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772)
2023(12616)
2022(11170)
2021(10526)
2020(8664)
2019(20338)
2018(20344)
2017(39991)
2016(21665)
2015(24331)
2014(24505)
2013(24611)
2012(22600)
2011(20486)
2010(20527)
2009(18919)
2008(18334)
2007(16420)
2006(14660)
2005(12810)
作者
(63990)
(53727)
(52993)
(50381)
(33927)
(25829)
(24035)
(21150)
(20514)
(19174)
(18481)
(17990)
(16967)
(16922)
(16338)
(16231)
(16031)
(15684)
(15475)
(15131)
(13340)
(13283)
(13081)
(12442)
(12044)
(11935)
(11851)
(11847)
(10863)
(10582)
学科
(94423)
经济(94327)
(65876)
管理(57603)
(48530)
(43848)
企业(43848)
方法(40025)
数学(35208)
数学方法(34885)
农业(32114)
业经(22828)
地方(22559)
中国(22275)
(19819)
(19105)
(17045)
(17029)
贸易(17018)
(16448)
环境(13898)
技术(13655)
(13431)
理论(12907)
(12879)
银行(12839)
(12824)
金融(12822)
(12785)
(12279)
机构
学院(312844)
大学(311327)
管理(127512)
(126698)
经济(124040)
理学(111066)
理学院(109811)
管理学(108007)
管理学院(107464)
研究(106422)
中国(80780)
(69607)
科学(66977)
(66896)
(54288)
业大(54163)
(53752)
农业(53650)
(49855)
研究所(49560)
中心(49203)
财经(43622)
(41308)
北京(41233)
师范(40948)
(39752)
(37569)
(37458)
经济学(35886)
经济管理(35535)
基金
项目(216910)
科学(170443)
研究(158647)
基金(157566)
(137498)
国家(136303)
科学基金(116815)
社会(99395)
社会科(93723)
社会科学(93696)
(85383)
基金项目(85023)
自然(77004)
自然科(75130)
自然科学(75114)
自然科学基金(73768)
(70740)
教育(70569)
编号(66217)
资助(64061)
成果(52139)
(48207)
重点(47945)
(46977)
(44592)
课题(43952)
创新(41533)
科研(41261)
教育部(40454)
人文(40108)
期刊
(144797)
经济(144797)
研究(89386)
(70001)
中国(60084)
学报(51244)
科学(48351)
农业(47652)
管理(42551)
大学(38620)
(37523)
学学(36686)
(30112)
金融(30112)
教育(29624)
业经(29026)
技术(25389)
(22573)
财经(20700)
问题(20154)
经济研究(19791)
(17480)
资源(16702)
(15919)
理论(15876)
图书(15803)
技术经济(15531)
科技(15291)
世界(14855)
现代(14753)
共检索到4589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朱天明  杨桂山  苏伟忠  
基于农用地利用集约利用和可达性评价方法,计算了江苏沿江地区各县(市)2007年农用地利用集约程度和农产品市场可达性状况,并通过统计方法分析了两者的关系。结果表明:(1)农用地集约利用程度和农产品市场可达性均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两者秩相关系数为0.361,在α=0.05的置信水平上显著相关,说明农用地集约利用程度和农产品市场可达性之间存在较弱的空间对应关系;(2)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江苏沿江交通运输的发展使得基于农产品市场可达性的运费因素对于农用地集约利用空间布局的影响显著降低,而农业生产与轻工业之间的联系、农业生产专业化和快速的耕地非农化等影响农业生产布局的新因素,也显著弱化了农产品市场可达性...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朱青  李如海  王黎明  黄劲松  周生路  
采用农用地分等中的自然质量分值的计算方法,以实现对地理范围较大,内部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差异较为明显的江苏省沿江地区的农用地资源质量的合理评价。评价结果为:地处宁镇扬丘陵区的该区西部地区农用地的质量复杂多变,各种级别的农用地均有分布且面积比例相差不大;地处太湖平原区的该区南部地区农用地的质量优越;而该区北部地区农用地质量东西两翼较好,中部较差。根据评价结果,从挖掘农用地生产潜力,综合开发利用土地后备资源,提高非农用地经济产出能力,完善农用地与非农用地转换价格约束机制及发展循环产业经济,污染排放源头控制与生产过程中治理相结合等几个方面提出了江苏省沿江地区耕地、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莉  花盛  梁小军  
