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296)
2023(16407)
2022(14197)
2021(13218)
2020(11131)
2019(25458)
2018(25222)
2017(49102)
2016(26655)
2015(29899)
2014(30071)
2013(29886)
2012(27737)
2011(25237)
2010(25754)
2009(23851)
2008(23022)
2007(20597)
2006(18649)
2005(16405)
作者
(77705)
(65228)
(64340)
(61867)
(41392)
(31374)
(29187)
(25657)
(24780)
(23303)
(22173)
(22147)
(20796)
(20655)
(20071)
(19991)
(19221)
(19157)
(18726)
(18559)
(16417)
(16234)
(15803)
(15114)
(14675)
(14621)
(14432)
(14325)
(13309)
(12829)
学科
(127044)
经济(126933)
(77561)
管理(74852)
(55397)
企业(55397)
(50042)
方法(48176)
数学(42321)
数学方法(41824)
农业(33353)
地方(30581)
中国(29744)
业经(28125)
(25870)
(25737)
(21475)
环境(18843)
(18841)
贸易(18832)
(18396)
(18166)
(16977)
技术(16941)
(16294)
理论(16236)
地方经济(16203)
(16042)
银行(16007)
(15909)
机构
学院(385453)
大学(382553)
(164210)
经济(160721)
管理(153730)
研究(134135)
理学(132783)
理学院(131329)
管理学(129212)
管理学院(128541)
中国(100456)
科学(82370)
(80812)
(75620)
(71377)
(67853)
研究所(61683)
中心(61448)
业大(60946)
(60775)
农业(57959)
财经(56413)
(51302)
(51180)
师范(50929)
北京(50426)
经济学(47965)
(47925)
(46536)
(43056)
基金
项目(260035)
科学(204831)
研究(191788)
基金(187823)
(162793)
国家(161393)
科学基金(138716)
社会(122090)
社会科(115428)
社会科学(115396)
(103325)
基金项目(100235)
自然(89284)
自然科(87055)
自然科学(87033)
教育(86101)
自然科学基金(85430)
(84888)
编号(79141)
资助(76890)
成果(63644)
重点(57826)
(57543)
(57036)
课题(54044)
(53015)
国家社会(49504)
创新(49470)
科研(48885)
教育部(48814)
期刊
(192254)
经济(192254)
研究(115900)
中国(74565)
(74482)
学报(58563)
科学(55729)
管理(53666)
(51612)
农业(50584)
大学(44841)
学学(42584)
教育(37846)
(36505)
金融(36505)
业经(34017)
技术(33287)
经济研究(28629)
财经(26998)
问题(25426)
(24278)
(23117)
技术经济(20721)
资源(19453)
世界(18532)
科技(18434)
(18271)
现代(18153)
理论(17944)
图书(17881)
共检索到5787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高瑛  熊淑华  
[目的]分析评价江苏省现有农田保护经济补偿政策绩效与空间差异对建立完善长效的农业生态补偿机制和推动我国农业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江苏省为研究区域,运用熵权-TOPSIS法,选取2010—2017年全省及苏北、苏中、苏南三个区域内11个指标,计算江苏省及三大区域农田保护经济补偿政策综合绩效值与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单项绩效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江苏省农田保护经济补偿政策在2010—2017年8年综合绩效值由0.189波动增长到0.841,效果初现且具有较强推广价值。(2)经济效益绩效值以年均25.7%的增长率由0增长到1,效果最为显著,社会效益次之,生态效益自2013年后为绩效值中最低值,与前两项最大差距在0.5左右,反映出环境改善、农田质量提高效应远低于农户创收、社会公平效应,政策拟合度不高。(3)江苏省农田保护经济补偿政策效果存在空间差异,综合来看政策效果表现为苏南>苏中>苏北,苏南凭借经济优势在2016年和2017年的综合绩效值上比苏中苏北高出0.1、在经济与社会绩效值以0.02的差距领先且生态绩效值没有下降拐点,具有长效可持续性。[结论]现阶段农田保护经济补偿政策效果依赖地方政府经济实力,尚未形成良性长效机制,需从制度体系、环境经济手段、差别化补偿措施、农业补贴结构和宣传等5方面着手,推进农田保护经济补偿政策更好地服务生态环境。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寒  王新宇  
通过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模型,对江苏省上市中2001-2005年期间业绩有效性进行了实证研究,并按照苏南、苏中、苏北对上市公司业绩进行分类统计分析,比较江苏不同区域经营业绩的差异及原因,为江苏经济的协同发展提供有益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王慧  龙开胜  
