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931)
2023(9629)
2022(8073)
2021(7167)
2020(5768)
2019(13060)
2018(12872)
2017(23989)
2016(12740)
2015(14337)
2014(14417)
2013(14786)
2012(14472)
2011(13402)
2010(13963)
2009(12900)
2008(12492)
2007(11271)
2006(10607)
2005(10024)
作者
(39394)
(33110)
(32662)
(31335)
(21556)
(15678)
(14938)
(12952)
(12759)
(12141)
(11577)
(11257)
(10977)
(10866)
(10378)
(10246)
(9745)
(9737)
(9715)
(9191)
(8824)
(8098)
(8045)
(7857)
(7606)
(7526)
(7307)
(7192)
(6925)
(6518)
学科
(84519)
经济(84465)
(30714)
管理(30474)
地方(28864)
中国(22905)
(22016)
企业(22016)
方法(21991)
(19455)
数学(18625)
数学方法(18535)
业经(18384)
地方经济(17488)
(14954)
农业(13690)
产业(13073)
(12436)
(11865)
金融(11865)
(11818)
环境(11704)
(11234)
贸易(11220)
(10901)
银行(10890)
(10742)
(10628)
技术(9903)
(9864)
机构
学院(195126)
大学(191279)
(94273)
经济(92540)
研究(78726)
管理(69322)
中国(58940)
理学(57706)
理学院(56894)
管理学(56111)
管理学院(55719)
科学(45945)
(42623)
(40828)
(38984)
(36866)
研究所(36699)
中心(34137)
(32494)
经济学(29969)
财经(29805)
(28464)
(28167)
(27710)
师范(27435)
北京(26933)
(26658)
经济学院(26545)
业大(25945)
(25548)
基金
项目(121573)
科学(96079)
研究(91315)
基金(85794)
(74065)
国家(73408)
科学基金(62312)
社会(60177)
社会科(57205)
社会科学(57195)
(50674)
基金项目(44941)
(40427)
教育(39342)
自然(36872)
自然科(35926)
自然科学(35917)
编号(35905)
自然科学基金(35273)
资助(34906)
(34802)
成果(29136)
发展(28862)
(28397)
重点(28384)
课题(27042)
(25977)
(25191)
国家社会(24885)
创新(23650)
期刊
(123155)
经济(123155)
研究(67020)
中国(47276)
(31083)
管理(29215)
(27684)
科学(26877)
学报(26835)
(21884)
金融(21884)
农业(21370)
教育(20412)
大学(20284)
经济研究(20167)
业经(19890)
学学(19160)
技术(18723)
问题(15958)
财经(15715)
(13910)
技术经济(12107)
(11578)
(11556)
世界(11428)
商业(10671)
资源(10468)
国际(10437)
经济问题(10436)
现代(10000)
共检索到3269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本刊记者  
本刊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将健康中国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泰州位于长三角中心区,是长江经济带大健康产业集聚发展试点城市。近年来,泰州以全国首个医药高新区为核心,积极推动“药、医、养、食、游”一体化发展,打造大健康地标产业,成功加入世界卫生组织健康城市联盟,持续擦亮“健康名城、幸福泰州”城市名片。一是举全市之力建设中国医药城。泰州市委、市政府成立中国医药城建设发展委员会,放大部省共建机制效应,统筹布局全市健康产业资源,推进医药高新区与高港区融合发展。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郭存芝  沈宁  顾佳乐  
本文在分析长江经济带产业发展概况的基础上,以1995—2014年的数据为样本,划分1995—2004年和2005—2014年两个阶段,着眼于产业结构和产业竞争力,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对江苏与长江经济带其他省份的产业协同发展状况进行实证研究,包括总体分析和分三次产业的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促进江苏与长江经济带其他省份产业协同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彭劲松  
伴随着地区工业化、经济现代化和区域基础设施的完善,一些大城市迅速崛起,城市空间急剧扩张,城乡日益交融,显现出连绵成片、跨界发展的都市圈。长江经济带是我国一级流域经济带,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刺激了大都市圈不断发展而成为长江经济带的重要增长极,有力地促进了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和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协调发展。进一步促进长江经济带大都市圈协调发展还需要注意提升首位城市能级,增强都市圈城市集聚力;调整产业结构,进一步提升产业竞争力和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提高区域统筹能力。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周绿林  周云霞  张心洁  刘彤彤  李钊  
在《"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战略背景下,对江苏省健康产业的现状、驱动因素及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发现江苏省健康产业在稳步发展的同时也存在医药产业两极分化严重,复合型人才少、人才保有量低,健康服务业市场不规范等诸多问题。为推进江苏省健康产业进一步发展升级,针对性提出对策:发挥政府职能、完善配套政策;制定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和发展战略;增加高质量健康产品及服务的供给;加快"互联网+"融入健康产业。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程晨  张毅  陈丹玲  
构建了城市集聚影响经济发展质量的逻辑框架,以长江经济带10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以2003-2016年的面板数据为考察样本,运用包含非期望产出的SBM-DEA模型测度了该区域的经济发展质量指数,在此基础上,采用双重差分法检验了城市集聚对经济发展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城市集聚有助于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城市集聚对经济发展质量的提升效应具有区域差异性,呈现出普通地级市>区域中心城市>省会城市和中等城市>大城市>超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的基本格局。据此提出应鼓励中小规模城市集聚化发展,适度控制超大城市和特大规模城市过度集聚,灵活运用市场机制和政策工具,创新科技应用,提高区域集聚水平,实现城市集聚与经济发展质量提升的有效融合。
[期刊] 改革  [作者] 黄庆华  时培豪  胡江峰  
