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851)
- 2023(8462)
- 2022(7266)
- 2021(6359)
- 2020(5307)
- 2019(11770)
- 2018(11537)
- 2017(21872)
- 2016(11455)
- 2015(12956)
- 2014(13114)
- 2013(13022)
- 2012(12319)
- 2011(11533)
- 2010(11703)
- 2009(11065)
- 2008(10451)
- 2007(9506)
- 2006(8895)
- 2005(8026)
- 学科
- 济(75942)
- 经济(75800)
- 管理(34546)
- 业(26298)
- 方法(24734)
- 地方(23679)
- 企(22096)
- 企业(22096)
- 数学(20064)
- 数学方法(19877)
- 中国(16037)
- 环境(15311)
- 学(15268)
- 地方经济(15121)
- 业经(15055)
- 农(14995)
- 和(11858)
- 财(10661)
- 农业(10300)
- 划(9785)
- 理论(9538)
- 制(9151)
- 资源(8994)
- 发(8766)
- 经济学(8604)
- 融(8270)
- 金融(8267)
- 生态(7404)
- 体(7249)
- 银(7140)
- 机构
- 学院(176269)
- 大学(175869)
- 济(81159)
- 经济(79570)
- 管理(66783)
- 研究(65817)
- 理学(56997)
- 理学院(56297)
- 管理学(55340)
- 管理学院(55020)
- 中国(48825)
- 科学(40167)
- 京(38093)
- 财(33742)
- 所(33515)
- 江(32681)
- 研究所(30464)
- 中心(29516)
- 财经(26714)
- 农(26111)
- 经济学(25332)
- 范(24575)
- 师范(24351)
- 业大(24192)
- 院(23942)
- 经(23925)
- 北京(23193)
- 经济学院(22325)
- 州(21792)
- 省(20941)
- 基金
- 项目(118777)
- 科学(94729)
- 研究(86889)
- 基金(86066)
- 家(74599)
- 国家(74026)
- 科学基金(63848)
- 社会(59643)
- 社会科(55477)
- 社会科学(55453)
- 省(48373)
- 基金项目(45632)
- 划(39369)
- 自然(39337)
- 自然科(38280)
- 自然科学(38273)
- 教育(38028)
- 自然科学基金(37545)
- 资助(34632)
- 编号(33765)
- 发(27983)
- 重点(27428)
- 成果(26836)
- 部(25622)
- 课题(24416)
- 国家社会(24411)
- 创(23834)
- 发展(22902)
- 展(22552)
- 创新(22494)
共检索到2760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段七零
选择区域子系统的组成要素和确定各要素的评判标准;其次,根据集对分析方法的思路,得到各子系统所处的状态;第三,按照空间解析几何的内涵,由三个子系统的状态构建一个三维空间,空间中的任一点到"系统完全协调状态"线的垂直距离和到原点的直线距离可分别表示区域系统协调性和区域综合水平;最后,将区域系统协调性和区域综合水平分别进行分等并矩阵列联,得到两者的组合类型。运用该方法定量评价了江苏省52个县域经济—社会—环境系统协调性。结果表明:①江苏县域系统协调性的好差与县域经济水平(即人均GDP)的高低之间具有一定的关联性,但并不显著;而江苏县域综合水平的高低与县域经济水平的高低之间却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②苏南多数县域属于高水平上的协调,但昆山、江阴、常熟、太仓、扬中却属于高水平上的不协调,而苏北大多县域则分属于低水平上的协调和低水平上的不协调。研究结论可为江苏省不同县域采取相应策略促进区域系统协调发展,提供一定参考。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熊薇 徐逸伦 王迎英
应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xploratory Spatial Data Analysis,ESDA)及变异系数方法,取江苏省65个县(市)的经济指标为测度因子,对江苏省县域经济的总体发展趋势、全局及局部空间差异进行研究,发现:各县市经济存在强烈地空间自相关性且空间差异增大,呈明显的二元结构特征,极化态势与经济差异变化趋同;LISA分析显示苏南和苏北地区已形成了与周边地区显著相似的块状面域,南北差异仍是导致省内经济差异的主要因素,南北的极化作用明显大于扩散,在循环累积因果的作用下南北极化的"哑铃状"空间格局将进一步扩大。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欧向军
