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346)
- 2023(13709)
- 2022(11232)
- 2021(9980)
- 2020(8321)
- 2019(19063)
- 2018(18931)
- 2017(35718)
- 2016(19722)
- 2015(22297)
- 2014(22662)
- 2013(22498)
- 2012(21412)
- 2011(19436)
- 2010(19773)
- 2009(18316)
- 2008(18274)
- 2007(16592)
- 2006(14848)
- 2005(13826)
- 学科
- 济(92005)
- 经济(91928)
- 业(50313)
- 管理(49780)
- 企(36535)
- 企业(36535)
- 方法(32679)
- 农(29262)
- 地方(29072)
- 中国(28966)
- 数学(28399)
- 数学方法(28159)
- 业经(21469)
- 农业(20005)
- 学(18909)
- 财(18348)
- 贸(16316)
- 贸易(16303)
- 制(15989)
- 易(15635)
- 地方经济(15162)
- 融(14887)
- 金融(14885)
- 发(14866)
- 银(14841)
- 银行(14809)
- 环境(14587)
- 行(14310)
- 和(13319)
- 技术(12596)
- 机构
- 学院(286849)
- 大学(284796)
- 济(119000)
- 经济(116300)
- 研究(106972)
- 管理(104002)
- 理学(87783)
- 理学院(86591)
- 管理学(85055)
- 管理学院(84506)
- 中国(80533)
- 科学(67347)
- 京(62543)
- 所(56273)
- 农(55551)
- 财(53370)
- 研究所(50940)
- 江(49854)
- 中心(48984)
- 业大(44455)
- 农业(43338)
- 范(41771)
- 师范(41340)
- 财经(41208)
- 北京(39256)
- 院(38437)
- 州(37672)
- 经(37103)
- 省(36423)
- 经济学(36082)
- 基金
- 项目(186782)
- 科学(146041)
- 研究(136593)
- 基金(132102)
- 家(115573)
- 国家(114565)
- 科学基金(96849)
- 社会(85979)
- 社会科(81382)
- 社会科学(81356)
- 省(77289)
- 基金项目(70553)
- 划(63296)
- 教育(61629)
- 自然(61301)
- 自然科(59791)
- 自然科学(59774)
- 自然科学基金(58649)
- 编号(56335)
- 资助(52713)
- 发(46692)
- 成果(46016)
- 重点(43186)
- 课题(40401)
- 部(40106)
- 创(38424)
- 发展(37430)
- 展(36824)
- 创新(36106)
- 科研(35428)
- 期刊
- 济(142507)
- 经济(142507)
- 研究(87497)
- 中国(65445)
- 农(52422)
- 学报(46537)
- 科学(43104)
- 财(40149)
- 管理(37806)
- 农业(35423)
- 大学(34212)
- 教育(33448)
- 学学(31998)
- 融(29633)
- 金融(29633)
- 技术(25702)
- 业经(25054)
- 经济研究(21999)
- 财经(19895)
- 问题(19610)
- 业(19414)
- 经(17113)
- 资源(15581)
- 图书(14961)
- 技术经济(14746)
- 贸(14569)
- 版(14061)
- 商业(13886)
- 科技(13659)
- 现代(13344)
共检索到4517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杨彩萍 汤茂林
以江苏省地级市为研究对象,选取了2003-2012年10年的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各指标数据,建立耦合度模型,研究江苏省"四化"的协调发展状况,并利用经典回归分析模型对"四化"协调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结果表明:(1)江苏省信息化指数在不断地增长,整体趋势按照苏南、苏中、苏北呈现阶梯式地下降;工业化水平整体上较其他三化增长缓慢,苏北地区工业化指数变化最大,虽然在研究前期苏北地区的工业化程度较低,甚至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但是增长速度很快;城镇化水平总体上较其他"三化"起点较高,发展速度快,发展程度也较高,从三大区域的发展水平来看,这10年间增长速度均很快,在发展前期苏中的城镇化遥...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周航凯 刘程军 胡志学
基于浙江省69个县域2008年~2016年的数据,结合熵权法、协调度模型测算四化综合发展水平和四化协调度,并运用空间探索性方法对浙江省四化时空演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四化综合发展水平呈缓慢上升趋势,地区间差异显著;信息化发展增速最快但明显滞后;四化协调发展水平总体上扬,形成杭州湾区域增长极,中心城市规模扩张,协调类型结构稳步提升;预测模型显示未来四化协调度仍会上升。
关键词:
浙江省 时空演化 “四化”协调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马骏 孙茂洋 关一凡
