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997)
- 2023(13052)
- 2022(11055)
- 2021(9989)
- 2020(8314)
- 2019(19170)
- 2018(18610)
- 2017(35566)
- 2016(19396)
- 2015(21824)
- 2014(22197)
- 2013(22369)
- 2012(21700)
- 2011(19945)
- 2010(20346)
- 2009(19005)
- 2008(18855)
- 2007(17384)
- 2006(15545)
- 2005(13895)
- 学科
- 济(95931)
- 经济(95846)
- 业(50854)
- 管理(45928)
- 农(37502)
- 方法(35087)
- 企(33969)
- 企业(33969)
- 地方(30476)
- 数学(29980)
- 数学方法(29755)
- 中国(28024)
- 农业(25056)
- 业经(23093)
- 财(18582)
- 学(18532)
- 制(16557)
- 地方经济(15826)
- 发(15619)
- 贸(15541)
- 贸易(15527)
- 易(14873)
- 环境(14586)
- 融(14278)
- 金融(14276)
- 银(14136)
- 银行(14109)
- 行(13685)
- 产业(13410)
- 和(12747)
- 机构
- 学院(290779)
- 大学(285958)
- 济(121954)
- 经济(119183)
- 研究(106904)
- 管理(106349)
- 理学(90127)
- 理学院(88892)
- 管理学(87427)
- 管理学院(86848)
- 中国(79861)
- 科学(66932)
- 京(62187)
- 农(59009)
- 所(55612)
- 财(53744)
- 研究所(50373)
- 江(49975)
- 中心(49446)
- 业大(45265)
- 农业(45206)
- 范(42850)
- 师范(42446)
- 财经(41649)
- 北京(39124)
- 院(38052)
- 州(37932)
- 经(37435)
- 经济学(37233)
- 省(37192)
- 基金
- 项目(189031)
- 科学(148141)
- 研究(139132)
- 基金(134039)
- 家(116632)
- 国家(115562)
- 科学基金(97808)
- 社会(88933)
- 社会科(84098)
- 社会科学(84074)
- 省(78638)
- 基金项目(72164)
- 划(63715)
- 教育(61470)
- 自然(60799)
- 自然科(59246)
- 自然科学(59228)
- 自然科学基金(58123)
- 编号(56932)
- 资助(53931)
- 发(48261)
- 成果(45907)
- 重点(43043)
- 课题(40711)
- 部(40694)
- 发展(39095)
- 创(38651)
- 展(38459)
- 国家社会(36228)
- 创新(36186)
- 期刊
- 济(148785)
- 经济(148785)
- 研究(86268)
- 中国(63635)
- 农(58983)
- 学报(45951)
- 科学(44382)
- 农业(39479)
- 财(39219)
- 管理(35887)
- 大学(34266)
- 学学(32395)
- 教育(30139)
- 融(29252)
- 金融(29252)
- 业经(28646)
- 技术(24652)
- 经济研究(22038)
- 问题(20481)
- 财经(19760)
- 业(19078)
- 经(17184)
- 资源(15769)
- 版(15124)
- 技术经济(15079)
- 商业(14641)
- 贸(13815)
- 经济问题(13805)
- 统计(13581)
- 科技(13579)
共检索到4510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涛 朱鹤 刘家明 陶卓民 琚胜利
利用变异系数法构建旅游化水平测度指标体系,同时构建旅游经济贡献率模型、旅游化水平与旅游经济贡献率错位指数模型,对山东省17个地级市市域旅游化水平、旅游经济贡献率及两者之间的协调关系进行测度。研究表明:山东省17个地级市旅游化水平、旅游经济贡献率市际之间均存在明显差异;旅游化水平与资源禀赋条件密切相关,山东省旅游化水平较高的城市在沿海地区和陆域腹地数量分布较为均衡;沿海地区旅游经济贡献率市际差异明显高于内陆腹地,少数高旅游经济贡献率的城市带动提升了山东省整体旅游经济贡献率;山东省各地级市旅游化水平与旅游经济贡献率之间均存在错位关系,依据错位方向和错位程度的不同可划分为正向强错位、正向弱错位、负向弱错位和负向强错位4种类型,分析每种错位类型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促进旅游化水平和城市经济协调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
乡村旅游产业 发展水平 空间差异 江苏省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涛 朱鹤 刘家明 陶卓民 琚胜利
利用变异系数法构建旅游化水平测度指标体系,同时构建旅游经济贡献率模型、旅游化水平与旅游经济贡献率错位指数模型,对山东省17个地级市市域旅游化水平、旅游经济贡献率及两者之间的协调关系进行测度。研究表明:山东省17个地级市旅游化水平、旅游经济贡献率市际之间均存在明显差异;旅游化水平与资源禀赋条件密切相关,山东省旅游化水平较高的城市在沿海地区和陆域腹地数量分布较为均衡;沿海地区旅游经济贡献率市际差异明显高于内陆腹地,少数高旅游经济贡献率的城市带动提升了山东省整体旅游经济贡献率;山东省各地级市旅游化水平与旅游经济
关键词:
乡村旅游产业 发展水平 空间差异 江苏省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阳
[目的]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及普及为乡村旅游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新平台,探讨"互联网+"下乡村旅游产业的影响因素,对于加快乡村旅游产业的升级转型,丰富乡村旅游的消费模式,解决旅游产品同质化问题等方面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方法]文章基于"互联网+"构建乡村旅游产业的影响因素,进而采用DEMATEL方法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影响江苏省乡村旅游产业的原因因素包括4G网络覆盖率,乡村旅游官网,乡村旅游信息网和乡村旅游营销平台;结果因素包括经营者互联网思维和技术,乡村旅游网络销售收入和无线网络覆盖率。同时中心度大于3的影响因素有乡村旅游信息网和经营者互联网思维和技术,大于2的影响因素有4G网络覆盖率和乡村旅游官网,在乡村旅游发展中发挥着较大作用。[结论]政府的政策和资助对于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具有直接推动作用,而加强旅游企业和基础设施的网络建设能够有效地提升乡村旅游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邹露 李平星
