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111)
2023(14403)
2022(12531)
2021(11392)
2020(9588)
2019(21672)
2018(21474)
2017(41247)
2016(22886)
2015(25220)
2014(25052)
2013(25049)
2012(23008)
2011(20806)
2010(20408)
2009(18088)
2008(17386)
2007(14956)
2006(12920)
2005(10844)
作者
(69158)
(57566)
(57095)
(54209)
(36417)
(27784)
(25667)
(22778)
(21987)
(20352)
(19808)
(19365)
(18288)
(18004)
(17763)
(17689)
(17616)
(17167)
(16444)
(16396)
(14701)
(14023)
(13842)
(13107)
(12978)
(12757)
(12693)
(12571)
(11676)
(11595)
学科
(92030)
经济(91940)
管理(62714)
(60342)
(48206)
企业(48206)
方法(41796)
数学(36502)
数学方法(36158)
(26711)
(22871)
地方(22518)
中国(21736)
业经(21459)
(20095)
环境(18411)
农业(18260)
(16284)
贸易(16279)
(15757)
技术(15263)
(14599)
(14002)
产业(13911)
理论(13455)
(13376)
(12531)
财务(12473)
财务管理(12455)
企业财务(11790)
机构
学院(320987)
大学(320715)
管理(127532)
(124387)
经济(121812)
理学(112134)
理学院(110846)
研究(110306)
管理学(108851)
管理学院(108316)
中国(77000)
科学(74737)
(67938)
(64871)
业大(57797)
(56931)
研究所(53069)
(51617)
农业(51574)
中心(49525)
(49206)
财经(42680)
(41758)
北京(41363)
师范(41171)
(40060)
(38857)
(37252)
经济学(36402)
(35977)
基金
项目(235695)
科学(183553)
基金(169772)
研究(163814)
(151783)
国家(150584)
科学基金(127631)
社会(102210)
社会科(96904)
社会科学(96876)
(95877)
基金项目(91942)
自然(86637)
自然科(84528)
自然科学(84500)
自然科学基金(82941)
(79696)
教育(73552)
资助(68741)
编号(65144)
重点(53508)
(51543)
(50152)
成果(50026)
(49356)
计划(46291)
创新(46127)
科研(45845)
课题(45027)
大学(41903)
期刊
(129633)
经济(129633)
研究(85601)
学报(62052)
(57950)
中国(56701)
科学(53868)
大学(45026)
管理(43468)
学学(42995)
农业(40242)
(36199)
教育(30416)
技术(25511)
业经(23458)
(21737)
金融(21737)
(20678)
经济研究(20383)
财经(19460)
科技(18504)
业大(17320)
问题(17195)
(16647)
(16594)
资源(16399)
图书(15641)
技术经济(15315)
林业(14727)
理论(14474)
共检索到4450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卢娜  冯淑怡  孙华平  
利用Tapio弹性脱钩指数分析不同产业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并采用LMDI分解法分析不同产业碳排放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不同产业所处脱钩状态不同:贸易餐饮业为强脱钩;农业为弱脱钩;生活消费处于增长连接;工业与建筑业均为扩张负脱钩;交通邮政业为强负脱钩。(2)能源强度和产业规模是促进碳排放变化的主要影响效应类型。能源强度是工业、交通邮政业的主要影响因素,且具有促进作用;该效应也是贸易餐饮业的主要影响因素,但起抑制作用。产业规模则是农业、建筑业和生活消费的主要影响因素,且均具有促进作用。碳强度和能源结构由于能源消费品种单一而作用微弱。最后提出产业低碳化发展的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卢娜  冯淑怡  孙华平  
利用Tapio弹性脱钩指数分析不同产业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并采用LMDI分解法分析不同产业碳排放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不同产业所处脱钩状态不同:贸易餐饮业为强脱钩;农业为弱脱钩;生活消费处于增长连接;工业与建筑业均为扩张负脱钩;交通邮政业为强负脱钩。(2)能源强度和产业规模是促进碳排放变化的主要影响效应类型。能源强度是工业、交通邮政业的主要影响因素,且具有促进作用;该效应也是贸易餐饮业的主要影响因素,但起抑制作用。产业规模则是农业、建筑业和生活消费的主要影响因素,且均具有促进作用。碳强度和能源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蒋惠凤  