[目的]耕地保护补偿是耕地保护约束性政策的有力补充。基于耕地多功能及不同功能在耕地保护中的作用,以江苏省为研究区域,探讨江苏耕地保护补偿标准。[方法]首先从生产、生态和社会3个层面构建耕地多功能评价指标体系,用熵权法评价得到耕地多功能指数,再通过当量因子法和替代法计算得到耕地外部性价值,然后结合耕地多功能评价和耕地外部性价值,将生态功能和社会功能指数的比重分别作为权重,对耕地生态价值和社会价值加权求和,并进一步修正得到江苏各市耕地保护补偿标准。[结果]以2018年为基期,计算得到基于耕地多功能评价的江苏省平均耕地保护补偿标准为8 597元/(hm~(2)·年),其中补偿标准最高的地区为连云港市,为11 446元/(hm·年),最低的为无锡市,为5 203元/(hm·年)。[结论]研究得出的耕地保护补偿标准兼顾耕地自身功能和价值,反映了耕地功能与补偿标准之间的联系,今后可从补偿资金供给、资金分配及利益调整机制等方面加以落实。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雍新琴  梅艳  舒帮荣  李春梅  
研究目的:探讨耕地保护县(市)财政补偿思路与方法。研究方法:实证分析法。研究结果:(1)2009年江苏省耕地保护县(市)财政补偿的平均价值标准为0.63万元/hm2,有25个县(市)域耕地赤字,确定为耕地保护补偿主体,有39个县(市)域耕地盈余,确定为耕地保护受偿主体,需要通过财政转移支付补偿金68.32亿元;(2)省辖市耕地赤字量占赤字总量82.22%,县域耕地盈余量占盈余总量的92.49%;(3)建议将耕地保护补偿纳入到省与县(市)财政转移支付的决策中,耕地赤字的县(市)将补偿资金上缴省财政,由省财政将补偿金下解到耕地盈余的县(市)财政,从而真正形成对发达与欠发达地区耕地保护的双向激励。研...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凌亢  
Through a series of econometric approaches,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Jiangsu province in the past two years.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余亮亮  蔡银莺  
农户是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政策的直接受益者,其满意度直接关系到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政策的成效。论文从农户满意度的视角来研究耕地保护补偿政策绩效及其障碍因子的诊断方法,可为提高耕地保护补偿政策绩效提供决策依据。选取在全国创新探索农田生态补偿的上海市闵行区、苏州张家港市和率先试点耕地保护基金的四川省成都市为实施耕地保护补偿政策的典型地区,采用熵权改进的TOPSIS法和障碍度模型,对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政策绩效评价及其障碍因子诊断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成都市、张家港市和上海市闵行区耕地保护补偿政策农户评价的绩效值分别为0.529、0.494和0.461,对应的绩效水平分别为良好、一般和较差,农户满意度绩...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朱兰兰  蔡银莺  
论文以国内率先试点探索农田保护经济补偿政策的创新实践地区——成都和苏州为典型实证,基于2012和2015年两期农户动态跟踪调研数据,运用DID模型测量农田保护经济补偿政策实施异质效应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农田保护经济补偿政策的持续实施显著增加实践地区农民的政策满意度,激励农民参与农地流转,但对提升农民参与农田保护性耕作措施的作用较小。2)农田保护经济补偿政策实施成效具有显著异质性。2008年开始试点养老保障与农业补偿相结合的耕地保护基金政策的成都市,农户政策满意度的上升幅度相对较大。乡镇经济发达、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带重镇的苏州市,农户家庭生计多元,户均非农业收入占比达82.12%,较成都农户高2.66%,农地生计依赖较弱,补偿政策明显促进该区域农户参与农地流转,但农户农田保护积极性值却大幅下降。3)受访者的年龄、受教育水平、农田保护及功能认知、对农田保护政策关注程度、农业收入占比、家庭劳动力比例、调研村庄经济水平及受访村庄与最近城镇距离均会显著影响农田保护经济补偿政策实施成效。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朱兰兰  蔡银莺  
论文以国内率先试点探索农田保护经济补偿政策的创新实践地区——成都和苏州为典型实证,基于2012和2015年两期农户动态跟踪调研数据,运用DID模型测量农田保护经济补偿政策实施异质效应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农田保护经济补偿政策的持续实施显著增加实践地区农民的政策满意度,激励农民参与农地流转,但对提升农民参与农田保护性耕作措施的作用较小。2)农田保护经济补偿政策实施成效具有显著异质性。2008年开始试点养老保障与农业补偿相结合的耕地保护基金政策的成都市,农户政策满意度的上升幅度相对较大。乡镇经济发达、长三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吴明发  欧名豪  杨渝红  周飞  
本文运用经济学分析方法,分析了基本农田利用的外部性导致市场机制作用下基本农田配置过小;政府管制下限制了基本农田生产的机会成本,造成基本农田经济价值损失。基本农田经济价值损失可以运用政府管制措施纠正市场配置的失灵,并通过经济补偿予以实现,补偿额下限为基本农田利用的机会成本损失,上限为为社会提供的正外部性价值。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蔡银莺  张安录  
