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869)
2023(5052)
2022(4296)
2021(3943)
2020(3127)
2019(7316)
2018(7150)
2017(13162)
2016(7290)
2015(7993)
2014(7889)
2013(7887)
2012(7374)
2011(6805)
2010(6989)
2009(6390)
2008(6298)
2007(5362)
2006(5009)
2005(4349)
作者
(22243)
(18632)
(18406)
(17648)
(12291)
(9119)
(8337)
(7445)
(7268)
(6917)
(6662)
(6524)
(6049)
(6012)
(5853)
(5757)
(5606)
(5601)
(5543)
(5464)
(4587)
(4582)
(4482)
(4406)
(4257)
(4172)
(4033)
(3996)
(3819)
(3704)
学科
(33620)
经济(33599)
管理(22725)
(16167)
地方(13303)
环境(12525)
(12320)
企业(12320)
方法(11823)
中国(11484)
数学(10100)
数学方法(10031)
资源(8245)
(8220)
(7792)
(7485)
城市(6646)
地方经济(6551)
(6485)
(6285)
业经(6184)
农业(5603)
规划(5324)
(5172)
环境规划(5136)
生态(4899)
城市经济(4852)
(4572)
贸易(4566)
理论(4322)
机构
学院(106420)
大学(106241)
(41789)
管理(41217)
经济(40705)
研究(39415)
理学(35663)
理学院(35078)
管理学(34488)
管理学院(34287)
中国(27677)
科学(27077)
(24781)
(22785)
(19833)
研究所(18406)
中心(17956)
(17835)
(16725)
(16719)
师范(16580)
业大(16531)
(15191)
北京(14031)
农业(14022)
(13850)
财经(13809)
师范大学(13761)
(13099)
科学院(12549)
基金
项目(79376)
科学(63852)
基金(58916)
研究(54386)
(52455)
国家(52086)
科学基金(45465)
社会(36829)
社会科(35051)
社会科学(35037)
基金项目(32805)
(32116)
自然(30699)
自然科(29802)
自然科学(29794)
自然科学基金(29203)
(26366)
教育(23095)
资助(22630)
编号(20758)
重点(18246)
(18124)
(16812)
国家社会(15733)
(15571)
(15550)
科研(15023)
成果(15020)
创新(14662)
计划(14644)
期刊
(47471)
经济(47471)
研究(28422)
中国(21377)
科学(17507)
学报(17475)
(14215)
管理(13587)
大学(11949)
资源(11923)
(11472)
学学(11187)
农业(9831)
问题(8099)
城市(7844)
(7674)
业经(7538)
技术(7409)
图书(7135)
教育(7008)
财经(6302)
经济研究(6105)
现代(5939)
(5869)
(5777)
金融(5777)
地理(5549)
(5482)
书馆(5311)
图书馆(5311)
共检索到1555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陈海波  刘旸旸  
基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内涵,构建了江苏省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江苏省十三个市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空间差异进行了比较研究。最后结合低碳经济的发展理念,就如何提高江苏省城市的资源环境承载力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许明军  冯淑怡  苏敏  樊鹏飞  王博  
当前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过程中对资源环境功能协调、层次有序和动态反馈考虑不足。本文基于要素供容视角,分别从资源要素的使用强度、保障程度和潜力提升程度,环境污染现状规模、污染物变化率和污染物治理能力,建立了一套资源环境承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资源供需平衡法和环境容量法来衡量资源环境要素的承载指数,并对江苏省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全面评价,并对资源环境要素间的协调发展度进行测度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1)就资源承载指数而言:江苏省耕地承载指数为0.99,农村和城镇建设用地承载指数分别为1.22和1.96,水资源承载指数为1.24,资源综合承载力为1.25,资源人口承载力范围为7652.6万~11 578.9万人;(2)就环境承载力指数而言,江苏省土壤、大气和水环境承载指数分别为1.27、2.68和5.20,环境综合承载力为2.95;(3)就协调发展度而言,各资源和环境要素间的协调度均值都高于0.86,协调发展度均值也都高于7.3,但也存在个别地区的个别要素间处于非协调发展状态。最后基于研究结论,从资源性、结构性和技术性等方面提出了相关措施。本文评价思路和方法以可持续发展的动态理念为基础,恰好契合当前供给侧改革的功能协调、层次有序和动态反馈土地利用规划目标,具一定参考价值。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徐威威  马晓旭  
环境承载力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定状态下的一定地区环境所能承受的人类活动作用的阈值。对环境承载力的研究有助于总结区域内部各个环境因素之间的变化规律,为采取环境治理措施提供理论的依据。文章运用了层次分析法,动态分析了江苏省单因素环境承载力和综合环境承载力的状况,从制度创新、行为引导和政府支持等方面提出该省增强环境承载力的对策、建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许朗  黄莺  刘爱军  