基于2001~2012年江苏省与全国的时间序列数据建立计量经济模型,研究发现在2011年后江苏省与全国的环境污染状况呈"N"型而不是典型的倒"U"型。进一步选取有关指标建立协调度评价模型,对2001~2012年江苏省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是2001~2010年经济发展与环境系统协调度逐年增加,并在2010年首次呈现中级协调状况,但协调度在2011年又有所下降,2012年有所好转但仍旧较低。根据分析结果,提出江苏省应在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的同时加快产业结构转型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吴义根 冯开文
推进"四化"协调发展,需要把握"四化"协调发展的空间分异特征、空间相关性以及动态演进情况。利用安徽省16地市2001—2014年"四化"的相关数据,运用全局主成分分析法、几何平均法与HR模型测算了"四化"综合发展水平和协调发展度,进一步利用非参数核密度估计模型,分析"四化"综合水平和协调度的动态演进情况,最后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探讨了"四化"协调度的空间相关性。结果显示:安徽省地市的"四化"协调度呈上升趋势,区域范围逐渐扩大,形成了皖江城市区域增长极;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增速较快但明显滞后;安徽省地市"四化"协调度有空间相关性,表现出正向集聚性,尤其是皖江城市内部空间溢出效应明显,"四化"协调度形成了良性互动关系,但这种关系有限;"四化"综合水平和协调度有区域差异,且呈扩大之势。研究认为,要利用皖江城市承接产业转移的契机,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继续加大皖江城市带区位优势和集群优势,提高区域内的经济、技术的溢出,发挥皖江城市带领头作用和辐射效应,实现"四化"协调联动发展;加强邻近区域的合作实现双赢,实现区域的均衡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吴义根 冯开文
推进"四化"协调发展,需要把握"四化"协调发展的空间分异特征、空间相关性以及动态演进情况。利用安徽省16地市2001—2014年"四化"的相关数据,运用全局主成分分析法、几何平均法与HR模型测算了"四化"综合发展水平和协调发展度,进一步利用非参数核密度估计模型,分析"四化"综合水平和协调度的动态演进情况,最后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探讨了"四化"协调度的空间相关性。结果显示:安徽省地市的"四化"协调度呈上升趋势,区域范围逐渐扩大,形成了皖江城市区域增长极;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增速较快但明显滞后;安徽省地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伟丽 李建新
首先界定了行政区经济协调发展的内涵,然后从行政区经济联系、经济增长及经济差异等三个方面入手构建了行政区经济协调发展的评价指标,分析了我国行政区经济协调发展的空间格局及其演化趋势。结论表明:①我国多数省份仍然处于协调发展度较低的水平,仅有少数沿海发达省份的协调发展度较高。而且,经济较发达的省份其所辖各地市之间协调发展程度较高,而经济较不发达的省份其所辖各地市之间协调发展程度也较低。②四大区域协调发展度由高到低排序依次为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其中,东部的协调发展度平均值保持在0.6左右,中部的协调发展度处于0.3左右,西部的协调发展度为0.2左右,而东北的协调发展度为0.1左右。③从空间格局的演化来看,向上转移的多为沿海省份,只有少数属于西部,而向下转移的多为西部省份,只有少数属于东部;保持不变的省份占全国总数的60%以上。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范辉 刘卫东 张恒义
借鉴协调发展度模型,探索了浙江省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简称"四化")之间协调发展状态的时空演变,并分别分析了四者在"四化"协调发展中的功能大小与方向。结果表明:(1)浙江省"四化"协调发展水平逐渐提高,浙东北地区的协调发展水平高于浙西南地区。"四化"协调发展水平与区域的地势地貌、工农业基础、基础设施建设等因素有关。(2)浙江省"四化"水平均逐渐提高,在研究前期四者发展缓慢,研究后期均发展迅速。"四化"之中的两两相对发展度没有固定的模式,与发展历程、经济社会基础、主导产业和城市功能等因素有关。(3)定量分析表明,浙江省"四化"协调发展中农业现代化发挥的作用最大,城镇化作用次之,工业...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芳林 臧凤新 赵喜仓
协调发展既是国民经济乐观发展的客观要求,同时也是人类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江苏省协调发展问题的研究有利于解决环境问题的定位,发现环境发展中的薄弱点与发展潜力,促进环境与人口、经济的协调发展。以环境安全理论为依托,以强调协调发展为出发点,建立江苏省环境与人口、经济系统的协调发展指标体系,应用改进的层次分析法(AHP)及变异系数法权重均值赋权,借鉴模糊数学中隶属度函数来计算协调系数。结果表明:2001~2010年江苏省环境与人口、经济系统的平均协调水平处于基本协调状态,并且有稳中上升的趋势,协调发展前景乐观;同时分析并提出了建立健全江苏省协调发展机制、探讨环境安全维护体系建设、制订缓解人口...