20世纪90年代以来,针对耕地资源流失速度加快的基本形势,国家实施严厉的管制制度及措施不断强化对优质农田的保护及管理。然而,采取禁止性或限制性强的规划管制制度,严格限制或剥夺管制区域内相关群体使用资源和空间的权利,如未提供相应的补偿和经济援助,将侵害相关群体的发展机会及利益,导致不同分区利益群体福利非均衡,违背环境公平。因此,可以说基本农田保护区的设立在一定程度上使区域内土地的发展权利受到限制,给保护区内相关群体带来机会及利益的损失。如何从政策层面上探讨实现基本农田保护供给面由非均衡性向均衡性转变的补偿移转制度及举措,构建激励相容的利益分配机制,设计基本农田保护的经济补偿机制,是一个重要的研究...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姜海宁  陆玉麒  吕国庆  
本文首先采用标准差、变异系数和赫芬达尔指数来分析江苏省入境旅游总体差异,然后运用泰尔指数来定量评价1999—2006年江苏省入境旅游时间尺度上的地带间、地带内和市际差异变化状况。结果表明:江苏省入境旅游的市际差异逐渐缩小,且变化速度趋缓;地带间差异大于地带内差异,地带间差异是市际差异的主要来源,而苏南地带内差异又是地带内差异的主要贡献者。最后分析其影响因素,并引入区域分离系数来定量比较江苏省三大地带入境旅游分离收敛的变化规律。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田冕  杨秉臻  金涛  张洪程  陆建飞  
[目的]探究江苏省农田氮素盈余状况的时空变化规律,并识别氮素污染的潜在风险区域。[方法]基于江苏省农业生产统计数据,运用氮平衡模型,分析全省农田氮盈余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1)1979—2015年江苏省农田氮盈余量从1979年的15. 1万t上升至2015年的29. 67万t,总体经历相对平稳、持续上升到稳步下降的变化过程,由升到降的时间拐点在2003年。氮肥作为第一大氮输入源,所占比例始终介于60%~82%之间,对江苏农田氮素平衡起决定性作用;(2) 2005—2015年苏北地区农田氮素大多呈高输入、高输出状态,苏南地区则有低输入、低输出的特征,氮肥依旧为各地第一大氮输入项,输入高值区分布在徐州、盐城;(3) 2005—2015年江苏省农田氮盈余强度从135. 78kg/hm2降低至64. 85kg/hm2,各地农田氮盈余强度普遍下降,但南北分化明显,位于江苏北部的徐州、宿迁和淮安,农田氮素盈余强度总体维持较高水平,苏南太湖流域地区、江苏沿江地区和沿海地区,氮素盈余强度相对较弱,且期间有继续下降倾向,镇江、泰州、扬州与南京,新近农田氮素甚至呈亏缺状态。[结论]基于上述测算结果,提出农田氮过剩污染风险区的农业生产调整对策思路。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翁翎燕  李伟霄  张梅  谈俊忠  
定量研究区域农田生态系统净碳汇的空间结构及其时空变化特征对挖掘农田生态系统的多重功能,合理制定区域适宜的农业减排政策具有重要意义。在测算2005~2019年江苏省农田生态系统净碳汇的基础上,采用标准差椭圆、空间自相关、探索性时空数据分析等方法,对江苏省农田生态系统净碳汇的时空演变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江苏省农田生态系统净碳汇呈现“西北—东南”的空间分布格局,且在收缩中趋于集聚化,净碳汇重心总体上朝西北方向移动;(2)江苏省农田生态系统净碳汇在全局上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局部则呈现较为稳定的“北高南低”的空间集聚特征;(3)江苏省农田生态系统净碳汇局部空间格局的动态演化差异明显,局部空间结构和空间依赖方向上均表现出较强的稳定性。相比较而言,苏中地区较苏南、苏北地区具有更加动态的局部空间结构,而盐城市区、启东市及泰州市区在空间依赖方向上具有较大的波动性;(4)农田生态系统净碳汇的局部空间关联格局较为稳定,局部空间联动性较弱,空间集聚性表现出较高的路径锁定特征。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沈山  
概述了江苏区域经济地域的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地带的划分,对建国以来江苏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实施进行阶段划分:均衡发展战略阶段、非均衡发展战略阶段、区域共同发展战略阶段和统筹区域发展战略阶段,剖析20世纪90年代以区域分类和轴线发展、21世纪前期以城市圈和产业带为核心的空间组织模式。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曹芳东  吴江  徐敏  
采用1996—2008年江苏省各县(市)人均GDP经济指标,计算并分析江苏省县域单元经济发展整体空间特征,描述县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进而运用全局空间自相关与局部空间自相关理论,定量描述自1996年以来江苏省县域单元经济空间格局的动态演化特征与趋势。结果表明:江苏省县域单元经济发展存在较强的空间自相关性,即县域经济发达的区域周边县域经济也往往较发达,反之亦然,并且空间发展格局呈现显著的集聚模式,且集聚态势越来越明显。空间格局更多表现为以苏州、无锡为核心的圈状空间结构,并成为江苏省县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而苏北地区则成为圈状结构的外围地带,且这种空间格局的分布状态在短时间内难以改变,对不同年际M...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