随着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问题的加剧,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水资源承载力已成为衡量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指标。以江苏省水资源承载力为研究对象,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江苏省的水资源承载力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进行综合评价。研究表明:影响水资源承载力的因子主要包括经济发展因子、人口因子和水资源自然状况因子;2000~2009年,江苏省的水资源承载力整体上呈现出稳步递增的趋势;从空间上来看,江苏省内的水资源承载力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苏南的水资源承载力最大,苏中次之,苏北最小,这主要是受到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和水资源条件的影响。为了保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合理、高效地利用水资源,充分发挥水资源的承载潜力...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翟腾腾  郭杰  欧名豪  
通过构建基于相对资源承载力的建设用地总量测度模型,测算江苏省62个县(市、区)规划目标年建设用地合理规模,据此划分建设用地管制区域,并探索区域差别化的建设用地管制思路。研究结果表明:①优化开发区单位建设用地二、三产增加值373.93万元/hm2,资源禀赋较好、经济高度发达,其所能承载的建设用地规模也较高,是江苏省建设用地规模合理扩张的优先区域;适度开发区单位建设用地二、三产增加值168.89万元/hm2,建设用地仍有一定拓展空间,可以允许其适度扩张;合理缩减区单位建设用地二、三产增加值115.20万元/hm2,建设用地规模已超出其资源承载力,满足其建设用地需求应立足存量挖潜;快速缩减区单位建设...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月平  刘友兆  毛良祥  张炳宁  
土地资源安全维系着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而可持续发展是在不超过生态系统承载力情况下的一种安全发展模式。因此 ,通过土地资源承载力分析 ,可以了解土地资源的安全度。由于人类种群的增长可用Logstic模型DNdt =r·N· K -NK 加以描述。运用熵理论推导证明 K2 ≤N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沈春竹  谭琦川  王丹阳  陈逸  黄贤金  
以江苏省为研究区域,运用特尔斐法、线性拟合预测、Kaya分解模型和多要素空间叠置分析等方法,测算未来各地市基于资源环境承载力与开发建设适宜性的可承载国土开发强度,进而识别影响区域建设用地扩张的限制性因素。结果表明:(1)不同资源环境要素对江苏省建设用地扩张的约束作用呈现显著差异,水资源对国土开发的承载水平总体稍高于环境承载水平,而碳峰值承载水平为三者最低;(2)"不适宜"开发区主要分布在湖泊湿地和沿海滩涂地区,"适宜"开发区则以苏锡常环太湖一线、宁镇扬盐沿长江一线和滨海沿线为轴带集聚分布;(3)各地市未来可承载国土开发强度呈现地域性、时间性和结构性差异,苏南地区主要面临环境和碳排放的双重约束,苏中和苏北则受水、环境和碳排放的交替约束。国土开发强度承载水平预测可为制定区域差异化的用地规模调控与生态保护政策提供理论与数据支撑。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何敏  刘友兆  
以往资源承载力的研究成果存在众多的缺陷 ,本文以江苏省为例 ,采用相对资源承载力的研究思路和计算方法 ,计算分析了其 1978~ 1995年相对土地资源承载力、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和综合承载力及其演化过程。研究表明 :①江苏省的经济资源对综合承载力的贡献大于土地资源 ,是江苏省人口的主要承载资源 ;②从 1982年开始 ,江苏省的综合承载力超过实际人口数量 ,进入相对富余状态 ;③相对资源承载力的地区差异较明显 ,南部地区处于富余状态 ,而北部地区处于超载状态 ;④相对土地资源承载力与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的不协调发展是江苏省可持续发展战略中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邱鹏  
资源环境承载力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力之一。文章通过分析和比较几种评价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方法,从中总结出供需比较的理念,并在此理念基础上,利用指标体系评价法、层次分析法、均值化法对西部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了评价。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美玲  梁虹  祝安  
水资源承载力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各种自然资源承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的发展和发展规模有至关重要的影响。由于水资源承载力是涉及到人口、社会经济发展以及资源环境在内的复杂巨系统,通过利用综合多种因素的状态空间法,从综合、宏观的角度来描述研究区域现实的承载状况,并对其进行定量化表示和分析。以贵州省为例,根据其具体情况,选取了9个指标构成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各指标运用反映客观赋权的熵值法进行权重的确定,然后通过状态空间法求算出贵州省现实的水资源承载状态值及其理想状态值。计算结果表明,贵州省目前的水资源承载状况总体上处于超载状态,但不同的地区又有所差异,表现出一定的空间地域性...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尚勇敏  王振  
