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761)
2023(15589)
2022(13246)
2021(12396)
2020(10241)
2019(24220)
2018(23785)
2017(44439)
2016(23951)
2015(27376)
2014(27586)
2013(27014)
2012(25234)
2011(23078)
2010(22959)
2009(21172)
2008(21004)
2007(18719)
2006(16345)
2005(14759)
作者
(68293)
(57400)
(56921)
(54551)
(36274)
(27481)
(26321)
(22453)
(21917)
(20632)
(19645)
(19562)
(18334)
(18082)
(17857)
(17711)
(17204)
(16919)
(16727)
(16584)
(14320)
(14013)
(13968)
(13329)
(13049)
(13017)
(12723)
(12639)
(11682)
(11384)
学科
(106539)
经济(106419)
管理(64160)
(61273)
(47793)
企业(47793)
方法(43719)
数学(38505)
数学方法(38029)
中国(32590)
(30614)
地方(28557)
(24897)
业经(23656)
(20495)
农业(20375)
(19660)
(19309)
贸易(19297)
(18662)
(16871)
银行(16845)
(16807)
金融(16804)
环境(16302)
(16173)
(15847)
(15131)
地方经济(14445)
理论(14397)
机构
学院(336989)
大学(335907)
(140425)
经济(137481)
管理(128847)
研究(118138)
理学(109784)
理学院(108439)
管理学(106450)
管理学院(105792)
中国(90468)
(72425)
科学(71568)
(64835)
(59075)
(56293)
中心(56087)
(55622)
研究所(53392)
财经(50242)
业大(48951)
(46798)
师范(46347)
(45475)
北京(45333)
农业(43725)
(43167)
经济学(42806)
(41882)
经济学院(38445)
基金
项目(223916)
科学(176458)
研究(165694)
基金(160888)
(139711)
国家(138517)
科学基金(118865)
社会(105015)
社会科(99376)
社会科学(99349)
(89079)
基金项目(85395)
教育(76088)
自然(75737)
(74552)
自然科(73900)
自然科学(73879)
自然科学基金(72518)
编号(68399)
资助(65113)
成果(55775)
(51799)
重点(51273)
(49234)
课题(47824)
(46284)
创新(43340)
国家社会(43114)
科研(43105)
教育部(42055)
期刊
(160921)
经济(160921)
研究(100922)
中国(73596)
(51615)
(50530)
学报(49661)
科学(46870)
管理(46824)
教育(39357)
大学(38048)
学学(35161)
农业(35146)
(33136)
金融(33136)
技术(31842)
业经(27474)
经济研究(25266)
财经(24563)
问题(21213)
(21103)
图书(19286)
(18872)
统计(16934)
资源(16888)
技术经济(16832)
(16724)
理论(15908)
商业(15529)
(15328)
共检索到5203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王跃云  徐旳  朱喜钢  
尝试利用夜间灯光数据对1993-2003年江苏省城镇建设用地扩展时空格局的演化过程加以探讨,对1993、1998、2003年三个年份的夜间灯光数据的空间分析结果显示:(1)1993~2003年江苏城镇建设用地总量数值尽管与江苏省历年城镇用地统计数据之间存在小幅波动,但扩展趋势基本一致。(2)县域城镇建设用地增长一直占江苏城镇建设用地增长的较大比重。(3)江苏城镇建设用地空间增长在1993~1998年时段呈"扩散"状态,在1998~2003年时段则呈"集聚"状态。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周垠  李磊  廖菲  
基于2010年DMSP/OLS夜间灯光影像数据计算出成都平原城市群各区县平均灯光强度值,并与表征城镇化水平的复合指标作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平均灯光强度与该复合指标有很强的相关性,可用夜间灯光指数来反映城镇化水平。采用1992、2002、2012年三期的DMSP/OLS夜间灯光影像数据制作成都平原城市群夜间灯光指数图,对比分析得出近二十年成都平原城市群城镇化过程的时空格局,为成都平原城市群规划提供科学参考。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黎江韵  
采用NPP/VIIRS夜间灯光数据及各省份专利授权数据,利用Moran’sI测度和LISA聚类结果,分析2013—2018年中国除港澳台外的31个省份专利授权数量的空间聚集性,建立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探讨技术创新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技术创新空间分布不均衡,集聚两极化严重,正逐渐形成中西部地区创新低值陷阱和东部沿海创新集聚高地的现象。但因技术创新的发展对区域经济有着显著正相关影响,各级政府需制定适合本地的创新发展战略政策,提升专利质量和转化路径,加大创新研发投入,提升经济开放强度,强化省份间的创新合作机制,建立完善的技术研发创新体系。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姜渭宗   徐建辉   赵田  