以2006—2016年长江经济带107个地级市数据为样本,采用面板模型考察产业集聚对长江经济带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产业集聚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兼顾了环境保护,促进了长江经济带沿线地区经济发展质量的提升;技术进步是产业集聚提升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质量的主要途径,而产业集聚在促进技术效率提升方面并不显著,说明沿线地区通过产业集聚能够有效发挥经济"外部性",并通过"竞争激励效应"促进沿线地区增强创新能力,提高经济发展质量。进一步研究发现,在长江上游地区,产业集聚能够发挥双重作用,既能促进技术进步,又能促进技术效率提升。促进长江经济带经济高质量发展,应加强沿线各地区一体化发展,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促进要素自由流动,提升产业集聚水平。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张治栋  吴迪  
区域融合与对外开放通过提高市场一体化水平、促进产业协调和转移升级等方式推动产业集聚。借助长江经济带108个地级市2005-2015年面板数据,对区域融合与对外开放促进产业集聚的作用展开研究。结果表明:区域融合与对外开放均对长江经济带产业集聚产生了显著推动作用,在政府干预行为的支持下这一作用效果更为显著。二者对长江经济带不同地区产业集聚产生了不同的作用结果:在中、上游地区两者均起到了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而下游地区在区域融合对其起积极作用的同时,对外开放表现出抑制作用。最后提出,各地区应当合理协调产业资源,因地制宜实施开放战略,利用产业政策更好地促进产业集聚。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吴燕  谢童伟  
高等教育承担着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职能,是推动长江经济带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借鉴巴罗和萨拉伊马丁的β收敛方法,以2002—2016年长江沿线1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研究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对长江经济带高新技术产业集聚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都存在着区域收敛;下游地区收敛速度稍大,中游、上游依次次之。从长江经济带整体看,大专、大学及研究生以上人才对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收敛有负向效应,而且学历层次越高负效应越大。由于大专以上人才数量与结构不平衡,学历层次越高,地区差异越大,这是影响长江上中下游高新技术产业集聚与发展不平衡的重要因素。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邓娟娟   孙茜  
产业集聚的外部性对于现阶段物流业发展尤其是物流业绿色发展效率的提升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其起到的究竟是集聚促进效应还是拥挤抑制效应值得进一步考量。因此,厘清产业集聚对于物流业绿色发展效率的作用方向和空间溢出规律、明晰如何有效提升物流业发展效率,对实现产业绿色发展至关重要。本文基于2011-2021年长江经济带108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产业集聚对物流业绿色发展效率的影响效果和时空特征。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各城市产业集聚对物流业绿色发展效率呈现出倒U型作用特征,即先促进后抑制;产业集聚对周边地区物流业绿色发展效率的影响存在正向溢出效应;长江下游城市产业集聚对物流业绿色发展效率提升的效果较中、上游城市更为显著。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接玉芹  
本文系统分析了江苏沿海经济带FDI和产业集聚现状,通过构建计量经济模型对江苏沿海经济带FDI与产业集聚关系进行经验分析,验证了FDI与产业集聚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且相互影响较为显著。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结果显示:FDI与产业集聚之间存在单向GranGer因果关系,滞后1期时,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FDI是产业集聚的GranGer原因。本文基于此,对新形势下江苏沿海经济带利用外资和产业发展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祝勇  钟昌宝  
文章首先通过江苏沿江区域概况介绍和发展落后的原因对江苏沿江港口背景进行了分析,并通过与周边港口的比较得出优劣势。然后从自然条件、区位交通、腹地经济和社会环境综合效益四个角度对江苏沿江各港口进行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上,立足长江经济带战略和江苏周边港口发展的大环境,对江苏沿江港口进行发展定位。最后对江苏沿江港口发展提出相关对策建议:抓住长江经济带发展机遇,顺势开展港口建设;构建协同发展港口群,引领良性竞争;利用优势条件,创建强大的运输网络;提高港口服务支撑作用,促进港城联动发展。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莫佳  李怀政  
借助区位熵衡量物流产业集聚,并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长江经济带物流产业集聚的空间溢出效应。实证结果显示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政府支持对区域物流产业集聚具有积极影响,地区进出口贸易发展水平对区域物流产业集聚的影响不够显著,长江经济带的物流产业集聚具有较为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进而就如何发展长江经济带区际贸易、完善长江经济带物流技术人才培养机制、加大物流产业扶持力度、加快物流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付书科  廖莉莉  刘念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长江经济带的物流产业集聚态势明显,一些物流枢纽城市、物流节点城市正在形成。本文选取2004-2015年数据,采用空间基尼系数对长江经济带沿线11个省市物流产业集聚水平进行测度,并利用面板固定效应及分位数回归对物流产业集聚水平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物流产业集聚水平存在明显的空间二元结构;经济发展水平、居民消费水平、社会资本对物流产业集聚水平均具有显著正效应,其中,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程度较大,而政府支持水平对物流产业集聚水平具有显著负效应。根据实证分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张治栋  吴迪  
产业集聚通过与要素流动发挥协同作用而促进区域平衡发展。本文利用长江经济带各地级市2005~2016年的面板数据,基于经济发展差距的视角,对两者和区域平衡发展的影响关系展开研究。结果表明,产业集聚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地区经济发展差距,但能通过与要素流动的交互作用而促进区域平衡发展。从要素层面来看,资本与技术要素总体上对扩大经济发展差距表现为负的显著性,而劳动力要素则表现出加大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作用。因此,需构建产业梯度合理转移的路径与机制;加大对下游地区的劳动力流动,下游地区对中游地区的技术支援以及对上游欠发达地区的资本保障;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徐承彦  
科学地选择适合实际的产业发展战略,坚持第二产业优先发展,第三产业发展与第二产业发展相适应,对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