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356)
2023(7493)
2022(6280)
2021(5593)
2020(4642)
2019(10471)
2018(10183)
2017(19465)
2016(10556)
2015(12061)
2014(11693)
2013(11962)
2012(11358)
2011(10358)
2010(10453)
2009(9314)
2008(9197)
2007(8138)
2006(7220)
2005(6475)
作者
(32200)
(26790)
(26770)
(25374)
(17202)
(12853)
(12213)
(10687)
(10422)
(9886)
(9524)
(9258)
(8941)
(8669)
(8504)
(8493)
(8144)
(8144)
(8048)
(7840)
(6869)
(6759)
(6677)
(6398)
(6140)
(6018)
(5987)
(5932)
(5687)
(5470)
学科
(49331)
经济(49293)
(26257)
管理(24748)
地方(18259)
方法(16291)
(16133)
企业(16133)
数学(14225)
(14114)
数学方法(14110)
中国(13823)
业经(11272)
地方经济(11092)
(10848)
产业(10107)
农业(10047)
(8645)
(8288)
(7970)
贸易(7966)
服务(7734)
(7625)
技术(7321)
理论(7226)
环境(7170)
工作(7141)
(6440)
(6428)
金融(6425)
机构
学院(150323)
大学(149610)
(62641)
经济(61255)
研究(58065)
管理(55909)
理学(47756)
理学院(47118)
管理学(46329)
管理学院(46041)
中国(41258)
科学(37223)
(33754)
(30361)
(30116)
(28691)
研究所(27791)
中心(26116)
(26107)
业大(23851)
农业(22727)
(21548)
(21093)
师范(20770)
北京(20157)
财经(20111)
(19950)
(19779)
经济学(19219)
(18137)
基金
项目(107373)
科学(84614)
研究(78091)
基金(75925)
(67911)
国家(67363)
科学基金(56711)
社会(49996)
社会科(47421)
社会科学(47407)
(44860)
基金项目(40320)
(36828)
自然(35856)
自然科(34958)
自然科学(34945)
自然科学基金(34327)
教育(33812)
编号(31668)
资助(30184)
(26730)
成果(25531)
重点(25426)
(22824)
课题(22796)
(22575)
发展(21516)
创新(21457)
(21194)
国家社会(20850)
期刊
(72826)
经济(72826)
研究(43580)
中国(35598)
学报(26109)
(25370)
科学(23905)
管理(20506)
大学(18951)
(17898)
学学(17628)
农业(17488)
教育(16873)
技术(13452)
图书(13002)
业经(12617)
(12268)
金融(12268)
经济研究(11867)
财经(9839)
书馆(9809)
图书馆(9809)
问题(9558)
(9437)
资源(8785)
(8781)
(7995)
论坛(7995)
科技(7823)
商业(7406)
共检索到2338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徐扬  
本文在CP框架内引入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综合指数,运用动态面板系统GMM实证检验方法,探讨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对人才流动的影响及人才流动对产业转移升级的驱动。研究结果表明,城市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升高,会提升人才就业率,促进高附加值的第二、第三产业的增加及低附加值产业向产业链高端升级。据此,政府应着力于区域基本公共服务的发展政策和设施体系的完善和提升,以实现区域内的协同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转移升级。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远柱  
区域产业转移是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一种客观现象,对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区域经济格局的优化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江苏省各区域经济差距悬殊,而各区域又面临着不同的国内外发展环境,又进一步拉大了区域间的差距。因此,顺应区域产业转移的客观趋势,加大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经济扩散的力度,对于江苏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顺利实现"两个率先"与"富民强省"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叶思荣  
产业结构调整是江苏省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发展的必然选择,全省产业结构调整不仅要落实到具体的产业,而且要在空间上作出最佳选择。区域结构调整是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客观要求。本文就江苏省机械工业的区域调整提出笔者的初步看法。
[期刊] 技术经济 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灵稚  
当今国际社会的竞争根本在教育,关键在人才。在大力推进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浪潮下,江苏省紧跟时代步伐,重点关注高端人才的成长与合理利用。近几年来,江苏省政府更是制定了各种吸引高端人才进驻的政策,积极发挥高端人才在推动江苏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科学技术不断创新、科研水平显著提升等方面的领头作用。本文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江苏省高端人才在数量、分布、来源上的流动现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四项影响高端人才流动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在江苏省深化经济社会体质改革背景下进一步引进、培养、壮大高端人才队伍,促进高端人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锐兰  刘思峰  顾建强  
本文基于创新人才流动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提出测量创新人才在区际流动过程中的成本效益的模型,并作了一定的定量分析和描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创新型政府降低创新人才流动成本的相关建议。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林闽钢  王增文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已成为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主要目标之一。目前,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评估已成为学界关注和研究的重点。本文引进层次分析法来建立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评估指标体系,同时基于2010年江苏省各市的数据,尝试利用变异系数进行分析,从而分析了江苏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存在的主要问题,为推进区域性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提供依据。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刘彬  
