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008)
- 2023(7455)
- 2022(6662)
- 2021(6173)
- 2020(5274)
- 2019(12442)
- 2018(12232)
- 2017(23638)
- 2016(13285)
- 2015(14962)
- 2014(15156)
- 2013(15173)
- 2012(14549)
- 2011(13177)
- 2010(13308)
- 2009(12474)
- 2008(12502)
- 2007(11298)
- 2006(9740)
- 2005(8618)
- 学科
- 济(60374)
- 经济(60336)
- 管理(33828)
- 业(30745)
- 方法(26380)
- 数学(23797)
- 数学方法(23616)
- 企(21718)
- 企业(21718)
- 农(19302)
- 地方(17774)
- 学(15754)
- 中国(13657)
- 农业(12974)
- 环境(12971)
- 财(12879)
- 业经(11050)
- 贸(9925)
- 贸易(9923)
- 土地(9676)
- 易(9506)
- 和(9114)
- 制(8899)
- 地方经济(8771)
- 划(8091)
- 资源(7962)
- 融(7738)
- 金融(7736)
- 生态(7698)
- 发(7350)
- 机构
- 学院(192771)
- 大学(191526)
- 济(78045)
- 经济(76241)
- 管理(72287)
- 研究(69381)
- 理学(61976)
- 理学院(61106)
- 管理学(59972)
- 管理学院(59624)
- 中国(51449)
- 科学(46445)
- 京(41701)
- 农(40378)
- 所(36573)
- 江(34521)
- 研究所(33710)
- 业大(33415)
- 财(33407)
- 中心(33067)
- 农业(31876)
- 范(27516)
- 师范(27244)
- 财经(26823)
- 北京(25191)
- 院(25047)
- 省(24520)
- 州(24175)
- 经(24133)
- 经济学(23688)
- 基金
- 项目(132350)
- 科学(103420)
- 基金(94835)
- 研究(93648)
- 家(83612)
- 国家(82960)
- 科学基金(70032)
- 社会(58760)
- 社会科(55634)
- 社会科学(55613)
- 省(55241)
- 基金项目(52132)
- 自然(46322)
- 自然科(45012)
- 划(44998)
- 自然科学(44996)
- 自然科学基金(44133)
- 教育(41572)
- 编号(37968)
- 资助(37683)
- 重点(30603)
- 发(29931)
- 成果(29727)
- 部(28775)
- 课题(26570)
- 创(26451)
- 科研(25554)
- 计划(25509)
- 创新(24920)
- 国家社会(23718)
共检索到2807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沈萍
[目的]现有研究基本上是针对江苏省某一地区进行分析,并未分析江苏省整体土地生态安全。探索江苏省土地生态安全预警问题及其空间格局变化,目的是缓解江苏省土地利用与生态安全的矛盾。[方法]基于江苏省各指标体系,利用熵权法测算指标权重,并利用土地生态安全预警模型监测2005~2015年江苏省土地生态安全预警程度,并划分预警级别,在此基础上运用GIS技术分析其空间格局变化。[结果]江苏省土地生态安全指数总体上呈波动上升态势,表明近10年来江苏省土地生态环境较为乐观,且效果明显,但2007年和2012年分别出现过两个低潮;从空间格局来看,江苏省土地生态系统不断完善,预警程度越来越低,且江苏省各地级市空间内部差异性越来越小。[结论]江苏省土地生态安全指数朝着较好态势发展,空间格局变化显著。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牛品一 陆玉麒 彭倩
选用超越对数函数的随机前沿模型,估算1993—2009年江苏省各县市的生产效率,并分解其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结果表明:①苏南地区生产效率最高,苏北地区生产效率最低;各地区平均生产效率均出现不同程度下降,苏南下降幅度最小,苏北下降幅度最大;苏南地区生产效率较为均衡,苏中、苏北地区内部差距逐渐增大。②城市化率、GDP中第二产业比重、出口与GDP之比对生产效率具有正面作用,而政府干预程度与生产效率呈负相关关系。③各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是逐步增加的,增长主要是由技术进步率贡献的。④通过对TFP增长率和产出增长率联合对比把各县市分为四种类型。全要素生产率从另一个侧面揭示区域经济增长及差异的形成过程。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马骁驰 欧向军 叶磊
