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553)
- 2023(13880)
- 2022(12222)
- 2021(11258)
- 2020(9422)
- 2019(21911)
- 2018(21808)
- 2017(41925)
- 2016(23246)
- 2015(26150)
- 2014(26289)
- 2013(25861)
- 2012(23948)
- 2011(21719)
- 2010(21801)
- 2009(20175)
- 2008(19858)
- 2007(17137)
- 2006(15360)
- 2005(13677)
- 学科
- 济(93150)
- 经济(93016)
- 管理(69447)
- 业(62457)
- 企(52305)
- 企业(52305)
- 方法(39462)
- 数学(33844)
- 数学方法(33436)
- 中国(25511)
- 财(24309)
- 农(24178)
- 学(22921)
- 地方(21561)
- 业经(20584)
- 制(20326)
- 环境(16057)
- 农业(15970)
- 理论(15311)
- 贸(15119)
- 贸易(15112)
- 和(14906)
- 务(14767)
- 财务(14697)
- 财务管理(14666)
- 易(14571)
- 体(14114)
- 企业财务(13909)
- 技术(13841)
- 银(13774)
- 机构
- 大学(334855)
- 学院(330734)
- 管理(130711)
- 济(127503)
- 经济(124489)
- 研究(113649)
- 理学(113002)
- 理学院(111616)
- 管理学(109660)
- 管理学院(109056)
- 中国(82992)
- 京(73020)
- 科学(72262)
- 财(60484)
- 所(57564)
- 农(54531)
- 江(53604)
- 研究所(52560)
- 业大(50815)
- 中心(50532)
- 财经(48091)
- 范(45316)
- 北京(45198)
- 师范(44891)
- 经(43574)
- 农业(42826)
- 院(41658)
- 州(39874)
- 经济学(37886)
- 师范大学(36743)
- 基金
- 项目(229594)
- 科学(180907)
- 基金(166956)
- 研究(166609)
- 家(145921)
- 国家(144768)
- 科学基金(124207)
- 社会(104703)
- 社会科(99085)
- 社会科学(99057)
- 省(89718)
- 基金项目(89501)
- 自然(81846)
- 自然科(79860)
- 自然科学(79842)
- 自然科学基金(78357)
- 划(75953)
- 教育(75681)
- 资助(67646)
- 编号(67540)
- 成果(55390)
- 重点(51555)
- 部(50552)
- 发(48580)
- 创(47369)
- 课题(47091)
- 创新(44363)
- 制(43797)
- 科研(43544)
- 教育部(42883)
- 期刊
- 济(142531)
- 经济(142531)
- 研究(98273)
- 中国(66296)
- 学报(54139)
- 科学(50579)
- 农(49360)
- 管理(47431)
- 财(45590)
- 大学(40330)
- 学学(37883)
- 教育(36055)
- 农业(33903)
- 技术(26988)
- 融(26814)
- 金融(26814)
- 财经(23249)
- 业经(22719)
- 经济研究(20994)
- 问题(20105)
- 经(19708)
- 图书(17690)
- 业(16748)
- 资源(16667)
- 科技(16295)
- 理论(16155)
- 版(15860)
- 现代(15613)
- 技术经济(15029)
- 实践(14825)
共检索到4869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解安宁 黄唯 陈利根
构建城市化发展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协调发展机制及其评价模型,在此基础上评价了江苏省城市化发展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协调发展水平。研究发现:从评价值来看,2010年江苏省13个地级市的协调发展度介于0.216~0.331之间,协调发展类型涉及勉强协调和初级协调,而且勉强协调发展类型占总数的76.9%,这说明江苏省各个地级市总体上还处于较低水平的协调发展层次;从空间分布特征来看,整体上表现出苏南地区高于苏北地区的趋势,即经济发达地区的协调发展水平高于经济欠发达地区,二者之间呈现较强的相关关系。
关键词:
城市化发展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 协调发展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孙宇杰 陈志刚
以江苏省为例,分别建立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及城市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全局主成分分析法,对2000年-2009年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城市化水平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描述了两者的时间变化和时空差异特征,并运用协调发展评价模型对两者之间的协调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江苏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城市化水平均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但地区之间的差异较大,大致表现为苏南地区>苏中地区>苏北地区。从空间特征看,江苏省各个市土地集约利用与城市化水平协调度总体朝着有序的方向发展,两者之间的协调性不断增强,在空间上具有明显的聚集特征,同时也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有着较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关键词:
土地集约利用 城市化 协调发展 江苏省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郑华伟 丑建立 刘友兆
