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423)
2023(10630)
2022(8354)
2021(7269)
2020(5562)
2019(12703)
2018(12585)
2017(23556)
2016(12951)
2015(14422)
2014(14649)
2013(14195)
2012(13314)
2011(12248)
2010(12724)
2009(11601)
2008(11487)
2007(10509)
2006(9809)
2005(9276)
作者
(38367)
(31855)
(31741)
(30041)
(20816)
(15234)
(14323)
(12514)
(12304)
(11603)
(11059)
(10911)
(10535)
(10295)
(10058)
(9961)
(9503)
(9464)
(9346)
(9184)
(8279)
(7910)
(7850)
(7493)
(7291)
(7253)
(7220)
(7194)
(6521)
(6399)
学科
(62937)
经济(62880)
(34452)
管理(33850)
(25338)
企业(25338)
中国(24913)
地方(24301)
(19621)
业经(16884)
方法(14462)
农业(13788)
(13481)
地方经济(12479)
数学(11532)
数学方法(11421)
(11228)
(10942)
(10893)
银行(10880)
(10802)
金融(10802)
环境(10720)
(10640)
发展(10072)
(10046)
(9912)
贸易(9900)
(9661)
(9428)
机构
学院(186800)
大学(182734)
(76495)
经济(74617)
研究(72347)
管理(66871)
理学(55541)
理学院(54736)
中国(54248)
管理学(53845)
管理学院(53458)
科学(43827)
(42117)
(36842)
(36424)
(33891)
研究所(33148)
中心(32051)
(31877)
(29050)
师范(28761)
(26800)
北京(26209)
(25902)
财经(25780)
业大(25617)
农业(24440)
(23790)
(23090)
师范大学(23022)
基金
项目(118748)
科学(94145)
研究(89657)
基金(83259)
(72108)
国家(71420)
科学基金(61159)
社会(57589)
社会科(54534)
社会科学(54519)
(49100)
基金项目(43696)
(40184)
教育(39887)
自然(37258)
编号(37175)
自然科(36328)
自然科学(36323)
自然科学基金(35642)
(32852)
资助(32270)
成果(30356)
课题(27832)
重点(27568)
发展(26885)
(26425)
(24739)
(24374)
国家社会(23328)
创新(22796)
期刊
(100146)
经济(100146)
研究(61754)
中国(45837)
(31311)
管理(27755)
科学(26541)
学报(25849)
教育(25479)
(24066)
(21568)
金融(21568)
农业(21268)
大学(19715)
业经(18763)
学学(18234)
技术(17024)
经济研究(15041)
问题(14437)
财经(12472)
(11282)
(10972)
(10829)
现代(10499)
资源(10457)
图书(9930)
商业(9684)
(9581)
(9552)
论坛(9552)
共检索到3079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志宪,虞孝感  
受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的影响,江苏省的城市化出现了苏南、苏中及苏北之间较大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表现在城市数量、城市规模、城市化水平、城市现代化、城市地域特征等诸方面。由于苏南、苏中、苏北的城市化发展环境不同,因此三地区在城市化过程中应采取不同的发展模式。沿江地区是江苏省最发达的地区,完善的交通通信网络、良好的互通基础、密集而等级分明的城镇、政府的大力支持等良好的内外部环境使沿江城市带的构建成为可能,沿江城市带的建设可发挥城市的集合规模效益,推动江苏省的城市化进程,增强城市的辐射能力。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甄峰  欧向军  王春慧  姜煜华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一直处于全国城市化发展的前列,对全国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发挥了积极的示范作用。近些年来,江苏省城市化发展在空间格局及动力机制等方面出现了一些新的特征,表现为:大中城市成为城市化人口的主要集聚区,城市化的区域差异不断缩小,城市化发展动力也日趋多元化。同时,江苏省城市化仍然面临着区域差异显著、集聚效应不强、公共服务能力不高、资源环境压力较大等不可回避的问题。随着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型,江苏省城市化战略将会发生适应性的调整。指出以城市土地空间扩张及城市数量增加为主的城市化道路已经基本不适应江苏省新时期新战略的要求,进而提出了今后一段时间全省城市化战略重点的调整方向...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孙宇杰  陈志刚  
以江苏省为例,分别建立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及城市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全局主成分分析法,对2000年-2009年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城市化水平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描述了两者的时间变化和时空差异特征,并运用协调发展评价模型对两者之间的协调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江苏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城市化水平均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但地区之间的差异较大,大致表现为苏南地区>苏中地区>苏北地区。从空间特征看,江苏省各个市土地集约利用与城市化水平协调度总体朝着有序的方向发展,两者之间的协调性不断增强,在空间上具有明显的聚集特征,同时也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有着较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浙江省发展计划委员会课题组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马晓冬  沈正平  
