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650)
2023(7981)
2022(6660)
2021(5970)
2020(4785)
2019(10666)
2018(10309)
2017(19091)
2016(10645)
2015(11443)
2014(10995)
2013(10977)
2012(9992)
2011(9073)
2010(9037)
2009(8088)
2008(8055)
2007(6668)
2006(5976)
2005(4961)
作者
(34153)
(28510)
(28203)
(26590)
(18356)
(13978)
(12713)
(11223)
(11076)
(9914)
(9908)
(9887)
(9286)
(8951)
(8919)
(8843)
(8714)
(8478)
(8414)
(8344)
(7275)
(6983)
(6808)
(6639)
(6473)
(6321)
(6187)
(6051)
(5807)
(5712)
学科
(43449)
经济(43402)
管理(29526)
(25479)
(18688)
企业(18688)
方法(17326)
数学(15688)
数学方法(15582)
中国(13872)
地方(12777)
(11844)
(11368)
环境(9491)
(9004)
业经(8720)
农业(8507)
(8044)
贸易(8041)
(7736)
资源(7726)
城市(7221)
(6631)
(6591)
(6311)
技术(6214)
(6101)
地方经济(5929)
产业(5634)
人事(5535)
机构
大学(151749)
学院(151492)
(58763)
管理(57646)
经济(57487)
研究(56649)
理学(50823)
理学院(50074)
管理学(49151)
管理学院(48882)
科学(40387)
中国(40187)
(34842)
(33195)
(29866)
业大(29299)
(28128)
研究所(28126)
农业(28007)
中心(25728)
(23923)
(20994)
(20666)
师范(20306)
财经(20029)
(19600)
北京(19025)
农业大学(18885)
科学院(18595)
(18331)
基金
项目(116614)
科学(91972)
基金(86657)
(80122)
国家(79528)
研究(74764)
科学基金(67284)
社会(49771)
基金项目(47774)
自然(47346)
社会科(47289)
社会科学(47273)
(46367)
自然科(46103)
自然科学(46086)
自然科学基金(45259)
(39632)
资助(33258)
教育(32232)
编号(27402)
重点(27304)
(25756)
计划(24618)
(24555)
(23905)
科研(23049)
创新(22543)
科技(21979)
国家社会(21330)
(20036)
期刊
(59168)
经济(59168)
研究(37844)
学报(32915)
科学(28995)
(28616)
中国(27159)
大学(22420)
学学(21622)
农业(19326)
管理(17598)
(15951)
资源(13166)
(11009)
业经(10390)
问题(9742)
(9658)
金融(9658)
经济研究(9450)
技术(9061)
财经(8901)
业大(8887)
科技(8267)
(8137)
(7845)
教育(7836)
(7574)
城市(7360)
农业大学(7354)
商业(7117)
共检索到2096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仇方道  张纯敏  张慧敏  唐晓丹  马晓冬  
应用城市拓展的资源消耗响应程度模型,深入分析2000—2012年江苏省城市拓展与资源消耗关系的时空格局特征。研究发现:(1)城市拓展与资源消耗呈同步增长趋势,且二者的区域差异均呈现缩小之势;(2)城市拓展与资源消耗整体上处于相对脱钩状态,且脱钩程度不断增强,各城市演化方向趋异;城市拓展对资源消耗影响程度呈增强态势,不同类型城市分异显著;(3)城市拓展是导致其资源影响程度提高的主要动力,促进城市集约增长是破解城市拓展与资源消耗矛盾的路径选择。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汤茂林,姚士谋  
本文从城市化的概念、表现和度量指标出发,分析了现行城镇人口统计中存在的问题,指出城镇人口应包括的人口范围。并把江苏城市化发展过程分为六个阶段,对发展的现状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陈海燕  李闽  
研究目的:对江苏省13个市市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评价,分析其区域变化规律,为宏观指导城市土地资源集约利用、切实实现土地利用方式的转变提供依据。研究方法:综合指数评价法,回归分析法,聚类分析法。研究结果:(1)江苏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呈阶梯差异,从南向北逐步降低;(2)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土地集约利用最重要的外部因素,苏南经济发达地区集约利用水平远远高于苏北地区。研究结论:通过运用地价杠杆、规划引导、区域合作、奖惩机制等手段促进城市土地集约利用。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耀彬  