关键词:
江苏省 环境安全 协调发展 协调系数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云峰 陈洪全
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之间存在着客观的动态耦合关系,以江苏沿海三市(南通、盐城、连云港)2000-2009年统计数据为基础,分别从人口、经济、空间、社会城镇化和生态环境压力、状态、响应等层面构建了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协调发展模型对其演化趋势进行了量化分析。结果表明:①城镇化指数逐步提高,呈线性增长趋势,进入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②生态环境指数具有不同的变化特征,表现为波动上升趋势,生态环境质量不断得到改善;③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度指数表现出多样化的等级类型,当城镇化水平发展到一定阶段,生态环境压力也随之增大,同时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与逐步增强,两者之间的交互作用逐步走向适...
关键词:
沿海开发 城镇化 生态环境 江苏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孙晓欣 马晓冬
通过构建城镇化与农业产业化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模比系数、耦合协同度模型等方法,揭示江苏省55个县(市)的城镇化与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格局特征,并探究两者耦合协调发展特征。结果发现:1)江苏省城镇化与农业产业化水平均呈现出较大的地域差异,"两化"高低水平的空间分布并不完全吻合,城镇化发展内部差异总体上大于农业产业化差异;2)"两化"耦合度与协同度空间分布差异明显,耦合度与协同度高低值的空间分布差异也较大,但整体协同水平不高;3)基于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水平及其耦合协同度的分数特征,将江苏省划分为4种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孙晓欣 马晓冬
通过构建城镇化与农业产业化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模比系数、耦合协同度模型等方法,揭示江苏省55个县(市)的城镇化与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格局特征,并探究两者耦合协调发展特征。结果发现:1)江苏省城镇化与农业产业化水平均呈现出较大的地域差异,"两化"高低水平的空间分布并不完全吻合,城镇化发展内部差异总体上大于农业产业化差异;2)"两化"耦合度与协同度空间分布差异明显,耦合度与协同度高低值的空间分布差异也较大,但整体协同水平不高;3)基于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水平及其耦合协同度的分数特征,将江苏省划分为4种协调发展的地域类型,并分析其相应成因及发展对策,为江苏省推进"两化"协调互动提供决策依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芳林 张海斌 查奇芬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顾先问 冯南平 张爱萍
针对中国地区"四化"协调发展水平展开空间统计与空间计量分析。空间自相关检验表明,历年全局Moran’s I指数均显著为正,且集中在0.4左右的高位,空间正相关明显。空间面板分析表明,空间自回归系数ρ显著为正,"四化"协调发展存在正向空间溢出。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开放程度、固定资产投资、科技、教育、卫生事业发展和节能减排等都对"四化"协调发展起到了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金融贷款的负向影响明显,而财政支出能力、交通基础设施和社会保障水平的影响则不够明显。东、中、西部的情况各有异同。文章就此提出了相关意见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曹春艳
[目的]文章以江苏省13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分别建立新型城镇化发展与耕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从人口城镇化、经济城镇化、社会城镇化、生态城镇化等4个方面,耕地投入强度、耕地利用程度、耕地产出水平及耕地可持续利用水平共确定20个评价指标,以便对江苏省耕地集约利用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水平进行研究。[方法]依据系统性、独立性及可操作性等原则,参照相关行业标准及研究成果进行评价指标的获取与筛选,运用均方差权值法确定指标权重,最大限度提高研究结果的精确度,并得出影响江苏省协调发展水平的主要指标因素。[结果]江苏省耕地集约利用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发展水平成逐步上升趋势,各地级市协调发展水平及优化趋势差异性明显,南京、无锡及苏州为协调发展度高水平聚集区,宿迁、连云港为协调发展低水平聚集区,其余地级市发展水平一般。耦合协调发展水平优化趋势方面,常州与南通优化趋势较明显,南京、无锡及苏州优化趋势较好。镇江、泰州与宿迁优化趋势不理想,其中宿迁市需作为重点城市对象进行重点关注发展。[结论]影响江苏省新型城镇化发展与耕地集约利用耦合协调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因素分别为城市建成区绿地覆盖率、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城市房地产固定投资总额、人均粮食产量及复种指数,最终得到在江苏省新型城镇化发展进程中要保护耕地、节约集约利用耕地的建议。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吴继英 赵喜仓
本文探讨了江苏区域的划分及协调发展的基本内涵 ,运用传统数量分析技术评价了江苏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水平。研究表明 ,经过多年的努力 ,江苏省实施区域共同发展战略已取得明显成效 ,但苏南、苏中和苏北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仍然突出。对此 ,必须处理好增强江苏整体实力与缩小江苏内部区域经济差异的关系 ,处理好江苏发达区域的进一步发展与支持落后区域加快发展的关系 ,处理好市场导向与政府宏观调控的关系 ,处理好区域经济增长与区域社会发展的关系 ,在发展中求双赢 ,在发展中求协调。
关键词:
江苏省 区域经济 协调发展 对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