在运用差异系数和极化指数定量分析1978-2010年江苏区域经济差异和极化演变过程的基础上,以基尼系数和沃尔夫森指数的拟合关系式为依据,根据现有区域经济差异的预警标准推算出了极化的预警标准,对江苏区域经济极化的警戒水平作出了判定。并利用灰色模型预测了未来五年江苏区域经济极化的警戒水平和发展趋势。结果表明:江苏区域经济差异与极化呈现"先扩大,后缩小,再急剧扩大,后平缓波动扩大,最后缓慢减小"的演变过程;区域经济差异和极化的演变过程和发展趋势趋于一致,即随着区域经济差异的不断扩大,区域经济极化不断增强;江苏目前的经济极化水平偏高,且已超过了红灯警戒线;江苏未来五年的经济极化水平将徘徊在0.110左...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刘冬辉 孟令杰 陈立梅
[目的]信息消费已成为激发经济增长活力的新培育点,尤其在农村地区,信息消费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和增长潜力。文章选取长三角重要成员江苏省为例,从空间相关和空间集聚的角度,以准确把握农村信息消费的空间关系及格局演变,以推动全省信息消费的协调发展,加快推进经济新常态。[方法]基于1998—2016年各市域单位的经验数据,利用ArcGIS软件,对江苏省农村信息消费的基尼系数、Moran′s I指数、Getis-Ord General G指数进行测算。[结果]信息消费市域差异的基尼系数高于生活消费总支出的基尼系数,江苏省农村信息消费的Moran′s I指数和Getis-Ord GeneralG指数在研究时段内始终为正,同时Moran′s I指数呈现上升的变化趋势。信息消费的空间集聚带来了新的空间分异的不均衡格局。[结论]江苏省农村信息消费的区域差异显著,苏北信息消费严重滞后。江苏省农村信息消费呈现空间正相关和空间集聚效应,并趋于加强,高值簇的空间集聚效应更加显著,而低值簇的空间作用相对薄弱,这种空间关系逐渐形成空间分化的新格局。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麦丽开·艾麦提 满苏尔·沙比提 张雪琪
[目的]探索叶尔羌河平原绿洲土地生态安全预警问题及其时空格局变化,旨在为叶尔羌河平原绿洲土地生态安全及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方法]文章运用PSR模型构建预警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测算各指标权重,并对2000—2016年叶尔羌河平原绿洲土地生态安全警情格局进行综合分析,并利用GIS技术分析其2000、2005、2010和2016年土地生态安全空间格局变化,最后通过运用障碍度模型探索其障碍因子。[结果] (1)2000—2016年叶尔羌河平原绿洲土地生态安全综合预警指数总体呈上升态势,生态预警状态由“较不安全”转为“临界安全”,警度亦由“重警”变为“中警”。 (2)从空间格局来看,空间上各县域土地生态安全水平差异明显,研究初期西部地区土地生态安全状态优于东部地区,2016年呈现出中部高、东北-西南部低的态势。(3)近17年叶尔羌河平原绿洲各县域土地生态环境状况有所改善,安全状态经历了“极不安全-临界安全-较安全”的发展历程。(4)影响土地生态安全的主要障碍因子包括单位面积耕地农药负荷、人口密度、单位面积耕地化肥负荷、土地垦殖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和单位面积耕地地膜负荷等。[结论]研究期间叶尔羌河平原绿洲土地生态安全得到明显的提升与改善,并向良好的方向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在军 管卫华 臧磊 吕旭江
以江苏省1995、2000、2005及2010年各县、市产业结构系数为研究指标,运用空间自相关、空间变异函数、克里格空间插值等方法,对江苏省县、市的产业空间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995年来,江苏省产业结构的总体空间格局分异显著,且具有较高的稳定性,整体上呈现出南—北差异性;由冷热点区演化来看,江苏省产业发展水平的区域空间集聚趋势明显,苏南地区尤其是与上海毗邻地区为高水平集聚区,而广大苏北地区及多数苏中地区多为低水平集聚区;产业发展水平的空间格局连续性与自组织性逐渐增强,空间自相关引起的结构分异越来越显著,空间关联效应的作用范围增大,各方向产业水平的空间不均衡有扩大的趋势。最后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了4个年份的产业空间格局演变的影响因素。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董霁红 卞正富 喻成林
研究目的:以江苏省境内黄河故道区为例,评价流域土地开发整理的生态安全。研究方法:生态安全评价法、Delphi经验统计判断法等。研究结果:土地开发整理后,区内10个县的生态不安全因素普遍降低。为相似流域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整理提供借鉴。研究结论:土地开发整理后保持了粮食、水利、生境、水土保持等的生态安全性。
关键词:
土地整理 生态安全评价 黄河故道 江苏省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朱彬 张小林 尹旭
在对乡村人居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讨论的基础上,运用熵值法及空间分析方法对江苏省乡村人居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并探讨其空间格局特征。结果表明:江苏省乡村人居环境质量呈现南高北低的空间分异格局;各分指标的空间格局存在差异;同时乡村人居环境质量表现出苏锡常地区的高值集聚,苏北地区的低值集聚态势。为提高乡村人居环境水平并缩小人居环境的区域差异,针对不同地区提出相应建议。
