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5008)
2023(21691)
2022(18683)
2021(17318)
2020(14444)
2019(33133)
2018(32412)
2017(61643)
2016(33461)
2015(37505)
2014(37445)
2013(36867)
2012(34571)
2011(31458)
2010(31808)
2009(29329)
2008(28502)
2007(25127)
2006(22457)
2005(20275)
作者
(98533)
(82217)
(81538)
(77836)
(52682)
(39478)
(36975)
(32143)
(31475)
(29516)
(28122)
(28095)
(26532)
(26217)
(25675)
(25566)
(24404)
(24013)
(23797)
(23662)
(20684)
(20405)
(20104)
(19142)
(18487)
(18399)
(18326)
(17971)
(16713)
(16271)
学科
(147968)
经济(147824)
管理(92864)
(87685)
(70449)
企业(70449)
方法(59933)
数学(52210)
数学方法(51560)
中国(40998)
(39119)
地方(35160)
(34554)
(33004)
业经(31434)
农业(26526)
(26010)
(25716)
贸易(25699)
(24795)
(22438)
银行(22371)
(22308)
金融(22304)
环境(22086)
理论(21698)
(21513)
(21316)
技术(20450)
(20164)
机构
大学(475746)
学院(474400)
(196297)
经济(192057)
管理(181089)
研究(171475)
理学(155208)
理学院(153375)
管理学(150502)
管理学院(149665)
中国(129918)
科学(106081)
(102966)
(90670)
(87674)
(81875)
研究所(79570)
中心(77928)
(75053)
业大(70940)
财经(70928)
北京(65323)
(64721)
(64464)
师范(64023)
农业(63840)
(62929)
经济学(59386)
(58162)
经济学院(53174)
基金
项目(320023)
科学(251506)
基金(231896)
研究(230994)
(204050)
国家(202384)
科学基金(172583)
社会(145390)
社会科(137730)
社会科学(137693)
(124773)
基金项目(121874)
自然(113207)
自然科(110525)
自然科学(110497)
自然科学基金(108521)
教育(106175)
(105905)
资助(96542)
编号(93182)
成果(76120)
重点(72981)
(71286)
(70287)
课题(65558)
(65378)
科研(61377)
创新(61122)
国家社会(59972)
教育部(59725)
期刊
(223960)
经济(223960)
研究(146252)
中国(98361)
学报(77560)
(73583)
科学(71650)
管理(68214)
(68137)
大学(58512)
学学(55068)
教育(54029)
农业(50427)
(46948)
金融(46948)
技术(42206)
经济研究(36238)
业经(35360)
财经(34939)
(30040)
问题(28375)
(26413)
图书(24371)
技术经济(23571)
(23314)
资源(22306)
理论(22266)
统计(22167)
科技(22007)
(21778)
共检索到7305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张荣天  张小林  
以江苏省65个县(市)人均GDP为经济指标,测算出1990-2011年的泰尔指数,利用空间计量模型,对江苏省县域经济差异的时空特征及其空间机理作了初步探索。结果表明县域经济总体差异呈现扩大趋势,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地区之间的差异以及苏北内部、苏南内部差异是江苏省县域经济总体差异的主要贡献者,形成"三足鼎立"之势;县域经济之间存在较强的空间自相关性,经济发展相似地区在空间上呈聚集分布格局,且集聚的程度不断增强;局部空间格局表现为以"苏州-无锡"为核心的圈层空间分布结构;县域经济发展的自组织性较强,空间格局演化中的随机成分较低,而由结构化分异引起的空间差异越来越显著;东北-西南方向县域经济差异较小...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荣天  韩玉刚  
文章以江苏省65个县域单元作为研究区域,构建县域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PCA法、经济重心模型及空间变差函数等方法对1978-2012年江苏县域经济发展空间差异及主要成因进行了初步地研究。结果表明:1978年以来江苏县域经济发展呈上升的态势,且发展非均衡性较显著;县域经济发展重心在120°.261′~120°.622′E、31°.910′~31°.327′N波动,大致位于无锡市至苏州市范围之内;县域经济呈现以"苏锡常"为核心、向外圈层递减的空间分布模式;县域经济发展的空间自组织性越来越强,县域经济在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欧向军  叶磊  张洵  芦惠  