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是衡量绿色发展水平的重要前提。本文基于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理论框架,运用状态空间模型,对长江经济带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评价,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①长江经济带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总体处于超载状态,呈现"东高西低"格局;②长江经济带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现状与国家"十三五"战略目标所要求的承载力水平仍有一定差距,环境承载力和经济社会承载力是其主要短板,经济发展水平、科技进步、城镇化、政府规制是其主要影响因素;③长江经济带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提升需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推动资源节约、生态保护、环境治理、产业转型、科技进步、绿色消费等,并优化产业、人口空间布局。本文提出制定污染型产业退出机制和激励型绿色发展政策,构建多方参与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和长江经济带生态产品市场体系,加大长三角地区对中上游地区的对口援助和技术转移,制定产业、人口空间优化布局方案等政策建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梅艳  刘友兆  梁流涛  
采用相对承载力的研究思路和计算方法,分析了1996~2005年相对土地资源承载力、相对经济负载力和综合承载力及其演化过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江苏省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结果表明:①综合承载力从1996~2005年一直处于富余状态,并且有逐年上升的趋势。相对经济负载力一直处于富余状态,而相对土地资源承载力却始终处于超载状态;相对经济负载力对综合承载力的贡献大于相对土地资源承载力,相对经济负载力的提高是综合承载力快速提高的原因。②区域富余状态差异明显,苏南地区处于极度,苏中地区处于轻度,而苏北地区处于超载。③相对土地资源承载力与相对经济负载力的不协调发展是江苏省可持续发展战略...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董红艳  刘钦普  周丽  余子萍  
基于碳足迹理论,提出旅游碳承载力的概念和测算方法,利用旅游碳足迹和旅游碳承载力模型,计算对比江苏省15年来的旅游碳足迹、旅游碳承载力,深入认识江苏旅游业碳排放与碳固定的平衡状况及动态变化。研究表明:从2000—2015年,江苏总旅游碳足迹和人均旅游碳足迹呈现快速增长趋势,旅游业碳足迹总量由487.3万吨增加到9 033.4万吨,人均旅游碳足迹由66.3 kg增加到145.1 kg。同时,江苏总旅游碳承载力缓慢增长,人均旅游碳承载力则持续下降。总旅游碳承载力由564.2万吨增长到1 981.0万吨。人均旅游碳承载力由76.7kg下降到31.8kg。因此,江苏总旅游碳足迹的增长幅度远远大于总旅游承载力,生态压力日趋严峻。提高江苏旅游业的碳排效率,增加植物碳汇任重道远。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侯苗   董阿忠   杨星  
测算大中型灌区农业水价和农业用水户水价承载力及其影响因素,对完善我国农业用水价格形成机制、推进我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现场调研、查阅文献、统计分析、对比分析等方法,对江苏省大中型灌区农业水价和农业用水户水价承载力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结果显示:仅考虑工程运行维护成本时,江苏农业水价一般介于0.08-0.17元/立方米(43.2-92.67元/亩)之间,灌区规模、水源类型、灌溉方式等是其主要影响因素;地方财政精准补贴降低了农户的用水成本,也解决了部分灌区成本水价超过用水户承载力的问题。要持续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政策,通过加大财政投入、提高灌区管理水平、改善灌溉条件等方式,降低农业水价、促进农业节水、提高用水户收入,从而进一步增强其水价承载力、减轻用水负担。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何秋萍  
[目的]资源与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由经济快速发展引发的资源过度消耗、环境污染加重、生态遭受破坏等问题日益严峻,由工业化引发的资源和环境问题已经严重影响珠江地区的发展,构建珠江资源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对资源环境保护和国土规划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文章详细分析珠江流域资源环境现状,根据资源和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构建原则,并遵循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相和谐,地域分异规律和生态经济理论。[结果]共构建9个水资源承载力指标,8个土地资源承载力指标,13个大气环境承载力指标,6个水环境承载力指标,从人口经济,工业,农业和城市角度构建了11个土壤环境承载力指标,并对珠江流域资源环境状况进行了分析。[结论]虽然近些年,国家加大了对珠江流域资源环境的保护和治理,但该地区的环境污染形势依然非常严峻,"三废"排放严重污染了周围的自然环境,对经济社会的发展构成了威胁。珠江流域水资源开发率也在逐年降低,合理开发水资源也是目前需要攻克的难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