在界定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城市化内涵的基础上,构建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城市化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改进的熵值法和功效函数法测度了江苏省1985~2008年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与城市化水平,并运用协整检验、向量误差修正模型、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等计量经济分析方法探讨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城市化的动态关系和相互作用。研究表明:(1)1985年以来,江苏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城市化水平总体上逐步提高;(2)城市化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均为一阶单整序列;(3)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城市化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短期内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不利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但长期内其有利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且长期的响应作用程度...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陈海燕 李闽
研究目的:对江苏省13个市市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评价,分析其区域变化规律,为宏观指导城市土地资源集约利用、切实实现土地利用方式的转变提供依据。研究方法:综合指数评价法,回归分析法,聚类分析法。研究结果:(1)江苏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呈阶梯差异,从南向北逐步降低;(2)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土地集约利用最重要的外部因素,苏南经济发达地区集约利用水平远远高于苏北地区。研究结论:通过运用地价杠杆、规划引导、区域合作、奖惩机制等手段促进城市土地集约利用。
关键词:
土地利用 集约评价 区域分异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曹春艳
[目的]文章以江苏省13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分别建立新型城镇化发展与耕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从人口城镇化、经济城镇化、社会城镇化、生态城镇化等4个方面,耕地投入强度、耕地利用程度、耕地产出水平及耕地可持续利用水平共确定20个评价指标,以便对江苏省耕地集约利用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水平进行研究。[方法]依据系统性、独立性及可操作性等原则,参照相关行业标准及研究成果进行评价指标的获取与筛选,运用均方差权值法确定指标权重,最大限度提高研究结果的精确度,并得出影响江苏省协调发展水平的主要指标因素。[结果]江苏省耕地集约利用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发展水平成逐步上升趋势,各地级市协调发展水平及优化趋势差异性明显,南京、无锡及苏州为协调发展度高水平聚集区,宿迁、连云港为协调发展低水平聚集区,其余地级市发展水平一般。耦合协调发展水平优化趋势方面,常州与南通优化趋势较明显,南京、无锡及苏州优化趋势较好。镇江、泰州与宿迁优化趋势不理想,其中宿迁市需作为重点城市对象进行重点关注发展。[结论]影响江苏省新型城镇化发展与耕地集约利用耦合协调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因素分别为城市建成区绿地覆盖率、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城市房地产固定投资总额、人均粮食产量及复种指数,最终得到在江苏省新型城镇化发展进程中要保护耕地、节约集约利用耕地的建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顾鹏 杜建国 金帅
科学评价城乡协调发展度是城乡发展研究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文章以城乡协调发展的内涵为着眼点,设计了城乡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了城乡协调发展度评价模型,并对江苏省2002-2011年城乡协调发展情况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证明:江苏城乡协调发展程度不高但呈现上升态势,城乡协调度呈现波动演变态势。其中,对城乡发展影响最大的是各自的社会进步发展方面,各自发展相对较劣的是城市环境保护和农村人口规划方面。最后,针对江苏城乡协调发展的现状,为宏观调控者提供了政策性建议。
关键词:
城乡协调发展 指标体系 协调度模型 江苏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王丽萍 周寅康 薛俊菲
研究目的:研究江苏省城市用地扩张的变化特征和区域差异,探讨城市用地扩张的主要驱动机制。研究方法:主成分分析法。研究结果:江苏城市用地呈总量上升趋势,城市用地扩展速率的区域差异明显。研究结论:城市用地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是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的增长,而经济发展是城市用地扩张的根本驱动力,经济因素中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效益差异则是其直接诱导因素。
关键词:
城市用地扩张 驱动机制 江苏省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晓庆 姜博 初楠臣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是当前土地管理学的核心问题。运用主成分分析与熵权的综合确权法,基于协调发展度、相对发展度模型探讨2011—2014年山东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关系。结果表明:(1)山东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关系呈逐步优化趋势。(2)山东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关系片状分区特征明显,鲁东地区协调发展水平最高,形成以济南、青岛、烟台、威海为核心的协调发展度"高峰区";鲁中地区协调发展水平总体不高,但优化趋势显著;鲁西南地区协调发展水平较低,协调发展优化速度相对缓慢,属于土地集约利用与新型城镇化发展"双低"区域。(3)山东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新型城镇化之间往往并非同步变化,新型城镇化发展程度总体上超前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晓庆 姜博 初楠臣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是当前土地管理学的核心问题。运用主成分分析与熵权的综合确权法,基于协调发展度、相对发展度模型探讨2011—2014年山东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关系。结果表明:(1)山东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关系呈逐步优化趋势。(2)山东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关系片状分区特征明显,鲁东地区协调发展水平最高,形成以济南、青岛、烟台、威海为核心的协调发展度"高峰区";鲁中地区协调发展水平总体不高,但优化趋势显著;鲁西南地区协调发展水平较低,协调发展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朱文娟 孙华
