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744)
- 2023(6777)
- 2022(5603)
- 2021(5051)
- 2020(4136)
- 2019(9297)
- 2018(9163)
- 2017(16767)
- 2016(9075)
- 2015(10323)
- 2014(10544)
- 2013(10273)
- 2012(9829)
- 2011(8791)
- 2010(9008)
- 2009(7970)
- 2008(8041)
- 2007(7649)
- 2006(6828)
- 2005(5797)
- 学科
- 济(45093)
- 经济(45069)
- 管理(22265)
- 地方(19407)
- 业(19025)
- 企(14491)
- 企业(14491)
- 农(12717)
- 中国(12015)
- 方法(11449)
- 地方经济(11347)
- 业经(11243)
- 产业(9560)
- 数学(9095)
- 数学方法(9008)
- 农业(8531)
- 学(7913)
- 环境(7414)
- 理论(6798)
- 和(6741)
- 制(6671)
- 技术(6640)
- 财(6575)
- 发(6237)
- 教育(5811)
- 贸(5585)
- 贸易(5579)
- 结构(5365)
- 融(5353)
- 金融(5351)
- 机构
- 学院(126708)
- 大学(120674)
- 济(48856)
- 经济(47626)
- 管理(44423)
- 研究(43999)
- 理学(36870)
- 理学院(36342)
- 管理学(35667)
- 管理学院(35420)
- 中国(33017)
- 江(28201)
- 科学(27698)
- 京(27264)
- 所(22081)
- 财(21694)
- 中心(21071)
- 范(19789)
- 研究所(19691)
- 师范(19594)
- 农(19170)
- 州(18903)
- 业大(17134)
- 省(16952)
- 院(16929)
- 技术(16523)
- 财经(16313)
- 北京(16163)
- 师范大学(15281)
- 农业(14649)
- 基金
- 项目(81972)
- 研究(65695)
- 科学(64024)
- 基金(54174)
- 家(46247)
- 国家(45803)
- 社会(40015)
- 科学基金(39044)
- 社会科(37805)
- 社会科学(37797)
- 省(36988)
- 教育(29479)
- 基金项目(29162)
- 编号(28936)
- 划(28545)
- 成果(23033)
- 自然(22732)
- 自然科(22029)
- 自然科学(22026)
- 课题(21792)
- 自然科学基金(21590)
- 发(21492)
- 资助(20704)
- 重点(19487)
- 发展(18031)
- 年(17967)
- 展(17733)
- 创(17527)
- 江(17425)
- 规划(16605)
共检索到2049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赵彤 冯年华
本文从区域形象有关理论出发,阐述了区域形象塑造对建设沂淮江产业带的重要作用,分析了影响沂淮江产业带区域形象的主要因素,提出了沂淮江产业带区域形象设计的思路与对策。
关键词:
沂淮江产业带 区域形象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杨凤华 陆辉 赵彤
江苏在原有东西走向的三大产业带基础上,沿京沪高速公路沂淮江段这一重要交通线,全新规划一条南北走向的产业带,是江苏区域经济共同发展的现实需要。在规划建设沂淮江高速公路产业带的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充分利用沿线地区业已形成的交通节点优势、综合交通优势、产业政策优势和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的优势,通过培育现代物流业的市场主体、合理规划物流空间布局、科学构建物流平台、建立绿色产品物流体系、构筑循环物流体系等途径,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以此推动沿线地区服务业的发展。
关键词:
京沪高速公路 沂淮江产业带 现代物流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张颢瀚
江苏南北经济差异显著。江苏区域整合的重点是将苏中地区逐步融入苏南板块,形成“大苏南”板块,实施沿江发展战略;由东西向顺江交通为主的战略向以南北向跨江交通为主的战略转移,形成三个“跨江发展金三角”;在经济带的基础上突出建设产业带,实施产业带发展战略。
关键词:
区域整合 产业带 发展战略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南岚 史安娜
随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了《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江苏的沿海开发正式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并进入了全面实施的阶段。其相关的研究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文章将共生理论引入沿海开发的研究,从共生的视角,确立连云港的龙头地位;分析沿海发展共生信息通道建设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充分发挥政府的促进作用,最大限度实现沿海开发的资源共享。为江苏沿海开发的研究再添奇葩。
关键词:
江苏沿海 产业带 共生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黄海田
