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111)
2023(6068)
2022(4987)
2021(4342)
2020(3581)
2019(8069)
2018(7714)
2017(14606)
2016(7754)
2015(8573)
2014(8520)
2013(8813)
2012(8648)
2011(8090)
2010(8361)
2009(7689)
2008(7249)
2007(6461)
2006(6161)
2005(5667)
作者
(24386)
(20775)
(20728)
(20060)
(13766)
(10107)
(9321)
(8299)
(7981)
(7541)
(7527)
(7361)
(7113)
(6899)
(6659)
(6615)
(6245)
(6174)
(6035)
(5667)
(5545)
(5133)
(5078)
(5038)
(4840)
(4791)
(4547)
(4228)
(4150)
(4105)
学科
(61070)
经济(61043)
地方(21492)
管理(16978)
方法(15627)
数学(14296)
数学方法(14226)
(13543)
地方经济(13489)
(12388)
中国(11570)
(11463)
业经(9785)
(8514)
企业(8514)
环境(8283)
农业(8270)
经济学(7625)
(6725)
(6452)
资源(6416)
(6414)
(6215)
金融(6213)
(5775)
产业(5708)
(5619)
生态(5305)
(4951)
银行(4947)
机构
学院(119148)
大学(118519)
(59888)
经济(58759)
研究(50038)
管理(40980)
中国(37290)
理学(34406)
理学院(33830)
管理学(33198)
管理学院(32968)
科学(30482)
(26632)
(25807)
(25028)
(24287)
研究所(23503)
中心(22705)
(20162)
经济学(19760)
财经(19037)
(18406)
(17516)
经济学院(17448)
(17366)
师范(17211)
(17135)
业大(16867)
北京(16084)
科学院(15854)
基金
项目(79082)
科学(63207)
基金(58559)
研究(55360)
(51701)
国家(51340)
科学基金(43815)
社会(37971)
社会科(36030)
社会科学(36019)
基金项目(31775)
(31091)
自然(27983)
自然科(27236)
自然科学(27230)
自然科学基金(26701)
(25868)
资助(23222)
教育(23152)
编号(20326)
(19576)
重点(18695)
(16985)
国家社会(16131)
发展(15933)
(15738)
成果(15572)
课题(15297)
(15253)
科研(14731)
期刊
(78563)
经济(78563)
研究(41371)
中国(24599)
科学(18177)
学报(17630)
(17576)
(16923)
管理(15394)
大学(12941)
经济研究(12918)
学学(12657)
(12114)
金融(12114)
农业(11602)
财经(10238)
业经(10234)
问题(10107)
技术(9836)
资源(9470)
(8936)
技术经济(7484)
统计(6882)
世界(6554)
经济问题(6346)
现代(6284)
(6191)
教育(6012)
(5996)
(5950)
共检索到1951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欧向军  薛丽萍  顾雯娟  
运用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等方法,对江苏省县市经济联系的空间特征进行了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江苏省61个市县在经济联系的强度、方向、范围与格局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在经济联系强度上,南北梯度差异显著,苏南县市经济联系最强且差异最大,苏中县市经济联系较强,苏北县市经济联系最弱且差异较小,地级市区之间的经济联系明显强于县域;在经济联系方向上,各县市的经济联系具有较强的邻近地域指向性、中心城市指向性和交通指向性等主要特征;在经济联系范围上,江苏12个主要辐射源的作用半径大小不一,其中南京、苏州、徐州三个辐射源的辐射范围基本覆盖了全省所有县市,但苏南县市的辐射力度最大且密集,苏中次之,苏北县市的辐射力度最弱;在经济联系格局上,江苏县市基本上形成了由东南向西北层次鲜明的四大板块,即苏锡常通板块、宁镇扬泰盐板块、淮安板块和徐宿连板块。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仇方道,朱传耿,孔令平,单勇兵  
江苏省是我国经济最为发达的省份之一。1980年代以来,经济迅速发展,总量水平位居全国前列,但省域内南北区域经济差异显著。文章以SPSS统计分析软件和GIS技术为基础,以县域为研究单元,探讨了江苏省县域经济差异变化的时间特征、空间格局及其变化过程,分析了差异成因,提出了调控的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邓建高  江薇  