以县域为研究基本单元,选取了人均GDP、人均工业总产值、农民人均纯收入和职工平均工资等四个指标,运用差异系数与极化指数等相差数理模型,对1994年以来江苏省县域经济发展差异与极化的演化过程与格局进行了定量比较,结果发现:江苏省县域经济发展差异与极化伴随着"缩小—扩大—再缩小"演化过程,总体上呈现出生产水平差异与极化增强、生活水平差异与极化减弱的特征,且生产水平的差异与极化远大于生活水平的差异与极化;在空间上,主要表现为苏南、苏中与苏北三大地区之间的差异与极化,且三大地区之间的极化呈增强趋势。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蔡芳芳  濮励杰  张健  赵艳  朱明  
利用1988—2009年江苏省县域人均GDP数据,基于邻接和距离规则定义空间权重矩阵,采用ESDA全局和局部空间关联分析方法,对江苏省县域经济发展的空间发展模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基于邻接规则的空间关联模式分析下,江苏省县域经济发展的空间相互联系强度可划分为四个阶段:①1988—1993年,苏南与苏中、苏北空间差异并不显著;②1994—1996年,全省经济布局极化现象显著增强;③1997—2003年,极化现象有所缓解;④2004—2008年,苏南与苏中、苏北区域经济差距进一步拉大。在基于距离规则的空间关联模式分析下,初步推断江苏省县域经济之间正的空间关联性影响范围在240 km之内。苏南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沿江地带经济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但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在2009年前还有很大改观,还需要进一步挖掘和带动。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曹芳东  吴江  徐敏  
采用1996—2008年江苏省各县(市)人均GDP经济指标,计算并分析江苏省县域单元经济发展整体空间特征,描述县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进而运用全局空间自相关与局部空间自相关理论,定量描述自1996年以来江苏省县域单元经济空间格局的动态演化特征与趋势。结果表明:江苏省县域单元经济发展存在较强的空间自相关性,即县域经济发达的区域周边县域经济也往往较发达,反之亦然,并且空间发展格局呈现显著的集聚模式,且集聚态势越来越明显。空间格局更多表现为以苏州、无锡为核心的圈状空间结构,并成为江苏省县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而苏北地区则成为圈状结构的外围地带,且这种空间格局的分布状态在短时间内难以改变,对不同年际M...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许华  路正南  
文章采用ArcGIS空间分析方法,对江苏省"十五"期间县域经济的差异及产业结构在五年内的变化进行研究,探索县域经济及产业结构在空间上的差异,从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角度将江苏省县域分为5大类,分析了每一类的产业特点,并针对性地提出了产业发展策略,以期对政府决策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仇方道,朱传耿,孔令平,单勇兵  
江苏省是我国经济最为发达的省份之一。1980年代以来,经济迅速发展,总量水平位居全国前列,但省域内南北区域经济差异显著。文章以SPSS统计分析软件和GIS技术为基础,以县域为研究单元,探讨了江苏省县域经济差异变化的时间特征、空间格局及其变化过程,分析了差异成因,提出了调控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化祥雨  杨志民  叶娅芬  
以江苏省县域为研究对象,运用引力模型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分析金融空间联系特征,进一步引入金融势能指标建立金融势能经济增长模型,通过空间计量技术探讨金融空间联系与经济增长关系。结果表明:江苏省县域金融空间联系网络结构分布格局变化显著,从简单的一体化"线型"空间网络结构发育成复杂的区域化"三角型"、"网络型"空间网络结构;金融势能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金融势能空间集聚现象变化显著,进一步向苏南演化,呈现出区域集聚态势;江苏省县域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金融空间联系与经济增长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不仅可以通过直接效应促进本县域经济增长,还可以通过间接效应和总效应空间溢出促进其他县域和全省经济增长。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蔡则祥  孙国锋  
本文在县域经济和县域金融基本特征的基础上,论述县域经济与县域金融耦合发展的内在机制。同时对江苏省县域经济与县域金融耦合发展提出对策和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黄丽娟  马晓冬  
