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129)
2023(10331)
2022(9052)
2021(8273)
2020(7077)
2019(16350)
2018(16034)
2017(31939)
2016(17800)
2015(20147)
2014(20463)
2013(20423)
2012(19596)
2011(17878)
2010(18211)
2009(17089)
2008(17256)
2007(15954)
2006(14146)
2005(12932)
作者
(52736)
(44191)
(44000)
(42188)
(28163)
(21093)
(20239)
(17150)
(16697)
(16209)
(15019)
(14985)
(14157)
(14069)
(13948)
(13928)
(13557)
(13193)
(13009)
(12818)
(11169)
(11061)
(10868)
(10198)
(10071)
(10055)
(9831)
(9793)
(8990)
(8974)
学科
(82139)
经济(82068)
管理(49149)
(49095)
(37250)
企业(37250)
方法(32858)
数学(29079)
数学方法(28694)
(25524)
地方(23253)
中国(20927)
(19902)
业经(17216)
农业(16946)
(16104)
(15518)
(15291)
贸易(15287)
(14757)
地方经济(13279)
(12345)
银行(12318)
环境(12204)
(11833)
(11742)
(11736)
金融(11732)
(11717)
产业(11426)
机构
学院(262464)
大学(259626)
(112890)
经济(110446)
管理(100043)
研究(92589)
理学(84898)
理学院(83893)
管理学(82488)
管理学院(81988)
中国(70819)
科学(56199)
(55464)
(52328)
(48384)
(46496)
(45540)
研究所(43454)
中心(43195)
财经(40311)
业大(37783)
(36154)
(35707)
农业(35602)
师范(35411)
北京(34555)
经济学(34214)
(33785)
(32913)
经济学院(30959)
基金
项目(167370)
科学(131891)
研究(124837)
基金(119506)
(102936)
国家(102070)
科学基金(86951)
社会(78476)
社会科(74433)
社会科学(74411)
(67700)
基金项目(63012)
教育(56469)
(56077)
自然(54850)
自然科(53439)
自然科学(53422)
自然科学基金(52457)
编号(52142)
资助(49548)
成果(43219)
(38982)
重点(38253)
(37143)
课题(36720)
(34274)
创新(32118)
发展(32018)
(31677)
科研(31622)
期刊
(131361)
经济(131361)
研究(79694)
中国(51095)
(41824)
(40045)
学报(37339)
科学(35822)
管理(35334)
农业(27869)
(27708)
金融(27708)
大学(27694)
教育(26663)
学学(25991)
技术(22954)
业经(22651)
经济研究(20353)
财经(19859)
问题(18112)
(17207)
(14594)
(14301)
技术经济(14066)
统计(13269)
理论(12914)
资源(12882)
商业(12799)
(12142)
现代(12032)
共检索到4028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远柱  
区域产业转移是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一种客观现象,对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区域经济格局的优化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江苏省各区域经济差距悬殊,而各区域又面临着不同的国内外发展环境,又进一步拉大了区域间的差距。因此,顺应区域产业转移的客观趋势,加大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经济扩散的力度,对于江苏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顺利实现"两个率先"与"富民强省"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徐扬  
本文在CP框架内引入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综合指数,运用动态面板系统GMM实证检验方法,探讨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对人才流动的影响及人才流动对产业转移升级的驱动。研究结果表明,城市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升高,会提升人才就业率,促进高附加值的第二、第三产业的增加及低附加值产业向产业链高端升级。据此,政府应着力于区域基本公共服务的发展政策和设施体系的完善和提升,以实现区域内的协同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转移升级。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运华  魏梦洁  吴洁  盛永祥  王建刚  
文章选取江苏省13个地级市1978-2017年面板数据,基于索罗余值法和数据包络法测算了全要素生产率(TFP),同时,采用增长核算法测算了资本、劳动和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并进行了泰尔指数分解。结果表明:江苏各区域TFP持续增长,苏南地区TFP增长最快;江苏经济的持续增长主要由资本投入驱动,其次是劳动力投入和TFP;资本、劳动和TFP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区域间差距都有缩小的趋势;改革开放初期,江苏区域政策未得到有效执行,但近年来取得明显成效。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欧向军  沈正平  朱传耿  
文章以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为测度区域经济差异的变量指标,定量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区域经济差异演变的总体水平与空间变化特征;并引用国外的区域分离系数等方法,分析了江苏省经济增长与区域差异空间格局变化的相互关系,即随着江苏省的经济增长,苏南、苏中与苏北三大区域逐渐发散趋异,城乡两大区域逐渐收敛趋同。通过各市县经济增长对区域差异收敛与发散贡献的空间分析,得出江苏省城市、农村、苏南、苏中与苏北地区分别表现为向下收敛、向上收敛、向上发散和向下发散的结论。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吴小庆  王远  刘宁  陆根法  
物质流分析被认为是适用于生态效率评价的重要工具和方法之一,但应用于区域生态效率评价的研究尚较少。根据生态效率理论、物质流分析理论与方法,建立了基于物质流账户的3个层面的区域生态效率评价指标:区域直接生态效率、区域总生态效率、整体生态效率。以江苏省为例,全面评价了1995~2005年江苏省不同层面的生态效率,结果表明:(1)江苏省区域直接生态效率远高于我国同期水平。区域总生态效率和整体生态效率相对较低,分别仅为区域直接生态效率15%~22%和7%~8%左右;(2)1995~2005年,区域直接生态效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原因在于物质生产率未有显著提高以及近年来重工业在产业结构中比重的增加;(3)...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欧向军  