本文基于修正引力模型计算城市空间经济联系强度矩阵,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构建江苏省城市空间经济联系网络,对网络结构特征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江苏省城市空间经济联系网络呈现非均衡的地域性分布特征,并且存在明显的凝聚子群现象和核心边缘结构。苏南地区已形成强联系网络,苏中地区呈轴线状结构,苏北地区呈点状发育态势。对此,本文提出优化建议,以期推动江苏省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化祥雨  杨志民  叶娅芬  
以江苏省县域为研究对象,运用引力模型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分析金融空间联系特征,进一步引入金融势能指标建立金融势能经济增长模型,通过空间计量技术探讨金融空间联系与经济增长关系。结果表明:江苏省县域金融空间联系网络结构分布格局变化显著,从简单的一体化"线型"空间网络结构发育成复杂的区域化"三角型"、"网络型"空间网络结构;金融势能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金融势能空间集聚现象变化显著,进一步向苏南演化,呈现出区域集聚态势;江苏省县域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金融空间联系与经济增长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不仅可以通过直接效应促进本县域经济增长,还可以通过间接效应和总效应空间溢出促进其他县域和全省经济增长。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杜心灵  
河南省18个地市共包括108个县市,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各县市的经济社会总体水平得到了一定提高,但河南经济总体竞争能力不强,省内各县市之间存在发展严重不平衡问题。由于县域经济在河南省经济体系中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它是城市经济与农村经济的结合部,是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为了解决省内发展严重不平衡和总体竞争能力不强问题,必须在充分认识县市竞争力差异的基础上,发挥各自区域优势,促进全省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本文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河南省县市竞争力评价,找出各县市经济竞争力水平差异,并通过聚类分析,将全省108个县市进行综合分类,提出促进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思路。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波  成长春  
随着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城市间经济联系日益加强,必然引起城市间物流需求联系的增加。借鉴引力模型在经济联系中的应用,分析了江苏沿海地区城市间经济联系强度。结果表明:城市间经济联系的强度随着空间距离的递增而递减;并以区域中心城市为中心,向外呈辐射状圈层构造,呈现3个层次结构;沿海中心城市对经济联系腹地间的竞争更加明显。立足运输地理学网络分析基本原理,从客流、货流和信息流等流量,流向等空间属性进一步探讨城市间的经济联系特征,江苏沿海地区市际间货流量连云港-南通占主要地位;客流量连云港-南通一线最大;城市间信息传递不畅,信息流量较弱。针对城市间经济联系及物流要素流量的空间特征,提出了加强区域经济合作的策...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金春鹏  
推进省内全域一体化发展,是江苏贯彻落实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重大举措。为深入了解江苏城市之间的空间经济联系强度情况,利用断裂点模型、流强度模型,通过计算城市之间断裂点位置、断裂点场强、城市空间影响半径以及产业区位熵、外向功能量、城市功能效益、城市流强度、城市流倾向度等相关指标,对江苏各城市空间影响的强度和范围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江苏空间经济发展不均衡,城市空间影响力、外向功能等具体指标间的差距较大;空间经济联系不紧密,城市辐射半径普遍偏小,城市断裂(断裂点处场强偏低)特征显著;中心城市不突出,尚不具备对全域都具有较强空间影响力的城市。为此,建议加快建立健全推进省内全域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大力培育具有全域影响力的高能级中心城市;充分发挥产业协同对全域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作用,加快打造全域性产业链价值链。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张荣天  张小林  
以江苏省65个县(市)人均GDP为经济指标,测算出1990-2011年的泰尔指数,利用空间计量模型,对江苏省县域经济差异的时空特征及其空间机理作了初步探索。结果表明县域经济总体差异呈现扩大趋势,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地区之间的差异以及苏北内部、苏南内部差异是江苏省县域经济总体差异的主要贡献者,形成"三足鼎立"之势;县域经济之间存在较强的空间自相关性,经济发展相似地区在空间上呈聚集分布格局,且集聚的程度不断增强;局部空间格局表现为以"苏州-无锡"为核心的圈层空间分布结构;县域经济发展的自组织性较强,空间格局演化中的随机成分较低,而由结构化分异引起的空间差异越来越显著;东北-西南方向县域经济差异较小...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荣天  韩玉刚  