[目的]乡村振兴战略是国家破解“三农”问题的系统部署,是激发乡村发展活力、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构建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对乡村振兴状况进行评价,是保证乡村振兴战略顺利推进的重要前提,也是当前研究热点,可为发达地区乡村振兴评价和针对性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丰富乡村振兴的理论基础与研究思路。理论上可为衡量乡村振兴发展状况和制定区域发展政策提供参考,实践中可为江苏省乡村振兴实现进一步的突破提供科学指导。[方法]以经济发达的江苏省为例,基于“指标体系——空间格局——空间分类”的研究主线,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5个领域建立指标体系,借助熵值法、空间自相关、协调度模型对乡村发展水平和协调度进行评价,并开展乡村振兴的格局解析与分区研究。[结果] 江苏省乡村发展水平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呈明显正相关,表现为 “苏南最高、苏中居中、苏北最低”的空间格局;江苏省乡村振兴协调度存在明显差异,呈现“中部最高、南部居中、北部最低”的分布特征;综合发展水平与协调度,将研究区乡村发展分为重点突破型、全面推进型、协调发展型、优化提升型。[结论]结合江苏省实际情况、现有研究成果探索了乡村振兴的发展方向,并针对不同类型地区提出相应的振兴策略。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周贵平
随着乡村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反生态"问题的显现,乡村旅游经济模式正面临着生态化转型的巨大压力,从根本上制约了乡村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文章以江苏省为例,对其乡村旅游发展的主要历程、资源概况及发展现状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分析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乡村旅游生态化转型的必要性,指出发展乡村旅游不能以牺牲农业和生态环境为代价,亟需着眼于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的乡村经济,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一体化。该文依据新城镇化对国内乡村旅游生态化转型的基本需求,并结合江苏省乡村旅游生态化发展需求,提出以环保技术为支撑、深化江苏省绿色乡村发展,以生态发展为核心、促进江苏省乡村旅游制度改革,以旅游特色城镇建设为导向、实现江...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乡村旅游 生态化转型 江苏省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卢山 江可申
文章采用多目标线性加权函数分析方法,从开放基础、开放规模与程度、开放效益和开放潜力四个层面构建包含24个指标的市域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体系,对江苏省13个省辖市的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进行测度。研究发现,江苏省市域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依次呈现由苏南、苏中向苏北梯次递减的区域特征;苏北地区的连云港和宿迁开放潜力较大。
关键词:
开放型经济 综合评价 政策建议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伊俊敏 周晶
文章从宏、微观两个方面对江苏省制造业与物流业发展水平进行了深入的差异分析,并探讨了造成两个行业发展不协调和差异状况的主要原因,提出了促进江苏省制造业与物流业协调发展的建议对策。
关键词:
物流 物流企业 发展水平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徐莉
[目的]分析江苏省常州市及各区、县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建立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从人口城镇化、经济生态化、社会城镇化、生态城镇化等4个方面共确定13个评价指标进行深入研究,以便为常州市新型城镇化发展现阶段存在的问题提供相关建议。[方法]依据科学性、可操作性等原则及理论分析与频度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评价指标的获取与筛选,运用全局主成分分析法与熵权法相结合的综合确权法确定指标权重,最大限度提高研究结果的精确度,并得出影响常州市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的主要指标。[结果]常州市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由"良好"向"较好"转化,最终优化为"优秀",优化趋势遥遥领先,各区、县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及优化趋势差异性明显,总体来看金坛区、溧阳市发展水平较好,钟楼区与武进区发展水平不理想,天宁区、金坛区及新北区新型城镇化优化趋势紧跟中心城市常州市。[结论]常州市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呈逐步上升趋势,发展前景较好,建成区绿地覆盖率、工业废水达标率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对常州市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影响较大。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强
乡村旅游是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面。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乡村旅游已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本文通过对扬州市邗江区发展乡村旅游的实证研究,指出了乡村旅游对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拓展农业社会文化功能,满足城乡居民休闲娱乐消费需求等方面的作用。通过分析邗江乡村旅游现状和特色,提出了乡村旅游发展策略。