文章通过基尼系数和广义熵指数的分解方法,对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县域经济差异的演化过程进行结构分析,两种测度方法所得县域差异演变趋势基本一致。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前的县域差异扩大,主要是由于第二产业产值份额过高,分布不均等所致;随着工业化、市场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产业结构重构与转移,产业的结构效应逐渐大于集中效应,第三产业产值份额不断提高,并对县域差异的促增作用越来越强,导致县域差异经过短暂下降后,又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呈扩大趋势。江苏省的县域差异在空间结构上主要表现为苏南、苏中与苏北三大经济区域间的差异,且呈不断扩大的态势。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张红梅 沈山 戴先杰
江苏省区域经济差异由来已久,发展趋势令人堪忧,且严重影响了全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体目标的实现。文章构建一套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系统分析了江苏省各市县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得出5种区域差异类型,并比较分析各类型区域的发展特征,客观揭示了区域发展的梯度差异规律,有针对性地提出区域协调发展的诸多对策。
关键词:
县域经济 主成分分析 协调发展 江苏省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孙伯良 王爱民
海洋经济、资源、环境的协调性是衡量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水平的重要依据。本文在对浙江海洋经济、资源、环境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构建海洋经济-资源-环境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同时运用协调系数测度模型分析浙江海洋经济-资源-环境系统的协调发展水平。结果显示,浙江海洋经济-资源-环境系统协调系数呈现"V"型;海洋经济-资源系统的协调系数基本高于经济-环境系统的协调系数,且呈现波动性;浙江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水平亟待提高。最后,提出有利于浙江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黄贤凤,何有世
本文以协调发展的理论为指导,建立了江苏省Ec-R-Ev系统协调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用主成分分析和模糊数学法评价了江苏省1995-2002年Ec-R-Ev系统的协调发展状况。结果表明,江苏省Ec-R-Ev系统的各个子系统之间存在着不协调发展的情况,对此笔者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Ec-R-Ev系统 江苏省 协调发展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许华 路正南
文章采用ArcGIS空间分析方法,对江苏省"十五"期间县域经济的差异及产业结构在五年内的变化进行研究,探索县域经济及产业结构在空间上的差异,从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角度将江苏省县域分为5大类,分析了每一类的产业特点,并针对性地提出了产业发展策略,以期对政府决策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
县域经济 产业结构 区域差异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虞晓芬 王瑜炜
地方政府间的财政竞争是促使我国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但不论在理论还是经验层面,其对经济效率的作用仍是莫衷一是。基于此,文章运用DEA局,并以Tobit方法构建面板计量模型,探寻财政竞争与经济效率关联的内在原理与演化机制,以期提供一个过往理论的整合逻辑,并为政府制定合理财政政策提供启示。主要研究结论如下:财政竞争整体上能够促进区域科技、管理水平提升与产业规模扩张,从而对经济效率有显著正向作用;特定时期内,财政竞争对于区域经济效率的作用存在二次型结构;财政竞争对于区域经济效率的作用存在区域与时点差异,不发达地区的财政竞争对技术效率作用更强,发达地区财政竞争对规模效率的作用更强。文章认为这种财政竞争与经济效率时空结构转换实际是由区域经济发展中纯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内在转换规律导致的,地方政府的财政政策导向应由此而定。另外,文章对贸易水平、产业结构、公共服务、城镇化、人口、税收水平等控制变量的作用进行了验证,它们大多也表现出较为明显的时空依赖现象,但并未改变财政竞争的显著性。
关键词:
财政竞争 经济效率 面板数据 江苏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黄丽娟 马晓冬