研究目的:探究江苏省13地市2001—2016年土地利用效益的时空演变规律及空间相关性,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其效益驱动力,为今后土地的高效利用和优化配置提供借鉴与参考。研究方法:熵权TOPSIS模型,ESDA空间相关性分析,热点分析,Tobit模型。研究结果:(1)2001—2016年江苏省土地利用综合效益由0.299稳步提升到0.669,经历了"平稳—加速—平稳"的过程,实现了"低级—中级—良好"的梯度跨越;(2)各市土地利用效益"高—高""低—低"空间集聚显著,地区间差距大,出现了新一轮苏南城市圈效益热点区并逐步扩大,冷点区域已经消失;(3)经济发展水平、资金投入、城镇化、产业结构、科技创新、环保治理是提升区域土地利用效益的关键因素。研究结论:未来应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加强科技创新,大力倡导发展绿色循环经济,重视生态效益;同时采取苏南、苏北城市定向帮扶措施,缩小地区差距。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陈燕珠
技术进步机制及其协调机制——对江苏省企业技术进步现状的思考陈燕珠企业技术进步机制是指制约或决定企业技术进步发展变化状态的各有关的深层次因素和环节,按一定的规律或规则连锁促动的结构关系。企业技术进步机制形成与否,是否完善,取决于投资决策机制、开发创新机...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鲁嘉颐 方斌 李欣
[目的]为避免土地粗放利用或过度利用,实现最佳土地利用效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Pareto最优"思想,以江苏省55个县域单元为研究区,建立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与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关系的曲线估计模型,利用LINGO软件求解多目标规划模型的"理想点",得到土地利用的最佳集约度,并划分不同程度土地利用集约区。[结果](1)在2015年末的社会经济技术条件下,苏南、苏中、苏北土地利用最佳集约度分别为6 287. 96 (万元/km2)、4 944. 00 (万元/km2)、2 954. 70 (万元/km2)。(2)总体上,研究区的地区经济水平与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土地利用最佳集约度呈正相关。(3)存在低度、中度集约区的经济、社会产出效益超过理想值,高度集约区的社会产出效益低于理想值的综合效益失衡现象。[结论]研究运用多目标规划模型的"理想点"法求解土地集约利用产出效益问题的Pareto最优解,较好地处理了最佳集约度难以定量求解的问题,对我国县域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具有指导意义。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翟文侠 黄贤金 张强 杜文星
科学确定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对于区域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在分析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内涵及其发展阶段的基础上,选取14个指标构建土地集约多元回归驱动力模型,对江苏省17个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区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土地闲置是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首要限制性因素,依据产出指标影响程度高于土地、资金的投入指标可知,江苏省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处于土地利用转换期;(2)苏南地区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高于苏中和苏北地区。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开发区 土地集约利用 驱动模型 江苏省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景刚 欧名豪 刘志坚 张效军 陈海燕
开发区是土地利用的重要方式,特别是在促进土地集约利用方面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和辐射作用。本文基于江苏省开发区典型调查的基础上,分析和测算了全省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的理论潜力,并结合江苏省资源禀赋特点和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剖析了理论潜力实现的可能性及途径。结果表明,江苏省开发区2010年和2020年的土地集约利用理论潜力分别为261km2和1 069km2;若能在劳动生产率和工业用地容积率等方面有所作为的话,江苏省开发区2010年和2020年的土地集约利用现实潜力将分别达210km2和869km2。这主要通过注重开发区投资主体的多元化、软硬件环境的不断完善和提高开发区的用地门槛来实现。
关键词:
开发区 土地集约利用 潜力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杜金莹 徐建刚 于涛 刘省言
以江苏省为研究对象,从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两个层面,对江苏省地级市及区县进行收缩测度识别,发现南通市是江苏省收缩现象最为明显的城市。基于南通市属于人口流入地区与流出地区的边界城市,通过对13个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探讨南通市的收缩特征,发现南通市是一个伴随着综合实力衰退的收缩城市,主要原因是人口发展水平的持续下降与低水准的城镇发展水平。在此基础上,探讨南通市城市收缩的内在机制,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