关键词:
乡村旅游 经济发展 实证研究 发展策略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胡美娟 李在军 侯国林 李涛
以江苏省乡村旅游景点为例,根据旅游景点功能和性质将其划分为休闲观光类、农事体验类、农业科技类、文化体验类和特色村镇类五类,借助GIS和Crime Stat3.3软件,选取最近邻指数、Ripley’s L函数、热点聚类等方法分析江苏省乡村旅游景点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多尺度特征。结果表明:1江苏省乡村旅游景点在空间上表现出南部密集北部稀疏的分布特征,南北空间分异性明显,但不同类型景点的空间格局存在差异;2Ripley’s L函数分析可知,江苏省乡村旅游景点空间分布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尺度依赖性,不同空间尺度下分布格局特征不同;3热点探测显示,全省乡村旅游热点区集中分布于苏南地区,苏北地区属于冷点区。通过分析江苏省乡村旅游景点的空间格局及多尺度特征,有利于合理优化和整合区域乡村旅游资源,提高组织化程度,规范乡村旅游开发建设。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武少腾 付而康 李西
[目的]通过对四川省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研究,综合分析其生态环境、资源开发和经济社会之间的发展水平及影响因素,以期对四川省的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合理的参考建议。[方法]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以生态环境质量、资源开发情况、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发展水平4个方面20个具体指标构成评价综合层,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法系统分析四川省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水平。[结果]在综合评价层中,生态环境质量和资源开发情况的权重值分别为0.426 5和0.328 4,高于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发展水平的0.104 2和0.140 9。四川省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水平综合得分为85.48,为2级水平。[结论]四川省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水平处于中等,有较大提升空间;交通开发难度较大和旅游收入占GDP的比重较低,成为制约乡村旅游发展的主要因素;加强旅游基础服务设施建设,增加交通便捷性,培养一批高素质旅游服务人才队伍是四川省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郭晓东 李莺飞 林真如
以江苏省为例,运用主成分分析、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等方法,综合分析江苏省旅游公共服务水平及其空间差异与空间关联特征。结果表明,江苏省旅游公共服务水平空间差异显著,存在空间正相关性并表现出空间集聚趋势。苏南地区各城市旅游公共服务水平显著高于苏北地区,呈现出"高—高"、"低—低"空间关联特征,发展水平相近的城市趋于空间集聚,表现出明显的"核心—边缘"空间结构特征和空间非均衡"俱乐部效应"。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郭晓东 李莺飞 林真如
以江苏省为例,运用主成分分析、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等方法,综合分析江苏省旅游公共服务水平及其空间差异与空间关联特征。结果表明,江苏省旅游公共服务水平空间差异显著,存在空间正相关性并表现出空间集聚趋势。苏南地区各城市旅游公共服务水平显著高于苏北地区,呈现出"高—高"、"低—低"空间关联特征,发展水平相近的城市趋于空间集聚,表现出明显的"核心—边缘"空间结构特征和空间非均衡"俱乐部效应"。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艳 丁正山 葛军莲 吴耀宇 王毅
在构建乡村旅游信息化和区域旅游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AHP模型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建立耦合评价模型,以江苏省13个地级市四星级乡村旅游区信息化与旅游经济发展水平为研究对象,对两者间的耦合协调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江苏省各地级市乡村旅游信息化与区域旅游经济发展存在明显差距,全省乡村旅游信息化与区域旅游经济之间相互依存、融合发展,两者之间有良性正耦合关系,全省乡村旅游信息化水平相对较高,促进了区域旅游经济的发展,沿沪宁铁路沿线的城市群耦合协调度等级最高。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黄丽娟 马晓冬
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框架,采用熵权TOPSIS法和空间自相关模型对2000、2005、2010和2015年的江苏省县域经济综合发展水平与乡村转型发展程度及空间集聚情况进行综合测度,解析两者的空间耦合协同特征,并判别空间协同的地域类型。结果表明:(1)江苏省县域经济综合发展水平的南北差异格局未突破,经济发展的热点区和次热点区主要分布在江苏南部县市,并向北演化。经济发展的冷点区范围逐渐缩小,主要在徐宿连和连淮盐交界分布。(2)江苏省乡村转型水平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分异性,次冷点区域变动明显,主要分布徐州北部、连云港北部和江苏中部等。(3)江苏省县域经济发展与乡村转型耦合协调水平整体得到提升,61.8%的县市达到协调状态,根据其格局特征划分出"三协同双滞后"五种类型,80%的县市经济与乡村转型发展具有不同程度的协同性,符合经济发展一般规律,高水平协同型集中在苏南县市,苏中县市和苏北区域的市区主要为中水平协同型,低水平协同类型主要为苏北县市,溧阳、海门、泗阳和灌南等县域经济发展滞后于乡村转型,淮安市区、泰州市区、建湖、高邮等县市乡村转型明显滞后于经济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