科学研究表明人类活动影响着水环境,但具体有哪些因素,这些因素又如何影响着水环境,却很难精确地量化,原因就在于缺乏一个合适的分析工具。STIRPAT随机模型可用于分解人口、富裕度、技术发展对资源环境压力的影响程度。各影响因素间难免存在多重共线性,偏最小二乘回归方法估计参数可解决STIRPAT模型中多重共线性的问题。研究结果表明: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环境的压力主要体现在人口和产业结构方面。人口增长、非服务业产值比重增加是带来废污水排放更大程度增长的主要因素,使得水资源环境遭受巨大压力。减少经济发展对水资源的依赖,能从源头上减少水资源污染压力,借助OECD脱钩指数分析江苏省经济发展与水资源耗费之间的"脱...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杨良杰  吴威  苏勤  杜志鹏  蒋晓威  
通过自上而下的计算方法,测算了江苏省1995~2010年交通运输行业能源消费碳排放量和人均碳排放量,并结合行业自身发展特点,扩展了Kaya恒等式,运用LMDI分解法进行分解分析。同时,在上述基础上采用Tapio模型对江苏省交通碳排放与交通运输业经济发展的脱钩关系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1)江苏省交通碳排放量与人均碳排量均呈明显上升趋势,其中石油制品类能源消费碳排放表现突出;(2)正向驱动交通碳排放量增加的因素为经济产出、人口规模和产业结构,负向驱动因素为交通能源结构和交通能源强度。其中,拉动碳排放量增长的决定性因素是经济产出规模的扩大,而促使碳排放减少的主要因素是交通能源强度的降低,相对于正向...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兰  刘友兆  郑华伟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消耗和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减少碳排放是江苏省面对外部减排压力和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和迫切需要。为此,本文分析了2002年-2008年江苏省土地承载碳排放的变化情况,采用LMDI分解法探讨了土地承载碳排放变化的影响因素,并基于因素分解结果建立"脱钩"努力指标来考察政府减排努力取得的经济增长与碳排放的"脱钩"效果。研究发现,2002年-2008年江苏省土地承载碳排放总体持续增加,只有能源强度因素对土地承载碳排放表现为负效应,其他几种正效应因素对碳排放增加的贡献值由大到小依次为土地产出>产业结构>能源碳排放强度>土地规模>能源结构,且能源强度效应抑...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秦军  唐慕尧  
深入探讨碳排放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对控制和减少碳排放量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基于Kaya恒等式,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2000~2011年江苏省统计数据进行了关联分析。结果显示:对碳排放量影响最大的是煤炭消耗量,其关联度接近1;原油消耗量、GDP以及人均GDP对碳排放量的影响较大;人口及天然气消耗量对碳排放量的较小。研究结果表明改善以煤炭为主体的能源结构是降低碳排放量的最有效途径,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王世进  李姝奇  
本文测算了2000-2008年江苏省7个地级市的工业部门二氧化碳排放量,对工业碳生产力进行总结分析,同时基于面板数据模型对工业部门碳排放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人均工业碳排放量与人均GDP之间呈倒N型曲线关系,上拐点出现在人均GDP 66 836元;城市化水平、经济对外依存度、FDI引进规模对工业碳排放规模均具有促进作用;"上海因素"对碳排放量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胡怀敏  左薇  徐士元  
为推进长江经济带交通运输业的绿色转型,实现交通运输业发展与碳减排的协调共进,将Tapio脱钩模型和LMDI因素分解法相结合,分析了长江经济带2004~2018年交通运输业经济发展与交通能源碳排放之间的脱钩情况以及脱钩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 2004~2018年,长江经济带交通碳排放总量与人均碳排放量均呈上升趋势,石油类能源消费碳排放占交通碳排放总量的比例高达95.51%;(2)长江经济带交通碳排放脱钩以“弱脱钩”为主,部分年份出现“连接增长”和“扩张负脱钩”,脱钩状态稳定性不高,长江经济带交通业经济发展整体上仍未摆脱对交通能源碳排放的依赖;(3)交通行业规模、经济增长和人口规模对长江经济带交通能源碳排放脱钩起抑制作用,交通能源强度与能源结构对交通碳排放脱钩起促进作用,其中经济增长效应是阻碍交通能源碳排放脱钩的主要因素,能源强度效应是促进交通能源碳排放脱钩的主要因素。基于此,提出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优化交通能源消耗结构、推动科技创新以及加强交通需求管理等相关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妤  
在对陕西省物流产业碳排放量进行测算的基础上,利用LMDI技术对陕西省2006—2016年物流产业碳排放驱动因素进行分解研究;并依据DPSIR脱钩模型对该产业碳排放脱钩效应进行测度。结果表明:经济产出对陕西省物流产业碳排放增加起到拉动作用,而能源结构优化和能源强度效率对碳排放增加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且能源结构的优化作用高于能源效率提升带来的碳排放减少;此外,陕西省物流产业碳排放表现出一定的脱钩效应,且在"十二五"期间脱钩效应存在着强弱转变。据此,文章提出应该从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驱动、社会参与等方面提升能源利用效率、优化能源结构从而促进陕西省低碳物流的发展。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刘晓燕  董锋  
