。外来人口的迁移原因主要是务工经商、拆迁搬家、学习培训与婚姻迁入。
关键词:
人口结构 户籍登记地 迁移原因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邓智团 廖邦固
过去十多年是中国社会经济变化和城市扩张最为快速的时期,城市中外来人口的社会空间问题成为城市研究的重要命题。文章基于"五普"和"六普"数据,以上海为实证对象,运用GIS空间分析法和空间计量模型,揭示外来人口分布空间和社会空间的演变,对上海外来人口社会空间分异中的空间粘性和空间剥夺效应进行量化研究。实证分析表明,转型期上海外来人口的空间分布从2000年集中于中心城区已逐步扩散到整个城区,从2000年到2010年,外来人口仍然是上海最基本的社会空间分异因子。在其社会空间变化过程中,存在空间粘性和空间剥夺两种相互作用的推动力,前者是外来人口空间集聚存在的自我强化效应,后者则是推动外来人口的空间调整的外...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玲
文中的外来人口,是指第四次人口普查所统计的离开户口所在地一年以上的人口,属于流动人口的一部分,是未发生户口迁移的实际迁移人口。据“四普”资料,1990年6月30日全国有这类人口2131.3万,占全国总人口的1.88%,但广东省该比例达5.25%,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中位居首位。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李若建
根据人口普查资料,文章分析了广东省外来人口在居住地的时间分布情况,描述了不同人口属性和不同社会、经济特征的外来人口在居住时间上的差别,并且描述了在居住地出生"外来人口"的一些特征,最后利用Logistic回归对影响外来人口居住时间长短的多种因素做综合分析。在描述分析的基础上,论文最后指出,必须正视大量的外来人口实际上已经转变为长期定居人口的事实,并解决其产生的相关社会问题。
关键词:
外来人口 户口 流动性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孙一平 李振 王开玉 陈小鸿
本文基于CHIP2002年、2007年和2008年的流动人口数据库,采用分位数回归和泊松极大似然估计的方法,就贸易开放和劳动力迁移对中国个体工资收入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贸易开放程度的加深,贸易开放对中国个体工资收入水平的促进作用更为凸显,而人口迁入率和人口迁出率对个体工资收入的影响却截然不同。更进一步地,本文基于户籍、技能和性别差异的实证研究显示:一是外来劳动力的整体工资水平要高于本地劳动力,这种人口的迁移可能驱使地区劳动力市场进行生产的再分工,而这种再匹配是否为"帕累托改进",则取决于外来劳动力与本地劳动力之间互补效应和替代效应的角逐;二是高技能的外来劳动力是人口迁入率提...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唐为 毛凯林 朱瑞华
现有研究主要强调作为“岗位竞争者”的外来人口对流入地劳动供给产生的影响,但较少关注其对当地劳动力需求端的积极作用,即通过促进新企业的创立而产生“岗位创造效应”。本文利用人口普查和工商企业注册数据,基于Bartik工具变量处理人口迁移的内生选址问题,实证分析人口迁移的创业促进效应。研究发现,城市外来人口占比的提升,推动了人均新增创业规模,进而推高了流入地的劳动力需求。机制分析表明,外来人口一方面利用个体企业家才能产生直接的创业提升效应,另一方面通过提升劳动力供给和本地不可贸易产品需求等产生了间接的创业促进效应。研究结果为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完善就业优先政策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证据。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胡磊 陆秋宏 孙茂华
本文针对北京市高学历外来人口再迁移行为,构建基于核心生活目标的居住地选择模型(CLGRSM)并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购房和子女接受教育是高学历人口要致力实现的两个核心生活目标。为了追求最大化生活效用,北京市高学历外来人口对于是否在北京实现核心生活目标将做出理性选择:一部分人决定在北京达成目标,另一部分人决定在其他城市达成目标。由于购买并居住住房以及子女接受教育具有地理位置附着性,这两部分人分别选择留居北京和从北京再迁移到其他城市。本文建议,北京市要完善和落实针对高精尖产业中就业的高学历外来人口以及产业发展所急需的技能型人才的住房支持和子女教育优惠政策。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李嘉楠 游伟翔 孙浦阳
本文主要利用2005年中国城市住房价格数据和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中外来人口占比数据研究外来人口对于城市住房价格的影响。在控制了城市人均GDP和城市人口规模等因素后,外来人口占比更高的城市房价更高,表现为2005年外来人口占比每多出10%,,2005年房价就会高出7.5%,。为了避免双向因果效应与遗漏变量偏误,本文将城市1月平均气温作为外来人口占比的工具变量,研究结果显示外来人口占比与城市房价之间的正相关关系仍然显著。在机制分析中发现,外来人口很可能通过影响高技能劳动者的收入与迁入地的企业与工厂来间接影响城市房价。
关键词:
房价 外来人口 城市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李嘉楠 游伟翔 孙浦阳