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框架,采用熵权TOPSIS法和空间自相关模型对2000、2005、2010和2015年的江苏省县域经济综合发展水平与乡村转型发展程度及空间集聚情况进行综合测度,解析两者的空间耦合协同特征,并判别空间协同的地域类型。结果表明:(1)江苏省县域经济综合发展水平的南北差异格局未突破,经济发展的热点区和次热点区主要分布在江苏南部县市,并向北演化。经济发展的冷点区范围逐渐缩小,主要在徐宿连和连淮盐交界分布。(2)江苏省乡村转型水平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分异性,次冷点区域变动明显,主要分布徐州北部、连云港北部和江苏中部等。(3)江苏省县域经济发展与乡村转型耦合协调水平整体得到提升,61.8%的县市达到协调状态,根据其格局特征划分出"三协同双滞后"五种类型,80%的县市经济与乡村转型发展具有不同程度的协同性,符合经济发展一般规律,高水平协同型集中在苏南县市,苏中县市和苏北区域的市区主要为中水平协同型,低水平协同类型主要为苏北县市,溧阳、海门、泗阳和灌南等县域经济发展滞后于乡村转型,淮安市区、泰州市区、建湖、高邮等县市乡村转型明显滞后于经济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欧向军 叶磊 张洵 芦惠
以县域为研究基本单元,选取了人均GDP、人均工业总产值、农民人均纯收入和职工平均工资等四个指标,运用差异系数与极化指数等相差数理模型,对1994年以来江苏省县域经济发展差异与极化的演化过程与格局进行了定量比较,结果发现:江苏省县域经济发展差异与极化伴随着"缩小—扩大—再缩小"演化过程,总体上呈现出生产水平差异与极化增强、生活水平差异与极化减弱的特征,且生产水平的差异与极化远大于生活水平的差异与极化;在空间上,主要表现为苏南、苏中与苏北三大地区之间的差异与极化,且三大地区之间的极化呈增强趋势。
关键词:
县域经济发展 差异 极化 江苏省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陈东平 蒋晓亮
文章结合经济增长理论中的收敛假说,通过对GDP、财政和教育等多项人均指标的分析,实证了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江苏省52个县经济增长的绝对和条件收敛情况。透过各个指标的不同变化情况分析,发现1994—2000年间各项指标呈现较为明显的收敛,而2000年以后则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发散情况。
关键词:
经济增长 地区差异 β收敛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仇方道,朱传耿,孔令平,单勇兵
江苏省是我国经济最为发达的省份之一。1980年代以来,经济迅速发展,总量水平位居全国前列,但省域内南北区域经济差异显著。文章以SPSS统计分析软件和GIS技术为基础,以县域为研究单元,探讨了江苏省县域经济差异变化的时间特征、空间格局及其变化过程,分析了差异成因,提出了调控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经济差异 县域 江苏省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荣天 韩玉刚
文章以江苏省65个县域单元作为研究区域,构建县域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PCA法、经济重心模型及空间变差函数等方法对1978-2012年江苏县域经济发展空间差异及主要成因进行了初步地研究。结果表明:1978年以来江苏县域经济发展呈上升的态势,且发展非均衡性较显著;县域经济发展重心在120°.261′~120°.622′E、31°.910′~31°.327′N波动,大致位于无锡市至苏州市范围之内;县域经济呈现以"苏锡常"为核心、向外圈层递减的空间分布模式;县域经济发展的空间自组织性越来越强,县域经济在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江红莉 何建敏
在分析区域经济与生态环境系统交互耦合关系的基础上,建立了区域经济与生态环境系统协调发展的动态耦合模型,并对江苏省经济与生态环境系统的协调发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995~2007年间,江苏省的经济系统综合发展指数呈快速上升的趋势,生态环境系统的综合发展指数在曲折变化中缓慢上升;经济与生态环境处于协调发展状态,但协调耦合度经历了"九五"期间的快速下降和2001年后逐渐上升两个阶段。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陈黎明 王颖 田建芳
3E系统协调是系统内和系统间同时达到协调的一种均衡状态。结合系统内协调和系统间协调,建立3E系统协调性综合评价模型,对中国30个省份(西藏除外)3E系统协调性进行综合评价实证研究。总体来看,各省份3E系统均处在勉强协调状态以上,个别省份达到优质协调状态。2002~2012年,各省份协调程度整体呈现上升态势,同时各省份之间横向差异较大,各地区面临不同程度的经济结构转型和提高发展效率压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