文章采用综合差异测度方法,选取综合指标对江苏省的区域发展差异进行综合分析,构建了区域发展差异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借助SPSS软件,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评价了江苏省各县市的综合发展差异,并结合聚类分析法对该省的区域发展类型进行了划分。结果表明,江苏省区域经济发达的地区,社会发展水平相对较高,由南向北综合发展水平逐渐递减、经济发展速度逐渐减缓,区域发展梯度差异的地域特征显著。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马骁驰  欧向军  叶磊  
在运用差异系数和极化指数定量分析1978-2010年江苏区域经济差异和极化演变过程的基础上,以基尼系数和沃尔夫森指数的拟合关系式为依据,根据现有区域经济差异的预警标准推算出了极化的预警标准,对江苏区域经济极化的警戒水平作出了判定。并利用灰色模型预测了未来五年江苏区域经济极化的警戒水平和发展趋势。结果表明:江苏区域经济差异与极化呈现"先扩大,后缩小,再急剧扩大,后平缓波动扩大,最后缓慢减小"的演变过程;区域经济差异和极化的演变过程和发展趋势趋于一致,即随着区域经济差异的不断扩大,区域经济极化不断增强;江苏目前的经济极化水平偏高,且已超过了红灯警戒线;江苏未来五年的经济极化水平将徘徊在0.110左...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启仿  
区域经济差异一直是理论界研究的热点问题 ,但不同的研究者对区域经济差异的研究时常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这往往是由于没有区分经济指标中的生计指标与产出指标所引起的。本文以不变价格实证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 ,江苏省 13个行政区域间人均生计指标与产出指标的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的变迁趋势 ,并对“地区差异变动之悖论”进行了实证检验。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严凤霞  张玲玲  
文章以江苏省2009-2013年各地级市人均GDP和万元产值水耗的相关数据为基础,构建区域经济与用水效率的空间回归分析模型。利用Geoda空间分析软件,通过Moran’s I指数、局部Lisa图和Moran散点图探讨江苏省区域经济水平与用水效率的空间关联性,计算结果表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用水效率存在空间差异的最主要因素,通过单因素分析发现,江苏省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用水效率都存在明显的空间聚类效果,由高到低依次为苏南、苏中和苏北地区。在考虑人均GDP和万元产值水耗双因素时,HH区域不存在;LH区域为徐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蔡安宁  庄立  梁进社  
系统地计算了1978—2009年江苏省县域人均GDP的基尼系数,并将其分解为三个部分:区域内经济差异、区域间经济净差异和区域间经济逆差异。结果表明:江苏省区域经济差异总体上呈波动性的扩大趋势。在小尺度县域单元上,江苏省区域经济差异主要受一般县市经济差异的影响,市辖区的差异变化不大。在大尺度区域单元上,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区域间的经济净差异决定着江苏省区域经济差异,随着区域间经济逆差异越来越小,苏北、苏中人均GDP高的县市逐步被苏南人均GDP的低的县市赶上和超过。要积极壮大苏中和苏北县域经济,实施有利于缩小经济差异的区域政策和措施。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欧向军,陈修颖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区域经济总差异扩大,苏南、苏中与苏北三大区域之间的差异与农村县域内部的差异越来越显著,且呈不断扩大的态势;区域经济差异的特征主要表现在经济规模、发展速度、发展水平和经济结构四个方面;引起区域经济差异的原因是复杂的、多元的,主要有历史因素、地理区位、区域发展策略、中心城市规模、人口数量与质量、全球化水平和市场发育程度等。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得出区域发展策略是江苏省的区域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因素,对区域差异的影响最大。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陆汝成  黄贤金  张兴榆  赵小风  肖思思  
基于1980~2005年江苏省环太湖地区4期土地利用遥感数据,在GIS技术支持下,构建了4个时序单元的土地利用转移信息图,分析了1980~2005年土地利用转移的主要单元。根据其土地利用结构特征,构造了生态风险指数。结果表明,江苏省环太湖地区1980~2005年的生态风险指数呈持续上升趋势,1980年和1990年处于低生态风险等级,2000年和2005年处于中生态风险等级。主要原因是低生态风险用地转移到高生态风险用地面积较多,建设用地快速扩展,造成生态风险不断上升。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刘彬  
文章采用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和混合回归模型方法,从区域角度来分析产业集群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从总体上说,可以看出江苏省制造业总体的聚集指数与人均GDP是平稳的,二者之间存在着长期的均衡关系。而且江苏省制造业集群化发展促进了江苏省经济的发展,并且二者之间存在着指数函数关系,相关性也很高。而苏南、苏中、苏北各地区的聚集指数不同,对江苏省人均GDP贡献率也不同,但与江苏省经济增长都是高度相关的。聚集指数越大的地区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也越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也就越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上官敬芝  
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是各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种经济现象,适当的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是区域间竞争的基础和动力,但如果差距过大,则会导致区域间经济、社会矛盾的扩大,从而影响区域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江苏南北区域发展差异很大,并且有逐年扩大的趋势,文章在揭示了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及变化趋势的基础上,从多个维度剖析了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形成原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