文章首先利用pearson关联度分析,从可能影响江苏省碳排放强度的七个因素中筛选出与碳排放强度相关度最高的前三个变量:能源强度、第三产业比重和外贸依存度,然后采用协整分析方法研究三个变量和碳排放强度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得到协整模型和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同时进行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分析。结论为江苏省碳排放强度与能源强度、第三产业比重之间存在正向影响关系,碳排放强度与外贸依存度之间存在负向影响关系。鉴于分析结果,建议从提高能源效率、第三产业低碳化和优化对外贸易结构三个方面降低江苏省碳排放强度。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劼  朱朝枝  
基于32个国家2000—2014年的数据,文章引入LMDI模型和Tapio脱钩模型,识别了样本国家农业碳排放变化的关键影响因素,明确了农业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脱钩关系,结果显示:第一,多数发达国家农业碳排放总量呈下降态势,发展中国家则多呈现增长态势;第二,碳源结构变化对农业碳排放量变化的影响几乎为零,生产规模扩张是农业部门碳排放增长的促进因素,碳排放强度降低则是抑制因素;第三,发达国家农业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脱钩类型以具有正面意义的弱脱钩、强脱钩、衰退脱钩为主,中国等7个发展中国家也以具有正面意义的弱脱钩和强脱钩为主,而保加利亚等6个发展中国家以负面意义的强负脱钩、弱负脱钩为主。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田泽  程飞  
论文基于长江经济带战略视角研究江苏省工业碳排放问题,以推动"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运用IPCC清单法测算了2000—2015年江苏省工业碳排放量,并构建了基于能源结构、能源强度、经济结构和经济规模的碳排放恒等式,结合LMDI分解法,对2000—2015年江苏省碳排放的工业层面进行分解。结果表明:江苏省工业碳排放总量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但增速减缓,单位能耗下降速度快于人均碳排放上升速度;经济规模是工业碳排放增长的主要动力;能源强度是有效抑制碳排放的关键因素;经济结构效应对于工业碳排放增长的贡献率由正到负;能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金娜  仇方道  袁荷  
采用SBM模型、ESDA与GWR等方法,以县域为研究单元,分析2002—2015年江苏碳排放效率空间格局及驱动因素。结果表明:江苏碳排放效率区域差异呈先增后减变化趋势,空间上呈南高北低格局;研究期内江苏碳排放效率的分布呈显著的空间正相关集聚,形成以昆山、南京市区以及无锡市区为核心的三大热点区和以泗阳—宿迁市区—沭阳为中心的冷点区并向外扩散的空间俱乐部;城镇化水平对江苏省碳排放效率空间差异的影响逐步增强,技术创新影响作用逐步凸显,能源消耗强度对碳排放效率空间差异影响程度呈增强趋势。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宋权礼  陈玲玲  
区域旅游产业碳排放测度及驱动因素研究对旅游业节能减排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文章采用"自下而上"法估算了2001—2015年江苏省旅游业及主要部门的能源消费与CO_2排放量的序时性变化,并利用LMDI分解法对CO_2变化的驱动要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1)江苏省旅游业能源消费量自289.54×108 MJ提升至710.11×108 MJ,CO_2排放量自211.86×104 t增加为448.68×104 t。(2)旅游交通的能源消费和CO_2排放量最高,旅游住宿的能源消费和CO_2排放总体呈持续下降趋势,而旅游活动的能源消费和CO_2排放持续快速走高。(3)能源结构、能源强度、消费水平和游客规模所引起的CO_2排放变动总量为87.74×104 t。其中,消费水平和游客规模是主要促进因素,能源结构和能源强度则是抑制因素。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茅天颖  濮励杰  许艳  朱明  蔡芳芳  
现阶段城市化与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征显著,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对于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江苏省为例,应用脱钩理论剖析1997-2015年城市化(人口城市化、土地城市化)与经济(GDP、非农GDP、第三产业GDP)发展间的动态变化关系,揭示其脱钩状态的时空差异。研究结果表明:(1)全省人口城市化水平较高,自南向北差异明显;土地城市化水平较稳提升,苏南地区发展快于苏中苏北地区;(2)2006年前人口城市化、2009年前土地城市化与GDP年度脱钩系数波动较大,呈强脱钩、弱脱钩、扩张负脱钩与扩张连接四种类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