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59)
2023(1523)
2022(1422)
2021(1324)
2020(936)
2019(2365)
2018(2286)
2017(4320)
2016(2453)
2015(2833)
2014(2859)
2013(2694)
2012(2329)
2011(2012)
2010(2096)
2009(1867)
2008(1742)
2007(1487)
2006(1393)
2005(1287)
作者
(6794)
(5721)
(5692)
(5453)
(3976)
(2965)
(2641)
(2615)
(2396)
(2266)
(2188)
(2179)
(2035)
(2004)
(1998)
(1962)
(1931)
(1924)
(1692)
(1645)
(1582)
(1571)
(1457)
(1452)
(1409)
(1346)
(1340)
(1240)
(1208)
(1198)
学科
(11922)
经济(11915)
地方(7538)
(4262)
中国(4071)
(3916)
(3577)
管理(3495)
地方经济(3271)
发展(2972)
(2970)
农业(2966)
(2866)
方法(2822)
城市(2734)
(2727)
数学(2642)
数学方法(2639)
环境(2372)
城市经济(2357)
形成(2208)
城镇(2198)
业经(2018)
方城(1938)
(1923)
企业(1923)
(1723)
资源(1670)
土地(1589)
生态(1422)
机构
学院(32229)
大学(30762)
研究(13884)
(12634)
(12629)
经济(12379)
管理(11202)
科学(9753)
理学(9645)
中国(9458)
理学院(9411)
管理学(9230)
管理学院(9175)
(7628)
(7270)
(7186)
研究所(6786)
(6406)
中心(6289)
(6044)
师范(5975)
业大(5810)
农业(5493)
(5357)
(5031)
师范大学(4986)
(4819)
浙江(4809)
(4741)
科学院(4648)
基金
项目(24667)
科学(20031)
基金(17990)
研究(17085)
(16061)
国家(15933)
科学基金(13811)
(11719)
社会(11576)
社会科(10960)
社会科学(10958)
基金项目(10346)
自然(9400)
自然科(9130)
自然科学(9128)
自然科学基金(8936)
(8519)
(8365)
教育(7054)
编号(6592)
资助(6522)
(6220)
重点(6022)
课题(5294)
(5009)
发展(4991)
(4933)
(4698)
成果(4581)
计划(4566)
期刊
(17526)
经济(17526)
研究(9106)
中国(7270)
(6462)
科学(5251)
学报(4928)
资源(4439)
农业(4303)
管理(3519)
业经(3406)
大学(3350)
(3348)
学学(3226)
(2922)
(2807)
金融(2807)
(2586)
地理(2528)
问题(2324)
环境(2203)
(2199)
(2189)
经济研究(2063)
技术(2051)
现代(2025)
经济地理(2003)
城市(1955)
教育(1936)
长江(1865)
共检索到496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钟业喜  陆玉麒  
可达性评价一般包括网络分析、格网分析和栅格分析。借助ArcGIS的空间分析功能,采用栅格分析方法,以江苏省65个县(市)行政中心(城镇)为研究节点,利用江苏省1990、1996、2002和2008年的交通路网数据,对江苏省4个研究年度的城镇可达性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其格局演变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江苏省可达性改善明显,整体可达性平均改善高达42.8%。江苏省三大区域可达性改善差异较大,苏南可达性改善最为明显,苏北次之,苏中在整个研究期间均落后于苏南和苏北。总体上,全省区域平均可达性逐步走向均衡,全省交通结构也逐步走向完善。通过分析江苏省高速公路路网建设和可达性之间的相关性可得出结论,即交通建设...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钟业喜  陆玉麒  卢晓旭  
可达性评价一般包括网络分析和栅格分析。借助ArcGIS的空间分析功能,采用栅格分析方法,以江苏省65个县(市)行政中心(城镇)为研究节点,利用1990、1996、2002和2008年的交通路网数据,对江苏省4个研究年度城镇间两两可达性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其格局演变特征。结果表明:江苏省城镇间可达性改善明显;城镇间可达性结构由"纺缍型"向"倒金定塔型"转变;城镇间可达性总体差距在不断缩小,城镇间联系更加紧密;城镇间可达性改善并不均衡;交通建设的不均衡发展,导致城镇可达性和区位优势的改变。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梅琳  黄柏石  敖荣军  高喆  