选取能源消费总量、总用水量和城市建成区面积作为江西省资源消耗的指示性指标,在对其城市化进程中资源消耗特征分析的基础上,采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对城市化作用的资源消耗响应情景进行了模拟。研究显示:①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江西省资源消耗特征表现并不一致。其人均能源消耗、人均建成区面积扩张有着与全国类似的逐步增长的态势,但其人均值都低于全国人均水平;而人均用水量则与全国一样呈现下降趋势,但江西省人均用水量一直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②格兰杰因果分析发现,江西省城市化水平变化是人均能源消费增长和人均建成区面积扩张的格兰杰因果原因,人均建成区面积扩张也是城市化水平提高的格兰杰因果原因;而城市化水平变化与人均用...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陈海波  刘旸旸  
基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内涵,构建了江苏省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江苏省十三个市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空间差异进行了比较研究。最后结合低碳经济的发展理念,就如何提高江苏省城市的资源环境承载力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许士春  刘沅涛  龙如银  
江苏省作为中国的经济大省,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江苏省能源消耗量不断增加,研究江苏省化石能源消耗的主要影响因素,对于江苏省节能减排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02年、2007年和2012年的投入产出数据,结构分解方法(SDA)分析江苏省化石能源消耗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整体上经济增长诸要素(消费、投资、调出和出口)是促进能源消耗的最主要因素,而能源强度变动效应是削减能源消耗增量的最主要因素,技术变动效应虽然对能源消耗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但作用很小;不同产业中,农业和建筑业中的能源强度变动效应促进了能源消耗,建筑业和服务业的技术水平在节能方面出现"倒退"的趋势;工业是江苏省能源消耗的主要来源,在工...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马晓冬  胡颖  黄彪  
以经济发达的江苏省为研究区域,建立乡村绿色发展指数测算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泰尔指数、莫兰指数等方法,探讨2007—2017年江苏省乡村绿色发展的时空演变特征,并构建回归模型揭示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近10年来,江苏省乡村绿色发展指数整体呈上升趋势,区域差异逐步缩小,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区域内部差异大是造成区域差异的主要原因。(2)研究期内,省域乡村绿色发展水平及其分维指数呈现出苏南—苏中—苏北逐渐递减的空间分异特征,但绿色生态指数呈现反向递增的空间格局;乡村绿色发展存在显著的空间集聚态势,高值集聚区主要分布在苏南地区,低值集聚区分布在苏北地区。(3)经济发展、农村人力资本含量等对江苏省乡村绿色发展具有一定的积极影响,城镇化、工业化以及财政支农力度对乡村绿色发展具有一定的消极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不利于乡村绿色发展,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有利于乡村绿色发展但效果并不显著。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吴斌  曾韵  王惠兰  
本文以近年来快速发展的城市商业银行为例,通过专家小组意见法确立了包含价值、品质与特质,元胜任,情感胜任,知识技能,行为胜任5个胜任力特征维度的城市商业银行客户经理胜任力词典,并以此作为外生潜变量构建了城市商业银行客户经理胜任力的偏最小二乘法评价模型。基于江苏地区城市商业银行问卷调查的分析结果显示:显著影响客户经理胜任力的外生潜变量依次为价值、品质与特质,元胜任,知识技能和行为胜任。情感特征没有通过检验,其对胜任力有影响但不显著。此外,元胜任对其他内生潜变量具有显著的影响。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朱文娟  孙华  
研究目的:探究江苏省13地市2001—2016年土地利用效益的时空演变规律及空间相关性,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其效益驱动力,为今后土地的高效利用和优化配置提供借鉴与参考。研究方法:熵权TOPSIS模型,ESDA空间相关性分析,热点分析,Tobit模型。研究结果:(1)2001—2016年江苏省土地利用综合效益由0.299稳步提升到0.669,经历了"平稳—加速—平稳"的过程,实现了"低级—中级—良好"的梯度跨越;(2)各市土地利用效益"高—高""低—低"空间集聚显著,地区间差距大,出现了新一轮苏南城市圈效益热点区并逐步扩大,冷点区域已经消失;(3)经济发展水平、资金投入、城镇化、产业结构、科技创新、环保治理是提升区域土地利用效益的关键因素。研究结论:未来应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加强科技创新,大力倡导发展绿色循环经济,重视生态效益;同时采取苏南、苏北城市定向帮扶措施,缩小地区差距。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黎洁  连传鹏  黄芳  