文章以江苏省65个县域单元作为研究区域,构建县域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PCA法、经济重心模型及空间变差函数等方法对1978-2012年江苏县域经济发展空间差异及主要成因进行了初步地研究。结果表明:1978年以来江苏县域经济发展呈上升的态势,且发展非均衡性较显著;县域经济发展重心在120°.261′~120°.622′E、31°.910′~31°.327′N波动,大致位于无锡市至苏州市范围之内;县域经济呈现以"苏锡常"为核心、向外圈层递减的空间分布模式;县域经济发展的空间自组织性越来越强,县域经济在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熊薇  徐逸伦  王迎英  
应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xploratory Spatial Data Analysis,ESDA)及变异系数方法,取江苏省65个县(市)的经济指标为测度因子,对江苏省县域经济的总体发展趋势、全局及局部空间差异进行研究,发现:各县市经济存在强烈地空间自相关性且空间差异增大,呈明显的二元结构特征,极化态势与经济差异变化趋同;LISA分析显示苏南和苏北地区已形成了与周边地区显著相似的块状面域,南北差异仍是导致省内经济差异的主要因素,南北的极化作用明显大于扩散,在循环累积因果的作用下南北极化的"哑铃状"空间格局将进一步扩大。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欧向军  
文章通过基尼系数和广义熵指数的分解方法,对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县域经济差异的演化过程进行结构分析,两种测度方法所得县域差异演变趋势基本一致。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前的县域差异扩大,主要是由于第二产业产值份额过高,分布不均等所致;随着工业化、市场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产业结构重构与转移,产业的结构效应逐渐大于集中效应,第三产业产值份额不断提高,并对县域差异的促增作用越来越强,导致县域差异经过短暂下降后,又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呈扩大趋势。江苏省的县域差异在空间结构上主要表现为苏南、苏中与苏北三大经济区域间的差异,且呈不断扩大的态势。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张红梅  沈山  戴先杰  
江苏省区域经济差异由来已久,发展趋势令人堪忧,且严重影响了全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体目标的实现。文章构建一套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系统分析了江苏省各市县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得出5种区域差异类型,并比较分析各类型区域的发展特征,客观揭示了区域发展的梯度差异规律,有针对性地提出区域协调发展的诸多对策。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昌亭  周生路  周华  陆春锋  
基于1995-2010年4个时相的遥感影像,通过分析县域尺度的Ripley K函数特征、景观指数变化和行政村尺度的农村居民点空间关联格局特征来研究如皋市农村居民点空间演化特征,并分析演化的驱动过程。结果表明:11995-2010年如皋市农村居民点连通度、聚合度和形状复杂度增加,却未形成有效集聚,呈均匀分布特征,但均匀程度增加不显著。其中2000-2005年,农村居民点空间格局演化特征最显著。2农村居民点局部自相关性强,热点区域由经济较为领先的西北片区逐渐转移到后发追赶的东南片区,在热点转移过程中处于高值簇的乡镇单元会影响附近的区域,热点比重整体上升。3区域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及其空间不均衡...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朱小兵  朱大奎  葛晨东  邹欣庆  刘青松  魏永军  
本文以江苏吴县市为例 ,分析了经济发达地区土地利用的特点 ,提出了控制人口增长、加强法制建设、完善管理机制、实现耕地动态平衡、进一步优化土地利用结构的可持续利用对策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王馨  管卫华  
本文运用EDSA、社会网络分析和OAP分析,研究江苏省13个城市旅游经济联系的空间结构,并对空间结构形成的动力机制进行分析。研究表明:①江苏各城市旅游业发展程度各异,但空间分布越趋均衡。②江苏省旅游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经历了"地区三角形一全省多核金字塔形"的演变。③城市旅游知名度差异、交通便捷度、城市经济发展差异是驱动旅游经济联系的主要因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