基于城市间列车最短时间距离数据,使用最短时间距离模型、可达性系数和经济潜力等度量交通网络通达性的指标,分析了高速铁路建设对可达性的影响。结果显示,高速铁路快速崛起,时间压缩效益显著,可达性获得极大的提升;传统铁路、现状高速铁路和规划高速铁路情形下的可达性空间格局呈"核心—边缘"模式,高速铁路建设促进了相对区位较优越地区向周边地域的迅速扩张,壮大了城市的发展潜能;城市群的可达性格局受高速铁路网络发育水平的显著影响,高速铁路建设初期强化了区域可达性的分异,而随着路网的完善,区域可达性的差异逐渐弱化。科学地研究和呈现城市群高铁建设前后区域可达性格局与差异,对于有效实现区域间交通网络的科学对接及区域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傅钰  钟业喜  冯兴华  
基于长江经济带1988、2001、2012年路网数据,在Arc GIS软件支持下,以长江经济带110个地级以上城市为基本研究单元,平均可达性为测度指标,对长江经济带城市及城市间可达性进行测算,探讨其格局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长江经济带区域整体可达性改善明显,但东部地区可达性水平优于西部地区的现象未得到有效改善;(2)区域内任一栅格到达最近城市所需时间逐步缩短,1 h圈空间格局由散点分布逐步向网络分布转变;(3)可达性改善状况区域差异显著,西部地区改善值远高于中部地区,平均可达性值越大其改善值越大;(4)城市间可达性水平得到显著提升,可达性水平主导频率由1988年的12~36 h逐步转向20...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丁华  
江苏省城镇居民消费规律研究丁华本文以1986年至1990年五年期间的家计调查资料为依据,对江苏省城镇居民中不同收入阶层的消费规律作出量化分析;与此同时,探讨了在1986年至1989年这一经济波动周期内,居民对通货膨胀预期等消费心态的变化对消费所产生的...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傅重林,徐梦洁,周生路  
本文在分析江苏省城镇居民收入和支出概况基础上,采用LES 系统方法对该省城镇居民生活消费结构的边际预算、基本需求支出及需求总支出弹性变化进行分析,并采用改进的回归模型对未来该省城镇居民消费支出水平趋势进行了预测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伏虎,路正南  
本文利用江苏省13地级市城镇居民2003年实际消费支出数据,采用多元统计分析中的对应分析方法,利用Excel中的矩阵运算功能和SPSS11.5中的对应分析工具,对江苏省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结构进行了深入分析,从中得出了有一定意义的结论。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汤平平  谢嗣胜  
住房支付能力是家庭用于住房方面支出的承受能力,实证分析江苏省城镇不同收入家庭的住房支付能力的结果显示,不同收入群体的住房支付能力存在较大差异,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支付能力不足,并据此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孙晓欣  马晓冬  
通过构建城镇化与农业产业化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模比系数、耦合协同度模型等方法,揭示江苏省55个县(市)的城镇化与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格局特征,并探究两者耦合协调发展特征。结果发现:1)江苏省城镇化与农业产业化水平均呈现出较大的地域差异,"两化"高低水平的空间分布并不完全吻合,城镇化发展内部差异总体上大于农业产业化差异;2)"两化"耦合度与协同度空间分布差异明显,耦合度与协同度高低值的空间分布差异也较大,但整体协同水平不高;3)基于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水平及其耦合协同度的分数特征,将江苏省划分为4种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冯霞  
城镇化与生态环境是一对交互耦合的函数,两者关系是城镇化研究的重要命题。作为耗散结构体的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物质、能量等传递和转化,会导致系统内部结构有序程度的变化,符合"熵值定理"。首先以熵值法计算出具有代表性的2002和2014年江苏省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发展水平,用象限图分类识别法分析13个地市的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之间关系,然后通过对比变化的趋势,提出江苏省在资源环境承载范围内城镇化发展的路径。研究表明:12014年江苏省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同发展状态略微改善,其中3个地市两者关系演变为基本协调。(江苏省13个地市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同发展状况差异显著,南部地区城镇化发展水平多超出生态环境承载力...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孙晓欣  马晓冬  