长江流域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区和示范区,科学监测和分析长江流域碳排放变化及影响因素,对长江流域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构建长时间序列的DMSP/OLS和NPP/VIIRS夜间灯光数据集,估算长江流域碳排放,采用空间自相关分析和GTWR模型探究长江流域碳强度的时空格局和空间异质性。结果显示:(1)两种夜光数据融合模型在P<0.001的显著性水平下,拟合优度为0.93满足精度要求;分省构建的碳排放估算模型,在P<0.001的显著性水平下,拟合精度均大于0.85,平均相对误差为14.54%,满足估算精度要求。(2)全局自相关分析发现2000~2021年长江流域市级尺度碳强度的全局Moran’s I均大于0,且均在1%水平上显著,长江流域市级尺度碳强度具有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3)局部自相关分析中发现市级尺度显著性聚集从2000年的51.82%下降到2021年的43.52%,碳强度在空间上存在一定聚集性。(4)GTWR模型的回归结果表明,土地利用对碳强度的影响最大,且主要表现为正向,产业结构的影响次之,人口密度存在双向影响,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最小且以负向影响为主。研究结果表明,从合理规划土地利用、促进产业的低碳转型和产业结构升级等领域出发,充分发挥长江流域的人口和经济优势,对改善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加快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刘华军  杜广杰  
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是推动中国经济平稳、高效运行的前提条件,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基础。文章利用19922013年中国29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考察中国经济发展的地区差距及其演变趋势。研究结果表明:(1)19922013年,中国总体地区差距呈下降趋势,但其动态演变存在一定程度的波动;区域内部差距得到有效遏制,尚缺乏区域间经济协调的统一框架。(2)南部沿海地区对于中国总体地区差距的影响较大,地区内部尤其是广东省内部经济发达的城市并未发挥出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未能有效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刘华军  杜广杰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刘华军  杜广杰  
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是推动中国经济平稳、高效运行的前提条件,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基础。文章利用1992~2013年中国29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考察中国经济发展的地区差距及其演变趋势。研究结果表明:(1)1992~2013年,中国总体地区差距呈下降趋势,但其动态演变存在一定程度的波动;区域内部差距得到有效遏制,尚缺乏区域间经济协调的统一框架。(2)南部沿海地区对于中国总体地区差距的影响较大,地区内部尤其是广东省内部经济发达的城市并未发挥出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未能有效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3)空间Markov转移概率估计结果表明,空间因素在中国地区经济动态演变过程中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与高水平地区为邻能够显著加快地区经济发展。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周翼  谢保鹏  赵鸿雁  陈英  裴婷婷  刘士琪  
为掌握城市规模时空格局演化规律,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以平均灯光强度表征城市规模,采取探索性时空数据分析(exploratory time-space data analysis,ESTDA)的研究框架对我国1992~2015年的县域城市规模时空格局进行分析。结果发现:(1)中国县域城市规模的核心-边缘结构与局部空间关联格局较为稳定但趋向动荡,城市规模变化呈现出"稳步增长"、"逐级递增"的特点,城市局部关联较弱,缺乏共同向上跃迁的动力;(2)京汕断裂带、110°E与100°E三条LL断裂带将城市规模空间格局割裂,阻碍了区域协调发展,但城市规模空间格局有可能突破胡焕庸线;(3) 2003年后城市规模的局部空间动态性、增长波动性与局部依赖性增强。东部的局部空间动态性趋于稳定,中西部局部空间动态性开始增强,城市规模增长波动性与局部依赖性重心向南方与东北方向转移;(4)自然因素、交通状况、城市行政级别、政策导向、经济发展水平、人口规模与空间临近效应是影响县域城市规模时空格局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利用灯光数据进行城市规模研究具有科学性与可行性,未来应该着力构筑东中西部互联互动的网络通道,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钟洋  林爱文  胡碧松  鞠民  
研究长江经济带城镇体系空间格局演变,对于透视长江经济带城镇体系空间格局演变特征和规律以及促进长江经济带城镇体系空间格局优化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利用多时相同期Landsat卫星数据以及运用聚类分析方法对长江经济带夜间灯光数据进行校正,并采用其他辅助数据法对比分析获取城镇建成区面积的阈值,在此阈值基础之上选取景观总面积、总斑块数量和聚集度指数等总共8个典型景观格局指标,继而使用FRAGSTATS 4. 2软件对1992~2013年间长江经济带城镇发展的空间格局变化进行计算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 1992~2013年间,长江经济带城镇化快速扩展,城镇建成区面积增加了9. 68倍,斑块数量增加了2. 39倍,斑块密度也得到较大的增加,反映出长江经济带城镇数量不断增加和城镇建成区面积不断扩大;(2)景观斑块形状复杂度逐渐上升,中小城市不断壮大,同时出现了较多的新兴小城镇,总边界长度和平均边界密度的年均增长速度分别为21. 56%和21. 58%,体现了长江经济带城镇间聚集度越来越高,相互影响也越来越大;(3)最大斑块指数和聚集度指数两个指标在整体上呈现出逐年下降的态势,但是景观总面积、总斑块数量和斑块密度等8个指标在演变过程中均存在一定的波动和无序化,反映出长江经济带在城镇化过程中呈现出不规则和无序化的特征。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慧娟  兰宗敏  金浩  张超  