文章在按照旅游活动研究需要而重新确定产业分类方法和对2002年江苏省投入产出表进行了调整的基础上,计算出了江苏省旅游特定产业和非旅游特定产业的直接消耗系数,并使用中间流量分层和两层滤波的方法,对直接消耗系数选取主系数,从而分析了2002年江苏旅游特定产业和非旅游特定产业之间的产业关联程度。数据显示,在旅游特定产业中,与邮政和信息传输服务业、批发零售贸易业、餐饮业有强关联性的产业较多,而铁路旅客运输业、环境资源与公共设施管理业、文化艺术业与其他产业间的关联较少。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杜永林  张巫军  吴晓然  李刚华  王绍华  刘正辉  唐设  丁艳锋  
以江苏省13个行政区水稻生产数据为基础,分析了50年来水稻产量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主要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近50年来江苏水稻总产增加了2.9倍,总体呈"南减北增"趋势。水稻单产大幅增加是总产增加的主要驱动因素,种植面积呈"双峰型"变化曲线,总体增加了12.9%,是总产上升的关键条件;不同地区间,苏北是驱动江苏总产上升的主要地区,苏中次之,苏南最低。水稻种植格局的"南缩北扩"是水稻总产格局"南减北增"的主要原因。水稻单产水平上升明显,不同地区间,苏北单产增幅大于苏南,其中,品种改良、栽培技术革新是单产增加的主要原因,气候变化总体有利于单产提高,气象产量的增幅,由北至南趋势逐渐加大。进一步扩大苏北...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马道明  黄贤金  
江苏省高资源消耗型产业经营模式粗放,行业产值贡献份额小,资源占用份额大,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十分突出,因此,高资源消耗型产业的甄别与合理调控是江苏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关键。本文采用了资源消耗指数法甄别出江苏省12种高资源消耗型产业。研究表明:高资源消耗型产业在江苏省工业中占据绝对的比例优势,有些产业甚至是江苏省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产业;针对江苏高资源消耗型产业发展的特点,从经济实力、资本实力、对外开放水平和资源节约实力4个方面构建了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对高资源消耗型产业的综合竞争力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除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纺织业和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供应业竞...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刘耀彬  刘莹  胡观敏  
城市化需要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在资源环境约束下找到一个城市化适宜水平对一个区域可持续发展来说至关重要。文章在梳理江苏省城市化进程中所面临的资源环境约束状况的基础上,通过纳入城市化均衡模型和引用Logistic方程,测算并分析1979—2010年江苏省城市化适宜水平。研究发现:由于不同原因,江苏省城市化适宜水平总体上符合Logistic曲线特征,该过程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江苏省适宜城市化水平与现实水平存在明显偏差,两者轨迹几乎不存在长时间重合,但二者的差距正在逐渐缩小。在实证结果的基础上,就江苏省城市化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传明  张春梅  任启龙  宋佳  沈茜  
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并缩小区域经济差距,是新时期区域协调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以江苏省13城市为案例,利用耦合协调模型,实证揭示江苏省基本公共服务、经济发展以及两者耦合协调度的总体特征和时空特征。研究发现:基本公共服务的改善可以通过经济要素条件的传递机制推动经济发展,而经济发展又反过来推动基本公共服务的改善,两者之间存在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的耦合协调关系。这种关系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阶段表现出不同特征。而在短期内则呈现"升—降—升—降"的小振幅波浪式变化,基本公共服务建设的速度决定拐点出现的周期长短。江苏省基本公共服务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关系总体表现为相对协调,但也呈现出苏南苏中苏北地带性差异,2011—2013年全省除扬州市之外的其他12市耦合协调性都在不同程度上升,到2014年除扬州和镇江两市外,其他11城市耦合协调性都出现了拐点。最后,提出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和经济耦合协调发展的路径对策。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杜金莹  徐建刚  于涛  刘省言  
以江苏省为研究对象,从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两个层面,对江苏省地级市及区县进行收缩测度识别,发现南通市是江苏省收缩现象最为明显的城市。基于南通市属于人口流入地区与流出地区的边界城市,通过对13个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探讨南通市的收缩特征,发现南通市是一个伴随着综合实力衰退的收缩城市,主要原因是人口发展水平的持续下降与低水准的城镇发展水平。在此基础上,探讨南通市城市收缩的内在机制,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