在江苏省农用地分等成果更新的基础上,通过指定作物样本调查与统计分析,建立了各二级指标区内分等单元的理论单产与可实现单产模型。分析了江苏省理论产能、可实现产能与实际产能的空间分布情况,并运用克里金插值方法建立了农用地单产与产能的空间分异规律。研究表明,江苏省理论单产、可实现单产与实际单产分布具有较大差异,农用地数量是影响农用地产能的最主要因素。该研究对基本农田划定和耕地质量保护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红富  周生路  吴绍华  廖富强  任奎  吕蕾  
本文从农用地资源的质量出发,应用地统计学分析、景观生态学等方法,对江苏省农用地资源质量的空间分布规律进行研究:从江苏省农用地资源自然质量、利用质量、经济质量空间分布,以及不同农业区农用地资源质量的多样性、均匀度、集中度、优势度等分布特点来看,不同农业区的农用地资源质量的区域分异明显,表现出由南向北、由东向西两个方向上的递变规律。文章最后探讨了农用地资源质量空间格局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农用地资源质量空间格局主要受到地带性因素以及大尺度的非地带性因素如大地貌单元等要素的控制,同时还受到人类活动如区位条件、管理水平等因素的干扰,人类活动干扰的区域分异显著。农用地资源质量的空间分布与组合格局是不...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吴群  
城市规划区农用地价格的评估既不同于城市建成区各类用地价格评估,也不同于基本农田保护区内的农用地的价格评估,是农用地价格评估中的热点和难点,其区别于其他土地评估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一是城市规划区农用地价格是一种农用地转用价格,其实质是农用地所有权价格;二是城市规划区农用地用途将发生变更;三是城市规划区农用地存在着预期收益及其收益年限问题。在此基础上,以江苏泰兴市为例,对城市规划区农用地价格的评估思路进行了探讨,思路之一是运用投入产出法将城市规划区农用地的未来预期净收益还原为无限年期的所有权价格;思路之二是运用假设开发法求取"剩余之数"即为地价;思路之三是运用征购价格法从农用地价格构成角度探讨了规划...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贺三维  潘鹏  诸云强  陈鹏飞  
作为农业大国,中国面临着农用地利用效率低下,耕地数量锐减的现状。如何缓解人地关系、提高农用地集约利用效率是目前中国解决农用地问题的迫切需要。因此,开展农用地集约利用评价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论文以陕西省为例,提出基于动态模糊神经网络的农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模型,以克服传统方法学习过程慢,易造成规则灾难、过度拟合等问题。为了提高评价的准确性,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挑选评价指标体系,剔除冗余程度高的评价指标:耕地平衡指数和单位面积劳动力人数。对动态模糊神经网络模型进行训练和测试,模型收敛结果良好,误差均不超过3×10-16。为了便于分析评价结果,采用K-means方法将评价分值聚为四类,并与陕西省农...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刘超  王翠欣  李国宁  
土地集约利用是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前期研究的重要内容。土地利用潜力评价方法是研究土地集约利用的关键技术。从农用地分等成果入手,用农用地集约利用潜力系数对其集约利用潜力进行评价,界定了农用地集约利用潜力内涵,阐述了农用地集约利用潜力系数的概念,提出了利用产能潜力系数和效益潜力系数计算集约利用潜力系数的方法。利用农用地集约利用潜力系数,对临沂市农用地的集约利用潜力进行了评价分析。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孙军  顾朝林  
随着中国加入WTO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 ,长江三角洲以其独特的滨江临海的区位和发达的制造业基础 ,正在成为新的投资热点地区。江苏省沿江地区是长江三角洲重要的组成部分 ,拥有 80 0多km的长江岸线和 8个经济发达、人才资源优势明显的经济中心城市。传统的制造业基础和相对低廉的加工成本、商务成本 ,使江苏沿江开发既有对外来资本的吸引力 ,又有自我发展的内生机制。重点研究了全球化背景下江苏沿江开发的战略问题 ,主要包括 :①江苏沿江地区开发的环境和条件比较分析 ;②沿江产业带重组与实施跨江开发 ;③再造新战略据点 ;④打破行政区界限沿江联动实施区域一体化 ,等等。最后止出 :加快江苏沿江开发 ,...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徐琪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新形势下我国农业生产发展的必然趋势。 2 0世纪 90年代江苏沿江地区开始了农业产业化经营 ,现已产生了良好的效果 ,形成了加工企业带动型、流通企业牵引型、专业市场辐射型、新型合作经济组织依托型、主导产品推进型和外向型农业导入型等多种农业产业化地域类型 ,对促进江苏沿江地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作用。