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965)
2023(15756)
2022(13578)
2021(12585)
2020(10390)
2019(23782)
2018(23781)
2017(45186)
2016(24668)
2015(27662)
2014(27896)
2013(27790)
2012(25916)
2011(23675)
2010(23944)
2009(21988)
2008(21331)
2007(18709)
2006(16746)
2005(15196)
作者
(73137)
(60639)
(60246)
(57449)
(38875)
(29264)
(27480)
(23973)
(23363)
(21935)
(20961)
(20722)
(19555)
(19471)
(18821)
(18681)
(17924)
(17737)
(17529)
(17396)
(15441)
(15109)
(14702)
(14126)
(13691)
(13579)
(13534)
(13448)
(12492)
(11956)
学科
(119590)
经济(119488)
管理(67641)
(63197)
(50789)
企业(50789)
方法(45031)
数学(38884)
数学方法(38473)
地方(31693)
中国(31630)
(28571)
(25217)
业经(25073)
(22277)
农业(19757)
(18242)
环境(18158)
地方经济(17988)
(17935)
贸易(17922)
(17343)
(17206)
(16702)
金融(16700)
理论(16597)
(16452)
银行(16410)
技术(15992)
(15836)
机构
大学(355023)
学院(354177)
(147255)
经济(144093)
管理(137892)
研究(128071)
理学(118153)
理学院(116742)
管理学(114821)
管理学院(114189)
中国(94719)
科学(79592)
(77775)
(65721)
(64441)
研究所(59767)
(57648)
(56635)
中心(56591)
业大(52011)
财经(50963)
北京(49416)
(49344)
师范(48885)
(46751)
(46081)
农业(44728)
经济学(43777)
(43448)
师范大学(39683)
基金
项目(238730)
科学(187174)
研究(175257)
基金(170709)
(148772)
国家(147527)
科学基金(125809)
社会(110032)
社会科(104170)
社会科学(104140)
(94886)
基金项目(90664)
自然(80990)
教育(79663)
(79288)
自然科(78990)
自然科学(78973)
自然科学基金(77502)
编号(71643)
资助(70480)
成果(58135)
(55176)
重点(54030)
(52077)
课题(50519)
(48950)
创新(45738)
科研(45084)
国家社会(44568)
教育部(44134)
期刊
(172733)
经济(172733)
研究(109825)
中国(73103)
学报(54824)
(52207)
科学(51967)
管理(51967)
(46679)
教育(41456)
大学(40920)
学学(38347)
农业(36503)
技术(32437)
(31950)
金融(31950)
业经(27537)
经济研究(27476)
财经(24789)
问题(21862)
(21264)
图书(19142)
技术经济(18957)
(18810)
资源(17825)
科技(17380)
理论(16926)
现代(16349)
商业(16177)
统计(15794)
共检索到5416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田钊平  
改革开放后,江苏形成了苏南、苏中、苏北三个梯度的经济格局,进入21世纪以来,江苏区域经济差异呈逐渐扩大趋势。文章通过利用相关区域经济差异衡量指标,对江苏区域经济差异进行了测度,分析得出江苏区域经济差异的扩大主要源于第二产业的发展差异和苏南、苏中、苏北三组间的差异。为此,应采取措施缩小各产业的发展差异以及组间差异,以推动江苏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吴继英  赵喜仓  
本文探讨了江苏区域的划分及协调发展的基本内涵 ,运用传统数量分析技术评价了江苏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水平。研究表明 ,经过多年的努力 ,江苏省实施区域共同发展战略已取得明显成效 ,但苏南、苏中和苏北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仍然突出。对此 ,必须处理好增强江苏整体实力与缩小江苏内部区域经济差异的关系 ,处理好江苏发达区域的进一步发展与支持落后区域加快发展的关系 ,处理好市场导向与政府宏观调控的关系 ,处理好区域经济增长与区域社会发展的关系 ,在发展中求双赢 ,在发展中求协调。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李占国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由来已久,理论界与实务界早已从不同角度对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进行研究。但从金融视角对金融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的仍较少。本文以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为研究对象,探寻了金融支持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间的内在关系。结果表明:金融支持对三大区域的经济增长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并从金融角度提出加快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建议。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肖海平  谷人旭  姜海宁  
以人均GDP为指标,运用Barro回归方程结合重力模型对江苏省区际县域间1995—2009年的边界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1)江苏省区际各县域间表现出经济一体化趋势,但边界效应对区域一体化趋势存在一定的阻碍作用,影响了江苏省县域协调发展的速度;(2)从变动态势来看,江苏省区际边界效应呈持续下降趋势,但在不同的时间段和区间,表现出不完全相同的演化过程和结构性波动;(3)交通条件的改善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江苏省区域一体化的进程,但仍对江苏省区际县域边界效应的影响表现出一定的显著性。最后,从区位条件、经济因素和交通建设等方面分析了边界效应及其演变的原因。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庄亚明  李晏墅  李金生  杨浩巍  