在明确界定"长江中游城市群"空间范围的基础上,选择DMSP/OLS夜间灯光影像数据确定城市样本,利用城市位序规模法则、加权标准差椭圆及空间引力模型等分析方法,对长江中游城市群城镇体系规模分布及空间演化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发现,长江中游城市群呈现以武汉都市圈、长株潭城市群和环鄱阳湖城市群为"核心"的C-P结构。现状城市规模体系的地理集中度较低,并呈现逐步"集聚增长"的演化特征,城市集中度持续增强且城镇体系"数量增长"特征显著。城市群规模增长空间演化呈现明显的先收缩后扩张、先向西北方向移动再向东南方向移动的特征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慧娟  兰宗敏  金浩  张超  
在明确界定"长江中游城市群"空间范围的基础上,选择DMSP/OLS夜间灯光影像数据确定城市样本,利用城市位序规模法则、加权标准差椭圆及空间引力模型等分析方法,对长江中游城市群城镇体系规模分布及空间演化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发现,长江中游城市群呈现以武汉都市圈、长株潭城市群和环鄱阳湖城市群为"核心"的C-P结构。现状城市规模体系的地理集中度较低,并呈现逐步"集聚增长"的演化特征,城市集中度持续增强且城镇体系"数量增长"特征显著。城市群规模增长空间演化呈现明显的先收缩后扩张、先向西北方向移动再向东南方向移动的特征,西南部环鄱阳湖地区城市规模增长明显快于其他区域。在武汉、长沙、南昌三大城市周边50-100公里左右区域已初步形成一批发展潜力巨大的"边缘城镇群"。从经济空间联系强度格局演化看,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组团"多极化、碎片化"特征显著,武汉都市圈组团、长株潭组团和南昌-九江组团扩张显著,从而严重挤压了宜昌组团和萍乡-宜春-新余组团发展。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廖兵  魏康霞  宋巍巍  
通过分析1994~2009年16a逐年DMSP/OLS的静态平均灯光数据的DN值分布情况,考虑实际空间格局分布数据需求和数据质量,选择1994、2000、2005、2009年4个年度为代表,进行江西省城镇空间格局分布应用研究,并对数据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994~2009年度江西省城镇建设用地总量数值尽管与统计数据之间存在一定的波动,但总体扩展趋势基本一致;在城镇化增长速度上,2000~2005年比1994~2000年大29.53%,2005~2009年比1994~2000年大43.57%,说明江西省城镇化发展正逐步提速,并有加快发展的趋势;景观指数分析表明江西省城镇化扩张过程中,面积越来...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韩振国  朱洪宇  
在遵循“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可推广可复制为基本要求”的方针指导下,我国在7年内实现了6批自贸区的规划及21个自贸区的试点。本文基于2013—2019年美国VIIRS卫星夜间灯光数据对第二批和第三批自贸区的政策效应进行了评估。研究发现,自贸区的建立显著地提高了试点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但对于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并无明显促进作用,反而因可能的虹吸效应降低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自贸区在经济发展层面的政策效应现阶段表现为显著的“属地性”,但并未表现出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这反映了自贸区战略中的辐射效应目标并未实现,或许掉入“政策陷阱”。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昌亭  吴绍华  
为揭示长三角城市群地域扩张的时空规律,基于DSMP/OLS夜间灯光数据提取了1999-2010年城镇地域边界,通过定量方法研究了该城市群地域扩张的时空规律。研究表明:(1)长三角城市群重心位于苏州市辖区内,以上海为中心的苏南地区仍然是该区域的城镇发展核心区域,城市群西南部分扩张较快;(2)城市群地域扩展趋于一体化,蔓延程度增强,城镇首位度增大,上海市中心城市辐射作用凸显;(3)城市群主要沿交通主干线呈"Z"字型线性模式扩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洋  黄庆旭  章立玲  
在遥感和GIS技术支持下,发展出一种基于长时间序列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的土地城镇化水平测度方法,并以环渤海地区为例进行1992—2010逐年土地城镇化水平时空测度研究。结果表明,在1992—2010年间:1基于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提取的城镇用地信息总体精度和Kappa系数平均值分别达到了88.11%和0.61,能较好地反映区域城镇发展的实际情况,具有一定的可信度;2从总体上看,环渤海地区土地城镇化水平增长迅速,由1992年的0.82%增至2010年的3.20%,年均增长率指数为7.80%;3从区域差异上看,环渤海地区三大城市群之间、滨海城市与非滨海城市之间、距海岸线不同距离的区域之间土地城镇化水平差异显著并呈进一步扩大趋势;4从空间特征上看,土地城镇化水平高值区呈现出一定的向海性。本研究可为快速有效地测度分析区域土地城镇化水平,进而调整和优化区域城镇化格局,推进区域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决策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