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框架,采用熵权TOPSIS法和空间自相关模型对2000、2005、2010和2015年的江苏省县域经济综合发展水平与乡村转型发展程度及空间集聚情况进行综合测度,解析两者的空间耦合协同特征,并判别空间协同的地域类型。结果表明:(1)江苏省县域经济综合发展水平的南北差异格局未突破,经济发展的热点区和次热点区主要分布在江苏南部县市,并向北演化。经济发展的冷点区范围逐渐缩小,主要在徐宿连和连淮盐交界分布。(2)江苏省乡村转型水平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分异性,次冷点区域变动明显,主要分布徐州北部、连云港北部和江苏中部等。(3)江苏省县域经济发展与乡村转型耦合协调水平整体得到提升,61.8%的县市达到协调状态,根据其格局特征划分出"三协同双滞后"五种类型,80%的县市经济与乡村转型发展具有不同程度的协同性,符合经济发展一般规律,高水平协同型集中在苏南县市,苏中县市和苏北区域的市区主要为中水平协同型,低水平协同类型主要为苏北县市,溧阳、海门、泗阳和灌南等县域经济发展滞后于乡村转型,淮安市区、泰州市区、建湖、高邮等县市乡村转型明显滞后于经济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赵磊  方成  丁烨  
以县域为基本单元,选取生产和生活两类指标,运用差异系数与极化指数模型,对1997—2011年期间浙江省县域经济发展的整体差异与空间极化的演变过程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生产指标整体差异扩大,极化效应逐渐增强,生活指标整体差异与极化效应则缓慢变动,生产指标整体差异程度和空间极化效应要高于生活指标;县域经济发展地区间差异与地理分区个数成反比,地区内差异则与地理分区个数成正比;在二区域地理分区条件下,浙东北与浙西南地区之间极化效应均呈现增强趋势,两极分化现象加剧;生产指标在三区域和四区域之间的极化效应变动基本保持稳定,生活指标则在三种区域之间的极化效应均呈现显著增强趋势。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熊薇  徐逸伦  王迎英  
应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xploratory Spatial Data Analysis,ESDA)及变异系数方法,取江苏省65个县(市)的经济指标为测度因子,对江苏省县域经济的总体发展趋势、全局及局部空间差异进行研究,发现:各县市经济存在强烈地空间自相关性且空间差异增大,呈明显的二元结构特征,极化态势与经济差异变化趋同;LISA分析显示苏南和苏北地区已形成了与周边地区显著相似的块状面域,南北差异仍是导致省内经济差异的主要因素,南北的极化作用明显大于扩散,在循环累积因果的作用下南北极化的"哑铃状"空间格局将进一步扩大。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欧向军  
文章通过基尼系数和广义熵指数的分解方法,对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县域经济差异的演化过程进行结构分析,两种测度方法所得县域差异演变趋势基本一致。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前的县域差异扩大,主要是由于第二产业产值份额过高,分布不均等所致;随着工业化、市场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产业结构重构与转移,产业的结构效应逐渐大于集中效应,第三产业产值份额不断提高,并对县域差异的促增作用越来越强,导致县域差异经过短暂下降后,又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呈扩大趋势。江苏省的县域差异在空间结构上主要表现为苏南、苏中与苏北三大经济区域间的差异,且呈不断扩大的态势。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张红梅  沈山  戴先杰  
江苏省区域经济差异由来已久,发展趋势令人堪忧,且严重影响了全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体目标的实现。文章构建一套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系统分析了江苏省各市县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得出5种区域差异类型,并比较分析各类型区域的发展特征,客观揭示了区域发展的梯度差异规律,有针对性地提出区域协调发展的诸多对策。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欧向军  薛丽萍  顾雯娟  
运用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等方法,对江苏省县市经济联系的空间特征进行了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江苏省61个市县在经济联系的强度、方向、范围与格局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在经济联系强度上,南北梯度差异显著,苏南县市经济联系最强且差异最大,苏中县市经济联系较强,苏北县市经济联系最弱且差异较小,地级市区之间的经济联系明显强于县域;在经济联系方向上,各县市的经济联系具有较强的邻近地域指向性、中心城市指向性和交通指向性等主要特征;在经济联系范围上,江苏12个主要辐射源的作用半径大小不一,其中南京、苏州、徐州三个辐射源的辐射范围基本覆盖了全省所有县市,但苏南县市的辐射力度最大且密集,苏中次之,苏北县市的辐射力度最弱;在经济联系格局上,江苏县市基本上形成了由东南向西北层次鲜明的四大板块,即苏锡常通板块、宁镇扬泰盐板块、淮安板块和徐宿连板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