实现江苏沿江地区农业产业化进一步发展的途径是 :构筑农业创新体系 ,包括完善农村市场组织体制和农业运行机制、建立新型的农业投资机制、创新农业土地流转机制和转变行政、农业科研部门的服务职能 ;进一步调整与优化农村经济、农业和农产品结构 ,加快建设区域专门化农业生产...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柏云开  杜泽文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产品供给由短缺转为相对过剩,需求严重不足。同时江苏省农业会展发展迅速,但存在定位模糊、结构不合理、营销效果不佳等问题,建立会展视角下农产品营销体系刻不容缓。通过对国内外农业会展营销前沿观点的研究,运用案例分析、比较分析等方法,深入分析了江苏省农产品营销现状,其中包含现有营销模式的简述以及营销领域存在的问题和成因分析,并在会展视角下,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丁天明  
结合江苏农产品物流体系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政府在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现代农产品物流体系时,应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快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和信息化建设,培育和壮大农产品物流主体,大力发展第三方农产品物流服务,重视农产品物流人才培养,重组以批发市场为主体的农产品物流体系。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锐  周家俊  胡锋  郑华伟  
[目的]诊断农户视角下农用地整治项目绩效水平,为政策制定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在建立农户视角下农用地整治项目绩效测度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熵权TOPSIS模型分析了农用地整治项目绩效水平,采用IPA法分析了农用地整治项目绩效影响因素。[结果](1)江苏省农用地整治项目绩效水平存在区域差异,苏南地区项目绩效总体水平要高于苏中地区、苏北地区。(2)农用地整治项目结果绩效水平高于过程绩效水平,后期管护、立项决策、规划设计绩效水平较低。(3)影响农用地整治项目绩效水平高低的重要因素主要包括后期管护资金供给程度、后期管护主体明确程度、后期管护制度健全程度、后期管护措施完善程度、立项决策农户意见采纳程度、立项决策征询农户意见情况、立项决策农户参与程度、规划设计征询农户意见情况、规划设计农户意见采纳程度、竣工验收中农户参与情况、生物多样性保护、生产成本降低等。[结论]为了有效提升农用地整治项目绩效水平,应进一步加强农用地整治项目后期管护,提高农用地整治项目农户有效参与度,开展景观生态型农用地整治,结合农用地整治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顾朝林  张敏  
江苏沿江地区包括南京、无锡、苏州、常州、镇江、南通、扬州、泰州八市,社会经济发达,人口和城镇密集,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江苏省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地区之一。通过对该地区产业结构现状、区位优势条件和社会经济基础的分析, 指出在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开放格局下本地区产业结构重组与升级所面临的机遇, 及地区矿产资源缺乏、自然条件相似、产业结构趋同等不足。提出该地区跨世纪区域产业结构的发展战略是在维持第一产业稳定增长和继续发挥第二产业的传统优势基础上增进第二产业的高层次转化、提高第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并着重加快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利用区域现有的科技优势结合高新技术开发区的进...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方倩,崔功豪  
江苏沿江地区是我国生产力布局的重要地区之一,文章主要对其区域内南北差异形成、变化的过程和县域间经济的空间差异进行研究,并分析区域差异的影响机制。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吴芸  黄贤金  虞初  李宪文  
如何协调经济发达区农村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土地占用需求的不断增长与土地占用供给的相对有限性之间的矛盾是关系到经济发达地区社会经济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以经济发达区江苏省江阴市为例,系统描述了苏南地区江阴市经济发展阶段农村城镇化过程中用地结构转换的动态变化过程,伴随着这一过程区域经济产业结构明显升级,土地利用效率也相应提高,但是,从目前江阴市城镇建设与土地资源利用管理现状来看,仍然存在着城镇用地结构与规模不合理、城镇发展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等问题,必须从这几个方面着手,即进一步完善城镇发展规划,合理协调城镇发展与村庄建设的关系;深化城镇土地使用制度改革,提高城镇土地使用效率;调整工业用地布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