本文主要利用2005年中国城市住房价格数据和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中外来人口占比数据研究外来人口对于城市住房价格的影响。在控制了城市人均GDP和城市人口规模等因素后,外来人口占比更高的城市房价更高,表现为2005年外来人口占比每多出10%,,2005年房价就会高出7.5%,。为了避免双向因果效应与遗漏变量偏误,本文将城市1月平均气温作为外来人口占比的工具变量,研究结果显示外来人口占比与城市房价之间的正相关关系仍然显著。在机制分析中发现,外来人口很可能通过影响高技能劳动者的收入与迁入地的企业与工厂来间
关键词:
房价 外来人口 城市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郑建明 朱春奎
基于2013年上海市中心城区外来人员的综合问卷调查数据,构建外来人口长期居住意愿的Ordered Probit模型,发现:上海外来人口的长期居住意愿受到居住证效应、时间效应、生活水平效应、社会保障效应等多因素影响,而年龄、性别、民族、户口等因素对上海市外来人口长期居住意愿并不显著。本实证研究的结论对于上海市改革居住证积分管理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也为我国制定外来人口公共服务方面的政策提供了良好的借鉴。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张鹏 郝宇彪 陈卫民
利用国家人口计生委在广东、浙江、江苏和上海的微观调查数据,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考察了外来人口幸福感和社会融合状况对其城市落户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控制了受访者年龄、性别、在本地居留时间、婚姻、收入等因素情况下,幸福感和社会融合对于提高流动人口在流入地落户意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分行业、职业和收入水平考察,发现好行业、高端职业和高收入的外来人口幸福感提升和社会融合程度的增加对落户意愿的影响要大于差行业、低端职业和低收入的外来人口。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从提升外来人口幸福感入手增强外来人口户籍迁入城市意愿、促进外来人口在城市稳定下来并进而解决我国城市化问题的新思路。
关键词:
外来人口 幸福感 社会融合 城市落户意愿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刘涛 曹广忠
基于住房供给—需求关系,本文从就业机会、房源供给、宏观区位和交通便利性4个维度构建了外来人口在都市区内部的居住决策和空间分布的解释模型,并将区域差异和尺度效应纳入模型。基于北京市村级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就业机会的空间分布对外来人口的居住区位决策和空间分布格局起到决定性作用,职住空间一体化或职住临近是城市外来人口工作、生活空间的重要特征。近郊区是中心城区外来务工人口的主要聚居地,其空间格局主要受到房源供给的限制,而与本地的就业机会和交通条件关系有限。城市产业的郊区化促进外来人口向远郊区聚集,进入了明显的远郊化进程;尤其随着地铁网络的延伸,远郊地铁站附近成为外来人口的重要聚居区。远郊区和偏远地区的...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魏万青 陆淑珍
本文利用2010年珠三角地区城市外来人口社会融合状况调查数据,研究城市外来人口社会融合的代际差异。本文通过对城市外来人口社会融合代际差异的Oaxaca分解发现,城市外来人口社会融合的代际差异,不仅因为代际个体特征的差异,更重要的是,新生代与上一代城市外来人口融入城市社会的机会结构不同,与上一代城市外来人口比较,新生代融入城市社会面临着更高的融入门槛,这使新生代在社会融合上处于不利地位。尽管新生代比上一代更愿意融入城市,然而,由于新生代面临着更高的融入门槛,他们依然难以真正融入城市,成为"漂"在城市中的一代。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谢长青 范剑勇
本文使用2005-2007年全国地级市数据,估计从标准的新经济地理学模型导出的工资方程,并引入外来人口变量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外来人口变量对区域城市工资存在正向影响,说明外来人口引致市场潜能增加并导致区域工资上升的价格效应在全国研究层次得到证实,也反映了当前我国外来人口跨区流动平抑市场潜能的数量效应暂时还没有显现。与东部和全国情况不同,中西部地区由于市场潜能低、经济聚集度小因而对区域工资影响不显著。在这种形势下,鼓励外来人口在当地就业,以及加强中西部地区市场潜能和经济集聚度对平衡地区差距是有益的选择。
关键词:
产业集聚 市场潜能 劳动力流动 工资方程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李若建
文章根据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对典型的外来人口聚集区的职业结构进行初步的描述,并且对形成这种结构的因素进行探索性分析,指出权力垄断、地缘集聚与市场竞争是形成这种结构的主要原因。在这种结构下,市场给予了人们获得地位的机遇,然而权力垄断、地缘集聚则成为获得地位的障碍,个人素质则是克服障碍的重要条件。
关键词:
社会地位 社会流动 外来人口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