本文在回溯现有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评价理论的基础上,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社会、经济、资源与环境子系统的关联性出发,基于增长、依附、和谐的内在机理,建立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GAH评价要素,构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GAH-S评价体系,形成其内涵分析、强度测评、效果分析和结构测评的评价流程。一并运用江苏的数据实证检验该评价体系的合理性,分析江苏区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南北梯度成因,影响江苏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短板,根据苏南作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样板区的成功经验,提出进一步提升江苏乃至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水平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李晋  曹云源  孙长青  
区域协调发展是我国长期以来指导地区经济发展的基本方略,科学研判区域经济发展进程中的差异,对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运用极差、标准差和变异系数三项指标对河南省2003-2015年18个省辖市区域经济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进行测算。科学选取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等11项指标,构建区域经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SPSS21.0统计软件,采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法对各省辖市的经济发展状况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河南省区域经济发展存在较大差异,进而提出促进河南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孙希华,张淑敏  
文章定性、定量分析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山东省区域经济差异的动态变化特征,探讨了区域经济差异与区域整体经济增长的关系及省域经济差异警戒水平。认为当前山东省发展经济应坚持效率优先,同时要正视地域差异,跟踪省域经济差异警戒水平,采取适度的倾斜与均衡发展政策,实施点轴系统空间开发模式,在发展中逐渐缩小差异,促进省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爱儒  
文章在国内外区域经济及区域经济差异理论和实践研究基础上,根据青海省各个地区的实际情况,从总体上对青海省各地区经济差异的时空动态变化进行分析,并运用多指标评价体系,对青海省的经济差异进行综合分析。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启仿  李娟文  
本文从区域经济差异内涵出发 ,设计了由 11个指标所组成的区域经济差异评价指标体系 ,采取多元统计中的因子分析法和加法合成模型 ,对湖北省 17个区域的经济差异进行了定量评价与比较 ,得出了区域经济差异不断扩大的结论。对此 ,文章从如何建立多层次的区域城市网络体系 ,发挥中心城市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的作用 ,如何调整区域产业布局与产业结构 ,如何促进发达区域与不发达区域共同发展等 3方面 ,提出了湖北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有关对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上官敬芝  
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是各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种经济现象,适当的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是区域间竞争的基础和动力,但如果差距过大,则会导致区域间经济、社会矛盾的扩大,从而影响区域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江苏南北区域发展差异很大,并且有逐年扩大的趋势,文章在揭示了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及变化趋势的基础上,从多个维度剖析了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形成原因。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江红莉  何建敏  
在分析区域经济与生态环境系统交互耦合关系的基础上,建立了区域经济与生态环境系统协调发展的动态耦合模型,并对江苏省经济与生态环境系统的协调发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995~2007年间,江苏省的经济系统综合发展指数呈快速上升的趋势,生态环境系统的综合发展指数在曲折变化中缓慢上升;经济与生态环境处于协调发展状态,但协调耦合度经历了"九五"期间的快速下降和2001年后逐渐上升两个阶段。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董留群  徐海英  
外资企业的地方嵌入对于地方捕获全球化机会、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在江苏省的韩资企业"供给关系"空间结构特征、企业本地嵌入状态,探究区域发展路径具有重要意义。江苏省韩资汽车行业企业集中分布在苏北盐城和苏南无锡。本文将样本62家韩资企业划分为6种类型。不同类型企业地方嵌入特征存在差异,同时在苏北和苏南,企业地方嵌入的方式和强度也不同。以东风悦达起亚为主导,在盐城形成苏北汽车产业集群。但封闭的供给关系网络表明韩资汽车企业集团本地嵌入程度不高,影响区域创新能力培育。苏南韩资企业类型多样,地方嵌入程度高。苏北和苏南韩资企业之间存在密切的供给关系连接,因此,苏北承接苏南产业转移具有一定优势...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金晓斌  易理强  王慎敏  周寅康  
20世纪90年代以来,区域差异研究成为学术界和政府管理者关注的热点领域。长期以来学者们主要以单一经济指标或复合经济指标作为衡量因子,分析区域经济差异时空演变及差异背后的自然、社会、经济驱动机理。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区域发展不单是区域经济的发展,而应是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三方面的协调。基于这一理解,从可持续协调发展入手,建立了区域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选取了表征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支持3个方面的27个因素作为评价指标。分析了区域综合发展的测算方法,提出了综合发展指数和发展协调指数。在案例分析中运用所设计的测度方法对江苏省内县级行政单位的综合发展进行了评价和分析。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芳林  张海斌  查奇芬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吉芝  秦其明  
本文利用辽宁省近年来的统计数据 ,通过对标准差、变异系数、离差、比率、相对发展速度等参数的计算 ,分析了辽宁省内各地区间的区域经济差异的总体特征和空间特征。并总结了产生区域差异的三个主要因素 ,即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 (客观因素 )、区域战略重点的转移 (政策因素 )以及各地区经济结构的差异。在此基础上 ,为辽宁省区域协调发展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