通过构建城镇化与农业产业化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模比系数、耦合协同度模型等方法,揭示江苏省55个县(市)的城镇化与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格局特征,并探究两者耦合协调发展特征。结果发现:1)江苏省城镇化与农业产业化水平均呈现出较大的地域差异,"两化"高低水平的空间分布并不完全吻合,城镇化发展内部差异总体上大于农业产业化差异;2)"两化"耦合度与协同度空间分布差异明显,耦合度与协同度高低值的空间分布差异也较大,但整体协同水平不高;3)基于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水平及其耦合协同度的分数特征,将江苏省划分为4种协调发展的地域类型,并分析其相应成因及发展对策,为江苏省推进"两化"协调互动提供决策依据。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汤爽爽   周婧   许琪琪   林李月   邓颖慧  
近年来,在一系列国家发展战略和经济地理格局转型背景下,中国城、镇和乡之间的联系正变得愈发紧密,带来更加多元的人口分布格局。但目前仍鲜有研究同时涉及城、镇和乡三类地域空间分析人口分布在不同发展程度地区的演变规律及机制。因此,基于第六、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论文探索了2010—2020年江苏省城、镇和乡人口分布的时空演变,并揭示了城—镇—乡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 2010—2020年,江苏省仍保持着“南密北疏”的梯度格局,但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规模在城、镇和乡三类地域类型空间的变化已部分跳出这一格局。(2)流动人口占常住人口比重的变化在三类地域空间存在明显差异,表现为该比重在城区普遍增长,在镇的增幅明显地区主要集中在苏中和苏北,而在乡村有所增长地区主要分布在苏南。(3)对城—镇—乡人口构成的综合探查发现,尽管常住人口在城—镇—乡共同增长的趋势不明显,但超过半数县市流动人口占常住人口比重呈现城—镇—乡共同增长特征;苏中和苏北城—镇—乡流动人口综合吸引力指数的增幅甚至超过苏南。(4)政府公共投入和地区工业发展显著正向影响城—镇—乡流动人口综合吸引力,该影响在发达地区和工业基础优势区有更强效应,而产业结构的高级化仅在苏南有正向作用。基于人口在城—镇—乡三类地域空间分布演变和影响因素的分析,研究为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提出了建议。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李国柱  张举刚  
近几年,随着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江苏省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为了进一步研究江苏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趋势,采用扩展的线性支出系统,用2003年江苏省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的截面数据,对江苏省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进行评估,并提出一些优化江苏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政策建议。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屠文娟  陈浩  
扩大城镇居民消费需求对于拉动GDP增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对江苏省城镇居民的消费需求进行了定量和定性分析研究,并预测了未来的变化趋势。针对江苏城镇居民现阶段消费结构的特点和变化趋势,结合制约消费的影响因素提出了若干对策和建议。研究结果对于推动江苏城镇居民消费升级,进而扩大江苏消费需求,拉动江苏经济增长具有积极的意义。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夏后学  陈方  支玲  李娅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转型的不断加快,城镇化建设进入了快速推进阶段。由于各地区环境承载力、生态基础、经济发展存在差异,因而不同地区的城镇化质量存在较大的差异。江苏省是东部沿海经济发展较为发达的省份之一,城镇化率处在全国前列,但省内三大区域、13个地级市的城镇化发展效率却存在一定差异。鉴于传统DEA模型CCR、BCC等在进行效率评价时自身存在的缺陷,该研究取2006~2011年为时间序列统计数据,着重考察2011年各地级市的城镇化发展问题,采用超效率DEA分析方法展开相关研究。结果表明:(1)2007~2010年间,苏南、苏中与苏北之间的城镇化效率差异最为显著;(2)各地区在资源利用、产出效率、城镇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