关键词:
乡村人居环境 质量评价 空间格局 江苏省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红富 周生路 吴绍华 廖富强 任奎 吕蕾
本文从农用地资源的质量出发,应用地统计学分析、景观生态学等方法,对江苏省农用地资源质量的空间分布规律进行研究:从江苏省农用地资源自然质量、利用质量、经济质量空间分布,以及不同农业区农用地资源质量的多样性、均匀度、集中度、优势度等分布特点来看,不同农业区的农用地资源质量的区域分异明显,表现出由南向北、由东向西两个方向上的递变规律。文章最后探讨了农用地资源质量空间格局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农用地资源质量空间格局主要受到地带性因素以及大尺度的非地带性因素如大地貌单元等要素的控制,同时还受到人类活动如区位条件、管理水平等因素的干扰,人类活动干扰的区域分异显著。农用地资源质量的空间分布与组合格局是不...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姚婉 黄春晓
本文基于江苏省2000年至2015年年鉴就业数据,利用空间分析方法,分析了江苏省就业的总体格局特征及其演变。结果表明:江苏省始终保持单中心就业结构,就业中心从沿江地区逐渐向南部上海方向移动至苏锡常地区,在空间上已经形成了南高北低,苏北京沪高速公路沿线逐渐塌陷的分异格局。同时,第二产业的就业分布较第三产业更加集聚于南部。本文认为区位格局的演变、大都市区的构建、产业结构转型及政策等因素是产生上述结果的主要原因。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傅龙波 王亚辉
根据预警原理建立了江苏粮食供求预警系统。该预警系统分析结果表明,江苏粮食供求处于无警状态,但粮食生产警情出现频率较多,稳定粮食生产是今后农业政策的中心。
关键词:
粮食 供求 预警系统 模型 江苏省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薛艳
文章从经济计量的角度,对江苏省房地产市场的供求情况进行了分析,选择风险预警指标,从而建立房地产非均衡计量模型,测算出房地产市场的非均衡度,并利用统计过程控制原理,对江苏省房地产市场风险进行监测,为政府分析房地产发展规律和制定有关的开发政策提供依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欧向军 沈正平 朱传耿
文章以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为测度区域经济差异的变量指标,定量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区域经济差异演变的总体水平与空间变化特征;并引用国外的区域分离系数等方法,分析了江苏省经济增长与区域差异空间格局变化的相互关系,即随着江苏省的经济增长,苏南、苏中与苏北三大区域逐渐发散趋异,城乡两大区域逐渐收敛趋同。通过各市县经济增长对区域差异收敛与发散贡献的空间分析,得出江苏省城市、农村、苏南、苏中与苏北地区分别表现为向下收敛、向上收敛、向上发散和向下发散的结论。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徐畅 郭杰 易家林 欧名豪
研究江苏省耕地非粮化时空特征及其驱动因素,为保护耕地和保障粮食安全的政策制定提供参考。基于耕地非粮化的影响机制解析,选择江苏省作为研究区域,分析1996~2020年县域耕地非粮化时空格局演变及其驱动机制,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研究驱动机制及其区域分异。结果表明:(1)江苏省耕地非粮化面积和比率呈现倒“U”型的变化趋势,面积由2 322.49千hm~2上升到2 704.78千hm~2后降至2 072.76千hm~2,比率由19.28%上升至35.46%后降至27.72%;(2)全省县域耕地非粮化率分布具有显著空间集聚特征,整体呈现苏南的高高聚集和苏中、苏北的低低聚集为主,前期为苏北低-近沪地区高,后期主要呈现苏中低-苏南高聚集格局;(3)基于长时序面板数据分析发现,地均GDP和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比与耕地非粮化率呈显著正相关,老龄化程度与非粮化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4)经济欠发达地区更容易受社会经济因子影响,经济较发达地区非粮化更易受经营者生产决策影响,资源禀赋较差地区更倾向于非粮化种植。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冀亚哲 张小林 吴江国 李红波
以镇江地区第二次土地调查(2009年)1∶10 000土地利用现状数据为主要数据源,运用GIS和景观格局分析方法,研究了按照中心属性值法和面积最大法从现状数据粗化为30m、100m、500m和1 000m栅格和矢量数据的聚落景观格局变化特征及机理。结果显示:最大面积值法生成数据各景观类型的面积相对误差较大,特别是其它土地,在空间粒度为1 000m时消失,中心属性值法在空间粒度转换中的面积相对误差较小,并且是随机的;在聚落景观变化方面,研究区斑块密度、聚集度指数和斑块结合度指数降低,分维数、最大斑块指数和平均邻近距离升高,说明聚落景观斑块破碎化降低、斑块面积扩大并趋于成片成团、空间分布更为离散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