新中国建国60年来,江苏水利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未来10年,江苏水利要基本实现现代化。目前,江苏水利与经济社会发展对水利的要求相比,与交通电力通讯等行业和兄弟省市相比,还存在许多不足。从技术方面看,江苏水利的技术创新成果较少,新技术应用不多或应用不当,水利技术对水利发展的支撑作用还不明显。其原因在于,对水利自身规律认识不足,对水利技术重视不够,水利体制机制的制约,水利技术发展能力欠缺等方面。今后一个时期,江苏要实现水利现代化,需要在水环境保护和改善技术,水利规划技术,水资源高效和综合利用技术,水利信息化与自动化技术,水利管理技术等方面取得突破。而认清江苏水利技术状况,明确水利技术发展的指导思...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晓蕴 朱传耿 仇方道
文章在分析江苏省域内沿江经济带与沿东陇海线产业带发展背景和经济差距的基础上,采用定量模型对两大经济带之间经济联系进行了科学判断,并构建了沿江经济带和沿东陇海线产业带的互动发展框架体系,同时提出了两带互动发展的保障措施。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虞孝感,陈雯
长江产业带建设的综合研究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虞孝感,陈雯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长江沿江地区以其特殊的区位、资源与经济配置在全国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东西经济交流、海陆经济融合及亚太经济一体化的通道和桥梁,也是21世纪中国经济最强大的“驱...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可远,沈正平
江苏省南北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很大的差距,已经成为制约全省经济协调发展的主要因素。从全省一盘棋的角度出发,江苏省依托经济发达的苏南地区,分别制定、实施了沿江开发、沿东陇海线产业带等战略部署,旨在加快苏中、苏北地区发展,缩小省域范围内南北发展差距。文章围绕加快沿东陇海线产业带建设这一主题,通过优劣势的对比分析,论证了沿东陇海线产业带建设的必要性、迫切性和现实困境,并提出了加快该产业带开发建设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
沿东陇海线产业带 比较研究 对策措施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严长清 孙电 赖力 袁林旺 黄贤金
文章选取江苏省沿江产业带作为研究区,构建了沿江产业带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的指标体系,确定了不同等级评价指标的取值区间,采用沿江产业带1996、2000年的数据,运用模糊判断矩阵法对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沿江产业带的土地资源基本保持一般可持续利用的水平,但是,生产稳定性呈下降态势,土地资源保护则处于弱可持续状态,研究结果为沿江产业带地区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决策参考。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孟爱云 濮励杰
通过对江苏省1996~2004年耕地数量的总体变化与空间差异分析,揭示了全省耕地在总体上处于递减状态、在空间上苏北地区向苏南地区耕地递减程度逐渐增加的规律。从处于不同工业化与城市化阶段的城市及其各自耕地变化状况的对比分析,得出如下结论:耕地变化程度在处于不同工业化、城市化发展阶段的县市具有明显的差异,且与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与状态具有一定的内在关系;对产业非农化、城市化率与耕地变化的进一步分析表明:产业非农化、城市化递变系数与耕地递变速率具有一致性,耕地减少对工业化发展的贡献较大,但其持续减少状况与当前所处工业化阶段不太相符,而城市化率变化与耕地变化状况存在时间差异,说明城市化对耕地变化的影响...
关键词:
耕地变化 工业化 城市化 江苏省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君 武友德 骆华松 陈长瑶
在区域合作中,不同地方在产业方面的合作是一项主要的内容。西江产业带是在泛珠三角区域合作背景下提出来的理论构建之一,本文在对西江产业带地理背景分析的基础上,对其在泛珠三角经济纵深中的意义作了进一步的阐述,并相应提出建立西江产业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
区域合作 西江产业带 泛珠三角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赵彤
文章从产业结构水平、产业结构变动、产业结构效益三个方面对江苏省13个地级市的产业结构进行测度与分析,以期从产业结构的角度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差异性进行解释,并从产业结构的角度对江苏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严洪山 李家骥
扬建筑名牌风帆树江苏建筑形象———江苏省建筑业实施名牌战略探讨●严洪山李家骥●目前“名牌热”正席卷神州大地,建筑名牌成为江苏建筑行业的重要话题。深入探讨建筑业名牌战略问题,对于推进建筑名牌事业的发展,把江苏建设成为建筑大省、强省和富省,有着十分重要的...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雪萍
明清时期由运盐河、大运河、长江、淮河及其支流构建的淮盐运输线路,是一条覆盖江苏、安徽、江西、湖南、湖北、河南6省广大区域的文化线路。作为淮盐文化遗产最为集中的江苏,应在文化线路的视域下,认证淮盐文化遗产价值,确定保护对象,制定专项规划,率先实行淮盐文化遗产的整体保护,以系统地展示江苏淮盐区域的文脉及网络肌理,彰显其文化特质和精神风貌。
关键词:
文化线路 淮盐 文化遗产 整体保护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