文章采用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和混合回归模型方法,从区域角度来分析产业集群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从总体上说,可以看出江苏省制造业总体的聚集指数与人均GDP是平稳的,二者之间存在着长期的均衡关系。而且江苏省制造业集群化发展促进了江苏省经济的发展,并且二者之间存在着指数函数关系,相关性也很高。而苏南、苏中、苏北各地区的聚集指数不同,对江苏省人均GDP贡献率也不同,但与江苏省经济增长都是高度相关的。聚集指数越大的地区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也越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也就越大。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段进军  季春霞  
沿沪宁线高新技术产业带、沿江基础产业带和沿东陇海加工产业带是江苏省区域发展三大重点轴线,简称为"三沿"。"三沿"战略对江苏省区域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但它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它忽视了省内南北之间的协调发展,同时,没有将全省发展置于长三角一体化之中。基于这样考虑,作者提出"一圈五轴"的发展战略,并提出整合资源、跨江联动、突出沿江轴线的可持续性,提升沿沪宁轴线高新技术创新能力,重视对沿海轴线的开发,加快发展东陇海和内陆轴线开发等重要建议。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  [作者] 于扬  卢载贵  
本文通过构建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对江苏省2011-2015年科技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评价,指出提升江苏省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应从加强企业技术中心能力建设、健全体制机制政策措施、完善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系统建设等方面入手。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  [作者] 于扬  卢载贵  
本文通过构建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对江苏省2011-2015年科技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评价,指出提升江苏省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应从加强企业技术中心能力建设、健全体制机制政策措施、完善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系统建设等方面入手。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丽珍,陈海波  
市场经济是竞争性经济,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工业的竞争力。竞争力是经济学中的一个综合性概念,一般指竞争主体(国家、地区、行业、企业等)在一定时期内的国民经济在市场竞争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实力及其发展潜力。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经济发展迅速,但各地区经济发展很不平衡,产生原因在于各市竞争实力的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安宇  沈山  
在阐释区域文化形成与发展的基础上,对江苏省区域文化类型进行了划分,探讨了新时期江苏省文化发展的空间组织,并将其概括为:1个文化发展中心,2个文化发展副中心,4类文化发展区域,5条文化发展轴线,7个历史文化名城,50个特色文化载体。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欧向军  沈正平  朱传耿  
文章以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为测度区域经济差异的变量指标,定量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区域经济差异演变的总体水平与空间变化特征;并引用国外的区域分离系数等方法,分析了江苏省经济增长与区域差异空间格局变化的相互关系,即随着江苏省的经济增长,苏南、苏中与苏北三大区域逐渐发散趋异,城乡两大区域逐渐收敛趋同。通过各市县经济增长对区域差异收敛与发散贡献的空间分析,得出江苏省城市、农村、苏南、苏中与苏北地区分别表现为向下收敛、向上收敛、向上发散和向下发散的结论。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胡志远  欧向军  
基于泰尔指数测度方法对江苏省1978—2004年人均GDP、人均农业总产值、人均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和人均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等4方面指标的区域差异进行测度分析,得出江苏省人均农业总产值的差异变化平缓且略有降低、人均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变化趋势呈U型、人均GDP和人均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差异不断扩大。除人均农业总产值外,江苏省三大区域间的差异程度均呈现不断扩大趋势,且对区域差异影响较大。同时,三大区域内部的差异也各不相同,苏南地区除人均农业总产值差异较大外,其余3项指标的差异程度较小,与改革初期相比均呈缩小趋势;苏中地区各项指标的差异程度变化不大;而苏北地区除人均农业总产值外其余3项呈现扩大趋势,且区域内部差异最大。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吴小庆  王远  刘宁  陆根法  
物质流分析被认为是适用于生态效率评价的重要工具和方法之一,但应用于区域生态效率评价的研究尚较少。根据生态效率理论、物质流分析理论与方法,建立了基于物质流账户的3个层面的区域生态效率评价指标:区域直接生态效率、区域总生态效率、整体生态效率。以江苏省为例,全面评价了1995~2005年江苏省不同层面的生态效率,结果表明:(1)江苏省区域直接生态效率远高于我国同期水平。区域总生态效率和整体生态效率相对较低,分别仅为区域直接生态效率15%~22%和7%~8%左右;(2)1995~2005年,区域直接生态效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原因在于物质生产率未有显著提高以及近年来重工业在产业结构中比重的增加;(3)...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