城市化的空间格局往往表现为一定的结构性和分异性。文章以江苏省为例,运用帕雷托(Pareto)模型和空间自相关校验,从城市体系的规模结构和城市化水平的空间分异两个方面,对近年来该省城市化的空间格局及其演化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显示,江苏城市分布存在明显的空间梯度性,区域城市化水平的两级分化和空间收敛趋势明显。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束礼菊  徐邓耀  
文章采用层次分析法从人口、环境、社会、基础设施、经济五大方面对江苏省城市化进程进行测算与分析,指出了江苏省社会保障制度、教育发展水平、人口基数和产业结构水平等四方面落后于城市化的综合水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城市化质量和水平的对策。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钟业喜  陆玉麒  雷延军  
利用传统统计分析方法和ESDA方法相结合,在ArcGIS和GeoDA等软件的支持下,以非农人口城市化为测度指标,从时间、空间、关联性三个侧面对1990—2008年江苏省城市化空间格局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江苏省城市水平呈现苏南、苏中、苏北逐次下降的空间格局;城市化速度总体上苏中快于苏南,苏南快于苏北;区域城市化水平总体上朝均衡方向发展,处于中等城市化水平的区域逐渐增多;根据城市化水平的空间关联性,江苏省可分为扩散型、极化型、塌陷型和传染型四种不同类型的城市化发展区域。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汤茂林,姚士谋  
本文从城市化的概念、表现和度量指标出发,分析了现行城镇人口统计中存在的问题,指出城镇人口应包括的人口范围。并把江苏城市化发展过程分为六个阶段,对发展的现状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段兆广  张伟  
指出工业发展战略与空间布局对工业化、城市化的健康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快速城市化地区县级城市的影响更为突出。如何优化工业空间布局已经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对快速城市化地区县级城市工业化发展阶段进行判断的基础上,分析规划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提出了工业发展战略与空间布局的原则。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唐德才  程俊杰  
通过研究城市化与服务业互动发展的现实问题,并对城市化水平提升促进服务业产值增加以及服务业发展水平提高推动城市化进程的深入的微观机制进行探讨和分析,发现两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在本质上都是要素集聚的结果。进而针对目前城市化与服务业互动发展现状提出一系列政策建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郑华伟  丑建立  刘友兆  
在界定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城市化内涵的基础上,构建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城市化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改进的熵值法和功效函数法测度了江苏省1985~2008年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与城市化水平,并运用协整检验、向量误差修正模型、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等计量经济分析方法探讨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城市化的动态关系和相互作用。研究表明:(1)1985年以来,江苏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城市化水平总体上逐步提高;(2)城市化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均为一阶单整序列;(3)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城市化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短期内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不利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但长期内其有利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且长期的响应作用程度...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爱龙,黄莞苓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玲玲,路正南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茅天颖  濮励杰  许艳  朱明  蔡芳芳  
现阶段城市化与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征显著,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对于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江苏省为例,应用脱钩理论剖析1997-2015年城市化(人口城市化、土地城市化)与经济(GDP、非农GDP、第三产业GDP)发展间的动态变化关系,揭示其脱钩状态的时空差异。研究结果表明:(1)全省人口城市化水平较高,自南向北差异明显;土地城市化水平较稳提升,苏南地区发展快于苏中苏北地区;(2)2006年前人口城市化、2009年前土地城市化与GDP年度脱钩系数波动较大,呈强脱钩、弱脱钩、扩张负脱钩与扩张连接四种类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